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第五章第一节 认识环境管理 教学课件+课后知能检测(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第五章第一节 认识环境管理 教学课件+课后知能检测(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7-25 21:44:47

文档简介

课件50张PPT。●课标要求
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课标解读
1.通过教材图表让学生理解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2.结合实例让学生掌握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新课导入建议
用教材案例1导入新课——认识环境管理。●教学流程设计演示结束1.资源与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源于人们的_______________,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_______性和行为的_________性。
2.环境管理的必要性:单靠__________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
3.环境管理的概念:就是对人类损害___________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社会经济活动经济无约束技术方法自然环境
1.“严格限制企业和事业单位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审查区域发展和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该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什么?
【提示】 政府。1.环境管理的对象
(1)个人:个人的___________和不良的____________。
(2)企业:生产全过程中的_________排放。
(3) ______: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
(1)主体:______和政府。消费需求环境行为污染物政府国家(2)作用:确定环境保护__________、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__________、制定__________条例和__________计划。方针大计法律法规环境管理国家行动
2.为什么说政府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提示】 因为政府直接投资兴办诸如供水、供电等公用事业,同时又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管理权。1.管理手段
(1)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和____________,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其他手段:___________、技术手段、_______________。
2.公民要求
(1)应当具备一定的__________知识。
(2)运用法律手段约束___________和保护自己的利益。
(3)利用____________制止违法案件的发生。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环境法自身行为法律武器【问题导思】 
1.为什么要实施环境管理?
【提示】 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因此单靠技术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的,它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2.环境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通过环境管理达到既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的双重目的。
3.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是什么?
【提示】 对象是个人、企业和政府。执行主体是国家和政府。4.为什么说实施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提示】 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是公共财产,环境保护是公益事业,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多种,由于国家和政府的最高权威性,可以利用法律和行政干预强制性地约束政府、企业和个人行为,有效地遏制环境的大规模恶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实施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1.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及目的
(1)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2)环境管理的目的
环境管理的目的,简单表述为:通过环境管理达到既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的双重目的。协调这两个目的的方法就是环境管理,简单地说,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2.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
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等,法律和行政手段是主要手段,对有效遏止环境的大规模恶化起到良好的效果。 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6月7日,中海油渤海油田发生漏油事故,已致840平方公里海域受污染。
材料二 (1)近年来,渤海湾污染状况严重,从污染标准指数来分析,首要污染物是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这些污染物大量排入渤海湾,会导致海水________化,影响生态系统。
(2)渤海湾的环境问题不仅包括海洋污染,还包括海洋生态破坏,其人为原因主要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针对渤海辽东湾地区的污染状况,辽宁省环保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于新上项目,要求全程监督治污工程与新上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对于污染大户,在加大经济处罚力度的同时,要求谁污染谁治理,否则停产治理。由此可知,辽宁省环保局对新上项目执行了我国环境管理制度中的________制度,这是我国在建设中防止________出现的一项重要法律规定。对污染大户,落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它主要体现了__________与__________并重的指导思想。【思路点拨】 解答此题关键:
①阅读题图,分析渤海湾污染情况。
②理解渤海湾环境问题的成因。
③分析材料,总结辽宁省的环境管理制度。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主要污染物为无机磷、无机氮,它们会造成海水富营养化。第(2)题,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包括过度捕捞造成海洋生物减少甚至濒临灭绝和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破坏海岸环境和海岸生态系统两方面。第(3)题,我国环境管理制度中,“三同时”制度是我国在建设中防止新污染源出现的一项重要法律规定,也是出台最早、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环保基本法律制度。 “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是我国环境管理的原则之一,它体现了开发利用与养护更新并重的指导思想,力求对可再生资源永续利用,对不可再生资源节约使用、综合利用。
【答案】 (1)无机磷 无机氮 富营养
(2)人们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也使一些海洋生物物种濒临灭绝 有些海岸工程建设缺乏科学性,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生态系统
(3)“三同时” 新污染源 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开发利用 养护更新[图表展示]
教材P75表5.1 环境管理的对象[解图精要]
由表可知:
1.个人和企业作用于环境的一切经济、社会行为都要得到合理的约束。
2.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因此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三个层次:个人、企业、政府。
3.表中的约束方向也是针对不同管理对象而采取的不同的环境管理的措施。[图表应用]
据上表回答(1)~(2)题。
(1)关于环境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家和政府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故政府不是环境管理的对象
B.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
C.我国政府没有制定完整的环境管理的基本国策、方针、政策、制度和行动方案
D.环境管理对个人的要求是严格限制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解析】 政府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三个层次;我国政府有一整套的基本国策、方针、政策、管理制度和国家行动方案,为环境管理提供保证;环境管理对个人的要求是建立绿色消费观念,反对无节制的高消费,培养正确的环境道德。
【答案】 B(2)环境管理执行主体的主要工作不包括(  )
A.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
B.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C.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
D.加强技术改造,实行清洁生产
【解析】 解答题目的关键是要知道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是国家和政府。
【答案】 D教材第77页思考
【答案】 1.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因此,单靠技术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的,它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2.总体来讲,我国的环境管理中法律、行政手段使用较多,但法律和政策还有不成熟之处,存在着监督力度不足、执法不严以及执法难、经济手段和技术手段明显薄弱、宣传教育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3.侧重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相关的资源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草原法》《煤炭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矿产资源法》《农业法》《渔业法》(写出3部即可)。一、选择题
1.下面两幅图体现或反映的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
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 安装除尘装置的工厂A.谁污染谁治理原则
B.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D.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统一”原则
【解析】 污水处理与安装除尘装置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答案】 C2.杭州、厦门、无锡等城市相继提出低碳城市建设的目标和规划,此举在环境管理中所体现的管理手段是(  )
A.法律手段       B.行政手段
C.技术手段 D.宣传教育手段
【解析】 这些低碳城市建设的目标和规划,自然是各地政府提出的,属于环境管理的行政手段。
【答案】 B二、综合题
3.读我国东部部分省级行政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据环境保护部《2008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报》绘制(1)环境保护部发布公报,按环境管理的职能和性质进行分类,属于________管理;从环境管理的手段来看,是以________手段进行环境管理。
(2)请你为企业减排二氧化硫提几条建议。
【解析】 第(1)题,据环境管理和管理手段的分类作答。第(2)题,可从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及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多角度加以阐述。【答案】 (1)环境质量 行政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发展和利用清洁燃烧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4.读我国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例A、B分别表示的环境问题。
(2)简述图例C所表示的环境问题造成的主要危害。(3)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说出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4)简述中国实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解析】 第(1)题,由图例A的分布区,可知A表示土地荒漠化,其荒漠化的表现之一为土地沙漠化;图例B分布于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应为森林破坏。第(2)题,由图例C的分布可知其应表示酸雨,对河湖、陆地建筑及陆地土壤、生物都会产生影响。第(3)题,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宣传教育手段。第(4)题,中国实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为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答案】 (1)A:荒漠化(沙漠化);B:森林破坏(森林锐减)。
(2)①使河湖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流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木,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3)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4)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课后知能检测
一、选择题
环境管理是指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段,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一定的环境目标和规划而开展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据此完成1~2题。
1.个人和企业作用于环境的一切经济、社会行为都要得到合理的约束。因此,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  )
①个人 ②企业 ③政府 ④地区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是(  )
A.国家和政府 B.个人和企业
C.地区和行业 D.部门和单位
下图为我国某地按《清洁生产标准制订技术导则》标准建立的清洁生产工业园。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该生态工业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生态工业园的规划范围看由第二产业拓展到第一、三产业
B.工业生态园效法的是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应着重发展第一产业
C.生态工业园应规划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D.生态工业园内各个产业间形成了争夺资源、相互竞争的态势
4.该工业园的建设受到哪些环境管理手段的制约(  )
①行政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技术手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在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类环境问题时,必须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据此回答5~6题。
5.要实行环境管理的原因是(  )
A.技术手段的局限性
B.环境管理能杜绝环境问题的产生
C.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自然环境的恶化
D.环境管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
6.为了推动全国环保工作有序地进行,国家和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
B.颁布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C.制定环境管理条例与国家行动计划
D.举办个人环境道德修养教育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为了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2010年5月,山东省沿东线工程的一些县区的环境部门依法强制关停了一些企业单位的自备井,以保证地下水的储量。根据材料完成7~8题。
7.环保部门依法“封杀”自备井的做法,属环境管理范围的哪类管理(  )
A.区域环境管理 B.资源环境管理
C.部门环境管理 D.环境技术管理
8.环保部门的管理手段,主要运用了(  )
①行政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环境教育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我国许多大城市对工程建设能否立项实施论证制度,要求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是我国环境管理政策贯彻措施中的哪一项(  )
A.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C.城市综合定量考核制度
D.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10.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旧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已列入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
A.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
B.防止电池中的Hg、Cr、Pb等重金属离子对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
C.防止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再次回收利用电池外壳金属材料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0月,新华社以《渤海污染严重快成“死海”》为题,报道了渤海被严重污染,年污水量超过40亿吨。相关专家指出,即使从现在开始不向渤海排放一滴污水依靠水体自身净化,也需要至少200年。
材料二 2011年渤海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为切实发挥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环渤海水污染治理任务的顺利完成,国家财政部、环保总局联合下发通知,对产生污染的企业进行整顿,做到谁污染谁治理。
(1)从2011年渤海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可看出哪些海域污染最为严重?
(2)渤海面临“死海”危机,对渤海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3)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是什么?
1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7日,《大河报》报道的新《水浒》剧组涉嫌破坏黄河湿地一事见报后,执法部门出手制止了剧组的破坏行为,下达了停拍通知。据《大河报》报道,正在拍摄中的新《水浒》陷入了“环境门”,剧组被指破坏河南郑州黄河湿地核心地区。拍摄现场大片湿地已变成一块平地,地上乱扔的垃圾和塑料袋一片狼藉,拍摄用的马匹被拴在野生的红柳树上,无人看管,还任由马匹不停地啃咬树皮,马匹周围一圈的野生红柳的树皮都被马吃掉了。
材料二 
材料三 影片《无极》剧组曾因拍摄过程中对香格里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被处以9万元罚款,香格里拉县分管副县长因负有领导责任被免职。2007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已下发关于禁止在风景名胜核心景区拍摄影视剧的通知。
(1)广电总局关于禁止在景区核心区拍摄影视剧的通知,说明其采取的环境管理手段是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对《无极》剧组破坏环境的行为采取了哪些环境管理手段?
(3)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对横断山区、青藏地区等高海拔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管理力度加大,为什么?
解析及答案
一、选择题
1~2.【解析】 第1题,环境管理的对象是指被管理者,个人、企业应属于环境管理的对象,政府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环境管理的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因为政府直接投资兴办诸如供水、供电、铁路等公用事业,同时又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第2题,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应该是国家和政府,国家和政府来确定环境保护的方针,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
【答案】 1.C 2.A
3~4.【解析】 第3题,生态工业园的规划主导产业为第二产业,但是在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也带动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是第一产业为其提供原料,第三产业为其服务。第4题,《清洁生产标准制订技术导则》是环保部门根据国家行政法规所赋予的组织和指挥权利制定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因此属于行政手段的范畴。另外该标准还详细规定了进行清洁生产时应该达到的技术标准,该工业园的建设一定依据了该标准中所规定的技术标准,因此又受到技术标准的制约。
【答案】 3.A 4.D
5~6.【解析】 第5题,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的产生源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环境管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但不是唯一的。第6题,举办个人环境道德修养教育不属于国家和政府行为,属个人问题。
【答案】 5.A 6.D
7~8.【解析】 第7题,自备井能够比较随意地抽取地下水资源,封杀自备井是为了保护当地水资源,所以属于资源环境管理。第8题,环保部门代表国家行使对环境的管理,其主要运用了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答案】 7.B 8.A
9.【解析】 工程建设对环境肯定会造成一些影响。对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进行论证,可以对人类活动事先做出预测和评估,并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一制度能够有效地防止不利于环境的事件发生,是实现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答案】 B
10.【解析】 日常所用的普通干电池,主要有酸性锌锰电池和碱性锌锰电池两类,它们都含有汞、锰、镉、铅、锌等各种金属物质,废旧电池被遗弃后,电池的外壳会慢慢被腐蚀,其中的重金属物质会逐渐渗入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重金属污染的最大特点是它在自然界是不能被降解的,只能通过净化作用,将污染消除。
【答案】 B
二、综合题
11.【解析】 本题以渤海污染为背景,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海洋污染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管理的认识。第(1)题,读图,水体污染严重水域集中在渤海的三湾。第(2)题,注意审题,主要回答渤海污染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渤海污染,会导致海洋渔业资源减少,使海洋生态和环境发生变化,影响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影响环渤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3)题,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为政府或国家,环境管理的对象应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
【答案】 (1)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
(2)影响渔业生产,影响沿海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影响环渤海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
(3)环境管理的对象为个人、企业和政府,执行主体为政府或国家。
12.【解析】 第(1)题,广电总局禁止在景区核心区拍摄影视剧,这是政府主管部门为保护景区环境采取的行政措施。第(2)题,从材料看,对《无极》剧组的处罚,涉及行政、经济等手段。第(3)题,青藏地区、横断山区属高海拔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恢复很慢。
【答案】 (1)行政手段
(2)行政、经济手段等。
(3)高海拔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生物生长极为缓慢,生态系统脆弱,破坏后难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