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1(人教版)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各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植被
答案:D
2.下列叙述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
A.自然带随纬度变化方向更替
B.自然带沿纬线方向更替
C.自然带沿东西方向更替
D.自然带沿南北方向延伸
答案:A
读理想大陆中高纬度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完成3~5题。
3.上图反映的自然带主要分异规律是( )
A.从沿海到内陆 B.从赤道到两极
C.从山麓到山顶 D.非地带性
答案:A
4.图中A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B
5.图中B区域的植被类型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A
6.俄罗斯和巴西均是世界上大宗木材出口国家,两国的木材分别来自( )
A.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高山针叶林 热带雨林
C.亚寒带针叶林 热带雨林
D.亚寒带针叶林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答案:C
7.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完成(1)~(3)题。
(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
答案:热量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______(A:②→③→④ 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山脉是由于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的________(填“挤压”或“张裂”)作用而形成。
答案:A 地势升高,气温降低,水热状况变化大 亚欧
印度洋(可互换) 挤压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距离海洋远近的不同
一、选择题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3题。
1.和①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暖流 B.山脉迎风坡
C.大气环流 D.寒流
答案:D
2.④地自然带的名称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温带草原带
答案:B
3.自然带①~②~③体现的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B
读世界大陆部分自然植被水平地域分布示意图,图中的箭头分别表示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据此完成4~5题。
4.a地所处的自然带为(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5.在b处出现草原景观的可能原因是( )
A.受地形起伏影响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受海陆分布影响 D.受人类活动影响
4~5.解析:a位于大陆西岸,介于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之间,应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位于赤道附近,由于受地形的影响改变了水热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热带草原景观,如东非高原虽处于赤道附近,但因海拔因素而成为热带草原地区。
答案:4.C 5.A
6.(2014·中山调研)读图
,降水量与高山林线变化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
A.在中高纬度地区,不同纬度林线高度随降水量增加而升高
B.在中高纬度地区,同纬度上林线高度随降水量增加而增加
C.在低纬度地区,不同降水量林线高度差异较小
D.在低纬度地区,同纬度上林线高度随降水量增加而升高
答案:C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完成7~8题。
7.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8.塞北到江南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7~8.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塞北”到“江南”的变化属于沿纬度变化的方向进行更替,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从而引起植被等地表景观发生变化,表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7.A 8.D
9.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高原边缘为森林地带,向西北依次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产生这种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地形 D.降水量
答案:D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10~11题。
10.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解析: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的水平带一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越高,其海拔越低。
答案:A
11.与甲、乙两图相比,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 B.海拔高度高
C.处于阴坡 D.处于背风坡
解析:丙图苔原带的缺失主要是由于丙山所在的纬度低,气温高,山脉的高度不够,达不到苔原带所需要的较低温度。
答案:A
二、综合题
12.读图完成(1)~(5)题。
(1)根据图中标号,写出各自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根据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判定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的地带性特征,这种地带性的产生受________条件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________条件基础上形成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地带性特征在一定的________纬度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C自然带的天然动物具有________的特点。
(4)B自然带农业部门的结构应以________为主。
(5)C自然带的农业特点是“________农业”,这里有地下灌溉的特殊工程是______,主要的经济作物是______,主要的矿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教育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区域分异规律、成因的理解状况及根据对自然带分异规律的认识,确立农业发展的应用能力。解题关键是认识图示地区的地理位置,将一般规律与具体地区相结合,并灵活运用其来解决问题。21cnjy.com
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温度 中
(3)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草原 速跑和耐旱
(4)畜牧业
(5)绿洲(灌溉) 坎儿井 棉花 石油、天然气
13.下图中甲、乙、丙为珠穆朗玛峰、阿尔卑斯山、天山博格达峰垂直自然带图。读图,完成(1)~(5)题。21·cn·jy·com
(1)三幅图中代表天山博格达峰和阿尔卑斯山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乙 甲
(2)甲、丙两山雪线分布有何差异,简析原因。
答案:丙山雪线比甲山高,甲山雪线北坡低于南坡,丙山雪线南坡低于北坡。 甲山纬度高、丙山纬度低;甲山北坡为迎风坡,丙山南坡为迎风坡2·1·c·n·j·y
(3)判断乙山A、B两坡中,南坡是________,北坡是________。
答案:A B
(4)甲、乙、丙三地阳坡,植被景观最丰富的是________,简析原因。
答案:丙 丙为珠穆朗玛峰,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水热丰富。
(5)近些年来发现三座山地雪线在上升,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什么?
答案:气候变暖,加速冰雪消融,使雪线上升。
课件45张PPT。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栏目链接课 标
要 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栏目链接目 标
定 位1.认识地域差异,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和空间尺度。
2.了解自然带的概念、类型和分布。
3.能够比较和说明两种以上不同自然带的特征。
4.区分由赤道到两极、由沿海到内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以及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5.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各种现象。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规模不同的地域分异。温度带海陆自然带 栏目链接2.陆地自然带。纬度海陆气候植被自然带带状 栏目链接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因素:________的纬度差异。
2.形成基础:______________。
3.分异规律:自然带在一定范围内____________延伸、____________更替。 栏目链接太阳辐射热量东西向南北向 低
高纬三、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分异原因:__________分布。
2.分异基础:____________。
3.分异规律: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表现较为明显。海陆水分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中纬度 栏目链接四、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分异原因:________的变化。
2.分异基础:________状况差异。
3.分异规律 栏目链接海拔水热水平带较高越多完整思 考1.自然带与气候带、植被带是同一回事吗?为什么?提示:不是。这三个概念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植被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除此之外还有土壤等;气候通过对植被、土壤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 栏目链接思 考2.为什么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提示:因为低纬地区洋面广阔,陆地面积相对较小,多数大陆内部距海不远,水分差异小,不明显;而中纬度地区陆地广阔,从沿海向内陆距离很远,水分差异大,所以表现得明显。 栏目链接思 考3.是不是任何一座山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为什么?提示:不是。只有山达到一定高度,并在足以引起自然环境及其组成成分变化的情况下,才有垂直地域分异出现。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知识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情 景
激 疑 暑假期间,有两个地理兴趣小组外出考察,甲组从哈尔滨出发,沿京哈、京广线到达广州,乙组从连云港出发,沿第二亚欧大陆桥到鹿特丹,他们沿途的自然景观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析 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析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析知 识
精 析 栏目链接指 点
迷 津 1.自然带与气候带、植被带是同一回事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这三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植物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自然带的名称多用植物名称命名,因而有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等等。热带雨林是指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后边加一“带”字则代表自然带的名称,二者不可混淆,热带荒漠带的典型气候则为热带沙漠气候,如再沿用荒漠二字则有错误。 栏目链接指 点
迷 津 2.自然带只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并不反映其差异性,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同一自然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整体性,不同自然带之间构成要素和整体特征的差异反映差异性。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自然带内的地理环境因素是相互影响的整体,由于其气候、土壤、生物分布具有极其相似性,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时由于各地所处位置不同,水热条件和土壤类型也不同,存在着地域差异。自然带是地理环境的综合表现。如下图所示: 栏目链接指 点
迷 津 栏目链接方 法
突 破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分布的关系示意图 栏目链接方 法
突 破 (1)注意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的名称并非完全对应。
(2)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甚至包括温带大陆性气候中较湿润地区)对应的自然带同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同种气候类型控制下的自然带也有不同的特征。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4)亚热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中的自然带相差一个字“硬”与“阔”,但地理意义相差很大。 栏目链接1.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4)题。 栏目链接学 以
致 用(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布特点。自然带的分布反映出地理环境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3)E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属自然带的________地域分异,它的形成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道以南的与C对应相同的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是受何因素影响? 栏目链接学 以
致 用 解析:本题组以非洲自然带的分布图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原因。从图中自然带的分布可知A为热带雨林带,B为热带草原带,C为热带荒漠带,D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各自然带大体以赤道为轴对称分布,且各自然带大体沿经线更替,明显地具有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图中E为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对流运动减弱,形成了热带草原带,赤道以南的热带荒漠带受沿岸寒流影响,呈南北狭长分布。
栏目链接学 以
致 用 答案:(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 由赤道到两极
(3)非地带性 此处为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气温较低,使空气的对流运动减弱,降水偏少,形成热带草原带
(4)寒流(本格拉寒流) 栏目链接学 以
致 用知识点二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情 景
激 疑 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诗中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析1.垂直地带性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析2.陆地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地,海拔每上升1 000米气温下降6°C。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下图);纬度越低,山地自然带数量越多,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栏目链接(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
①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如针阔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 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 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到1 200米。
②同一自然带在阳坡位置高、阴坡位置低。
③同一自然带在迎风坡位置低,背风坡位置高(雪线受此影响明显)。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析(4)雪线高度不同。
夏季气温小于0°C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C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
①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
②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③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析方 法
突 破 1.山麓自然带的确定
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自然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自然带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带确定纬度带和气候带;反之亦成立。
2.山上自然带谱的数目
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的相对高度、山体海拔相关,具体如下图: 栏目链接方 法
突 破 3.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
一般来说,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坡热量条件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迎风坡低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具体如下图(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 栏目链接方 法
突 破 4.雪线的分布高度
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其分布高度和山坡的坡向、山体所在纬度都有关,具体如下图所示: 栏目链接 2.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完成(1)~(5)题。学 以
致 用 栏目链接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
A.南坡为阳坡 B.北坡为阳坡
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
学 以
致 用 栏目链接(3)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分界线,则乙地可能是________(山脉)。
(4)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5)丙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学 以
致 用 栏目链接学 以
致 用 解析:解析:根据山地基带类型可确定山地所在纬度,结合图示内容可知:
同一山脉不同坡向自然带不同,说明是热量、水分条件不同。乙地山脉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说明其位于亚热带。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有降水和气温。 栏目链接学 以
致 用 答案:(1)A (2)D (3)秦岭
(4)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甲地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故雪线低于南坡。
(5)丙地东坡为迎风坡,从海洋上来的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且东坡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东坡基带形成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偏少,形成草原带。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1.教材P74活动
点拨:种草的主张比较合理。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属于半干旱、干旱地区,水分贫乏,大部分地区不适于森林和灌木的生长和分布,而适合生长草类植物,草的生态适应性与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更吻合。 栏目链接2.教材P75活动
点拨:活动1.常绿阔叶林、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针叶林、高山灌木林。
活动2.高山草甸在南坡位于4 500~4 800米之间,在北坡位于4 000~4 800米之间。这种差异的产生,是因为南坡为迎风坡,水热条件比较好,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高;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气温相对较低,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低。
活动3.不会。南坡为向阳坡、迎风坡,北坡为背阴坡、背风坡,两者的水热组合状态存在差异,两坡的植被类型及分布也会存在差异。 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