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课件:第2章 第3节 化学反应的利用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课件:第2章 第3节 化学反应的利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8-02 11:29:33

文档简介

课件74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教学流程设计演示结束氯气的制法 圆底烧瓶 分液漏斗 集气瓶 MnO2 浓盐酸 NaOH溶液 NaOH溶液 浓盐酸 MnO2 1.Cl2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有何相同点?
【提示】 都是-1价氯元素被氧化生成氯气单质。利用化学反应制备其他物质 2.实验室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应考虑哪些因素?
【提示】 主要考虑实验条件简单易行、步骤简便、操作安全等。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及有关注意事项【问题导思】 
①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根据反应原理应选择怎样的制气装置?
②实验室制取的氯气中常混有什么杂质气体?怎样除去它们?
③可选择什么方法收集氯气?多余的氯气如何处理?常见的实验室制气装置解读 【问题导思】 
①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有哪些类型?分别适用于制取哪些常见气体?
②选择除杂试剂的原则是什么?选择除杂装置的依据是什么?
③常规的气体收集方法有哪些?常见的尾气处理装置有哪些类型?2.在实验室利用浓盐酸和MnO2制氯气,制备装置中应安装分液漏斗而不能使用长颈漏斗,有关理由叙述错误的是(  )
A.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B.便于控制加入盐酸的量
C.长颈漏斗不便于添加液体
D.尽量避免HCl挥发到空气中【解析】 制取Cl2时需要浓盐酸,为防止HCl气体和氯气通过长颈漏斗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同时又为了便于控制盐酸的量和反应速率而使用分液漏斗。
【答案】 C4.从绿色化学的理念出发,下列实验不宜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的是(  )
A.不同浓度的硝酸与铜反应
B.稀硫酸与纯碱或小苏打反应
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
D.H2O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
【解析】 题图所示装置没有尾气吸收的装置,所以凡是有污染的气体生成都不行,B、C、D项都不会产生对环境有污染的气体,只有A项有氮氧化合物产生。
【答案】 A课时作业(十一)课件59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教学流程设计演示结束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干电池 蓄电池 燃料电池 1.原电池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 (1)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2)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回路(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且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条件)。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 化学能 光能 热能 光能 化学能 2.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有什么特点?
【提示】 化学能以多种途径与其他形式的能进行着转化,能量的转化都是相互的,并直接参与到整个自然界的能量循环之中。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工作原理和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问题导思】 
①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哪些?
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③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依据有哪些?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问题导思】 
①实验室为了加快制取H2的速率,用纯锌还是用粗锌?为什么?
②你还知道原电池的原理有哪些应用?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两极均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D.原电池内部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解析】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A错误;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正极上发生的是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故原电池是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因此B、C错误。
【答案】 D2.两种金属A与B和稀硫酸组成原电池时,A是正极。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
A.A的金属性强于B
B.电子不断由A电极经外电路流向B电极
C.A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D.A的金属活动性一定排在氢前面【解析】 两种金属构成原电池时,一般是活泼金属做负极,不活泼金属做正极,电子由负极B经外电路流向正极A,在A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做正极的金属活动性可以排在氢前面也可以排在氢后面,只要比负极金属不活泼即可。
【答案】 C3.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解析】 常温下,铁片遇浓硫酸钝化,不能生成氢气。
【答案】 B4.把a、b、c、d四块金属浸泡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c为负极;a、c相连时,c为正极;b、d相连时,b为正极。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为(  )
A.a>b>c>d      B.a>c>d>b
C.c>a>b>d D.b>d>c>a【解析】 a、b相连,a为负极,说明活泼性a强于b;c、d相连时,c为负极,说明活泼性c强于d;a、c相连时,c为正极,说明活泼性a强于c;b、d相连时,b为正极说明活泼性d强于b,所以活泼性a>c>d>b。
【答案】 B课时作业(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