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章末过关检测卷五: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章末过关检测卷五: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8-05 08:2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末过关检测卷(五)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测试时间:45分钟 评价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题5分,共55分)
1.右图
为某地实景图。该地可能位于(  )
A.中纬度大陆西岸
B.中纬度大陆东岸
C.赤道附近地区
D.亚寒带地区
解析:该图为热带雨林景观,故出现在赤道附近地区。
答案:C
2.流域自然侵蚀速率是反映流域地貌形态变化的重要指标。据研究,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自然侵蚀速率远低于南亚恒河流域,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21·世纪*教育网
A.地形
B.降水量
C.植被类型
D. 城市化水平
解析:南亚恒河流域比美洲亚马孙河流域落差要大,故自然侵蚀速率较大。
答案:A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第3题。
3.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  )
A.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B.该地自然植被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C.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
D.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解析:A地年积温达到8000~9000 ℃确定是热带,降水超过1200 mm,证明水量比较丰富。
答案:D
4.广西地处珠江中上游,当地通过退耕还林草、坡地改梯田等措施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这可能会导致珠江广东段(  )
A.含沙量激增
B.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C.三角洲增长加快
D.入海口咸潮危害加重
答案:B
5.下图所示为我国著名的林木景观图。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贫瘠,水源充足
D.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答案:D
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第6题。
6.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答案:A 
7.
关于右图中自然带(字母代表自然带类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 分布在大陆东岸是由于地处山地背风坡
B.h内部相同植被类型在东西坡分布高度不一致
C.a-b-c体现以热量变化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D.d-e-f的变化类似于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答案:D
下表是两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8~9题。
城市


平均气温/℃
1月
5
11
7月
29
27
平均降水量/mm
1月
47
75
7月
150
5
8.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A.大陆西岸  
B.大陆东岸
C.大陆内部
D.赤道地区
9.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8~9.解析:由上表数据可知,①地气温高的夏季降水较多,是夏季炎热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在其控制下所形成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②地气温低的冬季降水较多,为冬雨型气候,即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在其控制下所形成的陆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21教育网
答案:8.A 9.D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拔高度 B.水分状况 C.热量差异 D.土壤差异
11.关于该山地南北两侧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
B.山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山北河流有结冰现象
C.山南可人工栽培橡胶树,山北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
D.山南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山北植被类型为落叶林
10~11.解析:同一自然带在山地南坡的分布高度高于北坡,这主要是由于南坡和北坡的热量差异所致。从图中所示自然带的分布情况来看,该山山麓地带无论南坡还是北坡都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红壤的分布,这说明该山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选项A、B、D所描述的南北两坡的差异都是以秦岭(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为参照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10.C 11.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5分)
12.读我国地理“四极”特征变化趋势图,完成(1)~(4)题。(20分)
(1)图中①~③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分异规律。(4分)
(2)图中③~⑤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分异规律。(4分)
(3)①与⑥纬度相似,距海洋远近相差不大,而陆地自然地带差异很大,这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异规律。(4分)21cnjy.com
(4)④处的天然植被应是________,⑤处的大型动物具有________特点,⑥处代表动物有______特点。(8分)
解析:从图中的分布可知中国的“四极”分别位于中国的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地点,图中①~③南北方向的自然带的变化是陆地自然带中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图中③~⑤自然带的东西方向的变化是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体现。地处中国西北的自然带具有干旱的特征,植被和动物都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www.21-cn-jy.com
答案:(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
(3)垂直地域
(4)草原 耐干旱 耐高寒
13.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1)~(4)题。(25分)
(1)图中字母代表的坡向:B表示________(填“南”或“北”)坡,D表示________(填“南”或“北”)坡。(6分)
(2)D坡自然带数目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分)2·1·c·n·j·y
(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简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随海拔的变化,高大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使自然带分布也呈现出垂直分异规律。而这种自然带在某一海拔高度上的分布范围也会由于阳坡和阴坡的热量、水分状况不同而不同。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纬度及海拔高度确定出甲、乙两山分别为天山和珠穆朗玛峰。21·cn·jy·com
答案:(1)北 南
(2)纬度较低 相对高度较大
(3)甲山纬度较高,温度较低
(4)地处亚欧大陆内陆腹地 受周围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