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1.我国主要的生态问题和分布
森林面积锐减: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
草原退化:多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土地荒漠化:在西北表现为沙漠化,而在其他地区也有水蚀荒漠化等表现形式。
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区、东北地区、四川盆地边缘、横断山区、东南丘陵表现严重。旱涝灾害:分布较为广泛,如华北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以及东部季风区夏秋季节的洪涝灾害区。
生物多样性破坏:分布较为普遍。
水资源危机:在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区表现为资源型缺水,在湿润区则表现为水质型缺水。
海洋生态破坏:沿海地区有分布,如渔业资源过度捕捞,红树林、珊瑚礁等被毁,赤潮等。
湿地面积减小:在东北地区,滨海地区由于开垦和城市建设造成湿地减少。湖泊面积缩小:由于围湖造田使我国几大淡水湖面积急剧萎缩。
次生盐渍化:在华北地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等地广泛分布。2.分析某生态问题的综合成因
针对上述每一问题,要分析其综合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上述与某生态问题有关地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自然条件包括:由高原山地向平原过渡、坡度较陡;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疏,覆盖率低;土质由粉砂颗粒组成,疏松且节理发育。人为原因包括:对植被的破坏尤其是对森林的砍伐;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等;露天开矿的采矿方式。3.针对成因,提出应对措施
要做好这一步,关键在于加强针对性,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总结出应对措施,即包括对自然条件的改造和对人类活动的规划、管理。总之具体问题应具体对待。 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石羊河流域示意图(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第(1)题,本地位于河西走廊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水源缺乏,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第(2)题,防止荒漠化进一步加剧的措施,可以从禁止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滥采滥挖,控制种植业规模,推广节水农业,推广喷灌滴灌技术,退耕还牧,生态移民,促使其恢复自然植被等方面考虑。【答案】 (1)温带大陆性气候 土地荒漠化
(2)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下图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解析】 第(1)题,描述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需要结合图示进行判断,由图示可以看出1986~2002年地面沉降面积在不断扩大,且沉降的深度不断增加。出现上述现象的人为原因,可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的扩大、需水量的增加、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防治措施可从原因入手进行分析,关键是要解决水的短缺问题,从而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具体措施可以从管理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答案】 (1)沉降面积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该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加大,过度开采地下水。(2)合理开采地下水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综合检测(四)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6分×10=60分)
1.(2013·浙江高考)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
①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 ②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 ③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 ④防治湿地退化 ⑤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2010年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北京市举办了“世界湿地日”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讲解湿地展板、播放视频短片等多种形式向市民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湿地风貌,强调了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发挥的特殊作用。据此回答下题。
2.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号称“地球之肾”,是由于湿地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且服务价值高
B.湿地号称“天然水库”,是因为湿地就是水库,它包括天然湖泊、人工湖泊
C.湿地能为人类提供水源,但是不能发展航运
D.湿地是重要的环境资源,它能降解污染物,故人类可以向湿地中大量排放废物
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千米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厚田沙漠,被称为“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沙漠中心的龙王庙村青壮年纷纷携全家外出打工。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据此回答3~4题。
3.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人为原因是( )
A.乱砍滥伐现象极为严重
B.生活习惯
C.执法不严
D.气候变迁
4.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 )
A.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使用沼气、省柴灶等
B.先移民,后治理
C.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
D.建水电站
被称为“草业袁隆平”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在2010年5月17日做客“腾讯嘉宾访谈”时说:中国草原正遭受历史上最严重的破坏。草场破坏包括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的草场载畜量远高于西部。据此回答5~6题。
5.导致内蒙古草原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因素主要有( )
A.纬度位置不同 B.海拔高度不同
C.距海远近不同 D.冬季风的影响
6.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 )
①实行划区管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②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③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④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的草场载畜量远高于西部。据此回答5~6题。
7.导致内蒙古草原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
①年降水量 ②海拔高度 ③荒漠化程度 ④人口密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 )
①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 ②减少人工草场,提高天然草场的比重 ③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④实行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读图,完成9~10题。
景观示意图
9.下列各地物种最丰富的是( )
A.① B.④ C.⑤ D.⑥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俄罗斯国土面积很大,所以物种较丰富
B.刚果(金)位于刚果盆地中,是热带雨林气候,所以物种较丰富
C.中国人口很多,所以物种较丰富
D.美国经济十分发达,所以物种较丰富
二、综合题(40分)
11.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①地区范围内沙化速度加快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地荒漠化向东南扩展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
(2)北京地区哪种天气现象与土地沙漠化有关( )
A.狂风 B.暴雨 C.逆温 D.沙尘暴
(3)②地区代表的沿海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③地区是我国出现________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区,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④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多选)( )
A.森林破坏 B.土壤侵蚀
C.草地退化 D.生物多样性锐减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浓江流域,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内,属于寒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学者对其湿地景观的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等方面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景观多样性的大小反映景观类型的多少和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的变化。景观优势度越高,表明组成景观各类型所占比例差异越大,即一种或几种少数景观类型占优势。下图为1954年~2005年浓江流域湿地景观变化动态图。
(a)耕地、湿地面积变化 (b)湿地景观类型面积变化
(1)分析图中浓江湿地的形成原因,并说明湿地的生态价值。
(2)从1954年到2005年,浓江流域湿地的( )
A.景观优势度呈上升趋势
B.景观优势度呈下降趋势
C.景观多样性呈增加趋势
D.各类湿地景观类型面积都变大
(3)近20年来,影响浓江流域景观多样性和景观优势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这种变化将会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
(4)图中浓江流域的某些变化还会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水土的保持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充分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
解析及答案
一、选择题(6分×10=60分)
1.【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河滩低地生态环境脆弱,应注重保护,不应布局文化建筑;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不利于传承和保护当地的文化特色。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可以提高游览价值;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防治湿地退化,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答案】 B
2.【解析】 明确湿地的概念和其生态价值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答案】 A
3~4.【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造成当地出现大沙漠的人为原因是燃料缺乏、植被破坏而引起的荒漠化。因此,当务之急是应开发利用新能源,推广省柴灶,利用沼气等,减少植被破坏。
【答案】 3.A 4.A
5~6.【解析】 第5题,内蒙古草原东西部差异主要是由海陆位置差异造成的,东部距海洋近,夏季风影响深刻,降水量大,荒漠化程度低。第6题,合理的利用方针是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和实施轮牧及轮流打草制度。
【答案】 5.C 6.D
7~8.
【解析】 理解内蒙古草原草场生长的自然环境是解答第7题的基础。内蒙古草场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沙漠交互存在,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来的冷空气经常控制该地区;内蒙古草场(尤其中西部)的土层很薄,而且土层中的腐殖土成分又少,荒漠化程度高,自然环境比较脆弱。利用综合的观点,解决内蒙古草场资源退化问题,是解答第8题的关键。半干旱地区的草场退化是一种普遍现象,在草场保护方面,一是应该科学使用草场实行定居轮牧,科学合理的使用草牧场;二是建设“草库伦”,加强人工、半人工草地建设等措施,这是在当前条件下比较现实的措施。
【答案】 7.C 8.A
9~10.【解析】 第9题,考查物种丰富的自然环境条件。①地为热带雨林气候,自然条件优越,物种丰富。第10题,生物学家估计生物物种有500万~5 000万种,其中约3/4在热带地区。俄罗斯国土面积很大,但处于高纬地区,所以物种较少;刚果(金)位于刚果盆地中,是热带雨林气候,所以物种较丰富;中国物种较丰富,但和人口数量无关;美国物种较丰富和其经济发达程度无关。
【答案】 9.A 10.B
二、综合题(40分)
11.【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解答此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①②③④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①→西北内陆→土地荒漠化→加剧北方沙尘暴
②→沿岸海区→海水污染
③→四川盆地→酸雨问题
④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草地退化
(2)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要考虑自然与人为两个方面的因素:自然因素: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工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
【答案】 (1)滥垦、滥伐、滥牧,森林和草场遭到破坏 冬季气候干燥,多吹西北风 (2)D
(3)海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石油泄漏污染
(4)酸雨 工业发达、人口稠密,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盆地地形,气体不易扩散,多阴雨天气
(5)ABCD
12.【解析】 第(1)题,三江平原纬度位置高,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致使地表长期积水。湿地号称“地球之肾”,主要生态价值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第(2)题,由图b可以看出景观类型面积的变化中湿草甸面积比例增加,其他都有所下降,并且比例差异有增大趋势,景观优势度呈上升趋势。第(3)题,从图a可以看出湿地面积比下降,耕地面积比上升,是过度开垦湿地增加耕地面积的缘故。湿地的破坏造成洪涝灾害加剧、干旱化趋势明显、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等。第(4)题,湿地面积比的变化,影响到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水土的保持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即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引发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
【答案】 (1)形成原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节性冻土融化,下层永久性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易积水。
生态价值: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A
(3)人类开垦 影响:洪涝灾害加剧、干旱化趋势明显、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等。
(4)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