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 课时作业:第2章 第2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 课时作业:第2章 第2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8-01 11:47:59

文档简介


1.(2013·福州高一质检)下列反应体系中,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
A.Cl2溶解于水
B.氨气溶解于水
C.工业合成氨
D.水电解生成H2和O2与H2在O2中燃烧生成H2O
【解析】 可逆反应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
A:Cl2+H2O??HCl+HClO
B:NH3+H2O??NH3·H2O
C:N2+3H22NH3,故A、B、C均为可逆反应;D项中水电解生成H2和O2与H2在O2中燃烧生成H2O,两反应的反应条件不同,因此不属于可逆反应,故选D。
【答案】 D
2.化学反应H2(g)+I2(g)2HI(g)是一个可逆反应,在持续加热的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H2和3 mol I2蒸气,充分反应后,该密闭容器内(  )
A.2 mol H2已耗尽
B.3 mol I2已耗尽
C.HI的物质的量等于4 mol
D.HI的物质的量少于4 mol
【解析】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充入2 mol H2和3 mol I2蒸气时,I2过量,应根据H2计算,若H2完全反应时生成4 mol HI,因H2不能完全反应,故生成HI的物质的量少于4 mol。
【答案】 D
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
B.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平衡状态时,那么这个反应的正向反应速率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
C.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此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经不再改变
D.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
【解析】 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反应仍在进行,只是v(正)=v(逆)。
【答案】 C
4.在一定条件下,向某容器中充入N2和H2合成NH3,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正反应速率减小为零
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保持恒定
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
【解析】 开始反应时,由于反应物浓度最大,导致正反应速率最大,由于生成物浓度为零,导致逆反应速率为零,故A对;可逆反应在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平衡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能为零,故B错,C、D均对。
【答案】 B
5.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是(  )
A.浓度的改变
B.压强的改变
C.使用了催化剂
D.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
【解析】 其他条件一定时浓度和压强的改变可以使正、逆反应速率发生改变,但它们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是通过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来实现的,因此化学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但它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是相同的,即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答案】 D
6.下列说法中,可以证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N—H键形成
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解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每当有1个N≡N键断裂时,必有3个H—H键断裂,同时有6个N—H键形成,C、D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当有6个N—H键断裂时,必有1个N≡N键形成,则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又有一个N≡N键形成,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答案】 B
7.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 ,下列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
B.单位时间内生成4 mol NO的同时,消耗4 mol NH3
C.NH3、O2、NO、H2O的物质的量之比满足4∶5∶4∶6
D.单位时间里生成4 mol NO的同时生成6 mol H2O
【解析】 A项表示的反应不同向,且速率比等于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故判断为平衡状态;B、D两项表示的化学反应是同向的;C项,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不一定是平衡状态。
【答案】 A
8.(2013·东城高一质检)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反应2HI(g)??H2(g)+I2(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③百分组成HI%=I2%
④反应速率v(H2)=v(I2)=1/2v(HI)
⑤c(HI)∶c(H2)∶c(I2)=2∶1∶1
⑥v(HI)分解=v(HI)生成
⑦压强不变
A.①③⑤        B.②⑥
C.④⑤ D.④⑥⑦
【解析】 ①H2和HI在方程式中的系数之比为1∶2,因此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时正逆反应速率还不相等,故此时还没有达到平衡状态。②H—H键断裂代表的是逆反应速率,而H—I键断裂代表的是正反应速率,因此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表示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③HI的百分组成与I2的百分组成相等,这是反应中的一种特殊时刻,不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④因为在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的方程式系数之比,因此在任何状态都有v(H2)=v(I2)=1/2v(HI)。⑤HI、I2和H2的浓度之比为2∶1∶1,这只是反应中的一种特殊时刻,不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⑥v(HI)分解=v(HI)生成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⑦由于化学方程式可逆号两端气体的系数相等,因此压强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的依据。
【答案】 B
9.(2013·南宁高一质检)右图是可逆反应X2(g)+3Y2(g)??2Z2(g)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只有正方向反应
B.t1~t2时,X2的物质的量越来越多
C.t2~t3,反应不再发生
D.t2~t3,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解析】 t1时v(正)>v(逆)>0,A项错;由于t1~t2时v(正)>v(逆)>0,反应物X2或Y2物质的量逐渐减少至t2时刻保持不变,B项错;t2~t3达到平衡状态,v(正)=v(逆)≠0,C项错。
【答案】 D
10.(2011·海南高考)对于可逆反应H2(g)+I2(g)??2HI(g),在温度一定时由H2(g)和I2(g)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
B.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
C.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
D.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解析】 A选项中,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应为1∶2;B选项出现的净速率在中学没出现过,但根据平均速率的求算,为反应物的净减少量,该项正确;C项明显错误,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是减小的过程,而逆反应速率是增大的过程;D选项是平衡的特征,正确。
【答案】 BD
11.在一定温度下,氧化铁可以与一氧化碳发生下列反应:Fe2O3(s)+3CO(g)??2Fe(s)+3CO2(g)。
(1)该温度下,在2 L盛有Fe2O3粉末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气体,10 min后,生成了单质铁11.2 g。则10 min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上述反应中某种气体的有关物理量来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解析】 (1)Fe2O3(s)+3CO(g)??2Fe(s)+3CO2(g)
3 mol 2×56 g
0.3 mol 11.2 g
v(CO)==0.3 mol/(2 L×10 min)=0.015 mol·L-1·min-1。
【答案】 (1)0.015 mol·L-1·min-1 (2)①CO(或CO2)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 ②CO(或CO2)的质量不再改变
12.某温度下,在2 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均为气态)间进行反应,其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依图回答: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起始至t min(设t=5),Y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t min时,该反应达到了________状态,下列可判断反应已达到该状态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X、Y、Z的反应速率相等
B.X、Y的反应速率比为2∶3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生成1 mol Z的同时生成2 mol X
E.X、Y、Z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系数比
F.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发生改变
【解析】 达到平衡时,X减少 0.8 mol,Y增加
1.2 mol,Z增加0.4 mol
所以X是反应物,Y、Z是生成物
Δn(X)∶Δn(Y)∶Δn(Z)
=0.8∶1.2∶0.4=2∶3∶1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X(g)??3Y(g)+Z(g)
(Y)==
=0.12 mol·L-1·min-1
【答案】 (1)2X(g)??3Y(g)+Z(g)
(2)0.12 mol·L-1·min-1
(3)化学平衡 D、F
13.(2013·枣庄高一质检)在2 L密闭容器中,800 ℃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1)A点处,v(正)__________v(逆),A点正反应速率________B点正反应速率(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填空)。
(2)如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_______。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解析】 (1)A点,反应未达平衡,由表中数据知n(NO)随反应进行不断减小,说明反应从正向开始,所以A点v(正)>v(逆);A点处反应物的浓度大于B点,所以A点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
(2)图中纵坐标为浓度,平衡时消耗n(NO)=0.020 mol-0.007 mol=0.013 mol,生成n(NO2)=0.013 mol。平衡时c(NO2)=0.006 5 mol·L-1,所以NO2的变化曲线为b。0~2 s内,v(O2)=v(NO)=×=1.5×10-3mol·L-1·s-1。
(3)v(NO2)=2v(O2)未指明v(正)、v(逆),不能表明是平衡状态,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且容器的体积未变化,所以容器内的密度不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一直保持不变。
(4)分离出NO2气体后,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而升高温度,加催化剂及增大反应物浓度都会使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 (1)大于 大于 (2)b 1.5×10-3 mol/(L·s)
(3)bc (4)bcd
14.如图所示,烧瓶A、B中装有相同浓度的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间用止水夹K夹紧,烧杯甲中盛放100 mL 6 mol·L-1的盐酸,烧杯乙中盛放100 mL冷水,两烧杯液体温度相同。现向烧杯甲的溶液中放入25 g NaOH固体,同时向烧杯乙中放入25 g NH4NO3固体,搅拌使之溶解。
(1)写出烧瓶中存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前烧瓶中气体呈________色。
(2)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向甲、乙烧杯中加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后,某同学又用温度计测量两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发现甲中温度________,乙中温度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发现A瓶中气体颜色变深,B瓶中气体颜色变浅。
(4)由此,该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NaOH固体溶解且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为释放能量的反应,使甲烧杯中溶液温度升高,平衡2NO2??N2O4向左移动,气体颜色变深;NH4NO3溶于水吸热,使乙溶液温度降低,平衡2NO2??N2O4向右移动,B瓶中气体颜色变浅。
【答案】 (1)2NO2??N2O4 红棕
(2)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升高 降低 甲中NaOH溶解放热,中和HCl也放热,溶液温度升高,乙中NH4NO3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4)温度升高时,2NO2??N2O4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时,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温度能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1.(2013·温州高一质检)在下列过程中,需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钢铁腐蚀          B.食物腐烂
C.工业炼钢 D.塑料老化
【解析】 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量防止钢铁腐蚀、食物腐烂、塑料老化,以便延长钢铁和塑料的使用寿命以及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所以A、B、D三项均应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工业炼钢应尽量在单位时间内多出钢,所以应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C对。
【答案】 C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B.“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所表示的意思是:时间为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1
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解析】 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A错;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物质浓度的变化量,B错;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来说,无法通过现象判断反应速率的大小,所以D错。
【答案】 C
3.为了说明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分别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你认为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将大小、形状相同的镁条和铝条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两者速率一样大
B.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与相同的盐酸反应,大理石粉反应快
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照射下,会发现光照可以加快浓硝酸的分解
D.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选项A中镁和铝活泼性不同,和盐酸反应时镁比铝要快得多;选项B中大理石粉比大理石块与盐酸的接触面积大,化学反应速率大;选项C中光照能加快浓硝酸的分解速率;选项D中二氧化锰是此反应的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 A
4.盐酸与碳酸钠固体反应时,能使反应的最初速率明显加快的是(  )
A.增加碳酸钠固体的量
B.盐酸的量增加一倍
C.盐酸的用量减半,浓度加倍
D.温度升高40 ℃
【解析】 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CaCO3是固态反应物,增加其用量并不影响其浓度,故A项对最初的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对于一定浓度的盐酸,增加盐酸的用量并不能增加其浓度,故B项对反应速率也无影响;C项虽然盐酸用量减半,但因浓度加倍,会使最初反应速率加快,故C项正确;D项温度升高,加快反应速率,所以D也正确。
【答案】 CD
5.已知FeCl3和MnO2都可作H2O2分解制O2的催化剂,为了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解析】 当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必须保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再改变温度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答案】 D
6.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
实验
反应温度/℃
Na2S2O3溶液
稀H2SO4
H2O
V/mL
c/(mol·L-1)
V/mL
c/(mol·L-1)
V/mL
A
25
5
0.1
10
0.1
5
B
25
5
0.2
5
0.2
10
C
35
5
0.1
10
0.1
5
D
35
5
0.2
5
0.2
10
【解析】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众多,本题从浓度和温度两个因素考查,只要抓住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便可以选出正确答案D。
【答案】 D
7.某学生在一次探究“制取氢气最适宜的金属”的实验时测得铝在与稀硫酸反应时,10 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1,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 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A.0.06 mol·L-1·s-1
B.3.6 mol·L-1·min-1
C.12 mol·L-1·min-1
D.0.02 mol·L-1·s-1
【解析】 铝与硫酸的反应方程式为2Al+3H2SO4===Al2(SO4)3+3H2↑,在溶液体积不变的情况下,H2SO4的浓度减小了0.6 mol·L-1,则v(H2SO4)==0.06 mol/(L·s),故v[Al2(SO4)3]=×0.06 mol/(L·s)=0.02 mol/(L·s)=1.2 mol/(L·min),故选D。
【答案】 D
8.(2013·青岛高一质检)当温度不变时,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2A===B,若反应物的浓度由0.1 mol·L-1降到0.06 mol·L-1需20秒,那么由0.06 mol·L-1降到0.036 mol·L-1,所需反应的时间为(  )
A.等于10秒 B.等于12秒
C.大于12秒 D.小于12秒
【解析】 浓度由0.1 mol·L-1降到0.06 mol·L-1过程中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2 mol·L-1·s-1。若后阶段平均速率不变,所需时间为=12 s,由于随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不断减小,反应速率不断减小,故所需时间大于12 s。
【答案】 C
9.由于A2+3B2===2C的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B2)=0.8 mol·L-1·s-1
B.v(A2)=0.4 mol·L-1·s-1
C.v(C)=0.6 mol·L-1·s-1
D.v(B2)=0.42 mol·L-1·s-1
【解析】 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时,应选择同一物质,并将单位统一进行比较。可以选物质A2,单位为mol·L-1·s-1,则A项为v(A2)==0.26 mol·L-1·s-1,B项v(A2)=0.4 mol·L-1·s-1,C项v(A2)=0.3 mol·L-1·s-1,D项v(A2)=0.14 mol·L-1·s-1,故B项中的反应速率最快。
【答案】 B
10.高温下,炽热的铁与水蒸气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3Fe(s)+4H2O(g)Fe3O4(s)+4H2(g)
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增加Fe的量
B.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增大
【解析】 Fe为固态反应物,因此增加Fe的量对反应速率基本无影响;容器体积缩小一半则压强增大,水蒸气和H2浓度都增加,反应速率增大;体积不变充入N2,体系内总压强增大,但N2不参与反应,体系内H2、H2O(g)浓度并没有改变,因此反应速率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增大,总压强虽然不变,但体系内H2、H2O(g)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变小。
【答案】 AB
11.某温度时,在2 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开始至2 min,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图可知,X、Y的物质的量随反应的进行而减小,Z的物质的量随反应的进行而增大,则X和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
Δn(X)=1.0 mol-0.7 mol=0.3 mol
Δn(Y)=1.0 mol-0.9 mol=0.1 mol
Δn(Z)=0.2 mol-0 mol=0.2 mol
v(X)∶v(Y)∶v(Z)=3∶1∶2
v(Z)==0.05 mol·L-1· min-1
【答案】 3X+Y===2Z
0.05 mol·L-1·min-1
12. (1)把镁条投入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氢气速率变化如图所示。在反应过程中导致速率变化的因素有________(填序号):
①H+的浓度 ②镁条的表面积 ③溶液的温度
④Cl-的浓度
(2)影响速率的有关因素有:物质本身的性质、浓度、温度、催化剂等方面,依据影响速率的有关因素分析下列问题:
①Mg和Fe均可以与O2反应,Mg在空气中可以点燃,Fe在空气中不能点燃,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影响。
②Fe在空气中加热不能燃烧,但在纯氧中可以,是由于________的影响。
【解析】 (1)从图中看出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又减小,增大是因为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随后降低是随反应进行,H+的浓度不断减小。
(2)在相同条件下,Mg在空气中可以点燃,Fe在空气中不能点燃,显然是因为Fe的性质不如Mg活泼。纯氧和空气的区别就在于氧气的浓度不同。
【答案】 (1)①、③ (2)①物质本身的性质 ②氧气浓度
13.现欲用纯净的锌粒与稀盐酸反应制取H2,请回答:
(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分析判断:________段盐酸浓度变化最快,__________段消耗HCl的物质的量最多,________段化学反应速率最慢。
(2)为了降低上述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__。
A.蒸馏水 B.NaCl固体
C.NaCl溶液 D.浓盐酸
(3)除了上述方法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反应速率的变化可以看出该反应过程中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解析】 (1)图象的纵坐标为H2的体积,则EF段速率最快产生气体最多,因此在该段盐酸的浓度变化最快,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也最多。FG段对应曲线斜率最小,该段化学反应速率最慢。(2)加入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都能使盐酸的浓度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加入氯化钠固体不能改变盐酸的浓度,故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加入浓盐酸增加了氯化氢的量,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3)降温、改用较大的锌粒或加入醋酸钠溶液等减小氢离子浓度使反应速率减慢。(4)EF段反应速率最快,而反应物浓度是逐渐减小的,说明反应放出热量使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答案】 (1)EF EF FG (2)AC (3)降低反应温度、改用较大的锌粒或加入醋酸钠溶液等 (4)放出
14.(2013·台州高一质检)某课外兴趣小组对H2O2的分解速率做了科学探究,采集的数据见下表:
(1)表一:用10 mL H2O2制取150 mL O2所需的时间(秒)
   浓度
时间(秒)     
反应条件  
30%
H2O2
15%
H2O2
10%
H2O2
5%
H2O2
无催化剂、不加热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无催化剂、加热
360
480
540
720
MnO2催化剂、加热
10
25
60
120
请问:①该研究小组在设计方案时。考虑了浓度、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②从上述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中选一个,说明该因素对分解速率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质量相同但聚集状态不同的MnO2分别加入到5 mL 5%的双氧水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测试。测定结果见表二:
催化剂(MnO2)
操作情况
观察结果
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
粉末状
混合不
振荡
剧烈反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5分钟
块状
反应较慢,火星红亮但木条未复燃
30分钟
①写出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说明催化剂作用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解析】 从表一可看出,实验探究了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升高时,反应速率加快,加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加快;从表二可看出粉末状MnO2催化效果更好。
【答案】 (1)①温度 催化剂 ②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或增大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或加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任选一个即可)
(2)①2H2O2H2O+O2↑
②催化剂的聚集状态或表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