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8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大牧场放牧业 干旱、半干旱 温和 地广人稀 土地租金很低 海港 良种牛 牛群病害 1.我国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属于大牧场放牧业吗?为什么?
【提示】 不属于,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一般以游牧业为主;投入少,靠天养畜,牲畜数量少,规模小;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商品率低。乳畜业 商品化 牛奶 五大湖周围 西欧 平原 温带海洋性 多汁牧草 城市 需求量大 2.我国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提示】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周围。主导因素:市场。 大牧场放牧业 【问题导思】
1.大牧场放牧业有什么特点?
【提示】 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2.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提示】 (1)气候温暖湿润,草类茂盛。(2)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2)距海港近,交通便捷。3.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应借鉴阿根廷的哪些经验?
【提示】 划区轮牧,种植饲料,开辟水源,培育良种。
2.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条件、特点及发展措施(1)B处位于________,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
该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2)为了促进此地农业发展,都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3)我国西北地区主要发展畜牧业,与该地相比,发展畜牧业的不利条件有哪些?
【思路点拨】 解答此题首先能够判断B处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然后再结合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发展措施回答第(1)、(2)题。解答第(3)题时,要利用已有的西北地区的储备知识,利用比较法,分析发展畜牧业的不利条件。【解析】 第(1)题,由图中布兰卡港、布宜诺斯艾里斯可知B是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发展的是大牧场放牧业。其区位优势包括气候条件、交通条件和土地条件等。第(2)题,潘帕斯草原采取的措施:划区轮牧,种植饲料,集约化经营;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牲畜病害的研究;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开拓市场。第(3)题,我国西北地区位于内陆,交通不便;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草场资源较少;技术水平低。【答案】 (1)潘帕斯草原 大牧场放牧业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2)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3)交通不便;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草场资源较少;技术水平低。乳畜业 【问题导思】
1.如何区别乳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
【提示】 利用产品区别。乳畜业的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大牧场放牧业的产品是肉。
2. 乳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提示】 市场。
3.西欧发展乳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提示】 气候、市场。2.西欧乳畜业的区位因素(1)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游牧业
(2)该农业地域类型在图示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①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城市密集,消费市场广阔 ③劳动力丰富 ④机械化水平低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思路点拨】 解题关键是对图示的判断,此图为英国的南部,由此断定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英国是发展乳畜业的典型国家,与其气候、城市化水平高、消费市场广阔密切相关。
【解析】 第(1)题,从经纬度、轮廓可以判断图示地区为英国南部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第(2)题,图示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城市密集,消费市场广阔有利于乳畜业的发展。
【答案】 (1)B (2)D【备选要点】
如何区别世界农业地域类型
掌握不同农业地域类型之间的差异,建立一种从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如下表所示:(1)四地区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导区位因素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地:种植园农业——气候
B.乙地:商品谷物农业——交通
C.丙地:混合农业——地形
D.丁地:乳畜业——市场(2)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
A.甲主要生产水稻,只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B.乙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C.丙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饲养牛羊,机械化水平很低
D.丁主要生产鲜奶及乳产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区【解析】 据图可知,甲地以粮食作物为主,但粮食商品率较低,应是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乙地是典型的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以生产小麦和玉米为主,多分布在自然条件优越,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的地区;丙地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混合区,主要依据市场需求进行产业调整,机械化程度高。丁地为典型畜牧业区,其乳畜业是面向城市市场的集约化农业,多分布在城市郊区。
【答案】 (1)B (2)B [解图精要]
由图示可获取以下信息:
1.由潘帕斯草原的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暖湿润。因此草类茂盛,为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潘帕斯草原距离布宜诺斯艾利斯和蒙得维的亚港口较近且有铁路与外界相连,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图表应用]
1.关于潘帕斯草原位置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中纬度大陆的东岸,气候温暖湿润
B.位于河流入海口,对外交通便捷
C.潘帕斯草原位于高原地形区,气候凉爽
D.潘帕斯草原有铁路线与周边国家联系2.阿根廷的牛肉能供应西欧人餐桌,得益于以下哪些条件( )
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牛肉产量高、质量好 ②距港口近,海运便利 ③冷冻技术的提高 ④西欧广阔的消费市场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3.为了发展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采取了一些发展措施,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措施有( )
A.开辟水源 B.改善交通
C.培育良种牛 D.划区轮牧
【答案】 1.C 2.D 3.B【答案】 1.区位条件: (1)大牧场放牧业的基础条件——草场优良。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为阿根廷发展放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2)大规模经营的可能条件——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3)牧场经营的保证——距海港近。牛肉是阿根廷的主要畜产品,出口量常居世界第一位,主要远销西欧,国内最大的港口布宜诺斯艾利斯是潘帕斯草原的外运中心,有几十条铁路与之相通,大牧场的肉牛可以很方便地运入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屠宰加工,再装船运往国外。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是基础,人文因素是条件,科技进步(包括交通状况和草场条件的改善)是催化剂。2.集约经营、生产规模大;商品率、专业化水平高;经济效益好;重视科技应用,例如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作物、划区轮牧等。
3.我国内蒙古与新疆牧区和潘帕斯草原相比,两者的差异是:潘帕斯草原交通运输便利,生产规模大,科技水平高,产品的商品率高;而我国的内蒙古和新疆牧区位于内陆,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但我国内蒙古和新疆牧区地广人稀、草场质量好,如果能够加强科技应用,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完全可以采用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教材P52~54活动
【点拨】 西欧乳畜业的形成主要受地形、气候、市场三个因素的影响。
【答案】 1.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1)西欧气候温凉、潮湿、日照少,这种气候条件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奶牛饲养业,形成了欧洲人以肉、奶等高脂肪、高热量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2)随着经济发展,西欧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奶类消费需求量增大。此外,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易贮藏,乳畜业就更需要靠近市场分布。2.西欧乳畜业商品率、机械化程度高。大城市周围以牛奶生产为主,离城市较远的地区以乳制品生产为主。
3.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相比,西欧的乳畜业接近市场。西欧以奶牛为主,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则以肉牛为主。后者对交通条件依赖较大。2.甲地的主要农产品及销售说法正确的是( )
A.牛肉,依靠海运外销
B.牛奶及奶制品,依靠公路内销
C.羊肉,依靠铁路外销
D.牛奶及奶制品,依靠海运外销
3.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甲地形成该农业地域的最大优势( )
A.地广人稀
B.气候温暖湿润,草类茂盛
C.交通便利
D.机械化程度高【解析】 甲地为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农产品是牛肉,依靠海运外销。世界上的大牧场放牧业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气候区,而此地气候温暖湿润,是最大的优势。
【答案】 1.A 2.A 3.B5.该农业地域类型在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①该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③劳动力丰富 ④机械化水平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 从图中分析最低月均温大于0℃,最高月均温不超过20℃,全年温和,各月降水量在50mm左右,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西部最典型。这种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且欧洲西部城市众多,故该地最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
【答案】 4.D 5.A(1)我国畜牧业可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有人说我国牧区畜牧业属大牧场放牧业,你认为合理吗?请简要分析。A地区地处我国华北地区,其牲畜的饲养方式主要是什么?
(2)B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其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有哪些?(3)比较图中B、C两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性。【解析】 第(1)题,大牧场放牧业具有规模大、商品率高等特点,而我国牧区畜牧业产品以自给为主,规模小,不属于大牧场放牧业;我国东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家庭圈养为主要方式。第(2)题,B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这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交通便利,条件优越。第(3)题,根据B大牧场放牧业、C乳畜业的区位因素和特点,结合两地自然和人文特点逐项比较即可。【答案】 (1)不合理。我国牧区畜牧业一般以游牧业为主,牲畜数量少,规模小,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商品率低。圈养。
(2)大牧场放牧业。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3)乳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的比较。课时作业(九)
一、选择题
(2013·青岛高一检测)读某地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示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园艺业 B.游牧业
C.混合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2.下列地区为该农业地域类型典型分布区的是 ( )
A.恒河平原南部 B.波德平原北部
C.潘帕斯草原 D.墨累——达令河流域南部
3.阿根廷的牛肉在世界上竞争力很强的自然原因是 ( )
A.潘帕斯草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牧草高而密
B.潘帕斯草原地处太平洋东岸,终年降水丰沛
C.潘帕斯草原位于大陆内部,终年气温高,属于热带草原
D.潘帕斯草原冬季气温在0 ℃以上,草原终年可放牧
【解析】 图示地区以畜牧业为主且产品大部分面向市场,应为大牧场放牧业。该农业地域类型在潘帕斯草原最典型,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终年可收。
【答案】 1.D 2.C 3.D
下图为三地区的农业资料比较图,读图,回答4~5题。
4.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B.乙——西欧乳畜业
C.丙——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
D.丙——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
5.丙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
A.精耕细作,种植经验丰富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解析】 第4题,据图分析,甲地区种植业比重大,畜牧业比重小,商品率低,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大,可推测为季风水田农业;乙地区畜牧业比重比种植业略大,商品率高,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小,可推测为混合农业;丙地区种植业比重小,畜牧业比重大,商品率高,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小,可推测为大牧场放牧业。第5题,大牧场放牧业商品率高,需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答案】 4.D 5.D
图甲是我国某地四种农产品产值百分比的扇面示意图,图乙表示农产品市场开拓的一般模式图。读图回答6~7题。
图甲 图乙
6.影响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 )
A.政策 B.市场
C.交通 D.气候
7.若该地农业发展到阶段Ⅲ,其农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是( )
A.大农场生产 B.专业化生产
C.精耕细作 D.高度机械化
【解析】 第6题,从图甲四种农产品产值百分比中可知,乳产品比值最高,其次为蔬菜,可确定该地农业地域类型主导因素为市场。第7题,农业发展到阶段Ⅲ,面向国际市场,最显著的特征应该为农业专业化生产。
【答案】 6.B 7.B
(2013·合肥高一检测)图示为欧洲农业集约度的空间变化图(集约度是指某类事物在特定空间的集中程度。图中的等值线为集约度指数,指数越大表示集约度越高)。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黑影区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9.影响图中集约度指数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降雨日数 B.工业和城市分布
C.土壤肥沃程度 D.草场分布
【解析】 第8题,图中黑影区是西欧,根据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规律,该地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只有B项正确。第9题,根据集约度指数的含义,黑影区域数值高,说明该地区乳畜业发达。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西欧工业和城市密集,故其集约度指数高。
【答案】 8.B 9.B
由于区域环境的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如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等。下图为四种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片,读图完成10~12题。
10.甲、丙农业地域类型共同的区位因素是( )
A.地广人稀 B.接近市场
C.降水丰富 D.劳动力充足
11.乙、丁农业地域类型共同的区位特征有( )
A.机械化程度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投入劳动力多 D.受市场影响大
12.关于图中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典型区域连线正确的是( )
A.甲—中国内蒙古高原
B.乙—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C.丙—美国中部平原
D.丁—欧洲西部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甲地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乙地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丙地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丁地农业地域类型为园艺业。甲、丙农业地域类型共同的区位因素是地广人稀。乙、丁农业地域类型共同的区位特征是受市场影响大。甲典型地区是潘帕斯草原,乙典型地区是西欧,丙典型地区是美国中部,丁典型地区是东南亚、亚洲和巴西东南部。
【答案】 10.A 11.D 12.C
二、综合题
13.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甲)和阿根廷潘帕斯牧区(乙)分布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牧区发展畜牧业共同优越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与甲牧区相比,乙牧区发展畜牧业突出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
(2)阿根廷是世界上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其生产的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根据甲、乙两牧区发展畜牧业的差异,我们可以从乙牧区发展中借鉴哪些经验?
【解析】 进行区域差异的比较,首先要抓住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然后比较两地间主要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
【答案】 (1)夏季气候温暖,草类茂盛,土地辽阔,地形平坦 临近海港,便于出口 (2)以密集的商品畜牧业代替自给自足的粗放畜牧业;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畜种;大力发展人工牧场,开辟水源,种植饲料;改善交通条件;退耕还草,保护草原生态,防止草场退化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盟一些国家牛奶价格遭腰斩,引发多国奶农倾倒大量鲜牛奶,仅比利时就有300万升鲜牛奶被倒掉。
材料二 西欧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
国家
英国
法国
荷兰
比利时
城市人口比重(%)
90
76
90
97
材料三 2008年我国良种奶牛的主要分布(单位:万头)
内蒙古
71.9
青海
11.5
新疆
118.9
云南
10.4
黑龙江
69.8
北京
9.5
河北
61.2
上海
5.8
山东
21.1
天津
4.6
陕西
15.7
山西
12.7
(1)这次欧洲奶农大规模的倾奶行为,反映了哪一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
A.科技 B.交通
C.市场 D.政治
(2)结合材料二与欧洲自然环境特征分析西欧乳畜业发达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原因。
(3)由材料三总结我国乳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并说明其影响因素。
(4)为进一步推进我国乳畜业发展,请你谈谈如何借鉴西欧的经验。
【解析】 第(1)题,市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第(2)题,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思考;第(3)题,从表中提取分布信息;第(4)题,迁移运用相关知识。
【答案】 (1)C (2)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且地形以平原为主,适合乳畜业大规模发展;西欧城市化水平高,且饮食结构中乳畜品占重要地位,使乳畜产品市场广大。 (3)分布于西北、东北、华北及大城市周围。影响因素是饲料和市场。 (4)增加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奶牛;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