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五:第3章-第2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教学课件+作业(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五:第3章-第2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教学课件+作业(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7-25 22:08:47

文档简介

课件66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课标要求
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课标解读
1.结合救灾情景,让学生了解救灾过程,归纳灾前、灾中和灾后的救灾重点。
2.基于灾害应急预案的基本目的,使学生理解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应对某一种自然灾害,可以使灾害救助得到保障。
3.通过灾害发生过程的视频、图片的资料,提高学生应对灾害的能力。
4.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坚定与自然灾害抗争的信念。演示结束 灾前准备 种类和数量 储备地点 救灾物资 救生类 取暖御寒 哈尔滨 郑州 南宁 西安 灾中应急 灾情形成 行动 财产安全 危害 生命线工程 交通、通信 物资输送 到达时间 交通管制 备灾物资 救灾人力 纲领性 有章可循 灾后恢复 抵抗能力 生命线 生产线 生活、生产秩序 民间救济 预防 防、抗、救 互助互济 救济 扶持 民政部 合作救灾 救灾调配 灾前准备 【问题导思】 
1.灾前准备涉及哪些方面?
【提示】 灾前准备涉及三大方面:①储备什么,储备多少,由各地的主要灾种及灾情大小决定;②储备到哪里,这主要由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况决定;③谁去救,一般由各地政府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来承担主要救灾任务,近年来有了专业救援队。2.在十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救灾物资是否都应种类完全一致、数量相同以便于使用管理呢?
【提示】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灾害种类不同,救灾物品的储备也要因时、因地、因灾种而不同,不能硬性统一,忽略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3. 我国为什么选择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10个城市作为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
【提示】 这10个城市从空间布局看,有便利交通运输条件,辐射面广,互不重叠,利用空运,最远的地方也可以在7小时之内到达,保证及时救援。(2)材料二中提到的“建筑项目都严格按照抗震要求进行抗震设防,提高抗震强度”,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主要根据材料组织答案。第(1)题,根据灾前准备的知识回答。第(2)题主要从降低灾情方面考虑。
【解析】 第(1)题,灾前准备一般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救灾物资的数量和种类,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第(2)题,增强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属于工程性措施,目的是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降低灾情。
【答案】 (1)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2)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降低灾情灾中应急 【问题导思】 
1. 为什么“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应急交通线是否畅通?
【提示】 交通通行能力直接关系到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所以在受灾时要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以保证救援区与灾区的交通畅通。2.为什么当灾害发生时,救灾应急预案显得格外重要?
【提示】 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关系到各个部门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灾工作,使灾情减到最少。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思路点拨】 根据灾中应急措施的知识解答。灾中应急一是对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二是对可能因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源进行加固,其次是启动应急预案。
【解析】 交通通行能力是救灾中最关键的一环,涉及到救援物资和救援人员能否及时到达。面对雪灾,应启动应急预案,保证道路畅通,供电恢复等。
【答案】 (1)交通通行能力恢复
(2)启动应急预案,调拨防冻物资;调集专业队伍铲除道路冰雪;调运煤炭,保证电力供应。灾后恢复 【问题导思】 
读教材P76图3.14灾后恢复,思考下列问题。
1.灾后恢复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减轻灾害损失和增强抵御能力。
2.当今各国政府在灾后的主要工作和应尽的责任是什么?
【提示】 挽救生命,给灾民创造基本的生存条件。1.灾后恢复的目的和救援形式2.我国的救灾方针和救灾体系(1)中国对智利的援助物资属于灾害救助过程中的________,救援形式属于________,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
(2)填出材料二中目标1和目标2的内容:
目标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巩固“灾后恢复”部分的基础知识,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解析】 第(1)题,中国对智利提供救助物资属于自然灾害过程中的灾后恢复,救援形式是国际救济,主要目的是将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第(2)题,灾后恢复的目标有两个: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其中,第一个目标是核心。
【答案】 (1)灾后恢复 国际救济 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2)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图表展示]
教材P74图3.11 灾中应急行动[解图精要]
在“灾中应急”中,通过各类交通线路,从物资储备基地将救灾物资和救灾人员运达灾区,进行抢救的行动过程。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将直接关系到救灾物资和救灾人员到达灾区的时间。[图表应用]
1.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
A.寒潮 B.泥石流
C.旱灾 D.水灾
【提示】  储备基地的救生物品应主要服务于附近地区的应急救灾,所以储备的物资与附近地区的灾害类型密切相关。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都是在发生水灾时要用上的物品,所以可判断该基地附近主要灾害是水灾。
【答案】 D2.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②自然灾害的种类 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储备基地的位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应急时间是指从储备基地到灾区的反应时间。它的长短与两地的距离有关,同时还与交通线的通行能力相关。
【答案】 C2.针对沙尘暴,应储备一些灌溉用的农具和打深井的设施,或者创造人工降雨的一些条件;此外,还要储备救灾的粮食和饮用水、医疗用品等。华北最靠近的储备基地是天津和郑州。
3.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一是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二是应急通信保障;三是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资金、物资的准备;四是应急、救助装备的准备;五是灾害评估准备;六是应急行动方案。教材第77页思考
【答案】 通过抢救和重建生命线及生产线,以及恢复生活和生产秩序,以达到“将灾害损失减到最低程度”和“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的双重目标。(2012·苏州高二期末)2011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3周年纪念日。我国在灾后重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救援、救助方面彰显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据此回答1~2题。
1.灾后恢复的目的是(  )
A.修复、重建生命线
B.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C.修复、重建生产线
D.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解析】 灾后恢复的目的,一方面是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另一方面是增强对未来灾害发生的抵御能力。
【答案】 D2.我国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是(  )
A.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B.依靠群众,依靠集体
C.生产自救、互助互济
D.加强灾后重建
【解析】 我国多年来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和“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救灾工作方针。
【答案】 A(1)下列关于此次灾害救援与救助的说法,你认为是否可信,并说明理由。(2)你认为救援队员需要的医用物品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救援装备有哪________、________。
(3)在该次救援中,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是________;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是_____________。
(4)我国减灾的管理体系是什么?【答案】 (1)①—不可信 应从西安调运救灾物资 ②—可信 新疆阿克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3月份气温较低,需要棉被 ③—可信 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承担重要救灾任务 ④—可信 发生灾害时,保护生命线工程,确保救灾通道和通讯等的畅通,是灾中应急的一个重要方面 ⑤—可信 监测震情,收集各种异常情况,分析再次发生余震的可能性是地震部门预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医疗器械 外伤用药 消炎药 消毒液 防疫药品(写出四项即可) 探生仪器 破拆工具 顶升设备(写出两项即可)
(3)储备救灾物资 保证应急交通线畅通
(4)以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偿救济、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以及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广网乌鲁木齐2012年3月27日报道,由于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南疆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近4万人受灾,1人死亡,200多人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近500公顷,房屋倒损近1 300间。材料二 中国救灾物资储备基地(1)填出字母代表的物资储备基地名称:
A________,C________,E________。
(2)南疆洪涝灾害发生后,应从________处紧急调运救灾物资。
(3)我国设立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原因是 ________。
(4)抢通救灾物资运输通道,属自然灾害救援、救助的________环节。【解析】 为了提高灾害应急能力,我国设立了十大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新疆离西安近,应从该地调运物资;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基地,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使救灾物资到达灾区,提高应急能力;交通通行能力关系到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抢通救灾物资运输通道,提高灾中应急能力。
【答案】 (1)哈尔滨 长沙 南宁
(2)D(西安)
(3)提高灾害应急能力
(4)灾中应急课时作业(十三)
一、选择题
1.灾害救援与救助过程的三个核心环节是(  )
①灾前准备 ②应急预案 ③灾中应急 ④灾后恢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是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
【答案】 C
2.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是(  )
A.储备物资的种类 B.储备救灾物资
C.交通便捷程度 D.储备物资的地点
【解析】 灾前准备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前者是救灾的物质基础,后者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灾物资到达时间。
【答案】 B
3.对灾民的救援方式主要有(  )
①政府救济 ②民间救济 ③国际救济 ④个人救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对灾民的救援形式主要有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个人救助不是主要的救援方式。
【答案】 B
4.下列不属于我国四大类救灾物资的是(  )
A.生活类物品 B.救生类物品
C.娱乐类物品 D.医用物品
【解析】 我国救灾物资主要分为四大类:生活类物品,救生类物品,医用物品,取暖御寒物品。
【答案】 C
5.救灾应急预案(  )
①主要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②应急预案主要是在灾中应急中发挥作用
③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也毫无办法
④各应急机构应职责分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救灾应急预案主要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主要是在灾害应急中发挥作用,各应急机构应职责分明。
【答案】 C
6.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洪准备的是(  )
①训练爬高能力 ②预备钢制家具 ③听汛期天气预报 ④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 ⑤会学游泳 ⑥学习救生学习的知识
A.①②③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
【解析】 钢制家具不利于个人或家庭防洪。
【答案】 B
7.关于灾中应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灾中应急是在灾害发生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对策
B.灾中应急的范围较小,主要包括生命线的紧急防护措施
C.保护生命线工程可以确保救灾通道和通信的畅通,提高交通通行能力
D.生命线工程主要包括交通、通信、供电、水坝、供气、输油等
【解析】 灾中应急是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行为和对策。灾中应急的范围广泛,包括对生命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易燃易爆物品与有毒物质储存设施、次生灾害源等进行检查加固等。生命线工程主要包括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水坝、堤岸等属于次生灾害源。
【答案】 A
(2013·高新一中月考)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地震海啸后,日本政府紧急启动国家一级救灾应急响应。据此完成8~10题。
8.下列属于灾中应急行动和对策的是(  )
①对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
②对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
③对灾区进行民间救济
④按照救灾预案进入应急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属于次生灾害源的是(  )
①输油管 ②水坝 ③核电站 ④堤岸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下列交通线一般不作为自然灾害主要应急交通线的是(  )
A.公路 B.高速公路
C.航空 D.水运
【解析】 第8题。对灾区进行民间救济是灾后恢复。第9题,输油管道属于“生命线工程”。第10题,灾情紧急,时间宝贵,水运速度较慢,会贻误救援最佳时机,一般不选择水运作为应急交通线。
【答案】 8.B 9.C 10.D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3年3月3日,云南洱源5.5级地震发生后,民政部密切关注灾害损失情况,紧急启动相关机制。3月4日,民政部向云南洱源地震灾区紧急组织调运5000顶救灾帐篷、1万床棉被和1万件棉大衣等救灾物资,帮助做好受灾群众临时安置工作。
(1)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的目的是什么?
(2)如果让你确定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你将按怎样的条件确定基地的地点?
(3)如果让你管理某救灾储备基地,你将选购并储备哪几类救灾物资?
(4)你认为救灾物资储备基地选址应遵循哪些原则?
(5)除了建设国际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外,我国还实施了哪些减灾策略?
【解析】 第(1)题,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是一种有效的防避灾措施,也是为了灾害发生后减少救灾物资筹备的时间。第(2)题,“国家级”是题眼,应从覆盖全国范围的角度归纳。第(3)题,可从满足灾民生活、搜救受灾人员、抢救伤员、御寒取暖四个角度归纳。第(4)题,可从存和调两个角度归纳。第(5)题,应根据我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全球自然灾害变化特点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 (1)有效减少灾害损失,提高应急能力。
(2)不易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远离火源、易燃易爆物等);交通运输便利(宜邻近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市政条件较好(通讯/通信、供水、供电等)。
(3)生活、救生、医用和取暖御寒物品四大类。
(4)储存安全、调运方便。
(5)加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报;大力推进减灾系统工程;实行减灾分区管理;减灾要与资源开发、环境建设统筹规划;加强减灾法制建设;提高全民减灾意识;加强国际合作。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1月以来,昭通市遭遇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截至1月23日,昭阳、鲁甸、大关、威信、镇雄持续低温(日最低气温≤0 ℃),结冰日数达15~22天;雪日数12~16天,大雪、暴雪强度大,鲁甸县最大积雪深度达31厘米。灾害天气给全市11个县区的电力、通讯、交通、农林牧业以及人民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截至1月23日,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109313.41公顷,冻坏马铃薯种6262吨,林木受损达565.9万株。
材料二 自1月8日以来,云南省多个地方遭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林业生产和林区人民群众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特别是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的部分县(区),持续的强降温、强降雪和凝冻天气,致使部分林区电力、供水、交通中断,房屋受损,新造林、幼林大量死亡。
(1)分析形成2012年初云南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原因。
(2)为加强对防寒防冻工作的指导和服务,把这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你认为当地应当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成因及应对措施。第(1)题,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主要是来自北方强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再加上地形影响而形成。第(2)题,灾害应对主要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发布灾害信息,做好救灾物资的发放,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生活等。
【答案】 (1)因受冬季北方势力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高气压影响,频繁南下的冷空气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相遇产生锋面,受云贵高原地形影响,长期徘徊而造成。(2)①云南省各级地方政府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一旦出现低温雨雪冰冻灾情,立即启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并确保第一时间将灾情上报上一级政府;②要充分考虑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山区、林区的影响,要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手段,及时发布灾害信息,引导山区、林区人民群众尽早做预防;③云南省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在救灾队伍、物资、应急预案等方面提前做好准备,进一步完善协调配合机制,确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能迅速启动应急预案;④要积极做好各类救灾、求援所需物资的运输和发放工作,妥善安排好山区、林区受灾和困难人民群众的生活;要强化指导,组织帮助山区、林区受灾人民群众落实防灾减灾措施;⑤森林和旅游部门要及时劝阻游客不要冒险出游,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部门要及时做好因灾伤亡的野生动物的救治处理工作,并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检测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