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1章《行星地球》章末复习总结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1章《行星地球》章末复习总结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8-05 07:2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地理·必修 1(人教版)
1.光照图的类型
(1)地球公转轨道图。
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中,完整展现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一般结合地轴方向、近日点、远日点进行判读。
(2)公转轨道局部图。
结合公转方向和昼夜分布判读。下图中阴影为夜半球,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可确定为9月23日左右的光照图。
(3)地球侧视图。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日照图,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直线居中,地轴或垂直或倾斜,晨昏线为直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并平分赤道。二分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两极;二至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极圈相切的两切点,除二分日以外的时间,晨昏线与极地的某纬线圈(纬度度数相同)相切。
(4)极地俯视图。
中心为极地,外圆为赤道。分北极图和南极图。二分日时,晨昏线为直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通过南北两极点;二至日时,晨昏线为弧线且与南北极圈相切。
(5)斜侧(俯)视图。
观测点既不在赤道上空,也不在极点上空,观测到的光照情况即为斜侧(俯)视图。
(6)矩形投影图。
矩形投影图是将南北极点、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它与实际图相比有很大的变形,离赤道越远,变形越大。判读此类图的关键是晨昏线、极昼极夜和赤道上的日出(6点)、日落(18点)时间等。
2.光照图的判读及应用
通常依据以下方式去解读光照图:
(1)南北半球的确定。
对于侧视图,通常是上北下南,而对于俯视图或有关变式图,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来判断南北半球是常用的有效方法。
(2)确定方向。
光照图常常与经纬网图一并出现。根据晨昏线先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和东西经度,然后根据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根据纬线确定东西方向。最后根据要求确定两点的相对方向。
(3)依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晨线和昏线或依据晨线或昏线确定地球自转方向。
晨昏线上的点随地球自转进入昼半球则该线为晨线,反之为昏线;晨线上将进入昼半球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昏线上将进入夜半球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四周逐渐降低,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为0°。直射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心。由此推断其所在的经度和纬度,即俯视图上直射点是平分昼半球的那条经线的经度(注意东西经);纬度按极昼、极夜之间的平分线来确定(注意南北纬)。纬度也可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求出,即太阳直射点纬度=90°-相切点所在的纬度。(直射点与发生极昼的地区在同一半球)
(5)确定地方时。
要把握住光照图中隐含的时间信息:①赤道与晨线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或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
(6)确定日期。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断定这一天是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进而再根据其他条件进一步判断。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皆为昼弧,可断定这一天是6月22日,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皆为夜弧,可断定这一天是12月22日,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7)昼夜长短及日出日落时间的判定。
①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则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极昼范围是北纬(90°-直射点的纬度数)及以北地区;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南,夜越长,南极地区出现极夜,极夜范围是南纬(90°-直射点的纬度数)及以南地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则相反。
②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则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则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无论太阳直射点怎样移动,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③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判断某地日出日落时间和昼长夜长。晨昏线是日出日落线,春秋二分日晨昏线通过两极,与经线圈重合,因此各条纬线上的日出日落时刻都是相同的,即各地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昼夜平分,都为12小时。
④晨昏线与经线斜交,推算某地昼长或夜长和日出日落时间。推算某地昼长或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开始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差除以15°即为该地昼长。12-昼长/2=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
 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完成(1)~(4)题。
(1)按东、西半球划分,图上阴影部分主要位于______半球,此时甲地地方时是______点。
(2)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__。
(3)该日乙地的白昼时间长约________小时。
(4)如果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10°,则该日正午时分上海(31°N)世博园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面(墙面与地面垂直)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
解析:(1)由图中经度变化规律可知,图中经度为西经度,再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依据也知为西半球。甲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其地方时为6时。(2)由图中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可判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甲地位于37.5°W与22.5°W之间的中点位置,故可推知甲地经度为30°W,由上题可知甲地地方时为6时,而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时,由此可算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60°E。(3)甲地为30°W,地方时为6时,乙地经度为22.5°W,即可算出乙地地方时为6:30,而乙地正好位于晨线上,即可知乙地该日6:30日出,再根据昼长=(12时-日出时间)×2,即可算出乙地白昼时间长约11小时。(4)由题可知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10°N,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算出该日上海正午太阳高度为69°,由此推出,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面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69°。
答案:(1)西 6 
(2)北 东经60°
(3)11 (4)69°
光照图的判断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