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3(人教版)
章末过关检测卷(六)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测试时间:45分钟,评价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当前中国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粮食匮乏
C.环境污染严重 D.能源危机
答案:A
2.除哪一项外,其余都是毁林造田、大面积砍伐森林直接造成的严重后果( )
A.水土流失加剧 B.土地沙漠化
C.降雨量减少 D.空气污染严重
答案:D
3.城市绿地有多种生态效应,指出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吸收CO2,放出O2 B.增加大气湿度
C.降低空气尘埃含量 D.减少人类对臭氧层的破坏
解析: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而保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而且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保持地球上的水循环,增加大气的湿度;通过绿色植物的过滤、阻滞、吸收粉尘的作用,可以起到降低空气中尘埃含量的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只能补充大气中消耗的氧气,不能减少人类对臭氧层的破坏,臭氧层破坏是由氟氯烃的使用和大量释放造成的,植物并不能减少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
答案:D
4.“气候变暖将是一场灾难”,关于这句话的不正确叙述是( )
A.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将给人们带来无法估计的灾难
B.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要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C.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要尽可能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D.海水温度升高时,海水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将减少,有利于阻止气温升高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温室气体量增多引起的。所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都是有助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措施。温室效应的直接后果是加快南极冰川的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海水温度升高后,海洋生物的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将会增多。
答案:D
5.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污染气体依次是( )
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氯烃
B.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C.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答案:A
6.运用转基因技术培养的单细胞“工程硅藻”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把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以脂质形式储存起来。科学家计划在海水中大量培养“工程硅藻”,捕捞后从中提炼“生物柴油”。与矿物柴油相比,使用这种“生物柴油”的优点是( )
①可再生 ②不显著增加碳排放 ③不排放含硫废气 ④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从题干中可知:把光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以脂质形式储存起来,从中提炼“生物柴油”,说明这种“生物柴油”是可再生的,要比矿物柴油燃烧时释放的二氧化碳少,成分中不含硫元素(脂质中不含硫),所以燃烧的产物无含硫废气,但也会产生二氧化碳等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
答案:A
7.酸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那么,通常所说的酸雨是指( )
A.酸性降水
B.pH在6~7之间的酸性降水
C.含有一定量硫酸成分的降水
D.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
解析:清洁的空气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雨滴会吸收和溶解一些二氧化碳,所以正常雨水的pH为5.6~7,人们把pH为5.6~7的雨水看作是洁净的雨水。当大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和化学尘埃时,这些物质就会溶解或黏附在雨滴上再降到地面,出现pH小于5.6的酸雨。
答案:D
8.保护环境的两大重要措施是( )
A.治理“三废”和植树造林
B.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
C.封山育林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D.减少城市规模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主要原因是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布局不合理,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因此,保护环境一方面要防止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要对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
答案:B
9.造成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
A.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B.环境污染
C.外来物种入侵
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解析: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以及外来物种的侵入。其中,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主要原因,森林的超量砍伐、草原的过度开垦与过度放牧以及围湖造田等,都导致野生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答案:D
10.下列关于保护自然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B.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
C.保护自然环境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好方法
答案:A
二、双项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下图表示对流向湖泊的某一河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随生活污水的流入与溶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进行调查的结果。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Ⅰ地和Ⅱ地的有机物浓度相似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没有影响
C.湖水中将有很多藻类等浮游植物
D.在Ⅰ地和Ⅲ地间,若除去水生植物,则水质可能变得更差
解析:本题分析时应抓住Ⅰ、Ⅱ等关键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DO、BOD)等量的变化,并根据基本原理判断出其变化的原因。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含N、P的有机物,经分解后可大大提高N、P等无机物的浓度;Ⅰ→Ⅱ,(DO)大增,增加的氧应是藻类等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释放的,Ⅱ地的有机物含量高于Ⅰ地;随水流藻类流入湖泊,湖中将有很多藻类;Ⅰ、Ⅲ间若去除水生植物,(DO)将大大减少,对水生需氧生物的生存极为不利,可造成大量生物死亡。
答案:CD
12.在一个用钢化玻璃做成的封闭水缸内,如果养的是鱼、虾、水蚤等水生动物,还有一些水草和藻类以及一些微生物,开始时它们正好达到了生态平衡状态。后来为了取得一些实验结果,进行了遮光处理,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氧气含量减少
B.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厌氧微生物数量增多
D.动物数量增多
解析:这一个封闭的水缸,实际上就是一个封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态系统。如果进行遮光处理,植物的光合作用受阻,二氧化碳利用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氧气产生减少,所以厌氧微生物在这种情况下会增多。植物生长受阻,结果又会导致动物数量减少。
答案:BD
13.我国海关对凡入境的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结果是( )
A.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B.其天敌数量较多
C.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D.很快被淘汰
解析:被外来物种入侵的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般会缺少该物种的天敌,如得到较好生存条件,其种群数量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该物种大量繁殖,将会对入侵地区原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
答案:AC
14.近年来,我国某些地区出现了私自滥采黄金的现象,黄金的提炼过程一般要使用化学药品氰化物,其直接后果是( )
A.污染水体 B.破坏臭氧层
C.危害人的生命与健康 D.有效保护植被
答案:AC
三、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15. (10分)如下图所示为1910年梅托斯提出的“人口增长、自然资源、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这个模式反映: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人口剧增将导致土地利用过度,其结果是粮食必然________。
(2)人口剧增,环境污染加剧会加快粮食________,并使人口死亡率________。
(3)人口膨胀必然使自然资源________。
解析:人口增长,土地利用过度,使粮食单产增高不稳,甚至病虫害频繁出现,导致粮食减产。人口继续增加,由于土地开垦,植被破坏,环境污染加剧会加速粮食短缺。人口由于食物不足、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因素,死亡率升高,所以人口数量下降。
答案:(1)产量下降 (2)短缺 升高 (3)枯竭加剧
16.(12分)农业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来源之一。随着全球气候暖化加剧,土地耕作方式越来越受关注。
(1)根系细胞通过________方式选择性地吸收矿物质。如果长期种植同种作物,土壤肥力会下降,即某些矿物质含量会________,从而影响产量。为了不伤地,农业生产中常采用________方法进行耕种。
(2)影响农作物产量的环境因素很多,除土壤肥力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3)松土是一项传统的耕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措施,它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是松土易造成________,可能诱发沙尘暴。同时松土会促进土壤微生物的________,从而加剧温室效应。
(4)免耕法是一种保护性耕作法,即不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尽量少用松土措施。研究表明,免耕水稻叶片中的氮素含量比翻耕水稻更高,细胞吸收的氮素可以用于合成________等大分子物质(写出两类)。免耕的同时还利用生物防草、防虫技术,这些技术利用了生物间的________关系 (列举2种)。
解析:(1)植物根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属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不同作物根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种类有差异,导致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出现差异。因此,农业生产上可以采取轮作的方法进行耕种,不伤地。
(2)农作物产量高低与环境因素有关,包括影响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有关因素。如光照强度、水分、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
(3)松土可以增加透气,有利于农作物有氧呼吸。但松土易导致水土流失,可能导致沙尘暴。
(4)在组成细胞的大分子物质中一定含有氮元素的蛋白质和核酸。生物防草、防虫技术主要利用生物之间竞争与捕食的关系。
答案:(1)主动运输 不足(或降低) 轮作
(2)降水量(水分)、气温(温度)、光照、大气CO2浓度等
(3)水土流失 有氧呼吸(或呼吸作用)
(4)蛋白质、核酸 竞争、捕食
17.(12分)“水稻杀手”福寿螺喜食水稻幼嫩部分,是我国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
(1)某校生物小组在一块面积为500 m2的水稻田中放入200只大小不一的福寿螺,然后调查其种群密度的变化,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表:福寿螺的种群密度变化(单位:只/100 m2)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调查福寿螺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在下边坐标图中绘出福寿螺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该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增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
(2)我国创建出如下图的稻鸭绿色农业生产模式,请回答:
③在该食物网中,福寿螺与田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
④利用鸭子防治福寿螺与稻飞虱,从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流动的角度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鸭子与稻飞虱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⑥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营养丰 ( http: / / www.21cnjy.com )富、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微藻能合成大量油脂而被用于提炼“生物柴油”,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的理想出路之一,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与种植花生、大豆和油菜等油料作物相比,微藻培育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点(至少写出2点)。
解析:(1)①福寿螺活动范围小,其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群密度不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一般用样方法。②根据表中数据先描出坐标图中的点,然后连线,得到该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增长曲线。
(2)③分析食物网图可知:福寿螺与田螺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以线虫作为食物,其种间关系是竞争。④通过稻田养鸭来防治福寿螺与稻飞虱,是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⑤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的作用;生物种群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微藻能合成大量油脂而被用于提炼“生物柴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营养丰富、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占地少、生长周期短、含油量高、可工业化生产、光合效率高。
答案:①样方法 ②如下图 S ③竞争
④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⑤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⑥直接 占地少、生长周期短、含油量高、可工业化生产、光合效率高
18.(16分)含氮污染是造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的重要物质,近十多年来,利用微生物技术强化生物脱氮已成为生物脱氮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下面是生物脱氮的相关结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从上图曲线可知,温度为________时NH—N去除率较高,而温度为____________时反之,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2)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NH-N去除率随C/N的增加而________,C/N可能影响微生物的________。
(3)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分析坐标图中横坐标是时间(h) ( http: / / www.21cnjy.com )纵坐标是NH—N含量变化,说明栏中是不同温度条件下,NH—N浓度变化曲线;从图中曲线变化分析可知,温度为20 ℃时NH—N去除率较高,而温度为40 ℃时NH-N去除率较低,可能原因是40 ℃时,不是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2)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NH—N去除率随C/N的增加而增加,C/N可能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代谢产物。
(3)流经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是生产者(草)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故含有能量最多的是草;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答案:(1)20 ℃ 40 ℃ 不是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2)增加 生长繁殖(或代谢产物)
(3)草 太阳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