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备选答案
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②相互嵌套 ③拉力因素 ④城市数目由少到多 ⑤产生的问题 ⑥住宅区 ⑦推力因素 城市功能区的合理规划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关键,关系到整个城市能否有效地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1.合理协调城市工业用地与生活用地之间的关系
在布置城市工业用地与生活用地时,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要有便利的交通;
(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
(3)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间应设置防护带。体育馆、学校、儿童机构、医院等,不应设置在防护带内。2.工业较集中的大中城市,工业布置的基本原则
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布置在城区;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对于有严重污染,一时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如钢铁厂、发电厂等,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并考虑盛行风向的影响。3.典型企业布局遵循的原则(2)下列部门布置在该地合理的是( )
A.精密仪器厂 B.造纸厂
C.飞机场 D.货物转运场
(3)该地区计划建一处高中,已经选择一个比较理想的位置B,说明理由。(5)A、C相比较地价较高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如何合理布置城市功能分区,一般要读出图中信息,根据风向(鲁西北位于季风区)、河流流向、交通、环境等方面因素合理布局功能区,使各功能区更加合理。【答案】 (1)奶牛场 奶牛场需要面积较大、环境安静的场所,靠近铁路会影响奶牛产奶量
(2)D (3)环境优美,西部靠近市中心,就学方便。
(4)工业区—D 居住区—C 商业区、图书馆—A 城市饮用水库—G 服装加工与批发市场—E 绿地—F
(5)A 距西部老城区较近,靠近人口密集区;环境条件好
(1)从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的角度考虑,下列用地类型正确的是( )
A.①工业区 ②文教区 ③居住区 ④商业区 ⑤仓储区
B.①工业区 ②商业区 ③仓储区 ④居住区 ⑤文教区
C.①居住区 ②工业区 ③文教区 ④商业区 ⑤仓储区
D.①商业区 ②仓储区 ③工业区 ④居住区 ⑤文教区
(2)判断图中工业区布局是否合理,说明理由。【解析】 第(1)题,根据不同城市功能区的特点判断,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外缘,沿交通干线分布,可判断为①;文教区一般紧靠居住区,布局在环境相对较好的地区,可判断为②;居住区占地面积最广,是城市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可判断为③;商业区一般布局在城市中心区,交通便利,可判断为④;仓储区占地面积较大,应布局在城市外缘,且交通较为便利的地区,可判断为⑤。第(2)题,图中显示工业区布局在城市外缘,地价低,且可以减轻对城市的污染;靠近铁路分布,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污染较小,所以工业区布局合理。【答案】 (1)A
(2)合理。原因:位于城市外缘,地价低,降低成本,利于城市环境保护;沿铁路线分布,交通便利,利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污染小。
综合检测(二)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5分×12=60分)
(2013·泰兴高一检测)下图为欧洲西部某沿海城镇功能分区图,图中的虚线为等高线(单位:米)。据此回答1~2题。
1.从服务功能、环境保护等角度考虑,图中①②③功能分区最合理的是 ( )
A.①住宅区 ②工业区 ③商业区
B.①工业区 ②住宅区 ③商业区
C.①商业区 ②住宅区 ③工业区
D.①住宅区 ②商业区 ③工业区
2.目前,一般城市选择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这一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 )
A.土地价格 B.地租支付能力
C.交通条件 D.土地利用效率
【解析】 第1题,①位于市中心,为商业区;②面积最大,为住宅区;③位于盛行风的垂直郊外,为工业区。第2题,远郊土地价格较低,成本较低,适合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
【答案】 1.C 2.A
读我国东南部某大城市住宅小区示意图,回答3~4题。
3.在“爱我城市,共建家园”的民意调查中,小区居民集中反馈的问题如下,你认为合理的有( )
①高架公路需要改线
②火电厂应搬迁
③住宅区西北部的绿地改建为学校
④小区的绿地面积较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如果在图中甲处布局商业小区,其合理性是( )
A.人口密集 B.交通方便
C.靠近学校 D.靠近市中心区
【解析】 第3题,绿地能改善小区居住环境,不应将绿地改建为学校,③不合理。第4题,由图可知,甲地住宅楼密集,人口多,且距其他商业小区较远。
【答案】 3.B 4.A
读某学生所在地区的城镇分布简略示意图,回答5~6题。
5.该学生家准备购买一辆高档轿车,他们最可能去的城市及判断理由正确的是 ( )
A.去B城市,距离他们家近
B.去A城市,A城市的交通便利
C.去B城市,B城市的服务便利
D.去A城市,A城市的服务范围广,服务级别高
6.判断下列行为最合理的是( )
A.去B城市上中学
B.去A城市购买日常生活用品
C.去B城市推销高档珠宝玉器
D.在B城市设立商品全国代理办事处
【解析】 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学生家距离B城市较近,距离A城市较远。但从交通的角度看,A城市的规模较大且有高速公路经过,说明其服务范围广,服务等级较高。上中学或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可就近选择提供服务的城市,但高档珠宝玉器的销售及商品全国代理办事处的设立均要求选择交通便利、服务范围广、吸引半径大的城市。
【答案】 5.D 6.A
甲、乙两图分别是某市城市化过程及该市距市中心地租水平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
甲
乙
7.图甲反映了该城市可能 ( )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出现再城市化现象
C.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D.出现大量卫星城
8.若图乙箭头方向表示数值增加,则图中b地最可能( )
A.位于旧城中心区
B.位于远郊地区
C.位于新兴工业区
D.位于城市环形道路沿线
【解析】 第7题,从图甲可见城市面积在城乡过渡区增加迅速,说明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第8题,b地属于地租次高峰,说明此地交通便捷,位于城市环形道路沿线。
【答案】 7.C 8.D
(2013·宁德高一检测)下图为某城市1968年、1990年和2000年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关于该城市发展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②工业区外迁到地势较高的地区 ③城市功能分区布局更趋合理 ④商业区外移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0.下列条件中,对工业区变迁影响最小的是 ( )
A.城市环境保护 B.靠近高速公路
C.郊区地价低 D.郊区劳动力廉价
【解析】 由图示信息可知,城区面积不断扩大,2000年为保护城市环境,降低成本,工业区外迁到城市外缘高速公路沿线,新建卫星城和绿化带,城市功能分区布局趋于合理。
【答案】 9.B 10.D
下图为“平原上的某城市及郊区气象资料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在此等值线分布状态下,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①近地面气压值是城市低于郊区 ②近地面的风是从城市吹向郊区 ③城市受下沉气流的控制 ④城市形成“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形成城市与郊区气温与降水差异的原因分别是( )
①城市的蒸发量远远大于郊区 ②城市植被覆盖率远远大于郊区 ③城市人为排放热量多于郊区 ④城市上空可悬浮颗粒物多于郊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 由图可知,城市气温、降水高于郊区,形成“热岛”和“雨岛”,主要是因为城市人为排放热量多,气流上升,且城市污染严重,空气中可悬浮颗粒物多,使凝结核多,水汽在上升过程中易凝结形成降水。城市热力环流中,近地面气压城市低于郊区,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市。城市化使植被覆盖率下降,城市蒸发量小于郊区。
【答案】 11.B 12.D
二、综合题(40分)
13.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城市人口为56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下图表示B—C—D一线地租变化曲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年后该城市人口预计达113万,根据图中信息简述促进该城市发展的条件。
(3)该市工业区布局的主要特点为________。
(4)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什么?
(5)A、D两地居民区中,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低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影响地租的两大因素:距市中心距离和交通通达度。从整体来看,城市地租从中心向四周减少,在交通线会合处出现次高峰。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交通便利,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石资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区主要位于城市边缘,并靠近铁路和河流。第(4)题,形成商业区最需要人流量大和交通便利等条件。第(5)题,A居民区位于河流下游地区,靠近工业区,环境条件差,应为低级住宅区;而D居民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区,靠近风景区,环境条件较好,应为高级住宅区。
【答案】 (1)B (2)资源丰富;交通便捷。(3)在城市边缘地区,靠近河流、铁路等交通便捷 (4)C 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捷程度高。(5)D 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A 靠近工业区;位于河流下游地区
14.(2013·青岛高一检测)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对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读某大城市1949~2002年发展统计图。
图1
图2
材料二 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表。
(1)据材料一描述该城市的发展特征。
(2)据材料二,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解析】 第(1)题,图1反映出非农业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图2反映出建成区面积增加。第(2)题,材料二说明城市比郊区降水增多,径流总量增加,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其原因是地面硬化,下渗减少,造成城市多发洪涝。其措施应是增加下渗,疏通、完善排水系统。
【答案】 (1)非农业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建成区(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2)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大,雨水下渗量少,地表径流增大,易形成城市洪涝。措施:下渗量少——植树种草,增大绿地面积;使用渗水砖,增加雨水的下渗。地表径流大——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整修城市河道,加速雨水的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