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备选答案
①环境人口容量 ②死亡率 ③经济因素 ④空间变化 ⑤传统型 1.坐标类图常见人口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 2.结构类图3.金字塔类图(1)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型
B.乙地是发达国家
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
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0到10岁人口的比重大,说明该地区人口出生率高,即自然增长率高;丁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地的人口出生率约为38‰,死亡率约为38‰,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0;丙地65岁及以上的人口约占5%,由此可以判断该地区未进入老龄化,所以人口还在不断增长,四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甲、丙、乙、丁。第(2)题,读图可知,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型;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为发达国家;丙地人口数量是否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从试题给出的信息不能判断,因为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等密切相关;丁地人口呈负增长,为发达国家,所以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
【答案】 (1)B (2)B(1)有关1964~2000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 )
A.6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C.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D.199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2)目前,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
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
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解析】 第(1)题,从图中数据可看出,1964~2000年,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下降;65岁及以上人口由3.6%到7%,15~64岁年龄段由55.7%到70.1%;到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0%,进入老龄化社会。第(2)题,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但青壮年人口比重仍最大,且呈增长趋势,不存在劳动力严重短缺问题,但就业压力大。
【答案】 (1)A (2)C
综合检测(一)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5分×12=60分)
下图是某国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按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④①③②
2.人口增长模式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改变 B.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国家政策的改变 D.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析】 第1题,本题属于基础题,但是有较大的迷惑性,前三图的数值均为百分数(%),而④图的数值为千分数(‰)。在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第2题,生产力的发展使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发生变化,这是人口增长模式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
【答案】 1.B 2.B
(2013·东城期末测试)读图,回答3~4题。
2001~2007年江苏省人口增长示意图
3.2001~2007年江苏人口( )
A.迁入增多 B.出生率上升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死亡率下降
4.导致图中江苏人口增长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 )
A.历史、文化差异 B.自然环境差异
C.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D.人口政策差异
【解析】 第3题,从图中曲线走向可以看出江苏人口自然增长量总体基本没变,而增长总量却明显增加,这说明江苏的外来人口数量在增加。第4题,江苏属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大量人口由内地涌向江苏。
【答案】 3.A 4.C
(2013·盐城高一检测)图甲、图乙分别是“某市2011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金字塔示意图”,该市的平均期望寿命已提高到78岁。据此完成5~6题。
人口数量(人)
5.图甲反映的该城市人口增长模式是( )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高—高—高”模式 D.“低—低—低”模式
6.引起人口流动主要因素是( )
A.政策 B.文化
C.经济 D.个人
【解析】 第5题,图甲金字塔中底部收缩,上部变宽,说明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第6题,从流动人口金字塔中可见迁入的人口以青壮年居多,这是由于城市经济发达,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的迁入。
【答案】 5.D 6.C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7~8题。
7.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8.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解析】 第7题,根据题意,迁出(入)人口=迁出(入)比重×人口总数。据图,贵州的迁出人口比重虽然略高于四川,但四川人口数量远多于贵州,所以四川的迁出人口数多于贵州,A项错误。上海虽然迁入人口比重高于广东,但人口总数远少于广东,故上海迁入的人口数少于广东,B项错误。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就自然增长率而言,浙江和江苏都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区,二者的自然增长率差别不大,从图上可以看出,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而迁出人口比重基本一样,故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C项正确。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故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应低于安徽,D项错误。第8题,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从欠发达地区迁入相对发达地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从省级行政区域人口迁移看,皖、赣、黔三省属于欠发达省份,人口以迁出为主,且迁出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所以当地老龄化进程加快,沪、京、津属于相对发达的直辖市,人口以迁入为主,且迁入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延缓了当地老龄化进程,故B项正确。 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无论是人口迁出地区,还是人口迁入地区,城市化水平都会有所提高。
【答案】 7.C 8.B
新华社电 国家统计局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广东省常住人口达到104 303 132,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在过去十年中上升了1.16%,成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而河南省常住人口为94 023 567,比重下降了0.29%,居第三位。据此完成9~10题。
9.导致上述两省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部崛起后不需要更多的人口
B.人口从中西部往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
C.农业需要更多劳动力
D.广东接受大量外籍人口
10.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
A.养老费用增加
B.利于社会积累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C.人口增长迅速
D.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
【解析】 第9题,广东省因属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人口大量迁入,所以人口数量跃居全国第一,而河南是中部人口迁出大省,人口数量在全国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第10题,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老年人口比重增加,老年人口多,所以养老费用增加。
【答案】 9.B 10.A
(2013·北京模拟)阿拉斯加是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州。目前阿拉斯加州人口有60多万,人口密度为0.42人/平方千米,全州人口近半数居住在城市。读下图“美国阿拉斯加局部区域图”,回答11~12题。
11.阿拉斯加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住在安克雷奇市,原因是该市( )
①不易遭受台风、风暴潮等灾害侵袭 ②纬度较低,气候比较温暖 ③位于海湾内部,受沿岸寒流影响小 ④地势较低,交通便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影响阿拉斯加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科技水平
C.地区开放程度 D.生活消费水平
【解析】 阿拉斯加纬度较高,气候寒冷,而安克雷奇市与阿拉斯加州其他地区相比纬度较低,沿岸有暖流经过,故气候较温暖,地势较低,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捷。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资源。
【答案】 11.C 12.A
二、综合题(40分)
13.(2013·烟台模拟)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中国1950年、1980年、2010年、2050年(预计)人口金字塔结构图。
A B
C D
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397亿,超过60岁的老年人为1.776亿,约占总人口的13.26%,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8.3%,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未来五年将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
(1)人口普查不能弄清(双选)( )
A.人口数量 B.人口构成
C.人口合理容量 D.环境承载力
(2)读材料一,属于2010年人口金字塔的是____________。该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3)读材料二,说明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将产生哪些问题?
(4)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问题,有的专家提出应放宽生育控制、实行二胎化政策,对此,你是否赞成?理由是什么?
【解析】 第(1)题,人口普查可以查清人口数量、人口构成、城乡人口构成,但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消费水平、科技水平等有关,人口普查无法查清。第(2)题,从材料中可分析得出2010年人口增长模式符合现代型人口特征。第(3)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结合材料可分析。第(4)题,面对人口老龄化,专家提出放宽计划生育、放开二胎的政策,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理由充分即可。
【答案】 (1)CD
(2)D 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3)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青壮年负担过重等。
(4)赞成。可以改变我国的年龄结构,减轻青壮年和社会的负担。
不赞成。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仍很快;将进一步加大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14.读以下材料及图表,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我国近两千年来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变化。
年份
2
140
742
1102
1491
1820
1933
1990
2000
百分比(%)
81
59
60
41
40
33
38
43
43
材料二 中国19世纪开始的国内人口迁移,迁入东北地区的规模很大,移民一般来自河北和山东,使东北人口由1897年的700多万到1933年的2 910万,是我国近代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被称为“闯关东”。
(1)请填出下列甲、乙间迁移线路上数码①②所示的城市名称,并扼要说明这两城市相同的地形特点。
(2)简要评述东北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自然因素。
(3)公元742年以前,我国约六成多的人口集中在北方地区。试根据已有知识,指出这个时期我国北方人口分布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在人类社会早期,自然因素对人口的分布和迁移影响较大。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因素成为了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答案】 (1)沈阳;哈尔滨。平原地形,地势平坦。
(2)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高,木材蓄积量大;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3)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乱砍滥伐,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重,局部地区出现土地盐碱化、沙化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