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 课时作业:第3章 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 课时作业:第3章 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8-01 11:53:11

文档简介


1.乙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可再生能源,目前新兴起的车用乙醇汽油就是掺加一定比例乙醇的汽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相同状态下,同体积的乙醇气体和乙烯气体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
B.用乙醇做燃料不会导致“温室效应”
C.用乙醇做燃料将会导致酸雨
D.可用45%乙醇做医用酒精进行杀菌、消毒
【解析】 碳氢化合物燃烧,实质上是碳结合氧生成CO2,而氢结合氧生成水的过程,因此,乙醇的分子式改写成C2H4·H2O,与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故A项正确。乙醇燃烧生成CO2和H2O,CO2会导致“温室效应”而不会导致酸雨,故B、C项错误。医院里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杀菌、消毒,故D项错误。
【答案】 A
2.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应用中不正确的是(  )
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
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解于水,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
D.由于乙醇容易挥发,所以才有俗语“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说法
【解析】 乙醇的密度比水小,但可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故除去乙醇中的水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应加入生石灰,然后蒸馏。
【答案】 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检测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加入少量的无水硫酸铜,如变蓝则含水 ②除去乙醇中微量水可加入金属钠,使其完全反应 ③获得无水乙醇的方法是直接加热蒸馏 ④获得无水乙醇的方法通常采用先用生石灰吸水,然后再加热蒸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用无水CuSO4可检验是否有水存在,因为无水CuSO4遇水变蓝,故①正确;乙醇和水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气体,故②错误;含水的酒精直接加热蒸馏,水也会挥发,酒精不纯,③错误;④正确。
【答案】 C
4.下列关于羟基和氢氧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羟基比氢氧根少一个电子
B.两者的组成元素相同
C.羟基不带电,氢氧根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D.羟基比氢氧根性质稳定
【解析】 羟基和氢氧根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其电子式分别为,由电子式可知A、C正确;羟基中氧原子未达到稳定结构,所以羟基不如氢氧根稳定,D错误。
【答案】 D
5.(2013·开封高一检测)关于乙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醇结构中有—OH,所以乙醇溶解于水,可以电离出OH-而显碱性
B.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乙醇具有氧化性
C.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乙醇显酸性
D.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所以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
【解析】 乙醇不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OH和OH-是完全不同的粒子;乙醇的氧化反应表现的是乙醇的还原性;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此时,并不是氢离子的性质,不能说明乙醇显酸性;乙醇与钠反应比水与钠反应平缓,说明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
【答案】 D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醇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少量的H+,所以乙醇是电解质
B.乙醇与O2发生不完全燃烧反应生成乙醛
C.乙醇分子中所有的氢原子都可被钠置换出来
D.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溶解许多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解析】 乙醇在水中不电离,是非电解质;乙醇与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生成乙醛,但不是燃烧;乙醇是良好的有机溶剂,并能与Na发生置换反应,但钠只置换羟基上的氢原子,而不是分子中所有的氢原子。
【答案】 D
7.如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可以看到a处有红色物质生成,b处变成蓝色,c处得到液体,则X气体可能是(  )
A.H2 B.CO和H2
C.NH3 D.CH3CH2OH(g)
【解析】 本题提供的4种物质在加热时均可与CuO发生反应:
A项H2+CuOCu+H2O;
B项
C项2NH3+3CuO3Cu+N2+3H2O;
D项CH3CH2OH+CuOCH3CHO+H2O+Cu。
但A、B、C选项中的物质反应后生成的是水或在冰水中依然呈气态的物质,故经过足量的无水CuSO4吸收后(CuSO4+5H2O===CuSO4·5H2O),不会在U形管中收集到液体,只有D项中的CH3CH2OH在被CuO氧化后生成的CH3CHO在冰水中呈液态,故本题应选D。
【答案】 D
8.已知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两种:
CH3CH2CH2CH3、,则C4H9OH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解析】 考查等效氢原子,在两种异构体中各含有两种不同性质的氢原子,如图C3—C2—CH2—CH3、,所以羟基取代上面的氢原子共有4种同分异构体。
【答案】 D
9.某饱和一元醇CnH2n+1OH 14.8 g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2.24 L(标准状况),则燃烧3.7 g该醇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为(  )
A.0.05 mol B.0.25 mol
C.0.5 mol D.0.75 mol
【解析】 1 mol一元醇可生成0.5 mol氢气,则14.8 g醇的物质的量为0.2 mol,相对分子质量为74,故其分子式为C4H10O,故燃烧3.7 g该醇可生成0.25 mol水。
【答案】 B
10.(2013·寿光高一检测)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CO、CO2和水的总质量为27.6 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 g,则CO的质量为(  )
A.4.4 g B.2.2 g
C.1.4 g D.在2.2 g与4.4 g之间
【解析】 由H2O的物质的量可求出C2H5OH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则n(CO)+n(CO2)=0.4 mol。而m(CO)+m(CO2)=27.6 g-10.8 g,联立可解得n(CO)=0.05 mol,m(CO)=1.4 g。
【答案】 C
11.生活中的有机物种类丰富,在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应用广泛,其中乙醇是比较常见的有机物。
(1)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________。
(2)工业上用乙烯与水反应可制得乙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醇能够发生氧化反应:
①46 g乙醇完全燃烧消耗________ mol氧气。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乙醇不能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交警用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
C.黄酒中某些微生物使乙醇氧化为乙酸,于是酒就变酸了
D.乙醇可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解析】 (1)乙醇的密度比水小且易溶于水。
(2)工业上用乙烯水化法制乙醇发生的是加成反应,CH2===CH2+H2OCH3CH2OH。
(3)①46 g乙醇的物质的量为1 mol,由C2H6O―→C2H4·H2O,可知1 mol乙醇完全燃烧耗氧气为3 mol;②问中,A项,—CH2OH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B项中,K2Cr2O7被乙醇还原,颜色发生变化;D项中,乙醇可在铜或银催化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
【答案】 (1)小
(2)CH2===CH2+H2OCH3CH2OH
(3)①3 ②BCD
12.(2013·邯郸高一检测)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干燥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________。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解析】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是因为2Cu+O22CuO;CH3CH2OH+CuOCH3CHO+Cu+H2O。(3)经过反应后并冷却,a中收集到的物质有易挥发的乙醇、反应生成的乙醛和水以及乙醛进一步氧化得到的乙酸,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主要为氮气。
【答案】 (1)2Cu+O22CuO,CH3CH2OH+CuOCH3CHO+Cu+H2O
(2)加热 冷却 (3)乙醛、乙醇、水、乙酸 氮气
13.为测定乙醇的结构式,有人设计了用无水酒精与钠反应的实验装置和测定氢气体积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供选用的实验仪器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测量氢气体积的正确装置是________(填写编号)。
(2)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填写编号)。
A.防止无水酒精挥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无水酒精容易滴下
(3)实验前预先将小块钠在二甲苯中熔化成若干个小钠珠,冷却后倒入烧瓶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无水酒精的密度为0.789 g·cm-3,移取2.0 mL酒精,反应完全后(钠过量),收集到390 mL(视为标准状况)气体。则一个乙醇分子中能被钠取代的氢原子数为__________,由此可确定乙醇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氢气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测量氢气的体积。使用B、D、E装置均可以,D装置操作不方便,E测量读数最准确,但容积受限。(2)分液漏斗中的溶液只有在一定压强下才能顺利滴下。产生的气体沿导管进入分液漏斗中,对溶液产生压强,能够使分液漏斗内的溶液顺利滴下。(3)要准确测定乙醇和钠反应生成的氢气与乙醇的关系,钠必须过量。又因为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反应,做实验时预先将小块钠在二甲苯中熔化成若干个小钠球,目的是防止钠与空气反应干扰实验,增大乙醇与钠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4)由题意知,n(乙醇)=0.789×2.0÷46=0.0343 mol,n(H)=0.390×2÷22.4=0.0348 mol,则n(乙醇)∶n(H)≈1∶1,则一个乙醇分子中能被钠取代的氢原子数为1,乙醇的结构式应为,而不是。
【答案】 (1)B (2)C
(3)防止钠与空气反应干扰实验,增大无水乙醇与钠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之充分反应
(4)1 
14.石油资源紧张曾制约中国轿车事业的发展,更是制约轿车进入家庭的重要因素。“车用乙醇汽油”的推广能缓解石油资源的紧张程度。我国车用乙醇汽油是指在不含MTBE含氧添加剂的专用汽油组分油中,按体积混合比加入10%的变性燃料乙醇后,作为汽油车用燃料的新一代清洁环保型车用燃料。
(1)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醇燃烧时如果氧气不足,可能还有CO生成。用如图装置验证乙醇的燃烧产物中有CO、CO2、H2O,应将乙醇的燃烧产物依次通过实验装置,按气流从左至右的顺序是(填装置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




装置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②中A瓶的石灰水变浑浊,A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C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装置①中所盛的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④中所盛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它可以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
(6)尾气应如何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等质量的甲烷和乙醇,完全燃烧产生温室气体CO2较多的是________。
【解析】 乙醇完全燃烧后产物只有CO2和H2O,而不完全燃烧时,产物中含有CO、CO2和H2O。选择检验试剂时,要注意检验的顺序性。在三种气体中,首先要检验H2O(U形管中盛装无水CuSO4),其次检验CO2(澄清石灰水)并确保CO2被除净,最后检验CO(加热CuO与CO反应,再检验CO2的生成)。(6)中,尾气主要是CO,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应除去,一般采用点燃法。(7)中,依据反应方程式:CH4+2O2CO2+2H2O、C2H5OH+3O22CO2+3H2O,通过计算可以确定,等质量CH4和C2H5OH,完全燃烧产生CO2较多的是CH4。
【答案】 (1)C2H5OH+3O22CO2+3H2O
(2)④②③① (3)验证CO2的存在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 验证CO2是否被除尽
(4)将CO氧化成CO2 澄清石灰水 检验由CO与CuO反应所生成的CO2,从而确定有CO气体存在
(5)无水硫酸铜 H2O (6)点燃 (7)甲烷

1.下列关于乙酸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乙酸是一种弱酸,不能和碳酸钙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B.乙酸和乙醇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
C.乙酸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D.乙酸分子中虽然有4个氢原子,但乙酸是一元酸
【解析】 乙酸虽然是弱酸,但其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能与CaCO3反应放出CO2,A错;乙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C错;乙酸分子中只有—COOH上的氢可以电离成H+,其他氢不能电离,故CH3COOH为一元酸,D正确。
【答案】 BD
2.(2013·泰安高一质检)下列物质中能表现出与乙酸性质相似的物质是(  )
【解析】 羧酸类必须是分子中烃基连羧基。醇类分子中必须含羟基,而且羟基必须跟链烃基或与苯环的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即与乙醇结构相似性质才相似。A、C项虽均有羟基,但均未与链烃基直接相连,属于酸类;B、D中均有羟基且直接与苯环上侧链碳原子或链烃基直接相连,属于醇类;但是A项不是羧酸类。
【答案】 C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
C.乙醇能发生氧化反应而乙酸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可逆的
【解析】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因此A正确;乙醇、乙酸在常温下都是液体,而C2H6和C2H4在常温下为气体,因此B也正确;乙醇催化氧化制乙酸,乙醇和乙酸都会发生燃烧氧化生成CO2和H2O,因此C错误;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D正确。
【答案】 C
4.下列物质中,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的是(  )
①石蕊 ②乙醇 ③乙醛 ④金属铝 ⑤氧化镁
⑥碳酸钙 ⑦氢氧化铜
A.①③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⑥⑦ D.全部
【解析】 醋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可与Al、MgO、CaCO3、Cu(OH)2等发生反应,可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但不能与乙醛发生反应。
【答案】 C
5.(2013·日照高一检测)乙酸分子的结构式为,下列反应及断键部位正确的是(  )
(1)乙酸的电离,是①键断裂
(2)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是②键断裂
(3)在红磷存在时,Br2与CH3COOH的反应:CH3COOH+Br2CH2Br—COOH+HBr,是③键断裂
(4)乙酸变成乙酸酐的反应:
,是①②键断裂
A.(1)、(2)、(3) B.(1)、(2)、(3)、(4)
C.(2)、(3)、(4) D.(1)、(3)、(4)
【解析】 乙酸电离出H+时,断裂①键;在酯化反应时酸脱羟基,断裂②键;与Br2的反应,Br取代了甲基上的氢,断裂③键;生成乙酸酐的反应,一分子断裂①键,另一分子断裂②键,所以B正确。
【答案】 B
6.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冰醋酸
B.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原因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
C.当反应发生后,振荡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会有气泡产生
D.试管b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
【解析】 制取乙酸乙酯时,应最后加入浓H2SO4。
【答案】 A
7.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跟乙醇反应,又能跟乙酸反应的是(  )
A.Cu B.CuO
C.CaCO3 D.NaHCO3
【解析】 Cu既不能跟CH3CH2OH反应,也不能跟CH3COOH反应;CaCO3、NaHCO3只能跟CH3COOH反应,不能跟CH3CH2OH反应;CuO既能跟CH3CH2OH反应,又能跟CH3COOH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uO+CH3CH2OHCH3CHO+Cu+H2O
CuO+2CH3COOH―→(CH3COO)2Cu+H2O
【答案】 B
8.一定质量的有机化合物和足量金属钠反应,可得气体V1 L,等质量的该有机化合物如果与适量的纯碱溶液反应,可得气体V2 L。若同温同压下V1大于V2,那么该有机化合物可能是(  )
A.CH3CH2OH B.HOOC—COOH
C.CH3COOH D.HO—CH2—COOH
【解析】 —OH、—COOH都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H2,1 mol—OH或1 mol—COOH与钠反应可产生0.5 mol H2;仅—COOH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CO2,1 mol—COOH与足量的Na2CO3溶液反应可产生0.5 mol CO2。题设有机物与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气体的体积大于与纯碱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且V2≠0,则有机物结构中既有—COOH,又有—OH。
【答案】 D
9.将1 mol乙醇(其中的氧用18O标记)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与足量乙酸充分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18O
B.生成的水分子中含有18O
C.可能生成88 g乙酸乙酯
D.不可能生成90 g乙酸乙酯
【解析】 
,故18O存在于生成物乙酸乙酯中,而生成的水分子中无18O;若1 mol乙醇完全酯化可生成1 mol,其质量为90 g,但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1 mol乙醇不可能完全转化为酯,故生成乙酸乙酯的质量应小于90 g。
【答案】 B
10.将含有一个羟基的化合物A 10 g,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某酯11.85 g,并回收到未反应的A1. 3 g,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
A.98 B.116
C.158 D.278
【解析】 设该化合物为ROH,其摩尔质量为x,实际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10 g-1.3 g=8.7 g,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ROH+CH3COOHCH3COOR+H2O △M
X 42 g/mol
8.7 g 11.85 g-8.7 g
=,解得:x=116 g/mol,故A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16。
【答案】 B
11.苹果醋(ACV)是一种由苹果发酵而成的酸性饮品,具有解毒、降脂等药效。苹果醋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其结构简式为:
(1)苹果醋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1 mol苹果醋与足量金属钠反应,能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氢气________L。
(3)苹果醋可能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
A.与NaOH溶液反应
B.与石蕊试液作用
C.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酯化
D.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酯化
【解析】 (1)由ACV的结构简式知,ACV的分子式为:C4H6O5。
(2)由于ACV中存在2个—COOH和1个—OH,且它们都能与Na反应生成H2;所以,1 mol ACV与足量的Na反应生成1.5 mol 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 L。
(3)由于ACV中存在—COOH,所以ACV显酸性,能与NaOH溶液反应,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由于ACV中存在—OH,所以,它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 (1)C4H6O5 (2)33.6 (3)ABCD
12.为了确认乙酸、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有人设计用如图所示装置,一次实验达到目的(不能再选用其他酸性溶液)。
(1)锥形瓶内装有某种可溶性正盐固体(其中含有3种酸的酸根的其中一种),此固体为________,分液漏斗中所盛试剂是________。
(2)装置B中所盛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
(3)装置C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可知三种酸的酸性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解析】 由于CH3COOH可与Na2CO3反应生成CO2,可以证明酸性:CH3COOH>H2CO3;由于CH3COOH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CH3COOH对CO2与Na2SiO3溶液的反应有干扰作用,所以事先应除去混在CO2中的CH3COOH蒸气,除去CO2中的CH3COOH蒸气应用饱和的NaHCO3溶液;由于CO2可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溶液变浑浊),可以证明酸性:H2CO3>H2SiO3。
【答案】 (1)碳酸钠 乙酸
(2)饱和NaHCO3溶液 除去CO2中的CH3COOH蒸气 
(3)有白色浑浊产生
(4)CH3COOH>H2CO3>H2SiO3
13.有X、Y、Z 3种元素,X是有机化合物中必含的元素,Y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Z是质量最轻的元素。X与Y能结合成两种化合物A和B,A可以燃烧,B不可以燃烧,也不支持燃烧;X与Z结合的最简单的化合物C有可燃性;X、Y与Z三种元素结合的化合物D常用作实验室加热的燃料,D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E。
(1)试判断X、Y、Z分别是(填元素符号):
X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
(2)试判断A、B、C、D、E各是什么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____,
E________。
(3)完成化学方程式
①C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在铜作催化剂且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③D与E在浓H2SO4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解析】 据题意易推知X为碳元素,Y为氧元素,Z为氢元素,A为CO,B为CO2,C为CH4,D为CH3CH2OH,E为CH3COOH,整个题目迎刃而解。
【答案】 (1)C O H
(2)CO CO2 CH4 CH3CH2OH CH3COOH
(3)①CH4+2O2CO2+2H2O
②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CH3COOH+HOCH2CH3
CH3COOCH2CH3+H2O
14.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A中放有浓硫酸,B中放有乙醇、无水醋酸钠,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
请回答:
(1)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同位素18O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前向D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乙酸乙酯的粗产品,下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请在图中圆括号内填入适当的试剂,在方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分离方法。
试剂a是________,试剂b是________;分离方法①是________,分离方法②是________,分离方法③是________。
【解析】 (1)浓硫酸可与无水醋酸钠反应生成醋酸,在乙酸乙酯制备的反应中,浓硫酸又作为催化剂和吸水剂。
(2)用Na2CO3溶液吸收产物时注意防止倒吸。开始反应前Na2CO3溶液呈碱性,所以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而反应结束后产物中除乙酸乙酯外,还有伴随蒸出的乙醇和乙酸,少量的乙酸中和掉D中的Na2CO3,从而使红色退去,并且生成的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所以出现分层现象。
对于第(3)小题,可以分析粗产品的成分入手。粗产品中有乙酸乙酯、乙酸、乙醇三种物质,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进行萃取,分液可把混合物分离成两种半成品,其中一份是乙酸乙酯(即A),另一份是乙酸钠和乙醇的水溶液(即B)。蒸馏B可得到乙醇(即E),留下残液是乙酸钠溶液(即C)。再在C中加稀硫酸,经蒸馏可得到乙酸。
【答案】 (1)做催化剂和吸水剂,另外与醋酸钠反应生成醋酸 CH3CO18OH+CH3CH2OH
(2)冷凝和防止倒吸 红色退去,出现分层现象
(3)饱和碳酸钠溶液 稀硫酸 萃取分液 蒸馏 蒸馏

1.(2013·日照高一质检)下列物质属于油脂的是(  )
【解析】 根据油脂的组成,即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所形成的酯来判断。形成A的酸不是高级脂肪酸;润滑油来自石油,主要成分为烃;形成D的醇是乙二醇,不是甘油。
【答案】 C
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汽油、柴油、机油、石蜡属于油脂中的油类
B.豆油、花生油、牛油都属于酯类
C.亚油酸是油,猪油是脂肪
D.高级脂肪酸所形成的酯叫油脂
【解析】 A项均属于烃类;C项中亚油酸属于羧酸;D项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叫油脂。
【答案】 B
3.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油脂均为固体
B.沾有油脂的试管可使用硫酸溶液洗涤
C.多吃动物脂肪比多吃植物油有利
D.油脂水解后的共同产物是甘油
【解析】 油脂可能为固体,也可能为液体;沾有油脂的试管应使用碱性溶液洗涤;多吃动物脂肪易引起血脂偏高。
【答案】 D
4.下列各项属于油脂用途的是(  )
①作人类的营养物质 ②制取甘油 ③制取肥皂
④制备高级脂肪酸 ⑤制备矿物油
A.①②③④ B.仅①③⑤
C.①②④⑤ D.仅①②③
【解析】 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植物油和动物脂肪都是油脂。油脂是人类重要的食物之一;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制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制取肥皂和甘油;矿物油是各种烃的混合物。是石油的分馏产品,不能由油脂制取。
【答案】 A
5.油脂是油与脂肪的总称,它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油脂既是重要食物,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油脂的以下性质和用途与其含有的不饱和碳碳双键有关的是(  )
A.适量摄入油脂,有利于人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
B.利用油脂可以生产油漆和肥皂
C.植物油通过与氢气加成制造植物奶油(人造奶油)
D.脂肪是有机体组织里储存能量的重要物质
【解析】 题目中要求与碳碳双键有关的性质。
【答案】 C
6.从植物的果实和花里提取低级酯宜采用的方法是(  )
A.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后分液
B.加水溶解后分液
C.加酸溶解后蒸馏
D.加有机溶剂溶解后分馏
【解析】 酯在NaOH或酸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所以A、C选项不合理;根据酯的物理性质,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无法用水溶解植物果实里的酯类物质,B错误,D正确。
【答案】 D
7.可以判断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基本完成的现象是(  )
A.反应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
B.反应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
C.反应后静置,反应液分为两层
D.反应后静置,反应液不分层
【解析】 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前后溶液均呈碱性,故A错;B显然错误;反应前乙酸乙酯不溶于水而分层,完全水解后其产物乙酸钠和乙醇都溶于水,反应液中没有乙酸乙酯而不再分层,所以C错,D对。
【答案】 D
8.下列关于乙酸乙酯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除去乙酸乙酯中含有的乙酸,最好的处理方法是用足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B.制乙酸乙酯时,向乙醇和乙醇混合液中缓慢加入浓硫酸
C.可将导管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收集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
D.1 mol乙醇与2 mol乙酸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不能合成1 mol乙酸乙酯
【解析】 收集乙酸乙酯时导管不能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应置于液面上方靠近液面处。
【答案】 C
9.下列关于酯水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因为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较彻底,所以凡是油脂的水解都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B.与H2O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酸和乙醇
C.油脂的水解类似于乙酸乙酯的水解
D.油脂不管在哪种条件下水解都生成丙三醇
【解析】 酯的水解条件的选择依据是看要得到何种产物,不能一概而论,A错;油脂属于酯类,其水解类似于乙酸乙酯的水解,C正确;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无论哪种条件下水解都生成丙三醇,D正确。
【答案】 A
10.某有机物X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为Y和Z,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Y和Z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化合物X可能是(  )
A.甲酸丙酯 B.乙酸甲酯
C.乙酸乙酯 D.乙酸丙酯
【解析】 X是酯,Y、Z是醇和羧酸,因Y、Z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注意到碳原子数为n的饱和一元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碳原子数为n+1的饱和一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可推知本题的答案为D。
【答案】 D
11.一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合物的种类是(  )
A.烷烃     B.酯      C.油脂
(2)该化合物的密度(  )
A.比水大 B.比水小
(3)该化合物在常温下的状态是(  )
A.液体 B.固体 C.气体
(4)与该物质能反应的是(  )
A.NaOH(aq) B.溴水 C.乙酸
【解析】 (1)该有机物为油酸甘油酯,属于酯类。(2)油脂的密度比水小。(3)油酸甘油酯,常温下为液态。(4)该化合物分子内有酯基,可水解,能与NaOH(aq)反应;有双键,能与Br2和H2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 (1)BC (2)B (3)A (4)AB
12.油脂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1)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可以生产甘油和肥皂
B.油脂在小肠内受酶的催化作用而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和甘油作为人体营养成分为肠壁所吸收,同时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C.油脂中的碳链为碳碳单键时,主要是高沸点的动物脂肪
D.油脂是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之一,应尽量多食用油脂类物质
(2)某天然油脂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
1 mol该油脂要完全水解,需耗掉Na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已知1 mol该油脂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时需氢气8 g,则1 mol该油脂中平均含碳碳双键________ mol。
【解析】 (1)营养需要均衡,多食油脂不利于健康。
(2)1 mol天然油脂中含3 mol酯基,需耗掉3 mol NaOH才能完全水解;1 mol碳碳双键可与1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n(H2)==4 mol,故1 mol该油脂中平均含碳碳双键4 mol。
【答案】 (1)D (2)3 4
13.如图为硬脂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装置图。进行的步骤如下:
(1)在烧瓶中装入7 g~8 g硬脂酸甘油酯,然后加入2 g~3 g的NaOH、5 mL H2O和10 mL酒精。加入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反应进行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油脂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加酒精是为了增大油脂溶解度,加快反应速率;图中的长导管有冷凝回流的作用。
【答案】 (1)溶解油脂和碱,使反应在均匀液体中进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冷凝回流
(3)把一滴反应后的混合物加到水中,在液体表面不形成油滴
14.某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如下:
(1)A的分子式是________。
(2)A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反应得到B和C,C中含苯环,B和C的结构简式分别是B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写反应类型)。
(3)室温下,用稀盐酸酸化C得到E,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下列物质中,不能与E发生化学反应的是(填序号)________。
①浓H2SO4、浓HNO3混合液
②CH3CH2OH(酸催化)
③CH3CH2CH2CH3
④Na
⑤CH3COOH(酸催化)
【解析】 由于化合物A中存在的酯基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羧酸盐和醇,C含有苯环,则B为:
以与浓H2SO4、浓HNO3混合液反应;由于E中存在—OH,E可以与Na、CH3COOH反应;由于E中存在—COOH,E可以与CH3CH2OH反应;丁烷与E不发生反应。
【答案】 (1)C16H21NO4

1.蔬菜、水果中富含纤维素,纤维素被食入人体后的作用是(  )
A.为人体内的化学反应提供原料
B.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刺激肠道蠕动,具有通便的功能
D.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在人体中没有任何作用
【解析】 纤维素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能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排便。
【答案】 C
2.(2013·菏泽高一调研)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
B.葡萄糖属于单糖
C.葡萄糖是碳水化合物,因为它的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水分子组成
D.葡萄糖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沉淀
【解析】 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其中氧原子和氢原子并不以水的形式存在,故C错误,葡萄糖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分子中含有醛基(—CHO)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答案】 C
3.(2013·德州高一检测)下列关于淀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淀粉与碘水作用呈现蓝色
D.淀粉在人体内能够水解,生成葡萄糖,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
【解析】 淀粉和纤维素由于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A
4.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它是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与蛋白酶制成的。蛋白酶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的汗渍、血迹遇到它,都能水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丝织品
A.①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毛和丝的成分都是蛋白质。
【答案】 D
5.下列物质可以使蛋白质变性的是(  )
①福尔马林 ②酒精 ③KMnO4溶液 ④硫酸钠 ⑤硫酸铜 ⑥硝酸
A.除④⑥外 B.除③外
C.①②⑤ D.除④外
【解析】 能够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重金属盐、强氧化剂、强酸、乙醇、甲醛等物质。
【答案】 D
6.营养物质糖类(除单糖外)、蛋白质、油脂在体内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糖类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B.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C.油脂水解的最终产物为甘油
D.它们的水解反应也是分解反应
【解析】 蔗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与果糖,故A错;油脂水解的产物为高级脂肪酸(或盐)与甘油,故C错;水解反应不是分解反应,故D错。
【答案】 B
7.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维持人体健康和促进身体发育的先决条件,补充优质蛋白质更可帮助体弱者直接增强抵抗力,维护身体健康。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有蛋白质遇到浓硝酸后都会变黄
B.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铵饱和溶液,蛋白质析出,加水又溶解
C.蛋白质遇甲醛溶液会失去生理活性
D.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分子性质发生改变
【解析】 某些蛋白质遇浓HNO3发生显色反应——变黄,A不正确,B、C、D均正确。
【答案】 A
8.(2013·青岛高一质检)美国科学家马丁·查非、美国华裔化学家钱永健以及日本科学家下村修因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而获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GFP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出现鲜艳绿光。下列有关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存在于一切细胞中
B.天然蛋白质属于纯净物
C.GFP发出荧光是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D.蛋白质通常用新制氢氧化铜检验
【解析】 B中,天然蛋白质中含有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不相同,故都是混合物;C中,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指遇浓HNO3变黄的反应;D中,蛋白质的检验可用浓HNO3或灼烧的方法。
【答案】 A
9.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这种试剂是(  )
A.NaOH溶液 B.新制Cu(OH)2悬浊液
C.碘水 D.Na2CO3溶液
【解析】 乙酸、葡萄糖溶液可以与Cu(OH)2悬浊液反应,现象分别是生成蓝色溶液和砖红色沉淀。
【答案】 B
10.将淀粉浆和淀粉酶混合放入半透膜中,扎好后,浸入流动的温水中,经过足够的时间后,取出袋内液体,分别与①碘水,②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③浓HNO3(微热)作用。其现象依次是(  )
A.不显蓝色、无砖红色沉淀、显黄色
B.不显蓝色、无砖红色沉淀、不显黄色
C.显蓝色、有砖红色沉淀、不显黄色
D.不显蓝色、有砖红色沉淀、不显黄色
【解析】 淀粉浆和淀粉酶在一定温度下相互作用,淀粉水解,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可通过半透膜,因此充分水解(题中已说明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袋内应既无淀粉,也无葡萄糖。但是淀粉酶是生物催化剂,即蛋白质,为高分子化合物,它不能通过半透膜,因此仍存在于半透膜袋内。所以分析袋内液体与题给试剂反应的现象,只需从蛋白质的有关性质去分析:加入碘水,因无淀粉,则不显蓝色;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因无葡萄糖,不会有砖红色沉淀;加入浓硝酸微热,因有蛋白质(淀粉酶)的存在而显黄色。
【答案】 A
11.应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对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具有明显影响的是(写代号)________。
A.重晶石 B.蓝矾 C.碘酒 D.高锰酸钾 E.酒精 F.生牛奶 G.熟鸡蛋
(2)如果你发现有人误服重金属盐而出现了轻微中毒症,需要你马上对病人进行抢救,你认为上述物质中可以应用的是(写代号)________。
(3)当你选择物质对病人进行抢救以后,下一步的打算或做法是(写代号)________。
A.建议病人快去医院继续治疗
B.将病人安置于通风处呼吸新鲜的空气
C.建议病人卧床休息
【解析】 (1)蓝矾、碘酒、高锰酸钾、酒精等物质都能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变性属于化学变化。重晶石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钡,它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不能使蛋白质变性,对人无毒。
(2)生牛奶中含有较多的未变性的蛋白质,熟鸡蛋中蛋白质已经变性了。
(3)重金属盐中毒者服用生牛奶能降低重金属盐对人体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病人去医院请医生做更有效的治疗是最佳选择。
【答案】 (1)BCDE (2)F (3)A
12.某学生做淀粉水解实验,步骤如下:
(1)写出淀粉水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质沉淀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填写所加试剂名称及其作用:
A.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淀粉水解条件:稀硫酸作催化剂,为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应先加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单质。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C6H10O5)n+nH2OnC6H12O6
 淀粉        葡萄糖
【答案】 (1)
(C6H10O5)n+nH2OnC6H12O6
 淀粉        葡萄糖
(2)Ag (3)稀硫酸 作淀粉水解的催化剂
氢氧化钠溶液 中和稀硫酸,提供碱性环境
13.(2013·杭州高一质检)某市拟投资建设一个工业酒精厂,目的是用工业酒精与汽油混合制成“乙醇汽油”,以节省石油资源。已知制酒精的方法有三种:
①在催化剂作用下乙烯与水反应;
②CH3CH2Br+H2OCH3CH2OH+HBr;
③(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
C6H12O6(葡萄糖)2C2H5OH+2CO2↑。
(1)方法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法②的化学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缓解石油短缺带来的能源危机,你认为该市还选用哪一种方法生产工业酒精?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从绿色化学(“原子利用率”最大化)的角度看,制酒精最好的一组方法是________。
A.① B.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 (1)CH2===CH2+H2OCH3CH2OH
(2)取代反应
(3)应该用法③,因为淀粉是可再生资源,而乙烯、溴乙烷都是来自于以石油为原料制得的产品,是不可再生资源,用它们制成酒精还不如直接利用石油 (4)A
14.A、B、C是大家熟悉且与生命运动密切相关的三种化合物,它们所含元素不超过三种,并有如下转化关系:
其中D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单质甲进一步发生如下变化:
D+3甲―→3A+2B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C、D四种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组成相同的是________(写物质名称)。
(2)常温下A和B是通过________转化为C的。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化合物B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对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葡萄糖和乙醇
(2)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
(3)森林的大面积砍伐,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