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7-26 16:5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标解读
1.描述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教学地位
本节内容包括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人口增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两个问题。人口的增长与一般种群的增长有不同特点,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教法指导
人口的增长和对环境的影响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学从三个层面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第一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人的需求和这些需求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第二是创设数字化情境,计算人一生对食物(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和水的需要量及全球60亿人的需求量,让学生想象在人口增长的情形下,这些需求对地球造成的压力;
第三是布置课外活动小组调查近十年来的人口增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的情况,使学生切身感受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这样设计使教学层层推进,让学生对“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认识逐步深入,并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仍然是迄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止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场所。人类的生存必须依赖于地球。人口数量越来越庞大。2010年11月1日中国大陆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是:中国人口已达到13.397亿。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与有限的地球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口问题已成为制约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难题之一。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教学流程设计
学生课前预习:阅
读教材P118-122,填写【课前自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导学】,完成“思考交流”。 步骤1:情景导课:以【新课导入建议】引出本节课题。 步骤2:通过教材118页“资料分析”学习我国人口增长状况,让学生思考人口增长与一般种群增长有什么不同,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1总结规律,通过例1分析提高。
步骤7: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课时重要知识点并以网络图形式呈现,互评后参看【本课知识小结】的网络构建。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6:抢答方式完成【正误判断】并且分组互评【当堂双基达标】的1、2、3、4、5题。 步骤3:学生学习“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结回答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2总结规律,通过例2分析提高。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4.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重点)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重难点)
(见学生用书第80页)
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人口现状
(1)措施
20世纪70年代 我国全面推行了计划生育
1982年 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2001年 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结果
①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②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提示】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发展前景
(1)情况:人口基数大,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
(2)目标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 人均耕地 燃料需求
2.采取的措施
(1)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1.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率不多。(√)
2.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
【提示】 人口增长受社会观念影响,所以不同于生物种群。
3.我国的人口数量已开始下降。(×)
【提示】 控制目标: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缓慢下降。
4.缓解我国人口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提示】 最佳途径是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见学生用书第81页)
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的关系
  
【问题导思】 
①人和其他种群共有的特征有哪些?
②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相同吗?
1.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成是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其他种群的特征。
2.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考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本领,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2012·抚顺高二月考)每年的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的________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_______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
(3)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 ( http: / / www.21cnjy.com )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审题导析】 题目根据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结合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和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分析相关问题。
【精讲精析】 此题考查人口增长对环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响,具体分析如下:(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人口增长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二是加剧了环境污染。如果不加以控制,则会造成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人类的生存条件恶化,会导致环境容纳量降低,人口数量下降,呈现c曲线的变化趋势。
(2)地球上可以供人类利用的空间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源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世界人口的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b曲线,在K/2时人类种群增长率最高,因此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110/2=55亿。
(3)注意政策的要点是两个方面,其中提倡 ( http: / / www.21cnjy.com )晚婚晚育是为了延长世代长度;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降低了新生儿个体数。两者均通过降低出生率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答案】 (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c
(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55亿
(3)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问题导思】 
①随着人口的增多而相应增多的需求有哪些?
②人口过快的增长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1.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
2.归纳总结
(1)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业、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使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了环境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2)人类的生存资源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都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资源减少。
 (2012·湖南十二校联考)梅托斯(Meadows)于1970年提出的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下图)。根据模型分析,人口激增不会导致发生的是(  )
A.土地资源利用过度,因而不能继续加以使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B.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
C.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
D.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地球毁灭
【审题导析】 坐标图表示的是随着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逐渐减少,环境污染加剧,最后造成人口减少。
【精讲精析】 粮食、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增大,而环境的变化又反过来限制了人口数量的增多。虽然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但是由于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球不可能最终毁灭。
【答案】 D
本 课 知 识 小 结
网 络 构 建
结 论 语 句
1.我国人口的现状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老龄化速度也较快。
2.人口增长会造成环境污染、资源短缺。
3.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措施:长期坚持计划生育这一项基本国策。
4.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见学生用书第82页)
1.(2013·惠州高二质检)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在世界上面临的五大问题是: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其中要解决这五大问题,关键是要解决(  )
A.粮食问题      B.人口问题
C.环境问题 D.资源问题
【解析】 资源的相对短缺和粮食不足是相对于人口来说的,所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解决人口增长的问题。
【答案】 B
2.下列有关我国的人口现状和前景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B.2001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C.目前,我国仍为高生育水平国家
D.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解析】 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低生育水平。
【答案】 C
3.(2012·大连高二检测)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
①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②对水资源的压力
③对能源的压力      ④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⑤使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 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都造成压力。
【答案】 D
4.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解析】 本题易错选B项,原因是没有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理解人口增长与种数数量消长间的关系。目前人口数量增长过快,但还没有达到K值。由于人为的政策,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不能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科技进步并不能解决对煤、石油等资源的依赖问题。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导致灾害的发生频率提高。
【答案】 D
5.(2013·宁波高二期末)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问题:
(1)阅读上图可知,旧中国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由于战争、疾病等原因,人口增长________。
(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基本上呈________增长。
(3)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但人口增长仍很迅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________相适应,我国政府把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解析】 解放前人口增长较缓慢,新中国成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后,我国人口基本上呈“J”型增长;到70年代后期,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即使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仍然迅速。
【答案】 (1)缓慢 (2)J型 (3)人口基数大 (4)资源环境条件 计划生育
一、选择题
1.)(2013·张家界高二联考)下列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是(  )
A.环境污染       B.自然资源破坏
C.大力植树造林 D.人口的急剧增长
【解析】 环境危机包括环境遭到污染,森林、草原和野生植物等自然资源遭到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
【答案】  C
2.(2012·深圳高二期末)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  )
①人口增长过快 ②人口素质高 ③人口农村化 ④人口老龄化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亟待提高、人口城市化、人口老龄化。
【答案】 A
3.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大幅度增长。造成在我国有限的国土中人口密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年龄组成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性别比例 D.迁出率和迁入率
【解析】 我国人口的迁出率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迁入率是非常有限的,基本上对我国人口的影响不大。根据我国国情来看,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社会形势逐渐稳定,停止了长期的战乱,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医情况都比解放前有较大提高,死亡率降低;同时,无节制地生育使出生率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因而使我国人口数量一路攀升。
【答案】 B
4.(2012·海口高二期末)缓解中国人口问题的最佳途径是(  )
A.少生
B.提高人口素质
C.发展中国科技水平
D.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解析】 控制人口数量是解决人口问题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本办法,而控制人口数量,根据影响人口密度的特征看应该控制其出生率,也就是少生,其他选项均不能解决人口数量过多的问题。
【答案】 A
5.(2012·昆明质检)如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根据曲线分析:横坐标表示人口出生率,纵坐标表示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则是两者之差,而图中四个国家中两者差值最大的是③。
【答案】 C
6.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
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
D.不同人口种群出生率的差异主要是受生殖年龄和个体数影响
【解析】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作一个种群,人类也是生物的一种,符合自然界中种群的消长规律,但人类又有能动性,有思想,所以不同人口种群出生率大小并非仅由人类生育能力决定,与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政策及生育观念等有很大关系。
【答案】 D
7.(2012·广州调研)每年的7月11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剧增已经带来了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等众多世界性难题,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
①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②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③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④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⑤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④⑥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③④⑥
【解析】 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答案】 C
8.(2013·济南高二期末)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森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提。
【答案】 D
9.(2013·合肥高二期末)
右图为PPE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它表明(  )
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解析】 人口的增长导致环境退化,人均占有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源量减少,这样又导致人们由于缺乏资源而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使生活贫困,生活贫困导致更多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使环境更进一步恶化。由此可见贫困、环境和人口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答案】 B
10.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由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解析】 环境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最大量。人与环境的关系最理想的模式是人口数量不超过环境容量,人有足够的环境资源可以利用,如图Ⅰ;即使在某一段时期超过环境容量,也可以通过控制人口增长、充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来增大环境容量,如图Ⅱ;如果人口数量得不到有效控制,造成环境资源严重破坏而无法承载增长的人口数量,势必会造成人口的剧烈下降,最终形成新的人口与环境平衡关系。当然,如果这样,人类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如图Ⅲ。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1.(2013·衡阳高二期末)阅读下表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表一:我国部分地区人口年龄构成简表
地区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15~19岁育龄妇女
A 38.52 56.44 5.03 23.29
B 10.92 76.83 12.24 29.55
C 11.08 70.77 18.15 26.56
表二:我国部分地区的人口变化数据
地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① 3.54 9.91 -6.37
② 34.30 11.04 23.26
③ 3.99 6.19 0.00
(1)表一和表二为同样三个地区的人口的1%抽样调统计情况,请将各个地区的人口数据准确配对:
A.______,B.______,C.______。
(2)在表二中③的增长率不等于出生率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亡率的差值,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表一的数据可以得出人口增长模式图,A为增长型,B为相对稳定,C中年龄大的人口所占比例最大,为衰退型。
(2)表二中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等于自然增长率,是指在没有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
【答案】 (1)② ③ ①
(2)人口迁入影响增长
12.[创新探究] 某同学研究农业废弃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处理方法,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即将少许干稻草切碎装入一试管中,加塞,试管塞中央打孔并插入一玻璃管,连通到品红试剂瓶中,然后用酒精灯灼烧试管底部。实验结果发现,装有稻草的试管底部变黑,品红试剂由粉红色褪为无色,导管壁有浅黄色粉末,干馏出的气体有刺激气味。
(1)请帮这位同学拟一个实验课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推测该实验中,试管底部变黑说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稻草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_元素,刺激性气味可能是燃烧过程中产生了________,品红试剂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帮该同学设计使稻草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废为宝、节源增效的“无废弃农业”处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实验是研究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农村常见的“焚烧秸秆”法,稻草中含有大量的碳元素,当其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毒气,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硫气体产生,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其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产生的这些酸性气体能使品红褪色。
【答案】 (1)稻草秸秆等废弃物被大量燃烧对环境污染的危害
(2)碳 二氧化硫 燃烧产生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
(3)用于饲养牲畜、用于堆肥或沼气发酵、秸秆等废弃物还田(写出一种即可)
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课标解读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教学地位
本节内容包括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样性和人们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三个问题。全球环境问题和保护生物多样性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高考中常考查到。
●教法指导
1.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首先把地球比喻成一艘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于生态环境破坏而带来很多问题的 “小船”,我们都不得不坐在这样一艘危险的“小船”上,引起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教学中可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生动的、贴近现实的小品表演、讨论和发表观后感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生态问题与我们密切相关,加深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并形成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从而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从为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怎样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两方面展开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食物链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分析红树林在生态保护方面的价值及野生水稻基因在育种方面的价值等实例,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并产生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愿。在概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时,重点通过思考、对比、讨论,引导学生认同“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必然的选择”的观点。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共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园。然而全球的环境状况在过去的30年里持续恶化。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已成为每一个地球人的共识。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1990年全世界100多个国家联合举行了“世界地球日”活动。世界地球日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每一年世界地球日都有一个主题,2013年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 共建美丽中图”。你知道世界地球日是哪一天吗?
【提示】 每年的4月22日被定“世界地球日”。
●教学流程设计
学生课前预习:阅
读教材P123-128,填写【课前自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导学】,完成“思考交流1、2”。 步骤1:情景导课:以【新课导入建议】引出本节课题。 步骤2:学生学习教材124页,举例说明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1总结规律,通过例1分析提高。
步骤7: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课时重要知识点并以网络图形式呈现,互评后参看【本课知识小结】的网络构建。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6:抢答方式完成【正误判断】并且分组互评【当堂双基达标】的1、2、3、4、5题。 步骤3:学生学习教材“保护生物多样性”,回答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措施,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2总结规律,通过例2分析提高。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1.保护生物多样性。(重难点)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难点)
(见学生用书第83页)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2011年6月发生在我国渤海湾蓬莱的康菲漏油事件属于海洋污染,请举例说明它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
【提示】 海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鱼虾死亡。
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保护类型
类型 含义 意义 举例
就地保护 指在原地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 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易地保护 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建立植物园、动物园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
此外,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也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
2.克隆技术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吗?
【提示】 属于,克隆属无性繁殖技术,虽然不能增加生物的多样性,但对濒危物种能加以保护。
2.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1)关键: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利用: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1.含义
“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采取措施
(1)保护生物多样性。
(2)保护环境和资源。
(3)建立起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1.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造成的。(×)
【提示】 气候变暖是由于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的。
2.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提示】 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
4.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开发和利用。(×)
【提示】 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见学生用书第84页)
几种全球环境问题的分析
【问题导思】 
①赤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②酸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类型 原因 结果 措施
温室效应 煤、石油、泥炭等化学燃料燃烧释放大量CO2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干旱、暴雨范围扩大并频现 ①大力植树造林;②减少化学燃料燃烧,开发新能源
水污染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进入水体 富营养化,在海水中表现为赤潮,湖泊中表现为水华 净化污水
臭氧层破坏 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光合作用受抑制 减少使用和排放氟利昂等
酸雨 煤、石油等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 破坏植被和腐蚀建筑物 减少过度排放SO2等气体
土地荒漠化 植被破坏,草原过度放牧,森林过度砍伐 沙尘暴遮天蔽日 ①合理利用草原②部分地区退耕还草、还林、还湖等
 (2012·重庆质检)观察下列曲线,分析回答。
(1)上述曲线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2)导致全球大气中CO2浓度上升的原因有哪些?(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大气中CO2浓度上升与温室效应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导析】 曲线的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CO2浓度和温差,反映了随时间的变化大气中CO2浓度的变化和温差的变化。
【精讲精析】 图中曲线表明在19 ( http: / / www.21cnjy.com )50~2000年50年间每隔5年测得的CO2的浓度及温度的变化趋势,说明在CO2排放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温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原因是CO2层能使太阳辐射通过,而反射回来携带大量热量的红外线辐射却被CO2层阻挡,导致地球气温升高。
【答案】 (1)全球温度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
(2)能源的过度使用、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3)大气中CO2、水蒸气和其他微量气体能使太阳辐射顺利通过,却又能阻碍红外线辐射向地球外层空间散发,导致地球表层温度升高
生物多样性
【问题导思】 
①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应怎样理解?
②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层次 每层次相关的内容
基因多样性 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
物种多样性 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者密切相关。基因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反过来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又影响基因多样性。
2.多样性原因分析
(1)从分子水平看
DNA(基因)的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生物性状多样性(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即生物多样性)
(2)从进化角度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
药用价值 野生植物(青蒿素)、野生动物(五灵脂、海螵鞘、蝉蜕等)
工业原料 芦苇——造纸原料
科学研究价值 优质高产水稻的培育;仿生学上的应用
美学价值 色彩纷呈的植物和神态各异的动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
(2)间接价值——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使用价值。
 
1.基因多样性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分化的基础。
2.物种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3.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012·江苏高考改编)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审题导析】 
(1)思考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原因。
(2)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精讲精析】 
选项 分析判断
A 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A正确
B、D 栖息地的破碎化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道路建设、居住点的扩大等造成了生物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受阻,小块、分裂的小种群对疾病抵抗力的降低、对环境变化适应力的减弱和繁殖率的降低,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B错误、D正确
C 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C正确
【答案】 B
本 课 知 识 小 结
网 络 构 建
结 论 语 句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2.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②易地保护;③利用生物技术保护濒危物种。
(见学生用书第85页)
1.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
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
【解析】 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臭氧层破坏导致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
【答案】 D
2.(2013·西安高二期末)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  )
A.酸雨
B.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
C.温室效应
D.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
【解析】 汞、镉等有毒物质很难排泄,会逐渐在体内积累,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越多。因此,食物链对这些物质有累积和放大的效应。
【答案】 D
3.(2012·哈尔滨高二期末)生物的多样性通常包括(  )
①基因多样性 ②物种多样性 ③结构多样性 ④功能多样性 ⑤DNA多样性 ⑥蛋白质多样性 ⑦生态系统多样性 ⑧无机环境的多样性
A.①②⑦ B.⑤⑥⑦
C.③④⑧ D.①③④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答案】 A
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下列哪个选项体现了间接价值(  )
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
B.科学家利用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交水稻
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
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材料
【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也叫生态功能。
【答案】 A
5.(2013·石家庄高二期末)简要回答生物多样性的有关问题:
(1)性状表现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从分子水平看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其中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蛋白质的多样性 DNA上基因的多样性
生物生存的环境多样,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
(2)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就地保护
一、选择题
1.(2013·云南六校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考)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滤除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线辐射,因此被称为地球生物圈的保护伞。然而,由于人类大量排放卤代烃(如制冷剂氟利昂),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引起地球表面紫外线辐射增强。臭氧层耗损引起普遍的生物学效应是(  )
A.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增加
B.海洋浮游生物增多
C.生物群落的分布不受影响
D.冰川融化
【解析】 臭氧层被破坏,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辐射增强,人受到较强的紫外线辐射可以引发皮肤癌、白内障等,农作物受到辐射则引起减产。
【答案】 A
2.2007年12月12日,美国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学术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报》发表了一篇由美国气象研究中心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超级电脑模拟分析的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冰盖影响的研究报告。研究显示,北极地区的积雪未来不会像往常一样,在夏季结束后就自动结冰,那些长年存在的积冰将会在未来数十年内加速融化。导致北极积冰加速融化的根本原因是(  )
A.CO2的排放量减少使全球气候变暖
B.CO2的排放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变暖
C.大气臭氧层被破坏使全球气候变暖
D.夏季北极气温骤然上升
【解析】 CO2为温室气体,它能吸收地面辐射回宇宙中的热量,从而具有保温效能,使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 B
3.(2012·衡水高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末)平时多关注一下时事新闻,你会经常看到世界各地自然灾害的频发,探究缘由,很多都是因为人类自身生产活动引起的。在下列各组选项中,三者之间有逐级的因果关系的是(  )
A.寒潮、霜冻、盐碱化
B.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
C.酸雨、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线
D.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
【解析】 寒潮可引起霜冻,但土壤盐 ( http: / / www.21cnjy.com )碱化与前两项无关;泥石流是洪涝灾害的一种,导致大量水土流失,与地震无关;酸雨和臭氧层破坏是两种生态环境问题,氟利昂等物质大量排放导致臭氧层破坏,引起杀伤性紫外线照射到地面的量增加;森林减少,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减少,引起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
【答案】 D
4.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的关键是在野生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株,这体现了野生生物资源的(  )
A.经济价值      B.潜在价值
C.直接价值 D.间接价值
【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包括食用、药用、科研用等方面,雄性不育株为杂交水稻的成功提供了有利的基因,应归为生物多样性的科研价值。
【答案】 C
5.(2013·郑州高二检测)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通常所说的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物种的多样性    D.细胞结构的多样性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答案】 D
6.(2013·九江高二检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反映了生物多样性的(  )
A.直接使用价值 B.间接使用价值
C.潜在使用价值 D.科学研究价值
【解析】 诗句通过婉转鸣叫的黄鹂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青青的翠柳相映衬,及青天、白鹭的画面,充分展示了这些生物带给人们的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美景,体现了野生生物的美学价值,美学价值属于直接使用价值。
【答案】 A
7.(2011·上海春招)大闸蟹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中华绒螯蟹。下表显示中华绒螯蟹某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的差异率,从中可以看出,这三个群体的中华绒螯蟹之间表现出(  )
群体间 群体1
与群体2 群体2
与群体3 群体1
与群体3
某基因片
段差异率 15.1% 16.2% 15.3%
A.生态系统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境多样性 D.遗传多样性
【解析】 从中华绒螯蟹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的差异率看出三个群体的中华绒螯蟹之间表现出基因多样性。
【答案】 D
8.(2012·马鞍山高二检测)下列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易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解析】 自然保护区属于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保护,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其中保护的生物本来就生活在保护区内,而不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不能让人类对保护区有较多的干扰。易地保护就是对那些在原产地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加以保护。对于濒危物种应禁止采伐或捕杀,并采取人工繁殖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加以保护。
【答案】 D
9.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解析】 A项,自然选择决定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进化的方向,因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B项,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一般而言,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都逐渐增加;C项,物种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中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高,生态系统越稳定;D项,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内容之一,基因多样性越低,个体间的差异越小,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答案】 C
10.(2013·荆州高二质检)如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Ⅰ、Ⅱ、Ⅲ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图Ⅰ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
C.图Ⅱ反映出有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共存
D.图Ⅲ反映出的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小气候特点
【解析】 本题易错选A项,错因是不明确物种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性与种群多样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指的是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等位基因;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因此,A、B、D选项错误。在任何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具有生殖隔离)可以稳定共存。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未来的某一天,由于接连好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世纪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南极和北极的冰雪都融化了,水面不断升高,原先的大陆和岛屿相继被汪洋大海淹没,陆地上的生物几乎完全消失了。”
材料二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研究表明,一种蚊子目前被证实是第一种因全球气温升高而发生基因突变的动物。自1996年至今,随着当地气温的逐年升高,这种生活在美洲东海岸的蚊子的繁殖期比以往延长了,并选择在气温较高的时期进行繁殖,使幼虫有更好的生活环境。研究发现,这种蚊子感受光和热的基因发生了变化。研究人员还在实验中模拟了这种蚊子的生活环境,证实这一基因的变化与1996年以来的气温升高直接相关。
(1)材料一所揭示的是____________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2)试分析大气中CO2的来源:
①对生物来说主要是在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过程中产生CO2,其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化学反应来看,煤、石油、天然气等通过______将大量CO2排放到大气中。
(3)大气中CO2的消耗主要是通过绿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其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温室效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如果没有地球的自然温室效应,大多数的生命都不存在
B.全球工业的迅速发展加剧了温室效应
C.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工业排放,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就可以保持在稳定的水平
D.森林大幅度地吸收CO2可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危机
(5)面对温室效应,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尽量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等清洁能源,以减少CO2的排放。
②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们首先应该停止__________,还应采取植树种草等措施以扩大植被,逐渐恢复______循环的平衡。
(6)材料二显示,气温升高可以导致______的发生,从而使生物产生不同的变异。
【解析】 结合生物与环境、植物光合作用、遗传变异和进化等知识,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总结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
【答案】 (1)全球气候变暖 (2)①有氧呼吸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②燃烧 (3)CO2+H2O(CH2O)+O2
(4)C (5)①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
②对森林乱砍滥伐 碳 (6)基因突变
12.(2013·贵阳高二期末)近年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这对海洋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富营养化的海水为赤潮生物大规模暴发提供了____________。
(2)许多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毒素,分泌或死 ( http: / / www.21cnjy.com )亡后释放到海水中,致使海洋动物生理失调或死亡;赤潮爆发时常常引起海鸟、鱼、虾和贝类等的大量死亡,甚至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中毒。请写出赤潮生物引起人中毒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水的pH一般在8.0~8.2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赤潮发生时海水pH可达8.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3以上。请分析赤潮引起海水pH上升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产生生物毒素和引起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pH变化以外,请另举一例说明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富营养化的海水含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为赤潮生物大规模暴发提供了物质基础;赤潮时藻类暴发,其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CO2,从而使海水pH上升。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很大,主要是赤潮区域的水面被赤潮生物覆盖,降低了海水透光率,严重影响其他浮游植物、水草的光合作用等。
【答案】 (1)营养物质(N、P等矿质元素)
(2)藻类→浮游动物→鱼(或虾或贝类)→人
(3)爆发赤潮时藻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CO2,从而使海水pH上升
(4)赤潮区域的水面被赤潮生物覆盖,降低了海水透光率,严重影响其他浮游植物、水草的光合作用
13.(2012·西城高二期末)[创新探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 “绿色奥运”是北京市争办2008年奥运主办权的口号之一。“绿色”的含义除了包括城市绿化、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外,还应包括尊重自然、珍爱生命,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道德等。“绿色北京”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北京市的绿地总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在逐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上升,与此同时,大量的非本地树种、草种“侵入”了首都,而大量的本地物种却遭受冷落。你认为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2)垃圾实际是被人们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实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此方案中①②过程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参与,我们参与的行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④⑤过程利用的生物隶属生态系统的________。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分析,④⑤途径与③途径相比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绿色奥运”为背景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问题,以绿色城市的标志之一“废物资源化”的过程为模板,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及作用等。
【答案】 (1)使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2)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分解者 除利用了有机垃圾中的能量外,还充分地、分层地多级利用了垃圾中的物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