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植物与土壤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马鹏炎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空3分,合计60分)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不是由于地壳变动而形成的
B. 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历
C. 种类繁多的生物也会促使岩石变为土壤
D.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确定的21*cnjy*com
【答案】D
【解析】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成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不是由于地壳变动而形成的,A选项正确;
B、农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所以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历,B选项正确;
C、土壤形成过程:裸露的岩石不断被风化,在进一步的风化中,开始出现低等的生物,接着慢慢出现地衣苔藓植物,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最后出现森林草原。因此岩石变成土壤,需要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物作用等。种类繁多的生物也会促使岩石变为土壤,故C选项正确;
D、中秋节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确定的,端午节、清明节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依据的节日,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出处:21教育名师】
2. 下列实验能证明土壤中存在空气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A、该实验通过加入盛有土壤的烧杯和盛有铁块的烧杯加水量的差异求出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因此可以证明土壤中含有空气,A符合题意。
B、该实验通过是试管壁是否会水珠,来证明土壤中含有水,B不符合题意。
C、有机物能燃烧,燃烧之后土壤的质量会减小,该实验用于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C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用于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D不符合题意。
3. 下列各种土壤颗粒中,直径最小的是( )
A. 砾石 B. 砂粒 C. 粉砂粒 D. 黏粒
【答案】D
【解析】土壤颗粒分类如下表:
名称 砂粒 粉砂粒 黏粒
直径(毫米) 2.0∽0.02 0.02~0.002 <0.002
所以直径最小的是黏粒。
4. 2021年3月首届中国春兰节在绍兴柯桥开幕。春兰,是兰科兰属地生植物,如图。以下关于春兰的分析合理的是()
A. 属于单子叶植物,须根系
B. 其根毛区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C. 成长阶段的前期,可以大量施加氮肥,以促进其茎和叶的生长
D. 体内有机物一部分由光合作用制造,还有一部分是从肥沃土壤中吸收的
【答案】A
【解析】A、兰花属于单子叶植物,须根系,故A正确;
B、其根毛区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故B错误;
C、成长阶段的前期,大量施加氮肥会造成土壤溶液浓度过大,而“烧苗”,故C错误;
D、植物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不可用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故D错误。
5. 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①
B. 木质茎能加粗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结构②
C. ③中较大型的细胞是筛管
D. ④是有贮藏营养物质功能的木质部
【答案】B
【解析】
A、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③木质部中的导管,错误;
B、②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向内分裂形成木质部,向外分裂形成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正确;
C、筛管位于①韧皮部内,③木质部中较大型的细胞是导管,错误;
D、④是有贮藏营养物质功能的髓,错误。
6. 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 蒸腾作用时水汽化吸热,能带走叶片上的部分热量
C. 保卫细胞的含水量的多少不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D. 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气孔将如左图所示
【答案】B
【解析】A、保卫细胞是植物细胞,细胞结构中含有细胞壁,A错误;
B、蒸腾作用的意义之一是减低叶片的温度保护植物体,B正确;
C、保卫细胞含水量的多少会影响气孔的开闭,当含水量少时气孔关闭,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无法进入,光合作用不能继续进行,C错误;
D、左图气孔张开,保卫细胞水分充足,而当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时,叶片失水,保卫细胞的气孔是关闭的,应如右图所示,D错误。
故选B。
7. 土壤孕育了大地上的万物。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上一开始并没有土壤
B.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可以大量施用化肥
C.土壤主要由矿物质、空气、水和有机物组成
D.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
【答案】B
【解析】:A、生命的起源初期,地球上并没有土壤,A正确;
B、肥料包括农家肥料和化学肥料;农家肥料具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久、能够改良土壤等优点,但农家肥料的养分含量低、肥效缓慢;化学肥料反而的养分含量高、肥效快、施用及储运方便等优点,但化学肥料的成本高、污染环境、破坏土壤结构;因此施肥时,要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另外化肥施用过多还会造成“烧苗”现象,B错误;
C、土壤主要由矿物质、空气、水和有机物组成,C正确;
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D正确。
故选:B。
8. 某科学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 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的处理情况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 该实验能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第1和第3两组
C. 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 预期结论是第1、第3两组的落叶不被分解,第2、第4两组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
【答案】B
【解析】:A、实验组2组合4组可以形成对照,变量是土壤的湿润程度,来研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A正确。
B、该实验的变量有两个,一个是灭菌、不灭菌,一个是湿润、不湿润。自变量是灭菌、不灭菌,在湿润条件下1、2形成对照,在干燥条件下3、4形成对照,所以1、3分别是两组对照实验的对照组,B错误。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消除微生物的影响,C正确。
D、1组和3组由于没有微生物,落叶不被分解,2组和4组由于有微生物,落叶不同程度的被分解,D正确。
故选:B。21*cnjy*com
9. 多肉植物适宜在比较干燥、透气性又好的土壤中生长,水分比例过大的土壤将会导致多肉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已知瓦盆透气性好,瓷盆透气性不好。则下列土壤和花盆中最不适合种植多肉植物的是( )
A. 壤土类土壤、瓦盆B. 黏土类土壤、瓷盆C. 砂土类土壤、瓦盆 D. 壤土类土壤、瓷盆
【答案】B
【解析】黏土类土壤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从中通过,水多气少,养分转化慢,多肉植物喜爱的土壤具有疏松的特点,因为多肉植物的肉质根需要很多的氧气,在板结闷热的泥土容易腐烂,而且氧气不足会滋生大量厌氧细菌。所选择的土壤排水性也要好,同时又有一定的保水性。因此黏土类土壤和瓷盆并不适合多肉植物生长,B符合题意。
故选B。
10. 由袁隆平团队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于 2019 年 10 月首次公开测产,亩产达 1026.3 公斤,下列有关水稻生长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稻的根从土壤中获取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B. 水稻开花期合理施磷肥促进籽粒饱满
C. 水稻的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D. 水稻的茎是直立茎,负责输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答案】A
【解析】:A、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水稻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A错误。
B、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B正确。
C、水稻叶不但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能进行呼吸作用,C正确。
D、水稻的茎是直立茎,茎中的导管可以输送水、无机盐,筛管可以输送有机物,D正确。
故选:A。
11. 在“证明有机物的运输”实验中,选取两枝带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的原因是()
A. 实验有可能失败,选取两根可以保证实验成功
B. 实验过程有比较,现象更明显
C. 一枝现象不明显,可以用第二枝
D. 两枝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用
【答案】B
【解析】:在“证明有机物的运输”实验中,选取两枝带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的原因是形成对照,实验过程有比较,现象更明显;
故答案为:B 2-1-c-n-j-y
12. 某同学进行“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时,观察到的菠菜叶片横切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3的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B. 图中4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C. 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上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下表皮多
D. 气孔的开闭由5保卫细胞控制
【答案】C
【解析】题图中3叶肉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A正确;散布在表皮上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4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B正确;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C错误;气孔的开闭由5保卫细胞控制, D正确。
13. 一节废电池相当于一颗“炸弹”,一节废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 m2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主要是因为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会渗透出来造成 ( )
A. 大气污染 B. 水污染 C. 土壤污染 D. 生物污染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一节废电池烂在地里,渗漏出的重金属离子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故选C。
14. 如图为根尖的一部分结构, 箭头表示水分移动的方向。此图不能说明的是( )
A. 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B. 导管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的主要通道
C. 根尖的根毛区内层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一般比外层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大
D. 光合作用是根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2·1·c·n·j·y
【答案】D
【解析】A.分析图形可知,图中的箭头表示水的方向,即根在吸水,植物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题中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说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不符合题意。B.图中的水分进入了导管,由导管再往上运,可见导管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的主要通道。不符合题意。C.水分先进入外层细胞,再进入内层细胞,因此内层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一般比外层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大。不符合题意。D.光合作用不是根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 符合题意。【来源:21cnj*y.co*m】
15. 为了提高移栽绿化树的成活率,园丁们常给一些较大的新移栽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图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C
【解析】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茎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据图可知,甲树皮,具有保护作用;乙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有输导有机养料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丙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因此“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木质部中;丁髓,贮存营养物质。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6. 下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四个视野,在下列结构与功能的表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区域的细胞出现了液泡,是细胞伸长最快的部位
B. 是根尖中吸收无机物最活跃的部位,当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根就从土壤中吸水
C. 区域没有分裂能力,但能对根尖起到保护作用
D. 区域不但具有分裂能力,还能吸收收少量的水分和无机盐
【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①伸长区、②成熟区、③根冠、④分生区。
A.①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该区域的细胞出现了液泡,A正确;
B.②成熟区,具有大量的根毛,是根尖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最活跃的部位,当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根就从土壤中吸水,B正确;
C.③根冠,该区域没有分裂能力,但能对根尖起到保护作用,C正确;
D.④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但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D错误。
故选D。
17. 今年我市街道两边栽了很多漂亮的银杏树,一些树正在打针输液(如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21教育网
A. 给大树施肥的输液液体主要成分是水分、有机物
B. 施肥“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树茎的输导组织中
C. 给新移栽树树干补水可以保持树干的水分,能促进根系萌发新根
D. 给树输液是树木移栽后养护、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的常见方法
【答案】A
【解析】A.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有机物,水和无机盐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因此,给植物输的液体中可能有水分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能促进植物体的生长和成活,故A错误;
B.树干从里往外由树髓、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保护层死细胞组成。这几部分构造中,木质部中的导管承担了向上传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并且所传导的无机盐浓度可以很高。给植物打针输液就是在枝干上用针由上向下刺45度的斜孔至木质部,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和无机盐,因此输液用的针头应插入树茎的输导组织(导管)中,故B正确;
C.给新移栽树树干补水可以保持树干的水分,能促进根系萌发新根,提高移栽树的成活率,故C正确;
D.因为在大树移栽、弱树复壮、古树名木复壮、树木急救等方面均采用此方法进行输液,所以给树输液是树木移栽后养护、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的常见方法,故D正确。
故选A。
18. 下图是水从土壤进入根毛细胞的示意图,此时根毛细胞与土壤溶液浓度相比()
A. 偏大 B. 偏小 C. 相等 D. 不确定
【答案】A
【解析】细胞周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周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图中箭头指向根毛,表示水从土壤进入根毛细胞,表示根毛细胞吸水,此时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9. 小柳树遭破坏,茎的基部被剥去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该柳树死亡,这是因为( )
A. 切断导管,根缺少无机盐 B. 切断导管,根缺少有机物
C. 切断筛管,根缺少无机盐 D. 切断筛管,根缺少有机物
【答案】D
【解析】导管位于茎的木质部,作用是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位于茎的韧皮部,作用是向下运输有机物。小柳树因遭破坏,茎的基部被剥去一圈树皮,就会使主茎的韧皮部全部被割断,有机物无法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根部,时间长了,根就会因为无法获得有机营养而死亡,继而引起整个植株的死亡。所以小柳树因遭破坏,茎的基部被剥去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该柳树死亡,是因为切断了筛管,根缺少有机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0. 对如图所示实验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探究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实验中,实验前应先将实验用的土壤充分干燥
B. 乙图: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某生物叶的下表皮时,观察到表皮细胞a中含有叶绿素
C. 丙图: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的热水中,发现叶片表面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说明叶片下表面产生的氧气多
D. 丁图:放大镜观察椴树枝条的横切面,c处为质地坚硬的木质部
【答案】A
【解析】解:A、探究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的实验中,使用干燥的土壤一是为了避免水分的影响,二是有利于样品粉碎并充分混匀,A正确;
B、图乙中a是表皮细胞,没有叶绿素;b是保卫细胞,内有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能合成叶绿素,B错误;
C、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由设计的实验可以得知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气孔处有气泡形成,一般来说会在气孔形成一个气泡,一个气泡代表一个气孔。所以发现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说明叶片背面比正面的气孔数目多,C错误;
D、丁图:放大镜观察椴树枝条的横切面,c处为髓,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0分)
21. “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提示语是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壤缺少_______________,影响根的_______________作用。
【答案】空气;呼吸
【解析】小草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缝隙减少,空气中的氧气不能进入土壤,使根吸收的氧气大量减少,这样根的呼吸作用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因此不能在草坪上行走,要保护小草。因此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壤缺少空气,影响根的呼吸作用。
22. 中国的甘蔗生产区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四川、云南、江西、湖南、浙江等南方众多个省、自治区。甘蔗在水分充分、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比较适合生长。
(1) 你认为下列区域比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 ;
A.山坡较干的沙地 B.湿润的黏地 C.河边湿润沙地
(2) 针对甘蔗秆细茎弱,易倒伏的症状,可多施加一些 肥,但一次性施肥过多,会出现“烧苗”的现象,其原因是 。
【答案】【小题1】C 【小题2】钾
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根毛细胞失水形成的。
【解析】1. 黏土地和沙地同样都湿润,但是沙地的通气性肯定比黏土地的通气性要好很多(沙质比土质更疏松),另外河边的沙地水分充足,湿润性肯定也比湿润的黏土地更好。因此河边湿润沙地比较适宜种植甘蔗。
故选:C。
2. 甘蔗秆细茎弱,易倒伏的症状,这是缺少钾元素造成的,所以可多施加一些钾肥;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给植物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即出现烧苗现象。
23. 无土栽培是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来培育植物的新型农业技术。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1) 营养液中应含有多种无机盐,若缺少含 (选填“氮”“磷”或“钾” )的无机盐,会出现植株矮小、叶色发黄。21cnjy.com
(2) 植物的根从营养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区。营养液的浓度要适当,若培养液中的浓度 (填“大于”或“小于”)植物根细胞液的浓度,则会造成植物细胞失水。
【答案】【小题1】氮【小题2】根毛 大于
【解析】1. 出现植株矮小、叶色发黄,是因为缺氮。
2. 植物的根从营养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营养液的浓度要适当,若培养液中的浓度大于植物根细胞液的浓度,则会造成植物细胞失水。
24. 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图中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 。
(2)该实验还说明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枯萎,这是因为水分通过茎的 向上运输。
【答案】(1)B (2)导管
【解析】(1)(2)由图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是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B果实,到营养物质B将停止发育而凋落。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我们发现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以3处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不会有有机物积存,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胀。我们还可知道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而图中的处理并没有伤及木质部,所以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还在。枝条上部的叶片会得到水分和无机盐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
故答案为:(1)B;(2)导管。
25.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置于黑暗环境中,一天后剪取一段枝条,插入广口瓶中,进行探究。(1)清晨,把该枝条从黑暗中取出后,立即将叶片d置于图装置中,用来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某种原料,则该原料是_______。
(2)傍晚,发现广口瓶内的液面明显下降,减少的水分主要是植物通过__________由叶的气孔散失的。如果在当天傍晚取下b叶片,用打孔器获取一个圆片,烘干后用天平称量,次日凌晨取下c叶片,取同样大小的一圆片,烘干后称量,发现质量较大的是取自______叶片上的圆片。
【答案】(1)二氧化碳 (2)蒸腾作用;b
【解析】(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因此进入透明容器中的空气不含有二氧化碳;这样,装置中叶片d与透明容器外的叶片就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了对照实验,可以用来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2)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傍晚,发现广口瓶内的液面明显下降,减少的水分主要是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因为呼吸作用时刻进行,分解有机物,而光合作用只在白天,制造有机物,故质量较大的是取自b叶片上的圆片。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 2)蒸腾作用; b。
26. 下表是对长期使用两种肥料的农田中4类土壤动物的物种数的调查数据。
样地 跳虫类(种/) 蜱螨类(种/) 线蚓类(种/) 线虫类(种/)
有机肥田 10 38 40 19
化肥田 4 16 18 7
化肥田与有机肥田相比较,土壤动物物种的 减少,但施加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会对土壤产生 污染。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多样性(或数量) 生物
【解析】分析表中信息可知,有机肥田中动物的种类多,化肥田动物种类少,所以化肥田与有机肥田相比较,土壤动物物种的多样性(或数量)减少,但施加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又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www-2-1-cnjy-com
27. 如图为分北方某晴天一昼夜玉米植株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释放的变化曲线图,请你结合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在一天中光合作用开始的时间为______点,在B点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有______。
(2)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的时间范围是______。
(3)假如如图为6月份北方某晴天一昼夜玉米植株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释放的变化曲线图,该曲线在CD这段时间内下降的原因是______;其意义是______。【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A;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吸收作用;B→F;叶片的大部分气孔关闭,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的二氧化碳量少,导致光合作用降低;降低蒸腾作用保持植物体内水分
【解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当外界二氧化碳变化为零时,说明植株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处于平衡状态。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吸收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然后随着光照的减少,吸收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少,当光照过强时,为了减少体内水分的大量散失,叶片的大部分气孔关闭,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的二氧化碳量少,导致光合作用降低。其意义是降低蒸腾作用保持植物体内水分。
(1)如图中在一天中光合作用开始的时间为A点,在B点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吸收作用。
(2)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的时间范围是B→F。
(3)假如如图为6月份北方某晴天一昼夜玉米植株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释放的变化曲线图,该曲线在CD这段时间内下降的原因是叶片的大部分气孔关闭,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的二氧化碳量少,导致光合作用降低;其意义是 降低蒸腾作用保持植物体内水分
故答案为:(1)A;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吸收作用
(2)B→F
(3)叶片的大部分气孔关闭,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的二氧化碳量少,导致光合作用降低; 降低蒸腾作用保持植物体内水分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0分)
28. 实验设计的严密性、操作的规范性等都很重要,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甲 乙
(1)两容器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酒精和水,室温下放置几天后,两者的质量都明显减少,且酒精减少得更多,如图甲所示。某同学由此得出“酒精比水蒸发得更快”的结论。但是另一位同学认为不能得出该结论,其理由是实验中没有控制 相同,因此无法比较蒸发快慢。
(2)如图乙所示,研究“土壤中是否有其他有机物”时,用天平称取刚挖出的土壤50克,并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土壤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45.2克,实验过程中土壤没有通过铁丝网流失,则说明土壤中含有的有机物质量为4.8克。某同学认为没有用 做实验,因此不能说明土壤中有机物的质量为4.8克。
(3)在做“证明植物进行呼吸”的实验时,取一大口塑料瓶,装入豆芽,盖紧瓶盖,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然后打开瓶盖,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瓶内,蜡烛立刻熄灭。甲同学由此得出“塑料瓶内的减少了”,乙同学则由此得出“塑料瓶内的增多了”,你认为 同学的结论更合理。
【答案】(1) 液体的表面积(或容器口大小) (2) 干燥的土壤(3)甲
【解析】(1) 设置对照实验时, 要控制单一变量才能使结果具有说服力。(2)加热刚挖出的土壤的过程中有水分的蒸发,也会导致土壤质量减小,故实验设计不规范。(3)氧气有助燃性,而蜡烛的熄灭只能证明氧气减少了,并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增加了。
29. 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来运输的,小晨同学设计了实验来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步骤一:她取了如图所示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 3 根,
A 组枝条不做处理;
B 组枝条剥去下半部树皮;
C 组枝条除去木质部和髓,只留下树皮。
步骤二: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均插入一瓶盛有一定量红墨水的烧杯中固定(B 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部分浸入红墨水中),10 分钟后取出枝条,
(1)用刀片横切枝条中上部,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实验中小晨为了让现象更加明显些,应将植株放在__________环境下进行实验;
(2)用刀切开枝条中上部后,发现 AB 两组枝条的切面变红,C 组枝条的切面不变色,这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晨要证明水分和无机盐是从根部至下而上运输的,还需要再继续实验步骤三,请你帮她写出步骤三的实验设计及观察到对应的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
【答案】(1)阳光充足,温度较高 ;
( 2)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内的结构(导管)运输的 ;
(3)将A组枝条纵切,观察现象。发现纵切面越靠近顶端,颜色越浅。
【解析】(1)若要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则最好将植物放在干燥且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因为这样的环境下,植物的蒸腾作用更强。故答案为:阳光充足,温度较高;
(2)因为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AB两组枝条的切面变红的部位位于茎的中央,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树皮内侧的韧皮部的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故本题答案为: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内的结构(导管)运输的 ;
(3)由于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所以将A组枝条在离基部较远的部位切开枝条,观察现象。则可发现发现纵切面越靠近顶端,颜色越浅。故本题答案为: )将A组枝条纵切,观察现象。发现纵切面越靠近顶端,颜色越浅。
30. 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4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制成图甲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叶在28℃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______mg。
(2)图乙是29℃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的含义是______。
(3)若温度由29℃改为27℃,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______方(填“上”或“下”)。
(4)请写出由植物叶片气孔释放的气体______。
【答案】7 29℃时,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上 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解析】(1)从甲图中看出,叶在28℃时,暗处理1小时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是2毫克;叶在28℃时光照1小时后与暗处理前的有机物增加量是3毫克。叶在28℃光照1小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时候还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2毫克。因此实验中,叶在28℃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2+3+2═7(毫克)。
(2)图乙是29℃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根据甲图,则b点的含义是29℃时,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3)从甲图中看出,叶在29℃时,暗处理1小时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是3毫克,叶在27℃时,暗处理1小时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是1毫克,表明29℃时的呼吸作用比27℃时的呼吸作用强,产生的二氧化碳多,因此若温度由29℃改为27℃,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上方。
(4)通过气孔释放的气体,通过气孔释放的气体有三种,一种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另一种蒸腾作用散失的水蒸气,一种是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由植物叶片气孔释放的气体是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21·cn·jy·com
31. 取4根大小相同且叶片数相同的枝条,在光照正常、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按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处理。
实验开始时,先将各个装置的质量调整至80克,然后每隔4小时记录各个装置的质量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曲线I代表装置 的质量变化,理由是 。
(2)曲线Ⅱ代表装置 的质量变化,理由是 。
(3)曲线Ⅲ代表装置 的质量变化,理由是 。
(4)由上述实验结果得出: 。
(5)实验中各个装置的水面上放油的目的是 。
【答案】(1)C、D 装置C枝条上叶片的气孔被凡士林封闭,装置D枝条上的叶片被除去,两装置都无法进行蒸腾作用
(2)B 叶片的下表面涂上凡士林,下表皮气孔被封闭, 不能进行蒸腾作用; 上表皮气孔未被封闭, 仍能进行蒸腾作用, 散失部分水分
(3)A 叶片未进行处理,上、下表皮的气孔都能进行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较多
(4)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上进行
(5)防止水分蒸发
【解析】(1)(2)(3)只要从蒸腾作用快慢的角度分析即可。
(4)对叶片进行不同的处理后,每个装置散失水分(蒸腾作用)的快慢不同,足以说明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上进行。
(5)如果各个装置的水面上不放油,水分就会蒸发,则试管内最终减少的水分就不全是由蒸腾作用散失的,从而影响实验结果。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2.0分)
32. 2020年10月,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试验种植的“超优千号”耐盐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802.9公斤,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如图所示为“海水稻”植株和根尖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海水稻”的根系为________(选填“直根系”或“须根系”),根能够不断伸长的原因是分生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和[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和结构名称)细胞能较快生长。
(2)“海水稻”通过[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和结构名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其吸水时,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须根系 ;②;伸长区 (2)① ;根毛区;大于
【解析】(1)“海水稻”的根系为须根系,根能够不断伸长的原因是分生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和②伸长区细胞能较快生长。
(2)“海水稻”通过①根毛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根毛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使根的吸收功能大大增加;植物根毛细胞能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重要原因是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33. 在201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世界杂交水稻之 父”袁隆平先生宣布:继“海水稻”技术后又获得了一项重大突破成果--水稻亲本去镉技术。虽然镉不是植物的必需元素,但植物并不排斥对镉的吸收,又因土壤中的镉有较强的向植物根系迁移的能力,因此植物往往容易富集镉。植物种植在镉污染的土地上,会危害植物对氮、磷、钾等必需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和转运,镉能通过多种方式干扰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也会对植物酶系统、营养元素代谢、细胞形态与功能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科学家研究发现水稻本身拥有的某些独特基因,使水稻根系吸收土壤中镉的能力较强,比如:水稻对于镉污染的吸附作用明显强于玉米、大豆等其他的作物品种。而这些吸附的镉会在水稻的米粒中大量富集,所以镉污染在水稻米粒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都会引起慢性中毒,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把亲本中的吸镉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如图中左为正常水稻根吸收镉元素情况,右为敲掉吸镉基因后水稻根吸收镉的情况,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问题:
(1)镉污染对植物的危害有:影响植物对______等必需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和转运; 干扰植物正常的 ______等生理过程。
(2)根吸收镉元素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区。镉元素溶解在水中被根吸收后通过_____运输到植物的地上部分。
(3)通过如图可以看出,敲掉镉基因后,根毛细胞表面没有了可以运输镉元素的______,故镉元素基本不能进入根细胞内部。
【答案】氮、磷、钾;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成熟;导管;通道蛋白
【解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解答即可。
(1)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镉污染对植物的危害有:影响植物对氮、磷、钾等必需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和转运;干扰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
(2)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所以根吸收镉元素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区。镉元素溶解在水中被根吸收后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的地上部分;
(3)通过如图可以看出,敲掉镉基因后,根毛细胞表面没有了可以运输镉元素的通道蛋,故镉元素基本不能进入根细胞内部。
故答案为:(1)氮、磷、钾;光合作用、呼吸作用;(2)成熟导管;(3)通道蛋白。
34. 某池塘利用环保的生态工程,通过桑叶养蚕、蚕粪养鱼、鱼养鸭子、塘泥肥地的农作方式,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和多途径利用。21·世纪*教育网
(1)请写出题目中所涉及到的食物链_____。
(2)河水中的有机物将被微生物生化降解,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填成分)。
(3)桑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茎中的_____输送到根部。
(4)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把蚕粪作为养殖鱼类的食料,其目的是_____。
【答案】(1)桑叶→蚕(2)分解者(3)筛管(4)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解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题目中所涉及到的食物链是:桑叶→蚕。
(2)微生物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3)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桑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茎中的筛管输送到根部。
(4)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因此,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把蚕粪作为养殖鱼类的食料,其目的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提高能量利用率。
35. 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属植物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病原线虫从松树的伤口进入,寄生在树脂道中,大量繁殖后遍及全株,造成水分输送受阻、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合成急剧减少。
目前,防治松材线虫的主要措施是给松树“注射”一种有效成分是苦参碱的免疫激活剂。注药方法是在松树树干基部斜钻出一个小孔,在小孔上插入药剂瓶(如图所示),依靠树体自身的输导功能将药液运输到树体各个部位,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目的。
(1)松树适应性强、分布广,是我国山林植被的主要树种。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松树属于 。
(2)为保证药剂输送到树体各个部位,小孔深度至少要到达松树茎结构中的 。该施药技术与大面积喷洒农药相比,优点是 。目前在公园、景区等病虫害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www.21-cn-jy.com
(3)已知每瓶药剂的质量是50克,苦参碱的质量分数为0.3%。欲利用质量分数30%的苦参碱原液,配制这样的免疫激活剂50000瓶,需要原液的质量是多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生产者 (2)木质部(或输导组织) 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解:设需要原液的质量为m,则m30%=50 g0.3%50000,解得:m=25000 g=25 kg。
答:需要原液的质量为25 kg。
【解析】(1)松树能够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2)导管位于木质部,从下往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因此为了保证药剂输送到树体各个部位,小孔深度至少要到达松树茎结构中的木质部;题述中的施药技术与大面积喷洒农药相比,最大的优点在于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3)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列式求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植物与土壤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马鹏炎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空3分,合计60分)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不是由于地壳变动而形成的
B. 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历
C. 种类繁多的生物也会促使岩石变为土壤
D.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确定的21*cnjy*com
2. 下列实验能证明土壤中存在空气的是( )
A. B. C. D.
3. 下列各种土壤颗粒中,直径最小的是( )
A. 砾石 B. 砂粒 C. 粉砂粒 D. 黏粒
4. 2021年3月首届中国春兰节在绍兴柯桥开幕。春兰,是兰科兰属地生植物,如图。以下关于春兰的分析合理的是( )
A. 属于单子叶植物,须根系
B. 其根毛区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C. 成长阶段的前期,可以大量施加氮肥,以促进其茎和叶的生长
D. 体内有机物一部分由光合作用制造,还有一部分是从肥沃土壤中吸收的
5. 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①
B. 木质茎能加粗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结构②
C. ③中较大型的细胞是筛管
D. ④是有贮藏营养物质功能的木质部
6. 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 蒸腾作用时水汽化吸热,能带走叶片上的部分热量
C. 保卫细胞的含水量的多少不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D. 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气孔将如左图所示
7. 土壤孕育了大地上的万物。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上一开始并没有土壤
B.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可以大量施用化肥
C.土壤主要由矿物质、空气、水和有机物组成
D.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
8. 某科学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 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的处理情况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 该实验能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第1和第3两组
C. 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 预期结论是第1、第3两组的落叶不被分解,第2、第4两组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
9. 多肉植物适宜在比较干燥、透气性又好的土壤中生长,水分比例过大的土壤将会导致多肉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已知瓦盆透气性好,瓷盆透气性不好。则下列土壤和花盆中最不适合种植多肉植物的是( )
A. 壤土类土壤、瓦盆B. 黏土类土壤、瓷盆C. 砂土类土壤、瓦盆 D. 壤土类土壤、瓷盆
10. 由袁隆平团队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于 2019 年 10 月首次公开测产,亩产达 1026.3
公斤,下列有关水稻生长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稻的根从土壤中获取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B. 水稻开花期合理施磷肥促进籽粒饱满
C. 水稻的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D. 水稻的茎是直立茎,负责输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11. 在“证明有机物的运输”实验中,选取两枝带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的原因是()
A. 实验有可能失败,选取两根可以保证实验成功
B. 实验过程有比较,现象更明显
C. 一枝现象不明显,可以用第二枝
D. 两枝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用
12. 某同学进行“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时,观察到的菠菜叶片横切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3的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B. 图中4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C. 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上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下表皮多
D. 气孔的开闭由5保卫细胞控制
13. 一节废电池相当于一颗“炸弹”,一节废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 m2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主要是因为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会渗透出来造成 ( )
A. 大气污染 B. 水污染 C. 土壤污染 D. 生物污染
14. 如图为根尖的一部分结构, 箭头表示水分移动的方向。此图不能说明的是( )
A. 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B. 导管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的主要通道
C. 根尖的根毛区内层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一般比外层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大
D. 光合作用是根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2·1·c·n·j·y
15. 为了提高移栽绿化树的成活率,园丁们常给一些较大的新移栽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6. 下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四个视野,在下列结构与功能的表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区域的细胞出现了液泡,是细胞伸长最快的部位
B. 是根尖中吸收无机物最活跃的部位,当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根就从土壤中吸水
C. 区域没有分裂能力,但能对根尖起到保护作用
D. 区域不但具有分裂能力,还能吸收收少量的水分和无机盐
17. 今年我市街道两边栽了很多漂亮的银杏树,一些树正在打针输液(如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21教育网
A. 给大树施肥的输液液体主要成分是水分、有机物
B. 施肥“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树茎的输导组织中
C. 给新移栽树树干补水可以保持树干的水分,能促进根系萌发新根
D. 给树输液是树木移栽后养护、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的常见方法
18. 下图是水从土壤进入根毛细胞的示意图,此时根毛细胞与土壤溶液浓度相比()
A. 偏大 B. 偏小 C. 相等 D. 不确定
19. 小柳树遭破坏,茎的基部被剥去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该柳树死亡,这是因为( )
A. 切断导管,根缺少无机盐 B. 切断导管,根缺少有机物
C. 切断筛管,根缺少无机盐 D. 切断筛管,根缺少有机物
20. 对如图所示实验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探究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实验中,实验前应先将实验用的土壤充分干燥
B. 乙图: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某生物叶的下表皮时,观察到表皮细胞a中含有叶绿素
C. 丙图: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的热水中,发现叶片表面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说明叶片下表面产生的氧气多
D. 丁图:放大镜观察椴树枝条的横切面,c处为质地坚硬的木质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0分)
21. “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提示语是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壤缺少_______________,影响根的_______________作用。
22. 中国的甘蔗生产区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四川、云南、江西、湖南、浙江等南方众多个省、自治区。甘蔗在水分充分、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比较适合生长。
(1) 你认为下列区域比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 ;
A.山坡较干的沙地 B.湿润的黏地 C.河边湿润沙地
(2) 针对甘蔗秆细茎弱,易倒伏的症状,可多施加一些 肥,但一次性施肥过多,会出现“烧苗”的现象,其原因是 。
23. 无土栽培是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来培育植物的新型农业技术。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1) 营养液中应含有多种无机盐,若缺少含 (选填“氮”“磷”或“钾” )的无机盐,会出现植株矮小、叶色发黄。21cnjy.com
(2) 植物的根从营养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区。营养液的浓度要适当,若培养液中的浓度 (填“大于”或“小于”)植物根细胞液的浓度,则会造成植物细胞失水。
24. 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图中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 。
(2)该实验还说明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枯萎,这是因为水分通过茎的 向上运输。
25.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置于黑暗环境中,一天后剪取一段枝条,插入广口瓶中,进行探究。(1)清晨,把该枝条从黑暗中取出后,立即将叶片d置于图装置中,用来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某种原料,则该原料是_______。
(2)傍晚,发现广口瓶内的液面明显下降,减少的水分主要是植物通过__________由叶的气孔散失的。如果在当天傍晚取下b叶片,用打孔器获取一个圆片,烘干后用天平称量,次日凌晨取下c叶片,取同样大小的一圆片,烘干后称量,发现质量较大的是取自______叶片上的圆片。
26. 下表是对长期使用两种肥料的农田中4类土壤动物的物种数的调查数据。
样地 跳虫类(种/) 蜱螨类(种/) 线蚓类(种/) 线虫类(种/)
有机肥田 10 38 40 19
化肥田 4 16 18 7
化肥田与有机肥田相比较,土壤动物物种的 减少,但施加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会对土壤产生 污染。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7. 如图为分北方某晴天一昼夜玉米植株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释放的变化曲线图,请你结合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在一天中光合作用开始的时间为______点,在B点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有______。
(2)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的时间范围是______。
(3)假如如图为6月份北方某晴天一昼夜玉米植株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释放的变化曲线图,该曲线在CD这段时间内下降的原因是______;其意义是______。【版权所有:21教育】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0分)
28. 实验设计的严密性、操作的规范性等都很重要,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甲 乙
(1)两容器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酒精和水,室温下放置几天后,两者的质量都明显减少,且酒精减少得更多,如图甲所示。某同学由此得出“酒精比水蒸发得更快”的结论。但是另一位同学认为不能得出该结论,其理由是实验中没有控制 相同,因此无法比较蒸发快慢。
(2)如图乙所示,研究“土壤中是否有其他有机物”时,用天平称取刚挖出的土壤50克,并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土壤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45.2克,实验过程中土壤没有通过铁丝网流失,则说明土壤中含有的有机物质量为4.8克。某同学认为没有用 做实验,因此不能说明土壤中有机物的质量为4.8克。
(3)在做“证明植物进行呼吸”的实验时,取一大口塑料瓶,装入豆芽,盖紧瓶盖,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然后打开瓶盖,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瓶内,蜡烛立刻熄灭。甲同学由此得出“塑料瓶内的减少了”,乙同学则由此得出“塑料瓶内的增多了”,你认为 同学的结论更合理。
29. 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来运输的,小晨同学设计了实验来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步骤一:她取了如图所示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 3 根,
A 组枝条不做处理;
B 组枝条剥去下半部树皮;
C 组枝条除去木质部和髓,只留下树皮。
步骤二: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均插入一瓶盛有一定量红墨水的烧杯中固定(B 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部分浸入红墨水中),10 分钟后取出枝条,
(1)用刀片横切枝条中上部,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实验中小晨为了让现象更加明显些,应将植株放在__________环境下进行实验;
(2)用刀切开枝条中上部后,发现 AB 两组枝条的切面变红,C 组枝条的切面不变色,这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晨要证明水分和无机盐是从根部至下而上运输的,还需要再继续实验步骤三,请你帮她写出步骤三的实验设计及观察到对应的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
30. 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4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制成图甲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叶在28℃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______mg。
(2)图乙是29℃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的含义是______。
(3)若温度由29℃改为27℃,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______方(填“上”或“下”)。
(4)请写出由植物叶片气孔释放的气体______。
31. 取4根大小相同且叶片数相同的枝条,在光照正常、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按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处理。
实验开始时,先将各个装置的质量调整至80克,然后每隔4小时记录各个装置的质量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曲线I代表装置 的质量变化,理由是 。
(2)曲线Ⅱ代表装置 的质量变化,理由是 。
(3)曲线Ⅲ代表装置 的质量变化,理由是 。
(4)由上述实验结果得出: 。
(5)实验中各个装置的水面上放油的目的是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2.0分)
32. 2020年10月,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试验种植的“超优千号”耐盐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802.9公斤,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如图所示为“海水稻”植株和根尖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海水稻”的根系为________(选填“直根系”或“须根系”),根能够不断伸长的原因是分生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和[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和结构名称)细胞能较快生长。
(2)“海水稻”通过[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和结构名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其吸水时,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3. 在201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世界杂交水稻之 父”袁隆平先生宣布:继“海水稻”技术后又获得了一项重大突破成果--水稻亲本去镉技术。虽然镉不是植物的必需元素,但植物并不排斥对镉的吸收,又因土壤中的镉有较强的向植物根系迁移的能力,因此植物往往容易富集镉。植物种植在镉污染的土地上,会危害植物对氮、磷、钾等必需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和转运,镉能通过多种方式干扰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也会对植物酶系统、营养元素代谢、细胞形态与功能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科学家研究发现水稻本身拥有的某些独特基因,使水稻根系吸收土壤中镉的能力较强,比如:水稻对于镉污染的吸附作用明显强于玉米、大豆等其他的作物品种。而这些吸附的镉会在水稻的米粒中大量富集,所以镉污染在水稻米粒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都会引起慢性中毒,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把亲本中的吸镉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如图中左为正常水稻根吸收镉元素情况,右为敲掉吸镉基因后水稻根吸收镉的情况,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问题:
(1)镉污染对植物的危害有:影响植物对______等必需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和转运; 干扰植物正常的 ______等生理过程。
(2)根吸收镉元素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区。镉元素溶解在水中被根吸收后通过_____运输到植物的地上部分。
(3)通过如图可以看出,敲掉镉基因后,根毛细胞表面没有了可以运输镉元素的______,故镉元素基本不能进入根细胞内部。
34. 某池塘利用环保的生态工程,通过桑叶养蚕、蚕粪养鱼、鱼养鸭子、塘泥肥地的农作方式,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和多途径利用。21·世纪*教育网
(1)请写出题目中所涉及到的食物链_____。
(2)河水中的有机物将被微生物生化降解,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填成分)。
(3)桑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茎中的_____输送到根部。
(4)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把蚕粪作为养殖鱼类的食料,其目的是_____。
35. 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属植物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病原线虫从松树的伤口进入,寄生在树脂道中,大量繁殖后遍及全株,造成水分输送受阻、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合成急剧减少。
目前,防治松材线虫的主要措施是给松树“注射”一种有效成分是苦参碱的免疫激活剂。注药方法是在松树树干基部斜钻出一个小孔,在小孔上插入药剂瓶(如图所示),依靠树体自身的输导功能将药液运输到树体各个部位,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目的。
(1)松树适应性强、分布广,是我国山林植被的主要树种。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松树属于 。
(2)为保证药剂输送到树体各个部位,小孔深度至少要到达松树茎结构中的 。该施药技术与大面积喷洒农药相比,优点是 。目前在公园、景区等病虫害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
(3)已知每瓶药剂的质量是50克,苦参碱的质量分数为0.3%。欲利用质量分数30%的苦参碱原液,配制这样的免疫激活剂50000瓶,需要原液的质量是多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