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空气与生命(3.5-3.6)综合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空气与生命(3.5-3.6)综合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18 18:3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5-3.6综合练习
、选择题
下列不符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特点的是(  )
A.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B.释放氧气
C.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D.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低温以及适当控制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可以延长果蔬的贮藏期,这主要是 因为该环境(  )
A.能使呼吸作用旺盛 B.能使呼吸作用减弱
C.能够调节光合作用强度 D.使细菌等微生物不能生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该颗粒物从外界到达肺部的“旅程”顺序正确的是(  )
A.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口腔→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C.鼻→气管→咽→喉→支气管→肺
D.口腔→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下列关于呼吸道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B.可以使吸入的空气温暖
C.可以使吸入的空气湿润 D.能清除空气中全部有害物质
木材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热量,可以将水烧开,把饭煮熟.木材中贮存的能量是(  )
A.太阳光能
B.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贮藏在有机物里的能量
C.电灯光能
D.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时释放的能量
肺泡内的氧气要进入周围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中进行运输,至少需要经过几层细胞膜?(  )
A.三层 B.四层 C.五层 D.六层
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器官组成的系统是(  )
A.消化系统 B.运动系统 C.循环系统 D.呼吸系统
吃饭时随意谈笑,食物可能误入气管的原因是(  )
A.声门裂未来得及关闭 B.会厌软骨盖住了食道入口
C.悬雍垂未阻住鼻腔内口 D.会厌软骨未盖住喉的入口
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
B.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装置乙则可以省略
C.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D.若装置丙不遮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如图所示为在光照强度一定的情况下,温室中某种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受温度影响的曲线图。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光合作用的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在0℃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为0
C.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能增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
D.植物生长最快的温度就是光合作用强度最大时的温度
、填空题
大棚内栽种作物,为了增产,在增强光照的同时,农民常向大棚内施放“气肥”,这样可增强植物的________作用.夜晚农民常把塑料大棚掀开一个小角,使冷空气进入以降低室温,其目的是减弱植物的________作用,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如图所示的“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装置,此“人工树叶”与植物光合作用类似,都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C3H8O是一种有机物,不适合食用)。请你说出此人工树叶的2点意义   、   。
小强同学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次序已打乱),请你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⑥(用上图中的数字序号排列)。
(2)上述步骤⑦加热一段时间后,小烧杯内的液体颜色和叶片颜色分别变为   。
(3)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人们所食用的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等,这些营养物质主要是由生物圈中的   和   提供的,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如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回答:
(1)曲线BC段表示   _时肺内气压的变化。(选填“吸气”或“呼气”)
(2)在曲线AB段的变化中,胸腔的体积   。(选填“增大”或“减小”)
、实验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欲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产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 的作用是   .
(2)装置C选用不透光玻璃罩的原因是   .
(3)能表示这个探究实验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   。
、解答题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无数的科学家经过漫长的研究才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光合作用的过程包含了许多化学反应,其主要反应如图所示。请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回答:
(1)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从土壤中吸收,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
(2)从图中分析可知,光合作用所产生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   ;
(3)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植物的光合作用都会被抑制,主要是因为温度会影响   的活性;
(4)光合作用过程除了物质的转化,还伴有能量的转化,将光能转化为   并储存在有机物中。
在载人航天活动中,比较难解决的是宇航员的供氧问题。科学家发现,在太空舱内“饲养”小球藻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在一般光照条件下,每千克小球藻(鲜重)经光合作用每小时约可释放氧气0.64克,并产生相应质量的葡萄糖。(光合作用最简表达式为: )
(1)小球藻细胞与宇航员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2)每千克小球藻在光照条件下,1小时可产生   克葡萄糖,同时消耗了   克二氧化碳。
(3)过去人们一直对于光合作用产物O2的来源感到疑惑。若宇航员利用中子数不同的两种氧原子18O和16O标记水和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进行了如图实验。请你判断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
A.CO2 B.H2O
C.部分来自CO2,部分来自H2O D.无法判断
(4)18O和16O称为   。
3.5-3.6综合练习答案解析
、选择题
A
【解析】根据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产物等知识解题。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故A错误;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故B正确;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故C正确;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合成淀粉等有机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B
【解析】低温、低氧、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能有效地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果蔬中营养物质的损耗,更好地保持果蔬的新鲜度。
考查呼吸作用
A
【解析】解答此题可结合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的模式图来分析,一目了然.本题比较基础,需要熟练地掌握知识点。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具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解: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PM2.5颗粒进入肺的正确顺序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故选:A
D
【解析】:ABC、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可以使吸入的空气温暖、可以使吸入的空气湿润,都是呼吸道的作用,ABC正确;
D、呼吸道对空气的清洁作用是有限的,不能清除空气中全部有害物质,因此人还会患呼吸道疾病,D不正确.
故选:D.
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又能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
B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木材中储存的能量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转化成的化学能,而不是直接的太阳光能。故答案选:B
此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C
【解析】如图:
当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中要经过两层细胞(肺泡壁、毛细血管壁)一层红细胞的细胞膜,共五层细胞膜.
故选:C.
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二是要清楚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的结构特点: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都佷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
【解析】呼吸道和肺构成了人体的呼吸系统,完成人与外界气体交换这一生理功能。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在肺里完成,是呼吸的主要器官。选D。
呼吸系统完成气体交换这一生理功能,由多种器官构成。
D
【解析】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之后各走各路,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气管;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在吞咽那一刻,我们呼吸是暂停的。吞咽完毕,软颚、喉、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于是呼吸可照常进行。所以当吃饭时随意谈笑,若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会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呼吸道的组成是考查的重点,需熟记。
A
【解析】A.将丙中的气体鼓入丁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B、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C、种子萌发要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D、即使丙装置不遮光,也不会产生纯净的氧气,可以据此解答.本题从植物的呼吸作用出发,考查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石灰水可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A.在遮光的情况下,植物主要发生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所以将丙中的气体鼓入丁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故A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为了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扰实验现象,而将空气通过装置甲将二氧化碳吸收,然后再鼓入装置C中,装置乙是验证二氧化碳是否被吸收完全,不可以省略,故B说法错误;
C、种子萌发要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所以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故C说法错误;
D、即使丙装置不遮光,也不会产生纯净的氧气,因为只有纯度较高的氧气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C
【解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下图:
A.由图可知, 光合作用的强度一开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温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基本保持不变,故错误。
B、在0℃时,在有光照的条件下,仍旧进行光合作用,只不过强度较弱;呼吸作用时时刻刻进行,强度不为0 ,故错误。
C、由图可知: 光合作用的强度一开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所给温度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一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可得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能增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故正确。
D、植物生长最快的温度就是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差值最大时的温度,此时有机物的净值最大,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填空题
光合;呼吸
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为人类提供能源
【解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由图可知。人工树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可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 C3H8O 中, C3H8O 可以作为能源使用;
故答案为:(1)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2)为人类提供能源。
(1)③→②→⑤→⑦→④→①
(2)绿色和黄白色
(3)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是淀粉
【解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
(1)该实验的步骤是:暗处理、部分叶片遮光、光照一段时间,取叶片、除去叶绿素、染色、观察;步骤③是黑暗处理一段时间,主要是为了消耗尽叶片原有的有机物;
故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③→②→⑤→⑦→④→①→⑥ 。
(2)步骤⑦是水浴加热,而小烧杯中主要是为了溶解叶绿素,叶绿素是有机物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酒精溶解叶绿素后会变成绿色; 叶片颜色变为黄白色。
(3)同一片叶子上,遮光的染色后无明显变化;而没有遮光的部分则变成了蓝色;染色剂用的是碘液,碘液遇淀粉变蓝色;故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是淀粉。
动物;植物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答案为:动物;植物
此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中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光合作用的意义。
(1)呼气
(2)增大
【解析】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1)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
(2)AB段属于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因此胸腔的体积是增大的。
故答案为:(1)呼气(2)增大
、实验题
(1)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避免光合作用影响实验结果
(3)装置B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装置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能量)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呼吸作用表达式为: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能量。
(1)A装置的作用用来除去空气中的CO2,排除空气中原有的CO2可能;
(2)C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避免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CO2,只发生呼吸作用;
(3)A装置用来检验空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和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D装置用来检验空气呼吸作用是否生成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吸作用生成了二氧化碳;能表示这个探究实验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装置B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装置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题
(1)根尖的成熟区
(2)水
(3)酶
(4)化学能
【解析】植物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反应的总和,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循环的重要媒介。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和某些细菌(如带紫膜的嗜盐古菌)利用其细胞本身。
(1)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从土壤中吸收,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2)从图中分析可知,光合作用所产生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水。
(3)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植物的光合作用都会被抑制,主要是因为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
(4)光合作用过程除了物质的转化,还伴有能量的转化,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
(1)有无叶绿体(或有无细胞壁、有无大的液泡)
(2)0.6;0.88
(3)B
(4)同位素原子
【解析】(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叶绿体和大的液泡。
(2)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反应中各成分的质量。
(3)科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如氧元素就是所有核电荷数为 8的原子的总称。
(1)小球藻细胞是植物细胞,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宇航员细胞是动物细胞,其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由此可见:小球藻细胞与宇航员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有无叶绿体(或有无细胞壁、有无大的液泡)
(2) 设每千克小球藻在光照条件下,1小时可产生x克葡萄糖,同时消耗y克二氧化碳
6CO2 + 6H2O → C6H12O6 + 6O2
144 180 192
y x 0.64克
144/y=180/x=192/0.64克
解得x=0.6克,y=0.88克
(3)这属于同位素示踪法。根据是CO2中的氧原子与氧气中不一样,而氧气中的氧原子与水中一样,证明氧气中的氧原子来自水中的氧原子,B符合题意。
(4) 18O和16O它们的质子数都是8, 18O中中子数为10,16O中中子数为8,它们是同位素原子。
故答案为:(1)有无细胞壁和叶绿;(2)0.6克;0.88克;(3)B;(4) 同位素原子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