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内环境的稳态课件(共21张PPT)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1.2内环境的稳态课件(共21张PPT)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21 11:5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内环境的稳态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2.说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3.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1.生命观念:认知稳态与平衡观的观念。
2.科学探究:借助实验手段,分析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3.社会责任: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
项 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17 IU/L 0~45
肌酐 CRE 1.9 mg/dl 0.5~1.5
尿素氮 BUN 14.6 mg/dl 6~23
血清葡萄糖 GLU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脂 TG 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 TCH 179 mg/dl 150~220
问题探讨
讨论:
1、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情况?
因为血浆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浆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如果发生异常变化就会导致机体出现相应的病症。
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①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②说明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1.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1)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2)方法步骤
①设计实验记录表:根据实验的流程,设计表格记录________。
②进行实验
a.被测实验材料:自来水、______、_______。
b.酸碱变化所用试剂:0.1 mol/L的____模拟酸性条件;0.1 mol/L的_____模拟碱性条件。
实验结果
缓冲液
肝匀浆
HCl
NaOH
c.实验过程
Ⅰ.取25 mL被测实验材料倒入50 mL烧杯中,记录_________。
Ⅱ.一次加一滴0.1 mol/L HCl(或0.1 mol/L NaOH),然后轻轻摇动,每加 __滴测量一次pH,直至滴加___滴,记录实验结果。
(3)分析实验数据
根据所得数据,以_____________为横坐标,以____为纵坐标,画出每次实验中pH变化的曲线。
(4)实验结论:生物组织匀浆类似于_______,加入少量酸或碱不会发生pH的____________。
起始的pH
5
30
酸或碱的滴数
pH
缓冲液
大幅度变动
2.内环境的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_____、_____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_状态。
(2)实质:内环境的各种_________和__________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3)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
①外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
②内因:体内细胞不断进行的代谢活动。
(4)实例:人体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_____、____等的不同而存在着微小的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__ ℃。
器官
系统
相对稳定
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年龄
性别
1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成员 上午 6h 上午 10h 中午 12h 下午 2h 傍晚 6h 晚上
9h
母亲 37.0℃ 37.0℃ 37.3℃ 37.4℃ 37.2 ℃ 37.1℃
父亲 36.8℃ 36.8℃ 37.1℃ 37.3 ℃ 37.1℃ 36.9 ℃
自己 37.1 ℃ 37.1 ℃ 37.4 ℃ 37.5 ℃ 37.3 ℃ 37.1 ℃
体温
1. 不同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有没差别?
2 .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
思考: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及意义
1.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基础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_____。
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__________。
基础
泌尿系统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探究历程
人物 内容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 内环境的稳定主要依赖于_________的调节
美国生理 学家坎农 内环境稳态是在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现代观点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
神经系统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神经—体液—免疫
3.内环境稳态失调: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_________的。
(1)造成稳态破坏的原因:_________的变化过于的剧烈,或人体自身的_________出现障碍。
(2)将下列内环境稳态失调症与对应的症状连接起来。
一定限度
外界环境
调节功能
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病例1:发烧
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这样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病例2 :腹泻
说明: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由于肾脏的衰竭,导致代谢失常引起的毒害: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无法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从而引起机体内部生化过程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综合征。
病例3:尿毒症
4.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1)图解
渗透压
(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例如温度过高、过低或pH过小、过大都会直接影响_________,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正常生命活动
酶的活性
(1)稳态与疾病: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一定会发生疾病;但发生疾病,内环境稳态不一定遭到破坏,比如植物人的稳态是正常的。
(2)内环境稳态≠绝对的稳定: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相对稳定状态,即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理化性质在允许的范围内波动,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在内因和外因的干扰下会发生内环境稳态的失调,如发烧、脱水、高血糖等。
注意点
(1)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知识小结
(4)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巩固练习
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
A .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B .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内环境的稳定的状态
C .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
2.下列关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
其他实验材料
C.从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后的pH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液
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绘制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坐标,以酸或碱的量为纵坐标
D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
A.温度   B.酶   C.PH   D.渗透压
B
4.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
A.碳酸氢钠 B.碳酸
C.三磷酸腺苷 D.钾离子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