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1(人教版)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由副热带高压带流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 )
A.东北信风 B.极地东风
C.盛行西风 D.东南信风
答案:C
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2~3题。
2.图中气压带甲的成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空气运动
C.空气受热上升 D.空气受冷下沉
3.关于气压带的正确叙述是( )
A.地球上共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
B.高气压带都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
C.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都是地球上的多雨地带
D.由极地高气压吹出来的风是偏北风
解析:图中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赤道向极地运动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能北上(南下)形成的。地球上共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其中的7个气压带有的是由空气的运动形成的,有的是由于温度的高低不同形成的,但在其中的低气压带地区多为阴雨天气,而高气压区多为晴朗的天气。21·世纪*教育网
答案:2.B 3.C
4.在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应出现在( )
A.赤道地附近 B.南北纬 30°附近
C.南北纬 60°附近 D.极地附近
答案:C
5.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 )
A.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B.夏季偏南,冬季偏北
C.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
D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
答案:C
6.关于副热带高气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致位于南北纬 30°附近
B.是受冷而形成的高气压
C.所控制地区气流下沉
D.所影响地区降水稀少
答案:B
7.读下图,完成(1)~(4)题。
(1)在图左侧添画箭头以正确表示三圈环流。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3)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画箭头表示各风带风向,并标注风带名称。
(4)此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节)。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由图中的各气压带分布的纬度可知,A是赤道低气压带,B是副热带高气压带,C是副极地低气压带,D是极地高气压带。由图上可以看出,此时赤道低气压带全部在赤道以南,说明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移至一年中的最南部,正值北半球的冬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1)略 (2)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3)略 (4)冬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选择题
1.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因是( )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②太阳辐射对高低纬度的受热不均 ③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2.下列四幅图表示极地东风,画法正确的应是( )
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3~4题。
答案:D
3.正确反映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
答案:D
4.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和风带有( )
A.abe B.bcd C.ade D.cde
答案:C
5.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长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A
6.若下图中三个圆代表三个气压带,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则大圆代表( )
A.赤道低气压带 B.极地高气压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答案:C
7.下面四幅图表示四个纬度地带的大气环流(图中“→”表示气流运动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图① B.图② C.图③ D.图④
答案:D
8.下图是新西兰某乡村的民居,该民居的建筑结构主要是为了( )
A.防寒 B.采光 C.防洪 D.防风
答案:D
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了气压带和风带,且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这对气候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据此完成9~11题。21cnjy.com
9.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简图中的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
A.①是极地高气压带
B.②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C.③是盛行西风带
D.④为多雨带
答案:B
10.关于地球上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的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相反
C.秋季北移,春季南移
D.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答案:A
11.二战期间,日本曾用氢气球携带燃烧弹袭击美国,给美国许多地区造成森林大火。氢气球借助的是( )www.21-cn-jy.com
A.东南信风 B.西风
C.极地东风 D.西南季风
答案:B
二、综合题
12.读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箭头①代表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______偏转成______风,形成南半球的______带(风带)。21·cn·jy·com
(2)图中箭头②、③所代表的气流,在60°S附近相遇,________气流爬升到________气流之上,到高空后又分流,使60°S近地面形成______气压带。此气压带是由________原因形成的。
解析:此大气环流示意图将地球上的三圈环流(南半球)用较直观、简单的形式示意出来,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赤道和南、北纬60°附近由于气流上升,而形成低气压带。南、北纬30°和90°附近由于气流下沉,而形成高气压带。图中①为东南信风,②为中纬西风,③为极地东风。2·1·c·n·j·y
答案:(1)左 东南 东南信风 (2)较暖的 寒冷的 副极地低 动力
13.读太阳直射点位置示意图,完成(1)~(4)题。
(1)写出A、B、C所处的气压带、风带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21教育网
(2)在乙图中用箭头画出北半球中纬度风带的风向。
(3)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34′的是________图。
(4)北半球的极夜范围达最大值的是________图,河南省盛行偏南风的是________图。
答案:(1)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2)略(北半球30°~60°之间西南风)
(3)甲、丙
(4)丙 甲
课件31张PPT。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课 标
要 求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2.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栏目链接目 标
定 位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
2.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运动的影响,掌握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及其成因。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的________的大气运动。
(2)意义:反映了大气运动________的________状态。
(3)形成:有规律长时期平均纬度热量 栏目链接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栏目链接(1)三圈环流。均匀不均地转偏向力adbecf 栏目链接(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ABECFDGHKILJM 栏目链接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________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________,冬季偏________。南北北南 栏目链接思 考1.大气环流就是三圈环流吗?为什么?
提示:不是。三圈环流是大气环流的常见形式,其还包括季风环流等。
栏目链接思 考2.三圈环流有何地理意义?
提示:促进了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交换。 栏目链接思 考3.一般来说,近地面气温高时,该地气流上升,近地面多形成低气压,反之近地面多形成高气压;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却与此不符,为什么?
提示:副热带高气压带是运动到30°纬线附近高空的赤道上升气流,在此偏转为高空西风,不能北进,堆积下沉形成的,其属动力因素形成的高压,与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原理不同。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知识点一 三圈环流
情 景
激 疑二战后期,日本法西斯接连败北。为了扭转不利局势,气象专家荒川秀俊上书说,在万米高空存在大气环流,如果从日本施放悬挂着炸弹的气球,可以顺风“飘炸”美国本土。从1944年11月到1945年3月,日本共施放气球1万多个,将4.5万个炸弹和燃烧弹飘送到美国,给美国带来不少伤亡,美国人惶恐不安。1945年4月末,“气球炸弹”作战计划被迫中止。你知道日军利用的是什么大气环流吗?
知 识
精 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递进推导法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
第一步:地球表面均一,地球自转——三圈环流,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析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析第二步:地球表面均一,地球运动——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的移动。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析2.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分布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析注:①全球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②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③低压带和西风带影响的地区多阴雨天气。
④高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大陆东部因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
栏目链接指点
迷津1.气温高的地区气压低,气温低的地区气压高
这种说法不准确。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运动,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区或高气压区的原因,称之为热力原因。,在水平方向上,由于气流运动造成的空气在一定区域内聚集辐合或辐散,导致气压发生变化的原因,称之为动力原因。在近地面,气流辐合上升,气压降低;气流辐散下沉,气压升高。 栏目链接指点
迷津2.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成因相同,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成因相同
这种认识混淆了气压高低的表现和形成过程。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均是气流上升形成的低压,但赤道低气压带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形成的,属于热力成因;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冷暖气流相通,暖气流被迫抬升而形成的,属于动力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均是气流下沉形成的高压,但副热带高气压带是高空气流聚集被迫下沉形成的,属于动力原因;极地高气压带是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的,属于热力成因。,
另外,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都是热力因素形成的环流,所以从成因上说属于热力环流;中纬环流是因动力因素形成的,所以属于动力环流。
栏目链接1.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一致的。“点南带南,点北带北”——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就会随之南移,反之北移。或者用候鸟的季节性迁移现象帮助理解,候鸟南飞越冬时,气压带、风带也南移。
方法
突破 栏目链接2.图解全球气压带、风带剖面图
方法
突破其中,上方代表高空,下方代表地球表面,左侧为南,右侧为北。 栏目链接学以
致用1.读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1)~(3)题。
栏目链接(1)图中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较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________。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_____________。C与D之间形成的气压带是________。
学以
致用 栏目链接解析:由图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在10°S附近),北半球应是冬季。A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风从低纬吹向高纬,降水较多。B地受东北信风带控制,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温度不断升高,难以成云致雨。C是来自30°附近副热带高压的暖轻气流,遇到来自极地的冷重气流D时向上爬升。C与D之间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学以
致用 栏目链接答案:(1)冬 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
(2)多 A处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气温渐低,有利于水汽的凝结、易形成降水;B处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难以形成降水
(3)副热带高气压带 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地区冷而重的D气流后向上爬升 副极地低气压带学以
致用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地理·必修 1(人教版)
第2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由区域轮廓图上可以看出,亚洲出现低压中心,为夏季。
答案:B
2.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解析:夏季亚洲低压中心出现在印度附近,为途中①的位置。
答案:A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图中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4.季节性受该风带控制的地区天气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7月温和多雨 B.1月高温少雨
C.1月寒冷干燥 D.冬季温和多雨
答案:D
5.(2013·广州调研)关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低纬信风影响下,低温湿润
B.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下,寒冷干燥
C.盛行西风影响下,高温多雨
D.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炎热干燥
解析:在大陆西岸信风影响下,高温干燥;大陆东岸在信风影响下气候湿润;在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下,寒冷湿润;在盛行西风影响下,温和多雨;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炎热干燥。
答案:D
6.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 )
A.雨热同季
B.全年干旱少雨
C.降水季节变化小
D.冬季南北热量条件相差不大
答案:A
7.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局部海陆分布图”。读图完成(1)~(4)题。
(1)说出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4)简述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高温多雨。
(2)B为东北风。(图略)
(3)甲(乙)图气压带位置比乙(甲)图偏北(南),原因是受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南北移动(或回归运动)的影响。21教育网
(4)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原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一、选择题
自2013年1月份开始,日本暴雪、中国持续低温等极端天气连续出现。结合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回答1题。
1.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地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并可能出现降水 ②乙地风力大于丙地 ③丙地此时吹西南风 ④丁地气温日较差比丙地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甲位于冷锋后多大风、降温天气,并可能出现降水;乙地等压线较丙地密集,风力大于丙地。
答案:A
(2014·湛江一模)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完成2~3题。
2.该地冬季主要受( )
A.东北信风的影响 B.东南信风的影响
C.西风的影响 D.极地东风的影响
3.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地是( )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青藏地区
解析:第2题,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该地受西风影响,降水在冬季越来越明显。第3题,西北地区缺水,蒸发又大,昼夜温差大,所以最显著。21cnjy.com
答案:2.C 3.B
右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丁风带的名称是( )
A.极地东风带
B.盛行西风带
C.东北信风带
D.东南信风带
答案:B
5.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是由于( )
A.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
B.全年受乙风带影响
C.丙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
D.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
答案:D
6.撒哈拉沙漠( )
A.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受副高和东北信风交替控制
C.受副高和盛行西风交替控制
D.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答案:B
下图为某地的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该地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
A.冬季寒冷少雨 B.夏季炎热干燥
C.全年高温多雨 D.全年温和多雨
答案:D
8.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D
9.下表为某地一年中的气候统计资料,读后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为(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C
10.根据气温年较差的大小及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可将气温的年变化分为赤道型、热带型、温带型、极地型,影响其划分的主要因素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太阳辐射 B.海拔高低
C.大气环流 D.地面状况
答案:A
11.如果右图表示的是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丁两地中,丁是陆地
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低于丁地
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副极地低气压的长期控制
D.①气流温暖湿润
答案:B
二、综合题
12.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1)~(3)题。
(1)图中A、B气压中心的名称: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2)A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__风,D点盛行___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为主要特征。www-2-1-cnjy-com
答案:(1)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2)冬季大陆气温低 副极地低气压带
(3)西北 东北 寒冷干燥
13.读世界南北回归线区域某类气候分布图,完成(1)~(4)题。
(1)这类气候类型是________,主要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
(2)这类气候在非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cnjy*com
(3)这类气候在非洲和南、北美洲的分布特点的不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处:21教育名师】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版权所有:21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亚洲东部相应区域没有分布此类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图中气候类型的分布来看,它主要分布在回归线附近,由此可知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答案:(1)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
(2)大体分布于回归线附近地区的大陆中部和西部 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大陆西部海域有寒流流经,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3)南、北美洲该气候只分布在大陆西侧,呈带状南北延伸;非洲特别是北回归线地区几乎全是该类气候 南、北美洲西部有高大山脉阻挡,而非洲以单一的高原为主
(4)亚洲东部地区位于世界最大大陆和最大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独特的季风环流,夏季盛行海上来的夏季风,非常湿润;冬季盛行大陆来的冬季风,较为干燥
课件45张PPT。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2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气压带和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栏目链接课 标
要 求说出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栏目链接目 标
定 位1.理解气压带和风带与气候分布以及特点之间的因果关系。
2.掌握根据气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高、低气压中心分裂带状气压带。
(1)成因:________、地形起伏。
(2)例子:
栏目链接海陆分布 栏目链接副极地低2.影响中国的高、低气压中心。
栏目链接蒙古—西伯利亚冷空气暖空气夏季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栏目链接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原理:大气环流把________和________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
(2)内容: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
2.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________、大气环流、海陆分布、________、________等。热量水汽太阳辐射地形洋流思 考 1.北半球冬、夏季的太平洋与亚欧大陆间的东亚地区盛行何种风?
提示: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 栏目链接思 考2.《雾都孤儿》原型所在地伦敦受哪个气压带、风带控制而常年多雾?
提示:北半球的西风带。 栏目链接思 考3.在我国寒冷干燥的冬季,我们却时常看到电视直播中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的球员在泥泞的草地上奔跑,为什么同在北半球,我们中国冰天雪地,而意大利却阴雨连绵?当地受何种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形成此时的天气状况?
提示:因为意大利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北半球西风带,西风带将大西洋水汽大量输送到意大利,形成连绵阴雨。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知识点一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情 景
激 疑在炎热的夏天,人们感觉喘不过气来,而在冬天则没有这种感觉,你知道为什么吗?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析1.1月与7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表现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析 栏目链接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具体如下图所示:知 识
精 析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析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析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析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析 栏目链接特别
提醒季风现象不等同于季风气候。季风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分布较广,除亚洲东部和南部外,东非索马里、西非几内亚湾沿岸、澳大利亚北部和东南部沿岸、北美洲东南部及南美洲巴西东岸等地区,都是世界著名的季风区,但不是季风气候,季风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洲。
栏目链接方法
突破图解季风环流的形成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亚洲出现了典型的季风环流,具体如下图所示:
栏目链接1.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完成(1)~(4)题。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________月。图中A处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该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
学以
致用 栏目链接(2)图中B处盛行________季风,C处盛行________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链接学以
致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亚洲季风的形成及其原因。从图上可以看出澳大利亚为高气压,说明是北半球的夏季。亚洲大陆上为印度低压,风从南往北吹,也可以判断出该图为7月份。从南亚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其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东亚吹东南季风。本题出错原因是不能根据风向判断季节。
栏目链接学以
致用答案:(1)7 印度低压 热带季风气候
(2)东南 西南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4)亚洲东部处在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 栏目链接学以
致用知识点二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情 景
激 疑在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地区,每天午后两三点钟天空往往乌云密布,雷电交加,降下急骤的暴雨。你知道为什么吗?
栏目链接知识
精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调整着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如下表所示:
栏目链接知识
精析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知识
精析 栏目链接知识
精析(续表)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区形成的气候类型各不相同,有的气候为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还有的是两个交替控制形成,其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方法
突破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方法
突破 栏目链接知识
拓展 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各因素与气候的形成关系,如下图: 栏目链接知识
拓展 栏目链接学以
致用
2.下图是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栏目链接学以
致用
(1)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栏目链接学以
致用
解析:第(1)题,a在30°~60°之间,应为中纬西风带,风向应为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根据图中a处风向左偏可知,此图表示南半球,西风风向为西北风。第(2)题,首先需要判断南北半球,进而根据经纬度定位,判断气候类型,最后确定答案。根据图中b的经纬度可知b处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其气候特征是终年炎热干燥。
答案:(1)B (2)A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1.教材P36活动
点拨:见知识点一。
2.教材P38活动1
点拨:(1)冬季,亚洲大陆降温快,成为冷源,形成冷高压,盛行偏北风(或西北风)。夏季,亚洲大陆升温快,成为热源,形成热低压,盛行偏南风(或东南风)。
(2)东亚的冬季风来自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从大陆吹向海洋,低温干燥,风力强劲;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从海洋吹向大陆,温度高,较湿润。3.教材P38活动2
点拨:由于我国广大地区盛行季风,因此,从太平洋带来的暖湿气流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沛,形成了森林等景观,农业生产也生机勃勃。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富,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一年四季大地呈现出一派绿色,水网密布;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当的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 栏目链接4.教材P39、P40活动
点拨:活动1.见知识点二。
活动2.(1)从气温上看,年均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年温差由低纬向高纬递增。
从降水上看,降水总量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季节分配由年雨型向夏雨型、少雨型转变。
(2)从气温上看,大陆西岸为海洋性气候,年温差小,大陆内部为大陆性气候,年温差大;从降水上看,西岸为年雨型,内部为少雨型,东岸为夏雨型。
栏目链接活动3.(1)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面积广大,伸入到内部;北美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面积小,仅位于西部沿岸山脉以西的狭长地带。
(2)西欧地势低平,山脉呈东西走向,有利于西风向内陆深入;同时多半岛、岛屿,海岸线曲折,受海洋影响范围广;加之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强大,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北美受西部山地的阻挡,气流不能进入内陆。
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