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清(3.5-3.6)
、选择题
下列对植物体呼吸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任何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B.是一个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C.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
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活细胞都进行光合作用
B.所有活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吸收CO2,放出O2
D.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鼻 B.咽 C.气管 D.肺
人体在吸气时( )
A.膈肌舒张,胸廓缩小 B.膈肌收缩,胸廓扩大
C.肋间肌舒张,肺容积扩大 D.肋间肌收缩,肺容积缩小
2020 年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员成功登顶珠峰。登山时,供给呼吸的贮气瓶中气体主要是( )
A.氢气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如图所示为验证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
C.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手握紧试管
D.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
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将实验材料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 )
A.使植物休息充分 B.这样植物叶片会更绿
C.消耗叶片中的淀粉 D.消耗叶片中的水分
如图是某小组进行实验时设置的装置图,可用于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是( )
A B. C. D.
用新鲜水绵和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到好氧细菌均匀分布。用不同的光束照射水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好氧细菌的分布变成如图所示。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C.绿光不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D.光束不同,光合作用强度不同
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作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过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闭,多次测定有关的量,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
B.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
D.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填空题
将盆栽扶桑枝条上一叶片的主脉切断。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取下该叶片脱色,加碘液处理,叶片的上半部呈棕黄色,下半部呈蓝黑色.这个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需要 。
呼吸作用对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市区的某次卡车与面包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中,卡车司机伤势严重。赶到的医护救援人员马上给卡车司机输血,同时还给他输氧。如图是在氧气钢瓶与病人呼吸面具之间安装的盛有水的装置,用于观察气泡产生的情况,以便调节供氧速率,此时救援人员会把 (填字母)管口与氧气钢瓶相连。
小金同学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①—⑦是所进行的各个步骤的示意图(顺序打乱了)
(1)从图中可以看出小金同学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
(2)请按照实验步骤先后将图片重新排序________。
呼吸包括 和 两个过程,呼气和吸气是依靠 和 等的活动而产生的。通过呼吸,进出人体气体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呼出的气体中 降低, 明显增加。
如图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某些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窗口”是由两个 构成的。
(2)图中向上运输水分的结构是 (选填“导管”或“筛管”),水分向上运输动力来自 。
(3)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树林感到凉爽舒适,主要是因为 。
A.植物光合作用增加了氧气的浓度
B.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C.植物蒸腾作用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实验题
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里,
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重,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
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现象称为光合作用。
(1)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成立,则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为
(2)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了
(3)如今,依据碘能使淀粉变 色的特点,常通过检测淀粉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为便于观察,需进行如图丙的实验,当实验结束取出小烧杯后,可观察到酒精和叶片的颜色分别是 。
、解答题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为我国空间站建造奠定基础。为解决宇航员的供氧问题,在太空船内“饲养”小球藻。已知在一般光照条件下,每1千克小球藻(鲜重)经光合作用每小时可产生0.64g氧气。
小球藻的光合作用表达式为6CO2+6H2O C6H12O6(有机物)+6O2
(1)小球藻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2)计算1千克小球藻一天中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C6H12O6的质量(按每天光照12小时计算)。
简述气体交换的结果
周周清(3.5-3.6)答案解析
、选择题
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表达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据此回答。
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释放的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呼吸作
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
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与光无关,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B
【详解】
A.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必须是含有叶绿体的活细胞在光下才能进行,而不是所有活的细胞就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根细胞,故不符合题意;
B、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每时每刻都能进行,为生物的基本特征,故符合题意;
C、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能量。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故不符合题意;
D、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和少量的蒸腾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D
【解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
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故选:D.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B
【解析】人在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外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因此,人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容积增大.
故选:B.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B
【解析】根据氧气的用途分析判断。
人类呼吸时,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即氧气供给人类呼吸,十分重要,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C
【解析】根据动物的呼吸作用相关知识解题;据图可知,甲装置中,昆虫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其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故甲装置中气体的压强减小,导管中的液滴会不断向左移动。
A.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确保装置不漏气,否则实验现象不明显,故A不符合题意;
B、甲装置中只有两只昆虫,数量少,现象不明显,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而不是用手握紧试管,故C符合题意;
D、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与甲试管形成对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C
【解析】解: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活动中,选作实验的植物在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在实验前应将植物放在黑暗处放置2﹣3d的目的,为的是通过呼吸作用将天竺葵叶片中贮存的淀粉运走耗尽.综上所述A.C、D选项均不正确,只有C选项正确.
故选:C.
此实验验证的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要想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提高实验的可信度,就要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据此解答.
C
B
【解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A.由好氧细菌的分布可知,水绵的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故A正确;
B、没有任何的现象可以证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故B错误;
CD、对比三种光照射下,好氧细菌分布的数量不同可知,绿光照射时光合作用最弱,红光其次,蓝紫光最强;故CD正确;
故答案为:B。
A
【详解】
A.若Y表示瓶内温度,a曲线升高,表示释放了热量,煮熟过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热量,因此a表示正在萌发的种子,A正确。
B.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c曲线逐渐减少,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煮熟过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此c表示正在萌发的种子,B错误。
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b曲线是水平,表示质量不变,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质量减小,因此b表示煮熟过的种子,C错误。
D.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的量,a曲线升高,表示产生了二氧化碳,煮熟过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a表示正在萌发的种子,c表示煮熟的种子,D错误。
、填空题
水分
【解析】水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水由导管运输.将盆栽扶桑枝条上一叶片的主脉切断,由于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这样叶片的上半部分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了,所以这个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需要水分.答案为水分。
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将叶脉切断,植物的光合作用缺少水分这一原料就不能进行。
a
【解析】为观察气泡产生的情况,导气管应长进短出。
为观察气泡产生的情况,导气管应“长进短出”,气体与水接触的面积更大,效果更明显,所以氧气应从a管口导入。
故答案为:a
(1)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淀粉产生或光照是不是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必要条件(2)1-2-3-7-6-4-5
呼气;吸气;膈肌;肋间肌;氧气的含量;二氧化碳、水汽的含量
【解析】根据呼吸运动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呼吸运动的过程是: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呼吸包括 呼气 和 吸气 两个过程,呼气和吸气是依靠 膈肌 和 肋间肌 等的活动而产生的。通过呼吸,进出人体气体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呼出的气体中 氧气的含量 降低, 二氧化碳、水汽的含量 明显增加。
(1)半月形的保卫细胞
(2)导管;蒸腾作用
(3)C
【解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因此图示表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
(1)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窗口”是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的。
(2)在白天光照条件下,根吸收的水分沿着茎中导管向上运输到叶片,其主要动力是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使空气湿润;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大树还能遮挡阳光,降低温度;因此凉爽宜人。
故选C。
、实验题
(1)土壤质量明显减少(从具体质量的数值予以比较等类似答案也可)
(2)绿色植物能释放供动物维持生命的气体(植物能产生氧气等类似答案均给分)
(3)蓝;酒精呈绿色,叶片呈黄白色
【解析】(1)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如果他的观点成立,则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应该为木桶里土壤的质量明显减少。(2)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是:A钟罩内没有绿色植物,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有绿色植物,小鼠却可活较长时间;这说明绿色植物能够为小鼠的呼吸提供氧气。(3)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人们常用淀粉的这个特性来鉴定淀粉的存在,在检测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时也用到碘液;图丙所示的实验是脱去叶片内的叶绿素,方法是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隔水加热;实验结束后,因叶绿素溶解到酒精里,所以酒精变成了绿色,叶片脱去叶绿素后变成了黄白色。
故答案为:(1)木桶里土壤的质量明显减少(2)绿色植物能释放供动物维持生命的气体(3)蓝;酒精呈绿色,叶片呈黄白色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中有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
、解答题
(1)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2)设1千克小球藻每小时生成有机物的质量为x,
6CO2+6H2O C6H12O6(有机物)+6O2
180 192
x 0.64g
;
解得:x=0.6g;
那么12小时内生成的有机物的质量为:0.6g×12=7.2g。
【解析】(1)植物的呼吸作用就是有机物和氧气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水和能量的过程,粗写出文字表达式;
(2)首先根据光合作用的方程式,利用生成氧气的质量计算出一个小时内生成有机物的质量,然后再乘以12小时即可。
(1)小球藻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
(2)设1千克小球藻每小时生成有机物的质量为x,
6CO2+6H2O C6H12O6(有机物)+6O2
180 192
x 0.64g
;
解得:x=0.6g;
那么12小时内生成的有机物的质量为:0.6g×12=7.2g。
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再进入下一次的气体交换。
【解析】通过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再进入下一次的气体交换。
本题是本节的重点需要牢牢的掌握。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