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科学《斜面》说课 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首师大科学《斜面》说课 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18 09:3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斜    面
首师大版科学教材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三、教学目标分析
四、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五、教学技术准备
六、教学过程(含流程图)
七、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八、教学特色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探究式科学教育》一书中指出:“把观察到的信息和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加以整理和分析,以归纳出现象后面存在的规律,是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步骤。”
获得事实就是实证吗 ??
  对信息、数据处理是“动脑”的时候,应逐步引导他们运用推理的思维进行数据的显示和分析。
维果茨基 社会建构理论
  强调交互、强调适度、适时辅助学生学习。
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
  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萌芽。    
  利用器材观察实验,注重表格统计、数据分析,思维加工,言语提炼。
  实验提示、设计表格的扶放、数据分析的引导。
课标要求: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
二、教学背景分析
《力与生活》单元学习
《机械与工具》单元学习
斜面
杠杆
滑轮
轮轴
已有知识:
  对常见力的认识,对杠杆、滑轮、轮轴的认识。
  数学学科中,完成了统计表的学习;对角的度量。
已有技能、能力:
  测力计的使用,对省力与否的数据获取、表格统计、分析等已有训练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道利用斜面工作省力,了解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2.会利用简单的器材做斜面研究实验;在教师指导下,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逐步形成设计实验(包括记录表)的能力,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体验斜面研究中数据获取、整理、分析的历程,感受到科学研究是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利用斜面省力;逐步形成对数据整理、分析、归纳发现的能力。
  难点:逐步会独立设计数据记录表,逐步形成分析数据意识并尝试独立面对数据进行思维加工。
四、教学方式及手段说明
1.探究方式:问题 猜想  验证  结论
两次验证
2.细化:设计 实验 数据的横纵比较 归纳出结论
  教师扶着学生 一次求证
  教师撤去支持 学生二次求证
3.数学与科学相整合的手段
五、教学技术准备
 斜面省力的分组实验记录单 —— 教师统计各组平均数值的记录单
坡度与省力关系 白纸记录单 ——教师统计各组平均数值的形象记录单
 
六、教学过程
一 观察斜板提出问题 定义斜面
过渡:横比各组用斜面所测拉力 引发新问题
为何有组省力多 有组省力少


二、探究得出利用斜面省力的结论。
三、探究得出利用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四、生活应用
1 猜想使用斜面的原因
2 设计证明斜面省力的对比实验
3 开展对比实验 搜集数据
4 比较分析数据 归纳出斜面省力
二、
六、教学过程
一 观察斜板提出问题 定义斜面
过渡:横比各组用斜面所测拉力 引发新问题
为何有组省力多 有组省力少


二、探究得出利用斜面省力的结论。
三、探究得出利用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四、生活应用
三、
1猜想省力不同的原因
2设计证明坡度越小越省力的对比实验
3开展对比实验 搜集数据
4比较分析数据 归纳出坡度越小越省力
一、明确问题 形象定义斜面
二、开展探究斜面省力活动
 1.猜 想
预设1
 方 便
应对方法1
 追问“方便”的含义
预设2
 省 力
应对方法2
 明确:和谁比?
意图:为搜集数据渗透对比的方法。
2.设计实验
提示:
是否省力,注意与谁比较?
需要哪些材料?
怎样做更科学、更准确?
怎样记录更清楚,利于分析。
如何预测实验结果?
  意图:引导学生规范搜集数据的方法 
为突破难点作铺垫
在设计方案趋于完善之际,提供:
测力计读数                  
(N)
测力计读数                  
(N)



     实验次数
实验内容
平均数
3.实验 搜集数据
有些组
另一些组
意图:
1.体现异中求同。
2.横比数据,引出新研究
问题。
4.分析数据 归纳概括
组织学生纵看本组两种方式实验数据,谈发现。
通过纵看本组数据,发现使用斜面比直接提起重物省力。
测力计读数                  
(N)
2.15
测力计读数                  
(N)
平均数



     实验次数
实验内容
2.15
2.15
2.15
2
1.95
1.9
1.95
测力计读数                  
(N)
2.15
测力计读数                  
(N)
平均数



     实验次数
实验内容
2.15
2.15
2.15
1.4
1.45
1.45
1.43
组织学生横看各组平均数对照情况,归纳概括。
通过横看各组平均值对照,归纳概括“斜面省力”。突破教学重点。
根据学生分组汇报,教师利用电子表格提取各组的平均数值对照
思维梳理:先纵看本组 后横看多组 找到共同。
4组
3组
2组
1组
      组号
实验内容
平均数对照(N)
2.15
2.15
2.15
2.15
1.43
1.43
1.95
1.95
引导学生横看各组运用斜面测定的用力平均值,生成新问题。
学生产生新问题:都省力的情况下,
为什么有组省力多,有组省力少?


对一个斜面的研究
对坡度不同斜面的研究
过渡作用
4
3
2
1
     (N) 组号
实验内容
平均数对照
1.95
1.95
1.43
1.43
2.15
2.15
2.15
2.15
三、开展探究坡度与省力关系的活动 1.猜 想
预设
 有人关注木板长短;有人则关注斜面倾斜程度
应对方法
 
意图:学科整合 数据统计科学、精准。
引入数学知识
坡 度
2.设计实验
提示:
 “坡度越小越省力”至少需设置几种不同坡度实验?
 坡度怎样准确测定?
 怎样科学搜集实验数据?
 试着设计实验记录表。
意图:口头设计表格、自主实验前的指引,开始突破难点。
在学生简要讨论并提出方案后,出示实验材料:
  参考实验材料,学生再次分组设计实验、书面设计表格。继续突破难点
1   2   3  平均数
学生可能设计出的实验记录表
学生可能设计出更规范的实验记录表
平均数
3
2
1
      实验次数
斜面坡度
测力计读数N
3.实验 搜集数据
  学生将:利用量角器,多次测量,求平均,体验数据获取的严谨历程。
4.比较分析数据 了解坡度越小越省力
平均数
3
2
1
      实验次数
斜面坡度
测力计读数N
45°
24°
17°
2
1.6
1.4
1.9
1.7
1.45
1.95
1.6
1.45
1.95
1.63
1.43
 教师电子表格(板书)形象化记录,汇总平均数,比较分析。
鼓励学生主动“横看” 、“纵看”,归纳概括:
斜面越平缓(坡度越小),越省力。  最终突破难点 
评价、思维梳理:精确搜集;清晰整理;横纵分析。
45度
17度
24度
1.95N
1.63N
1.43N
1.9N
1.59N
1.45N
1.95N
1.6N
1.4N
四、生活中找斜面
  找找下图哪些地方利用了斜面?分析利用斜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对数据的获取、整理、分析
使用斜面工作省力。
坡度越小越省力。
为什么省力多少不一样?
省 力?
斜 面
1.95N
1.63N
1.43N
1.9N
1.59N
1.45N
1.95N
1.6N
1.4N
七、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知识层面:
  情境前测——省力认识——坡度与省力多少认识——联系应用后测
能力层面:
  以分组实验记录单的呈现为依托,评测参与度(合作),数据准确度(认真、严谨),数据表格设计灵活有效性。
  依托口头表述数据分析,评测学生数据分析扶——独立的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
  随时观察学生学习的状态,严谨、细致 积极主动地设计实验。
八、本教学特色
  科学学习关键两方面:获取事实,进行思维。
  数据获取准确性;数据整理规范化。  
  有意识的、有序、有法地对数据进行思维加工。  
  在教——扶——放的过程中实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