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栏目链接课 标
要 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栏目链接目 标
定 位1.绘制示意图,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了解与地震波的关系。
2.从界线、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等方向掌握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特征。
3.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主要特点和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栏目链接1.地震波。
(1)概念: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即为地震波。
(2)分类:图中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
栏目链接横波纵波慢固体快固、液、气 栏目链接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完全消失传播速度突然下降传播速度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地核地幔 地壳上地幔岩石思 考当一次地震发生时,处于陆地上的人和水中的人感受到的震动是否一样,为什么?
提示:不一样。处于陆地上的人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处于水中的人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因为水只有纵波通过。 栏目链接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栏目链接气体悬浮物氮氧不规则生物圈生存环境大气圈水圈上部 栏目链接知识点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情 景
激 疑上天容易入地难。虽然目前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载人宇宙飞船可以在太空遨游,宇宙探测器甚至有飞出太阳系的,可谓上天有路,而对于我们脚下地球的内部,却至今还是入地无门。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地球的内部结构。你知道人们通过什么方法获得地球内部的相关资料吗?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析1.划分依据——地震波
(1)分类及其特点。
①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析②不连续界面。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析2.地球内部圈层
(1)地球内部圈层的具体划分和特点。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析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析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析 栏目链接指点
迷津 栏目链接岩石圈与地壳
地壳与岩石圈既有相同点也有区别。它们都是由岩石组成的,都呈固体状态。地壳是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最外层,以莫霍界面与地幔为界。岩石圈不属于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划分,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它的范围比地壳大,以软流层与地球内部的其他部分为界。
指点
迷津 栏目链接歌诀记忆地壳的厚度特点
大陆厚,大洋薄(海陆差异);高山厚,平原薄(地形差异);海岭厚,海沟薄(深度差异);高处厚,低处薄(海拔差异)。
方 法
突 破 栏目链接1.科学家们发现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 )
A.地球内部存在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学以
致用 栏目链接D知识点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情 景
激 疑地球的外部圈层是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但是人们很难将这三大圈层的界限找到,你能解释一下原因吗?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析外部圈层特点比较
栏目链接方法
突破 栏目链接学以
致用 栏目链接学以
致用2.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指出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栏目链接学以
致用解析:在地球外部圈层中,有一个圈层,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这个圈层是生物圈,所以A代表生物圈,那么B就是水圈,C是岩石圈。
答案:D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教材P23活动
点拨:四大圈层各有特点,但它们之间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但它们也存在差异和变化,要深入认识,应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认识,问题多样。例如:
(1)大气活动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大气运动有什么规律?
(3)水圈的性质、特征、组成分别是怎样的?
(4)海水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5)岩石圈是否万古不变?
(6)生物圈有什么分布规律? 栏目链接
地理·必修 1(人教版)
地球的圈层结构
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南339公里,震源位于地下55公里。据此完成1~2题。21教育网
1.此地震发生时,地面上人们的感觉是(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下上颠簸
C.只有上下颠簸
D.只有左右摇晃
2.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
A.地幔 B.地壳
C.内核 D.软流层
解析:本题组以智利地震为背景,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地震波的相关知识。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快,先传到地面,引起上下颠簸,然后是横波引起的左右摇晃;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可知,该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幔中。21·cn·jy·com
答案:1.A 2.A
3.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B.位于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C.位于地面以下,上地幔以上
D.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
答案:D
读下图,完成4~6题。
4.②圈层的主体是( )
A.河流 B.湖泊 C.冰川 D.海洋
5.①、②、③、④四圈层中处于不断循环更新之中的是( )
A.④ B.② C.① D.③
6.图中圈层中的最活跃的因素是( )
A.大气 B.水 C.土壤 D.生物
解析:由图示可知①地幔,②水圈,③岩石圈,④大气圈。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整个水圈均处于不断更新的过程中,生物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因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4.D 5.B 6.D
7.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关系图,完成(1)~(4)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________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面以上C表示________,该面以下E表示____________。【来源:21cnj*y.co*m】
(3)圈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____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__________态,F面是________面。
(4)C层的平均厚度为______千米,主要由________组成,E层主要物质成分是______的硅酸盐类,G层叫______,H层叫__________。地球的岩石圈是指____________和________。【版权所有:21教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震波及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由题目可获得以下信息:A、B两波在同一种介质中波速不同;C~H在地球内部结构中的位置,并结合波速的大小判断A、B名称,结合地球内部构造进而判断C~H的名称。上图中,右图是根据左图作出的地球内部构造的判读结果。例如,根据在距离地表平均33千米处,地震波波速突然增大,可确定D面为莫霍面。又根据在2 900千米深处,纵波迅速锐减,横波完全消失,可确定F面为古登堡面。F面以下,横波不能通过,说明F面以下的物质非固态。21*cnjy*com
答案:(1)横 纵 A波波速慢,B波波速快
(2)莫霍 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 地壳 地幔
(3)消失 突然变小 固 液态或熔融状 古登堡
(4)17 各类岩石 铁、镁 外核 内核 地壳 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一、选择题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该地震共造成多人遇难和受伤。据此完成1~2题。
1.地震虽然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但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 )
A.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及其组成
B.推测海底地壳岩石年龄
C.分析地质时期的地理环境特点
D.了解各种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2.关于这次地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次地震中,P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B.这次地震中,P波的传播速度比S波快
C.在地下33千米处以下,P波完全消失,S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D.在莫霍界面以下,P波和S波传播速度明显增加
解析: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变化而变化。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其组成。在地下33千米(莫霍界面)以下,P波和S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答案:1.A 2.C
3.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石油是液体,横波不能通过,纵波通过时波速也迅速下降。①图表示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由岩石构造进入石油矿藏时,横波立即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的状况,所以A项正确。
答案:A
4.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纵波传播到古登堡界面时完全消失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都明显减小
D.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解析: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强烈冲击,产生弹性振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地震波是弹性波而不是无线电波。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通过固体传播。横波传到古登堡界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明显减小。纵波和横波传到莫霍界面都明显增加而不是减小。由于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传播速度快,故先从震源传播到地面。2-1-c-n-j-y
答案:D
5.有关地壳、岩石圈和软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漂浮在软流层之上
B.软流层的物质状态为液态
C.地震波通过软流层时速度加快
D.软流层可能为岩浆的发源地
解析:在软流层之上的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物质状态为可塑性固态,由于物质状态较软,因此地震波通过软流层时速度减慢。软流层离地壳近,且物质状态为局部熔融状态,因此可能为岩浆发源地。【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D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6~7题。
6.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 )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解析: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经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因此地下波速发生变化的地方,其上下层物质的组成应该存在很大的差异。
答案:D
7.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以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A点地壳厚度最大,它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
答案:A
8.印度尼西亚特尔纳特岛上的瓜马拉马火山于2012年9月16日喷发,大量火山灰喷涌而出。此次火山活动的岩浆最有可能来自(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地壳 B.上地幔上部
C.下地幔上部 D.外核
答案:B
9.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
A.盆地 B.平原
C.海洋 D.大陆断层
解析:地壳的厚度与露出地表的部分的高度成正比,地势越高,其厚度也越大。
答案:C
如下图所示,地球的圈层结构还包括其外部圈层。据此完成10~11题。
10.读地球外部圈层构成图,其中B代表( )
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水圈 D.岩石圈
解析: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答案:B
11.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 )
A.水圈 B.生物圈
C.地幔 D.大气圈
解析:地幔属于地球内部的一个圈层。
答案:C
二、综合题
12.读图,完成(1)~(4)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________,A和B+C是________,D是________,C+D+E是________的一部分。
答案: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上地幔
(2)不连续面:F________。
答案:莫霍界面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
答案: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4)A和B的厚度有什么区别?
答案:A是大陆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B是大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
13.读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千米),完成(1)~(5)题。
(1)根据所学知识,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_________________千米。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比较,一般是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答案:33千米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2)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
________。
答案:西部、东部山地较厚,中部较薄 大陆向大洋的过渡处较薄
(3)图中B处的地壳厚度约为______________,A、B处地壳的厚度差约为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答案:30~35千米 15~25千米
(4)北美大陆西海岸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cnjy*com
答案:处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活跃
(5)地壳厚度0千米处为________。
A.海平面 B.莫霍面
C.古登堡面 D.软流层顶部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