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2014高二生物必修3课后强化作业: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文档属性

名称 【成才之路】2014高二生物必修3课后强化作业: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7-28 16:1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 础 巩 固
一、选择题
1.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什么影响(  )
A.人口增长,但人均耕地减少
B.人口增长,使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均土地不变
C.人口增长,使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均土地增加
D.人口增长,使人开垦土地,人口与土地同步增长
[答案] A
[解析] 人口增长,土地不足,使人们开垦土地,但可开垦的土地是有限的,即土地的增加量比不上人口增加的快,使人均耕地减少。
2.我国西部因历史和气候的原因,生态环境较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  )
A.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护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
B.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压力
C.治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D.发展乡镇企业,增加收入,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答案] A
3.如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解析] 由题目获取的信息是:①四个国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同;②坐标图中横、纵坐标的含义不同。解答本题时,要在读懂坐标图的基础上,从种群的特征入手分析比较。本题要结合种群的相关知识理解人口增长问题。从曲线上可以知道,横坐标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纵坐标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那么自然增长率应该是两者之差。据此可以知道,选项C符合题意。
4.下表表示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年份
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
1970年
33.43‰
25.83‰
2002年
12.86‰
6.5‰
A.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
B.我国人口基数变小
C.我国人口年龄组成发生变化
D.我国人口性格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 A
[解析]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是因为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面推行了计划生育工作。
5.下列哪项不是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原因(  )
A.砍伐热带雨林
B.燃烧大量的石油产品
C.世界范围内初级生产量的增加
D.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扩展
[答案] C
[解析]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大量燃烧,森林植被的大量砍伐,绿地面积的减少所导致。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作用,所以,植被的减少,必然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而初级生产量增加应该是植物的生长能力增强,光合作用更加旺盛,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6.下列关于保护自然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B.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
C.保护自然环境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好方法
[答案] A
[解析]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自然保护并不矛盾,只是要在一定限度内,有计划、科学地开发自然资源即可。禁止开发自然资源,不仅仅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浪费,人类也无法生存。
二、非选择题
7.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下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________。
(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__。
(3)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我国人口的关键是控制人口的________,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________。
(4)若此图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中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灭鼠方案。参照该法,据所学知识,写出两种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
[答案] (1)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2)增加 (3)出生率 计划生育 (4)使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加,从根本上控制老鼠的种群数量。引入害虫天敌、引入害虫寄生物或致死病毒。(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解析] 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的变化为“S”型曲线,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原因是环境条件有限。要控制某种群密度可以引入天敌、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等。
8.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____________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_____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______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c
(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55亿
(3)1.96
(4)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
[解析] 本题以人为载体,实际上考查了种群的相关知识。种群的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甚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知识点在本题中均有体现。
能 力 拓 展
一、选择题
1.我国目前面临一系列社会、经济难题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土面积不够大 B.经济发展不够快
C.就业人数过少 D.人均自然资源不足
[答案] D
[解析] 注意“主要”两个字,人均自然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2.除哪一项外,其余都是毁林造田、大面积砍伐森林直接造成的严重后果(  )
A.沙土流失加剧 B.土地沙漠化
C.降雨量减少 D.空气污染严重
[答案] D
[解析] 空气污染严重的直接原因是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
3.自然保护区具有的功能是(  )
A.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
B.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
C.保护生态系统
D.上述三项的总和
[答案] D
[解析] 自然保护区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和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天然的基因库”,就地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所以,A、B、C均属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
4.下列关于我国环境和资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施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相当严重
C.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比较高
D.我国资源利用政策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答案] C
[解析]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是正确的,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高。
5.下列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是(  )
A.环境污染 B.自然资源危机
C.大力植树造林 D.人口的急剧增长
[答案] C
[解析]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非再生资源的大量开发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导致污染物的排放量剧增,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再生资源的严重破坏,如对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森林面积的缩小将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大力植树造林是人类对环境造成破坏后的一种补救措施。所以正确的选项是C。
6.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下列哪个选项属于间接价值(  )
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
B.丰富多彩的热带鱼吸引了大批游客观赏
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
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材料
[答案] A
[解析] 潜在价值是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旅游观赏、文学艺术创作、科学研究等意义的价值。在解答该类试题时容易混淆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最常见的是把旅游观赏、文学艺术创作判断为间接价值。
7.近年来,我国某些地区出现了私自滥采黄金的现象,提炼过程一般要使用化学药品氰化物,其直接后果是(  )
①污染水体 ②破坏臭氧层 ③危害工人的生命与健康 ④破坏植被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氰化物是剧毒物质,会污染水源,破坏植被,危害工人的生命与健康,但对臭氧层无影响。
二、非选择题
8.最近几年,沙尘使北京等8个城市空气重度污染,郑州等2个城市中度污染,烟台等11个城市轻度污染,一项针对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地区沙化严重地带,涉及14个省的大规模防沙治沙工程即将开展,工程规划目前已编制完毕。规划将利用10年时间,使沙化严重地区的林草植被覆盖率从现在的6.9%提高到11.38%。
(1)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覆盖率应达到下列哪一项指标,而且分布均匀,就能发挥它的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__________。(  )
A.11.38% B.12.98%
C.22% D.30%
(2)在河道两旁种树,在河坡上种草,不仅可以美化景观,更重要的是在水循环中,树冠能承接雨水,减弱雨滴对土壤的冲刷作用;树木把发达的根系伸入泥土能够“抓”住土壤。森林能促进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正常循环,故其能__________,__________,犹如绿色水库,还能减轻泥石流和滑坡的发生。
(3)据研究,有小草的土地,地表雨水的水流减小了50%,对土壤的冲刷作用减少了75%以上。但在部分河道坡地上,农民种上蚕豆、毛豆、土豆之类的庄稼,此举得不偿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践证明,当风穿越林区时,风速会平均降低40%~50%,还可使森林气温降低,湿度增大,附近每公顷农田可增收粮食23~25kg。说明森林有很好的__________的作用。
(5)根据右图指出A、B、C在生态系统中各代表什么成分: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
(6)由右图可知,碳元素从大气流向C是通过____________作用实现的;从A、B、C中流向大气是通过__________作用实现的;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是以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的。此外,森林还能阻滞粉尘,释放杀菌物质,形成适于人类生存的环境,因此,森林的另一项功能表现为__________。
[答案] (1)D (2)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3)毁坏河岸,引起水灾 (4)调节气候 (5)消费者 分解者 生产者 (6)光合 呼吸 CO2 净化空气
[解析] 森林草原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还能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表径流。
9.洗洁精是家庭中普遍使用的洗涤剂,它随着生活污水进入自然水域后会造成水域污染,对草履虫、变形虫等水生生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教师的带领下以此为课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完成实验设计和分析:
探究课题:观察不同浓度的洗洁精对草履虫生存的影响。
实验器材:某一品牌的洗洁精、已培养若干天的草履虫、清洁的河水、培养皿、解剖镜、计数器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6个培养皿,分别标记为1~6号。
第二步:用清洁的河水分别配制稀释倍数为2倍、10倍、20倍、50倍、100倍的洗洁精溶液。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其中一个实验小组得到的实验结果。
培养皿编号
1
2
3
4
5
6
洗洁精稀释倍数
2
10
20
50
100
清洁河水
草履虫存活数
0
5
7
11
17
20
(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所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水域污染问题,请你提出两条防治措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三步:将等量的上述洗洁精溶液分别加入到1~5号培养皿内,6号内加入等量的清洁河水
第四步:在6个培养皿中各加入20个生活状态良好的草履虫,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用解剖镜观察,记录存活的草履虫数量
(1)洗洁精浓度越大,对草履虫生存的危害越大
(2)①控制污染源(如减少洗洁精的使用量)
②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
③加大对水域污染治理的执法力度
④加强环境道德教育,增强环保意识(答出两条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