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检测(三)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他”把自己为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所作的探索,描绘为“创榛辟莽,前驱先路”。他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他”是( )
A.魏源 B.郑观应
C.康有为 D.孙中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抓住关键信息:“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前驱先路”。说明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这就是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答案】 A
2.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和《四洲志》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
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 B.西方历史地理知识
C.西方兵器制造知识 D.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层次,其中林则徐、魏源主要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答案】 C
3.“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特点符合上述材料的描述( )
A.曾国藩 B.康有为
C.谭嗣同 D.孙中山
【解析】 “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说明此人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新卫旧”,说明他主张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旧的封建制度,这显然符合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四个备选项中只有A项符合。
【答案】 A
4.“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严复
【解析】 提取信息:题中观点主张君主立宪制,最有可能提出此观点的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
【答案】 B
5.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思潮,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以下A组人物与B组人物的最根本区别在于( )
A组:李鸿章和曾国藩 B组:康有为和梁启超
A.对待西方政治制度的态度不同
B.对待清政府的态度不同
C.两者的阶级属性不同
D.对近代中国的贡献不同
【解析】 考查分析比较能力。A组属于洋务派,B组属于维新派,二者最根本的区别应当在阶级属性上,A项属于地主阶级,B组属于资产阶级。
【答案】 C
6.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下列与梁启超“开民智”不符合的是( )
A.举办新式学堂
B.创办新式报刊
C.鼓吹民主共和思想
D.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
【解析】 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而C项是革命派的主张,显然C项表述不符合梁启超的主张。
【答案】 C
7.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
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
【解析】 注意“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均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
【答案】 D
8.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其直接原因在于(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B.前期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五四运动冲击了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解析】 前期新文化运动提高了人们的觉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答案】 B
9.回到1917年的北京,你不会看到的是( )
A.学校的进步青年热切期盼着下一期的《新青年》
B.在报刊上看到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的文章
C.一些学堂的孔子画像被涂抹
D.报摊上出现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译本
【解析】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才开始介绍到中国,1918年李大钊等人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在1917年的报摊上不可能大量出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译本。
【答案】 D
10.(2013·无锡高二检测)《新青年》创刊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发行量长期徘徊在1 000册左右;1918年后,发行量猛增至20 000册,出现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
A.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文学革命的开展 D.五四运动的影响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18年”,1918年前后发行量的变化应当与1917年十月革命的影响有关,A、C两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D项发生在1919年,均应排除。
【答案】 B
11.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 )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A.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解析】 从表格中统计的数字来看,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占绝大多数,故A项正确。B、C、D三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
【答案】 A
12.(2013·鹤壁高二月考)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国闻报》 《民报》 《青年杂志》
A.抗争——摆脱外来的侵略
B.探索——寻找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解析】 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各派别向西方学习的文件。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强国御侮之道的艰辛历程。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4分,第14题16分,共40分)
13.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人物
编号
图像
人物速写
人物
编号
图像
人物速写
①
号“饮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
⑤
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销烟”
②
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
⑥
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③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⑦
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④
《新青年》的创办者,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领军人物
⑧
创建了汉阳铁厂,撰写了《劝学篇》一书
请回答:
(1)从“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按时间顺序将上述人物分为四类(每一类2人)。(填数字序号即可)(8分)
(2)分别概述这四个派别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8分)
(3)上述派别和主张的出现说明了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4分)
(4)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在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4分)
【答案】 (1)第一类:③⑤;第二类:②⑧;第三类:①⑥;第四类:④⑦。
(2)第一类:林则徐、魏源,二人代表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面对外国的侵略,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巩固封建统治。
第二类:李鸿章、张之洞,二人代表的是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科技,引进先进军事科技器物,达到富国自强的目的。
第三类:康有为、梁启超,二人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造中国政体,提倡君主立宪制。
第四类:陈独秀、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以“民主”和“科学”为大旗,主张在思想文化领域变革中国。
(3)特点: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向西方学习的社会阶层越来越多,学习的层次也越来越深入。
(4)结合中国国情,以开放的心态了解并适当吸取世界各国文明中的优秀成分,使之成为中国文化不断丰富创新的重要支持。
14.(2012·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除旧布新的改革史;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斗争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第2卷
材料二 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相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第1卷
材料三 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深化革命,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以什么为旗帜掀起思想解放运动?(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根源是什么?材料二认为束缚中国民主的最大阻碍是什么?(4分)
(3)材料三提出,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演进。以“器物”层次为例,概括指出思想领域里的两个史实依据。(4分)
(4)材料三对于新文化运动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请说出相应的理由。(4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内容及评价等知识点。第(1)问中第一小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二小问考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即旗帜;第(2)问中第一小问完全是从材料“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中获取有效信息,第二小问考查概括材料的能力;第(3)问考查内容实际上与材料无关,主要是让学生回顾所学基本史实;第(4)问表面看来是开放性的,实际上是考查学生概括材料能力,并要求与所学新文化运动的评价相关知识结合。
【答案】 (1)革命不彻底,封建伦理道德根深蒂固。民主和科学。
(2)自由平等独立的思想。封建伦理纲常思想。
(3)林则徐和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
(4)赞同;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宣传了民主和科学思想。
一、选择题
1.(2013·商丘高二检测)“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解析】 张维屏是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人。“九州”“四海”等信息反映出,他所称赞的著作涉及地理知识,由此可以断定,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海国图志》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A
2.(2013·平顶山高二检测)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抵御了外来侵略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
C.启迪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
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林则徐、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的主张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冲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向西方学习。
【答案】 C
3.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予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更要昌明。换几句话,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民主与科学
【解析】 “学习了外国本领”,是指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保存中国旧习”,是指反对变革中国的政治思想。洋务派主张引进西方科技,但又反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先进思想,与鲁迅的评价相符。
【答案】 B
4.
观察右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B.该漫画描绘的是戊戌变法
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流派。从漫画中提取有效信息:大树上在东方“嫁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而大树的主杆和土壤都是原先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说明了以原先旧的制度体制为主,体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
【答案】 D
5.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此言论最恰当的提炼是( )
A.反抗侵略 B.中体西用
C.政治改良 D.全盘西化
【解析】 理解材料的含义,应该是用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中国的伦理纲常,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答案】 B
6.(2013·郑州高二检测)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A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口号,B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C是康有为思想的特点,D是梁启超的思想主张。
【答案】 D
7.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 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
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
【解析】 考查分析比较能力。A、B、C是二人的相同点,D项体现的是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
【答案】 D
8.(2013·周口高二检测)《日落紫禁城》载:“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这里的“几个读书人”中应该包括( )
A.康有为 B.林则徐
C.李鸿章 D.曾国藩
【解析】 依据“世纪末”、“紫禁城”、“读书人呼号”等信息可知,是指19世纪末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宣传变法维新。
【答案】 A
9.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于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眼点是( )
A.经济的近代化 B.器物的近代化
C.制度的近代化 D.精神的近代化
【解析】 甲午战争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由原先的器物层次推进到制度层次。
【答案】 C
10.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发展”是指( )
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 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考查分析比较能力。②是相同点,④是革命派的主张,均应排除。
【答案】 B
11.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的中国人对这一时代课题作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不学习西方的“奇技淫巧”
D.“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解析】 19世纪末,面对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挽救民族危亡,A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B项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C项属于顽固派的主张,均应排除。
【答案】 D
12.严复是从福州“三坊七巷”走出的近代历史名人,其主要成就是( )
A.翻译《天演论》 B.领导实业救国
C.领导新文化运动 D.编写《海国图志》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B项指张謇等清末实业家;C项指陈独秀等人;D项指魏源。严复最重要的贡献是译述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著作《进化与伦理》,取名《天演论》。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自台事后(即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大借洋款,以举庶政。——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 使戊戌变法不致被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根据是什么?
(2)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为维新变法提供的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各持怎样的态度?
(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思想的内容、失败的必然性及影响。阅读材料并提取关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第(1)问由材料“皇上为元首”、“三权立”可知是宣传君主立宪,理论依据是三权分立。第(2)问用康有为的著作来说明。第(3)问需提取材料关键信息,认清并归纳康有为对农民和帝国主义的态度。第(4)问不正确,由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说明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答案】 (1)实行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学说。
(2)《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3)利用变法来抵制农民起义;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4)不正确。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纲纪不行,大乱四起。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乎?夫能使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他反对哪些观点?实质何在?
(2)材料二驳斥了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他的论证依据是什么?
(3)材料二中何处体现了康有为的阶级局限性?表明了什么实质?
【解析】 第(1)问据材料出处可判断出自洋务派,观点与实质可依据材料信息推断概括;第(2)问据材料二可知主张变祖宗之法,反对顽固派守祖宗之法的主张,论证依据可联系时代背景和材料信息归纳;第(3)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材料中“稍变祖宗之法”便是体现,实质可从阶级性方面分析。
【答案】 (1)洋务派。反对兴民权。实质是反对君主立宪制,反对维新变法。
(2)顽固派。把变法和救亡联系起来,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事实驳斥封建顽固派的迂腐守旧。
(3)“稍变祖宗之法”。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向封建势力妥协,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一、选择题
1.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
A.《新青年》 B.《劳动者》
C.《青年杂志》 D.《劳动音》
【解析】 注意题干中“创刊号”这一信息,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答案】 C
2.“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在中国首先打起“民主”与“科学”这两面旗帜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康有为 D.胡适
【解析】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率先举起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
【答案】 A
3.一首歌颂中国某所高校的诗云:“横空出世非一般,继往开来济世艰。奋舞德赛自由剑,拨云现日整乾坤。赤胆忠心联众志,指点江山开纪元。铁肩担道行大义,志在高远居峰巅。”这所被歌颂的高校应是( )
A.北京大学 B.北京师范大学
C.复旦大学 D.西南联大
【解析】 注意题干中“奋舞德赛自由剑”这一信息,表明在新文化运动中该高校发挥了重大作用,这显然是指北京大学。
【答案】 A
4.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高二(1)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 )
A.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B.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C.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解析】 “孔家店”指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思想,这一口号的提出事实上是主张完全否定孔孟儒家思想,从而把其中的优秀成分也当做封建糟粕一概加以否定,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偏向,故A项说法是不妥当的。
【答案】 A
5.(2013·连云港调研)1917年,《新青年》2卷6期发表了胡适的《朋友》:“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该诗( )
A.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斗争精神
B.否定了传统的道德观念
C.宣传了民主科学的思想理念
D.体现了文学革命的成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A、B、C三项材料中体现不出,但可以看出此诗歌使用的是白话文,所以说它体现了文学革命的成果,故选D。
【答案】 D
6.“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她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
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解析】 题干材料表明了新文化运动对妇女思想解放的作用和对封建礼教的冲击。
【答案】 A
7.(2013·河南新乡高二检测)当代历史学家袁伟时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告别中世纪的思想革命”,这一评论意在说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作用是( )
A.扩大了个人自由 B.促进了思想解放
C.推动了科学发展 D.动摇了正统思想
【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告别中世纪”,从反封建角度考查新文化运动作用。
【答案】 D
8.新文化运动勃兴之际,胡适、黄远镛、蒋梦麟等人将其定性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观点( )
A.有道理,二者都有反封建的一面
B.错误,二者完全没有相同之处
C.错误,前者是对传统的否定,后者是对古典的恢复
D.正确,二者从形式到本质毫无二致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新文化运动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同点。二者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答案】 A
9.(2012·黑龙江学业水平测试)“看那二千余年来支配中国人精神的孔孟伦理,所谓纲常,所谓名教,所谓道德,所谓礼仪,哪一样不是损卑下以奉尊长?哪一样不是牺牲被治者的个性以事治者?哪一样不是本着大家族制下子弟对于亲长的精神?”“孔子所谓修身,不是使人完成他的个性,乃是使人牺牲他的个性。”材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强调( )
A.实现个性解放
B.稳定社会秩序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D.提倡白话文
【解析】 材料中“孔子所谓修身,不是使人完成他的个性,乃是使人牺牲他的个性”等关键信息,充分说明了新文化运动强调解放个性的必要性。
【答案】 A
10.在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有两位人物影响最大,其中一位被称为“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此人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孙中山 D.毛泽东
【解析】 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答案】 A
11.“为主义而来,为主义而去”是李大钊革命一生的生动写照。这里的“主义”是指( )
A.自由主义 B.改良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无政府主义
【解析】 解题关键是知道李大钊其人及其对中国革命道路探索作出的贡献。李大钊首次在中国大地上传播马克思主义。
【答案】 C
12.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主要是指( )
A.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
B.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有了变化
C.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D.新文化运动进入新的时期
【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新”发展新在宣传的内容上不同。A、D项与题意无关;B项是次要方面。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 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Bolshevism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Bolshevism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
请回答:
(1)请将陈独秀所提及的“两位先生”翻译成英文。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提出的口号及这一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和最大的历史功绩。
(2)材料三中的英文应怎样翻译?李大钊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播种者”的先驱。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大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的贡献。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第(1)问注意结合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概括。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来归纳李大钊的主要贡献。
【答案】 (1)Democracy,Science。口号:民主与科学。前期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最大的历史功绩: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布尔什维主义。主要贡献:①在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旗帜。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号召向俄国学习。②五四运动后,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撰写《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③创建一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都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起过马克思主义。……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
——毛泽东(1945.4)
材料二 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相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
——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材料三 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
请回答: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哪些人开始提起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最早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谁?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第(1)问要从材料一中获取信息回答;第(2)问和第(3)问依据所学基础史实直接作答即可。
【答案】 (1)梁启超(改良派)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朱执信(革命派)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较详细。
(2)十月革命的影响。李大钊是将马克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3)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