课件17张PPT。 读我国部分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甲附近重点开发的能源是__________。
(2)乙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丙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
(3)丁地区最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是______________。造成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国务院曾下发通知,禁止在A地挖发菜、甘草、黄麻草。国务院作出这一决策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观点正确的是(双选)( )
A.环境问题和实质是人类生存问题
B.环境问题必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中解决
C.当今环境问题已从局部的地域性走向全球性
D.要实现人地协调发展,就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我国环境问题的产生、分布及危害的了解。以中国区域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了西南、东南、东北、西北、长三角等地区的环境问题。【答案】 (1)水能
(2)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湿地破坏
(3)酸雨 ①对水体:使江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对土壤: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③对植物: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④对石材、钢材:腐蚀,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⑤对人类:危及人体健康。
(4)保护草原植物,防止荒漠化和沙尘暴。
(5)CD读“中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从沿海向内陆我国可持续发展状况有何变化?
(2)M区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我国实际,谈谈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空间分布规律为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第(2)题,M地区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经济发展中资源、能源不足。第(3)题,N地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第(4)题,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应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进行分析。【答案】 (1)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状态。
(2)环境污染严重 资源、能源不足
(3)土地荒漠化
(4)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综合检测(一)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6分×10=60分)
由于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据此回答1~2题。
1.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 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
③使用高效化肥 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 ⑤采用生物防治虫害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2.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绿色食品要求( )
①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绿色植物
②产品原料的产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③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生产技术标准
④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储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3~4题。
3.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4.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5~6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51亿亩。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7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从耕地的质量来看,我国耕地中高产稳产田占1/3。
材料二 下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
5.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主要是( )
A.人口众多
B.山地多,平地少
C.退耕还林工作显著
D.农村建房乱占耕地
6.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 )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 ②草场普遍超载 ③人口的不断膨胀 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⑤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7.能正确反映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模式图是( )
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也就是环境在生态和人体健康阈限值以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总量。读下面“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下题。
8.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大气灰霾”又称大气棕色云,发生时天空长时间灰蒙蒙的,能见度极差。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深受其害。据此回答9~10题。
9.关于产生“大气灰霾”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量燃烧煤和石油 ②夏季风的势力增强 ③城市规模不断膨胀 ④植被覆盖良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0.为减少灰霾发生,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扩大城市的面积和规模
B.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烧技术
C.大力发展城市私家轿车
D.集中布局有污染的工业企业
二、综合题(40分)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最近公布的一项气象统计数据表示,中国四大沙尘策源地之一的甘肃民勤县10多年来,沙尘暴呈现明显减少趋势,而不是增加。
统计资料还显示。民勤县年扬沙天气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明显减少;浮尘天气在80年代之后减少特别明显,其减少速率远远大于沙尘暴和扬沙天气。
材料二 见下图。
(1)①地区沙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地区沙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为防止这些地区土地沙漠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生态工程是________。
(3)③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治理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一,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分析甘肃民勤县沙尘减少的原因。
12.读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相关曲线图,完成下列要求。(20分)
(1)人口曲线呈________趋势。
(2)资源曲线呈________趋势。
(3)污染曲线呈________趋势。
(4)三条曲线的发展趋势,说明当前世界上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保持适度人口规模,降低资源和环境压力等,我们必须走__________道路,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及答案
一、选择题(6分×10=60分)
1.【解析】 高效化肥仍然是化肥,过量使用仍然会导致土地受到污染;农药的使用往往会产生农药残留问题,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答案】 B
2.【解析】 绿色食品是中国对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类似的食品在其他国家被称为有机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其要求有:①产品或产品原料的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态环境标准。②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流程。③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④产品的标签必须符合中国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标志设计标准手册》中的有关规定。
【答案】 B
3~4.【解析】 第3题,对比地形结构图和农业用地结构图可以看出,该地种植业比重远远大于平原的比重,说明该地存在着严重的过度开垦现象。第4题,一个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江南丘陵地区水热资源丰富,但水土流失严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可以扬长避短,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3.A 4.D
5~6.【解析】 第5题,结合我国地形特点说明我国耕地国情。第6题,仔细审题,找出耕地减少的“直接”原因,即一是人口增加,二是耕地减少。
【答案】 5.B 6.B
7.【解析】 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人类对环境产生影响,环境又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
【答案】 C
8.【解析】 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根据题干“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可以判断理想的人与环境关系应是人口数量小于环境容量,Ⅰ图所示是最好的;Ⅱ图表示在某一段时间内人口数量超过了环境容量,从而可能破坏了环境;Ⅲ图表示因人口的发展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从而使环境容量下降。
【答案】 A
9~10.【解析】 第9题,夏季风势力强会降低污染物的浓度,降低灰霾天气的危害程度;植被覆盖好将会起到吸烟滞尘的作用。第10题,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烧技术能减轻大气污染,减少灰霾发生。
【答案】 9.C 10.B
二、综合题(40分)
11.【解析】 第(1)题,①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位于我国干旱地区,降水少、风力强,造成沙漠化进程快。第(2)题,②地区相对①地区来讲,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但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导致沙漠化严重。为防止沙漠化的进一步扩大,我国正在实施大规模的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第(3)题,③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黄土的特性(直立性);多暴雨,降水集中;地质灾害频繁,加剧水土流失。第(4)题,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为,人类与环境必须和谐发展,民勤县虽然处于沙漠化严重地区,但只要人们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就可能使环境得到改善,逐渐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答案】 (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2)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垦殖,使植被遭到破坏 “三北”防护林工程
(3)黄土的特性;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质灾害频繁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
(4)民勤县人民改变了原来与环境对立的生产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退耕还林还牧,因地制宜,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环境得到改善。
12.【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在逐渐减少,污染在逐渐增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对待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要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并积极开发新的资源,同时要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
【答案】 (1)上升 (2)下降 (3)上升
(4)人口增长快,资源环境压力过大,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
(5)可持续发展 生态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