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5章-第2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教学课件+作业(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5章-第2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教学课件+作业(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7-26 12:09:07

文档简介

课件57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带动 衰落 水路 陆路 京沪 交通干线 交通运输网 交通网 铁路 1.我国南方在河网稠密、水运便利的影响下,城市的分布、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 城市多沿河分布,城市形态沿河伸展。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小 平原 大 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繁荣或衰落 2.商业中心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提示】 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取决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销售区(取决于人口密度、数量和消费水平);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的集散。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问题导思】 
1. 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沿途聚落的发展有何影响?
【提示】 原有交通运输方式的衰落使沿途聚落空间形态基本不变。新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会带动沿线聚落的发展。2.据教材P83图5.7武汉城市略图,思考:武汉城市形态有何特点?此特点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有何影响?
【提示】 武汉空间形态呈现沿江分布的特点,说明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3.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对聚落发展有何影响?
【提示】 由高速公路和铁路等运输干线组成的运输网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大城市带。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发展速度及形态的影响不同交通方式影响下的城市布局形态:(a)步行时期;(b)马车时期;(c)有轨电车时期;(d)小汽车时期;(e)高速公路时期;(f)外环路和郊区中心时期
读图分析交通工具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有什么影响。
【思路点拨】 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及交通工具的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线的发展是引起上述城市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解析】 回答此题可以分三个时间段:①a、b阶段,交通工具不发达,城市空间紧凑。②c、d阶段,交通运输进一步发展,城市受交通干线的影响,沿交通干线发展。③e、f阶段交通发达时期,城市向大规模立体化方向发展。【答案】 (1)在步行、马车时期,交通工具不发达,交通发展落后,人们的活动范围集中在城区,城市空间形态是紧凑的。(2)在火车、电车时期,城市交通得到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人们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但受火车、电车交通干线限制,城市郊区沿干线扩展,城市空间形态呈星状。(3)在小汽车时期,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线发展迅速,人们出行更方便快捷,城市向大规模、立体化方向发展,在大城市周围形成卫星城,并与相邻城市形成一个整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问题导思】 
1.山区和平原区的商业网点在密度上具有哪些不同特点?为什么?
【提示】 山区的商业网点的密度小于平原,因为平原地区的交通便利程度大于山区。
2.据教材P84图5.10沈大高速公路边的服装市场,思考该服装市场的布局原则是什么?以该原则布局的商业网点有何分布规律?
【提示】 该服装市场的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以交通最优原则布局的商业网点多分布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1)乡村商业点的特点:规模________,密度 _______ 。
(2)图中杂货部的布局符合商业点布局的 _______原则。(3)从商业网点布局的位置分析,杂货部A与杂货部B,经营规模可能大一些的是________,理由是什么?
【思路点拨】 解答此题应读图、析图获取下列关键信息:
(1)此为乡村→商业点规模小,密度小。
(2)杂货店位置→十字路口或丁字路口→交通最优。
(3)箭头粗细→客货流量大小→A杂货部规模大。【解析】 第(1)题,该地具有乡村商业网点分布的一般特点,即规模小、密度小。第(2)题,A、B两杂货部均位于道路交会处,交通便利,符合交通最优原则。第(3)题,从箭头所指的客货流量来看,杂货部A处的客货流量大于杂货部B处,所以杂货部A处的商业规模大于杂货部B处。
【答案】 (1)小 小
(2)交通最优 (3)A A地客货流量大,B地客货流量较小(只相当于A地的一部分) [解图精要]
两图表示地形不同,商业网点的分布存在异同。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商业网点密度小,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地方,且分布在河流与公路两侧。而平原地区商业网点密度大,也分布在交通干线两侧。[图表应用]
1.山区和平原区的商业网点在分布上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答案】 都沿交通线分布。
2.平原区商业网点的密度在分布上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 交通便利的交叉路口的密度大于交通线沿线地区。教材P86活动
【点拨】 1.(1)了解情况后,完成图示。
(2)商业场所一般分布在城市交通干道交会处及其附近,因为这些地区人流量大,市场条件好,也便于商品的运进和运出。2.社会实践题。(要突出本地的主导性特征)
(1)一般农历初一、十五;星期六、星期天;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等。
(2)由于农村人口分布较为稀疏,为便于人们将多余的物品进行交易,因此每一定范围的区域内都应该设置集市。但考虑到交易物品的种类和数量可能有限,因此不需要天天“开市”,只需隔几天“逢集”一次,就可满足农民交易的需要了。传统习惯,生活与生产安排等。(3)集市会随着交通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果某集市的交通条件改善了,来赶集的人可能会增多,集市会更加繁华,“逢集”的次数也可能增加;反之,如交通条件变差了。来赶集的人会减少,集市的周期也会相应延长,直至最后完全退化为单纯的居民点。2.下列有关交通运输与聚落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交通便利的地方,通常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②聚落密集区,有利于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③“沿河设城”的现象只出现在我国南方河网密集地区 ④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布,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块状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 第1题,河流干支流交汇外,具有三个方向的航运条件,往往容易发展成为城市,如重庆、武汉等。第2题,③北方也有沿河设城的,如西安、洛阳等。④北方平原聚落多呈块状,南方聚落沿河呈带状。
【答案】 1.A 2.A3.在区位选择方面,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的特点是(  )
A.城市交通干道的左侧
B.城市交通干道的右侧
C.城市交通干道的两端
D.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4.图中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布局的最大优势是(  )
A.商业的信息灵通
B.交通的通达性好
C.周围的住家多
D.外地的游客多
5.这种区位选择的主要目的是(  )
A.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
B.为顾客提供最丰富的商品
C.有利于提高商品价格
D.为丰富厦门旅游增添观光景点【解析】 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沃尔玛位于火车站附近,好又多位于嘉禾路、湖滨南路、厦禾路、莲前路干道的十字路口。第4题,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交通的通达性好。第5题,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人流量大,可以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
【答案】 3.D 4.B 5.A(1)此地形区以________为界可以把地形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2)A、B、C中最早形成城市的可能是________,该点是城市形成的良好区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A、B、C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是________,良好的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三城市地位的变迁,说明了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对该地区城市的________和________产生很大的影响。【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区地形为平原和低山丘陵两大部分。A处于河流的交汇处,最容易形成城市。C城市处于铁路和河流的汇合处,最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答案】 (1)铁路 低山丘陵 平原 (2)A 两条河流交汇处,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此地集散、中转 (3)C 沿河设城且在河流与铁路汇合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最为优越 分布 发展课时作业(十四)
一、选择题
读“重庆市城区图”,回答下题。
1.重庆市的城市发展重心经历了①→②→③→④的经济区位的转移,影响其转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河流   
C.交通   D.政策
【解析】 从图中①→②→③→④的变迁可以看出,重庆市的经济发展重心一直围绕着不同时代的交通中心:码头、港口、车站、机场,说明影响其转移的主要区位因素为交通运输。
【答案】 C
读我国某市城区规划图,回答2~4题。
2.下列有关图中富居家具城选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B.靠近居民区,便于扩大销售
C.靠近家具生产厂,以减少运输费用
D.靠近国道,便于产品出口
【解析】 从图中可知富居家具城靠近城市边缘交通干道,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答案】 A
3.图中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布局最突出的优势是(  )
A.接近银行,便于金融流通
B.位于市中心,消费人群集中
C.相互靠近,便于互通有无
D.该处地价高,可显现企业实力
【解析】 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等布局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消费人群集中。
【答案】 B
4.图中夜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货源充足 B.人口集中
C.交通便利 D.金融市场活跃
【解析】 夜市以日常消费品交易为主,需要靠近居民区。
【答案】 B
5.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很大,读下图,判断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城市形态呈带状与公路交通有关
B.A、B、C等城市空间形态沿水运交通干线扩展
C.D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发展轴与铁路无关
D.A、C间公路的修建对两城市形态不会产生影响
【解析】 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A、B、C、D城市形态大多呈带状,这与河流、铁路等交通干线有关。A、C间公路的修建对两城市未来的城市形态会产生一定影响。
【答案】 B
6.图示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原城区    扩展后的城区
A.内河航运和公路运输的发展
B.工业生产和金融贸易的发展
C.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D.城市管理方式和环保的要求
【解析】 经过对比可以发现图中新建了两条铁路,新城区主要是沿铁路而拓展的,所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是引起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 C
下图为“某地区商业网点大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7~8题。
7.该地区商业网点的形成最不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交通 B.山地
C.河谷 D.政治
8.若该商业网点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乙
【解析】 第7题,图中商业网点的分布状况可能是沿交通线分布、沿河谷带分布或沿山地中谷地分布而形成的,不可能是因政治因素影响形成的。第8题,比较甲—乙,乙—丙,乙—丁河段商业网点的密度和数量,可明显看出,甲—乙段数量少,密度小,所以甲—乙可能为支流。
【答案】 7.D 8.A
读某城市内部和对外联系路线图,回答9~10题。
9.最不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对图中路线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部路网较合理
B.内部不宜改造成为“井”字形
C.内外联系较恰当
D.高速公路、铁路应穿城而过,方便人们出行
【解析】 第9题,丁位于远郊,且没有交通干线通过,故不利商业中心形成。第10题,城市内部环状加放射性路网且边缘与过境高速公路、铁路相连,合理恰当。“井”字形不利于市中心与外部联系;高速公路、铁路不应穿城而过,会造成内部交通拥堵。
【答案】 9.D 10.D
下图是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交通条件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不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③交通线的发展对城市形态没有什么影响
④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2.早期沿运河发展的城市,历史上商业贸易很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
【解析】 从图中不同时间的用地范围可知,1950年之前,城市沿河道延伸,呈带状。随着交通条件的变化,城市形态向偏北方向延伸,主要是受铁路和长江水运的影响。
【答案】 11.D 12.C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济南市南依低山丘陵,北靠黄河,城市形态东西较长,泉城广场位于城市的中心。
材料二 济南西客站已定名为济南西站。京沪高铁通车后,每天有过百趟列车经停济南西站,除了途经济南的高铁列车外,还有从济南到沿途各省会城市的列车,各种车型都进行了安排,以满足市民不同的出行需求。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站规划图
(1)济南市空间形态东西较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在济南市的商业中心在泉城广场附近,其布局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济南西站核心区将成为“泉城新商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济南西站核心区将成为“城市新中心”,导致济南市城市中心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及其变化的影响。由于受南面低山和北面黄河的限制,济南市东西较为狭长。泉城广场为济南市的中心,这里人口流动量大,故商业发达,形成商业中心。由于京沪高铁的修建,济南西站核心区的交通更为便捷,人口流量将大增,会形成新的商业中心。
【答案】 (1)南有低山阻挡,北有黄河阻挡 (2)市场最优 (3)交通便捷,便于人员和物资的集散。(4)交通干线的变化。
14.读某城市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商业点A布局符合________最优原则,其优势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商业街B布局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布局符合________ 最优原则。
(3)C商业点分布是否合理?为什么?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商业点A位于城市的环线附近,这里交通便利,城区的绝大部分居民可以极方便地到达这里购物,其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此外这里位于城市边缘,地租较低,也是商业发展的一大优势。商业街B位于城区中心,这里人口密集,市场较大,符合市场最优原则。C商业点的布局既不符合市场最优原则,也不符合交通最优原则,因为这里市场狭小且交通不便。
【答案】 (1)交通 交通便利 地租较低
(2)人口密集,市场广大,且市场对外的辐射能力强 市场
(3)不合理。这里既不符合市场最优原则,又不符合交通最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