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
带雨林为例
栏目链接一、森林资源及现状
1.资源属性:森林既是重要的________,又是不可替代的________。
2.作用——“______________”
(1)生态作用:______、稳定大气成分、________、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________。
(2)环保功效:________、美化环境、________、防风固沙等。
自然资源大自然的总调度室环境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 净化空气吸烟除尘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 栏目链接?思考:历史上,世界陆地2/3的面积被森林覆盖,而现在为什么仅在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保存有相对完整的原始森林?
提示:原始森林得以保存要看其分布地区自然条件、交通状况、经济起步及开发的早晚:亚马孙地区气候湿热,交通不便,人类活动较少,开发较晚。
栏目链接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分布地区:赤道南北两侧,以 ________ 、非洲刚果河流域和 ________________ 最为集中。
2.环境效应。
(1)通过________,固定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氧气,被称为“________”。
(2)促进全球________,调节全球水平衡。
(3)是世界________宝库。东南亚地区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光合作用 地球之肺水循环生物基因 栏目链接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有机质分解土壤 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淋洗 栏目链接人口增长发展需求人类的开发迁移农业 商业性伐木农牧场城镇建设 栏目链接亚马孙借助外资毁林烧荒11万砍伐、焚烧保护 栏目链接4.保护性雨林观光国际基金选择性采伐缓冲区环保意识 栏目链接?思考:在热带雨林是开发还是保护的问题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持不同的态度,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应如何消除他们之间的分歧?
提示:在雨林前途的问题上,他们争论的实质是谋求目前利益与保护全球生态平衡的责任关系。要消除他们之间的分歧,就要求世界各国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根据各自的具体国情和能力,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谋求一条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道路。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知识点1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情景激疑 ◆◆ 栏目链接“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值计算,那么最多300多美元,但是如果按照它的生态效益计算,其价值就远不止这些了。据粗略计算,一棵生长了50年的树,每年可以生产出价值31 250美元的氧气和价值2 500美元的蛋白质,同时可以减轻大气污染(价值62 5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1 250美元),还可以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价值31 250美元)等。将这些价值综合在一起,一棵树的价值就是165 000万美元了。”
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栏目链接1.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滞尘、防风固沙等。图示如下:
知识
精析 栏目链接2.亚马孙流域成为世界上最大热带雨林区的原因 栏目链接3.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益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对维持全球水循环、大气中的碳平衡起到重要作用,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1.世界主要森林的分布
知识
拓展 栏目链接2.不同地区森林的作用分析 栏目链接 1.关于下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学以
致用 栏目链接 A.①——涵养水源、保护农田
B.②——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③——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袭击
D.③——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答案:C
栏目链接知识点2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 情景激疑 ◆◆ 栏目链接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资本家路德维格在亚马孙河流域买了一片森林,在这里建成了木材加工联合企业、造纸厂和农场。他建造纸厂、建大楼、铺铁路,共毁掉森林高达25万公顷,然后,他专门种植松树及其他可用于造纸的树木。但是,大自然很快就报复了:新树苗很快枯死;洪水冲毁了公路;蚂蚁毁掉了所有的粮食。
路德维格种植的树苗枯死,蚂蚁毁掉了所有粮食的原因是什么? 栏目链接雨林生态的优越性与脆弱性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由于受其独特的气候、土壤、水分、植被等条件的影响,使这一生态系统又比较脆弱,一旦破坏,地表植物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其脆弱性的形成如下图所示:知识
精析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2.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养分主要储存在植物体内 ②土壤长期受到高温多雨的淋洗 ③热带雨林常绿,缺少枯枝落叶 ④养分再循环的速度缓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一是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使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二是高温多雨的气候,使土壤长期受到淋洗。
答案:A
学以
致用 栏目链接知识点3 亚马孙雨林被毁的原因及雨林的保护◆◆ 情景激疑 ◆◆ 据巴西全国空间调查局日前公布的材料,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毁林面积达1.68万平方公里,比上一年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七。据统计,自1978年以来,巴西热带雨林的被毁面积累计已达55万平方公里,占其境内热带雨林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以上。这一情况已引起巴西各界和国际社会的关注。
森林遭到大规模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栏目链接 1.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原因
亚马孙雨林被破坏与当地人口增长等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知识
精析 栏目链接2.对亚马孙雨林的保护
从雨林正面临被毁的严峻形势和全球利益、长远利益考虑,应把雨林保护放在第一位。
(1)前提、契机、计划和措施、责任图解: 栏目链接(2)热带雨林保护的计划和措施:
三保二设一结合——“三保”是加强环保教育,实行保护性开发,建立自然保护区。“二设”是设立国际基金,加强缓冲区的建设。“一结合”是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栏目链接3.读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1)~(4)题。学以
致用 栏目链接(1)在图中空白框内填写下列内容的序号:
①水土流失 ②燃料 ③农田 ④文明衰落 ⑤建筑材料
(2)在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森林被砍伐,________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这说明在热带雨林地区的________(外力作用)非常严重。
(3)从“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当时的农业生产是较原始的________,按农业投入多少划分还属于( )
A.传统农业 B.自给农业
C.集约农业 D.种植园农业
(4)从长远和全球利益出发,我们对亚马孙地区的热带雨林应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栏目链接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1)玛雅文明时期生产力低下,砍伐森林的直接目的是作为燃料、提供建筑材料和获得耕地,以满足当时的生存需求。(2)耕种几年后,土地肥力丧失,重新弃耕选择林地砍伐迁移。(3)失去植被保护的土地,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经济衰退,文明衰落。(4)雨林具有全球性的环境效应,生态环境又脆弱,因此应把保护放在第一位,首先唤起人类的保护意识,再实施具体保护措施。
栏目链接答案:(1)上面两圈内填②、⑤(可换填);中间框内填③;下面左圈填④,右圈填①。
(2)水土流失 流水侵蚀
(3)迁移农业 B
(4)应把对雨林的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具体措施:①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②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③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④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生态旅游等;⑤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⑥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1.教材P27图2.15热带雨林与水循环
点拨:由该图可获得以下重要信息:
(1)50%的大气水来自雨林,它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保持空气湿度。
(2)一旦雨林被毁,失去森林覆盖的地面的蒸腾作用就会减弱,就会使雨林中的热量大量滞留,导致温度升高;同时导致空气中的水分含量降低,云量减少、降水减少、气候变干。雨林被毁,将使更多的日照能射到地面,造成土壤干旱,温度升高,使原有的平衡遭受破坏。
栏目链接2.教材P29~30活动
点拨:本活动主要讨论了迁移农业对雨林生态环境的影响。迁移农业对雨林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在森林破坏带来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下降,促使人们用破坏更多的森林来获得土地,从而导致雨林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
活动1:至少15年。
活动2:A表示原始森林情况下的土壤肥力状况;B因为森林焚烧土壤肥力增加;C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下降至最低;D弃耕后土壤肥力慢慢提高。 栏目链接活动3:对比两幅图,说明迁移农业休耕期的长短(以15年为界)对雨林恢复的影响是不同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相对土地面积减少,耕作的频率将随之加大,即休耕期缩短,这必将加速雨林的衰亡和土地肥力的减退。
3.教材P36活动
点拨:协调雨林开发和保护的关键是处理好如下几对矛盾:①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的矛盾;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③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及个别区域利益与全球利益的矛盾;④责任与义务的矛盾。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高,木材消耗量大,跨国企业在雨林地区毁林烧荒、开辟大型肉牛牧场,都会导致雨林大面积被毁,因而在雨林保护中,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栏目链接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读世界主要森林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原始森林面积最大的两种类型分别是( )
①热带雨林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③温带落叶阔叶林 ④亚寒带针叶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在热带雨林系统中,你认为最主要而且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是( )
A.热带雨林的土壤层
B.热带雨林的地上植物
C.热带雨林的动物
D.热带雨林的根系
1~2.解析:第1题,此题考查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上最主要的两种森林,一种是分布在纬度较高(北极圈穿过)的亚寒带地区,另一种是分布在纬度较低(赤道穿过)的热带地区,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为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第2题,此题考查雨林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雨林看起来很茂密,但事实上,雨林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所以地上植被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而这正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21教育网
答案:1.D 2.B
3.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 ②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 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 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版权所有:21教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主要是指其贫瘠土壤、脆弱生态环境与沙漠相似,而非其他。
答案:A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森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却遭到严重破坏。读下图完成4~6题。
4.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D.雨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5.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大量水汽被带离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
D.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6.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①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
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6.解析:第4题,在光合作用下,热带雨林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被形象地称为“地球之肺”。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雨林地区降水的50%水汽来源于雨林的蒸腾。第6题,雨林一旦被毁,它所具有的“大自然的总调度室”的功能将会失去,环境将会被严重破坏。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4.B 5.A 6.A
7.读亚马孙河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图,完成(1)~(3)题。
(1)朗多尼亚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人口的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____________。
(2)据图看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呈________关系。根据二者的关系,可推断森林砍伐的直接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雨林破坏对朗多尼亚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雨林遭受破坏的原因及其带来的生态危害。解答该题组的问题需明确以下关系: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人口的大规模迁移?朗多尼亚人口增长迅速?对土地需求的增多?雨林破坏?气候、土壤、生物、水文的变化。www-2-1-cnjy-com
答案:(1)人口迁移 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
(2)正相关 过度的迁移农业,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 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3)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体。雨林的破坏会使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致使当地水旱灾害多发;由于缺少植被的覆盖,雨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增强,会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土地退化加速;雨林的破坏还会使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受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总之,雨林的破坏会使朗多尼亚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一、选择题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 )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D.提供木材、供应林产
2.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 )
①放氧除尘、吸毒杀菌 ②降噪隔音、减轻污染 ③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④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⑤划分车道、隔离交通 ⑥提神醒脑、减少事故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
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作用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过滤空气、降低噪声
D.提供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1~3.解析:森林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在不同地区所发挥的主要效益不尽相同。第1题,“三北”地区,荒漠化和风沙严重,防护林主要是防风固沙。第2题,道路绿化带既可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划分车道,又可以改变大气成分和改善生态环境。第3题,河流中上游地区的森林一般是起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答案:1.C 2.A 3.A
读“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图”,完成4~5题。
4.随着时间的推移,图示地区原始林地逐渐消失的原因是( )
A.森林大火或病虫害
B.过度开垦
C.环境的自然演变
D.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解析:由图示区域土地结构的变化可知:原始林地面积减少而耕地面积扩大。由此得出,过度开垦导致原始林地消失。
答案:B
5.自1800年以来,图示地区可能出现的变化有( )
A.自然环境逐步优越
B.林业产值逐步上升
C.种植业产值降低
D.气候异常现象增多
解析:因原始林地面积大幅减少,森林对当地环境生态的屏障作用减弱,从而导致气候异常现象增多。
答案:D
下图为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湿地被破坏后,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曲线、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的分别是( )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解析: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功能。湿地被破坏后,当地气温日较差增大、河流流量年变化增大。由此,B项正确。
答案:B
7.下列关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C.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解析:东北三江平原因大面积的开荒,扩大耕地面积,导致湿地锐减,从而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
答案:D
读下图,完成8~9题。
8.图中A、B两地区虽然位于回归线附近,但有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两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共同原因有( )
①地处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②受东南信风影响 ③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④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 ⑤地形以平原或盆地为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9.甲、乙两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两个原始热带雨林分布区,热带雨林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下列不属于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是( )21cnjy.com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B.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等
C.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当地的能源问题
8~9.解析:第8题,A、B两处热带雨林的分布远离赤道,说明其形成不是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而是受地形、山地迎风坡、暖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形成的。第9题,热带雨林区并非因能源短缺而大量砍伐森林。其余三项都属于保护性开发措施。21·cn·jy·com
答案:8.C 9.D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 m×2 m×1 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利用水池,模拟湿地功能,主要是模拟湿地的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的功能。
答案:C
11.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矿物质总量增加
解析:植物具有固沙功能。如果无植物,则出水管的出沙量会增加。
答案:C
二、综合题
12.读雨林破坏对环境影响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中右侧是未受破坏的雨林,树林覆盖使土壤免受________和烈日曝晒。
(2)树木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可以靠不断形成的________经微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归还给土壤,又供植物利用,使森林资源得到不断更新。但是,因为热带雨林地区________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同时,________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________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加上该区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土壤较为________,系统的养分主要储存在________内,一旦破坏很难恢复。
(3)图中左侧大量的雨林遭到采伐,结果降水直接到达失去保护的地表,会使淋洗作用增加,导致________。没有了树木,________逐渐减少,树木失去营养源,可能造成森林退化、土壤侵蚀、______灭绝等严重问题。www.21-cn-jy.com
解析:本题通过左右两侧图的对比,可明显看出森林的环境效应,结合热带雨林地区的气候特点,很容易分析出热带雨林生态的脆弱性。热带雨林一旦遭受破坏,整个系统将会失去平衡,该系统内存在的一切循环将会被打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将随之产生。
答案:(1)暴雨冲刷
(2)枯枝落叶 光合作用 有机质 土壤 贫瘠 地上植物体
(3)土壤侵蚀 枯枝落叶 物种
13.阅读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据测算:一棵生长50年的树,产生的氧气价值为31 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的价值为62 500美元,防止土壤侵蚀,增加肥力可创收31 2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繁衍场所的价值为21 250美元,生产蛋白质的价值为2 500美元。
材料二 我国森林分布示意图。
(1)材料一的数据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
(2)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3)A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会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4)我国现有天然林正逐步减少。请你谈一谈保护森林的主要措施。
解析:本题组借我国森林资源分布图,考查森林破坏带来的负面影响及保护森林的主要措施。第(1)题,森林对人类具有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远超过经济效益,其中,生态功能是基础。第(2)题,由图直接可以读出我国森林资源分布的三大地区。第(3)题,A位于青藏高原东南,即长江上游,如森林遭受破坏,将给其以下河段带来大量泥沙,从而导致森林河道、湖泊、水库淤塞,形成洪涝。第(4)题,保护森林的措施有生物措施、法律措施、工程措施等三大方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远远大于它的经济效益。
(2)东北 西南 东南
(3)含沙增大;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湖、水库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频发。
(4)加强执法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采育相结合;防治森林火灾和虫灾;加强宣传教育。
思维拓展·湿地的保护
材料一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签订了一部全球性政府间的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该公约对湿地的定义为:“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材料三 我国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是一个湿地资源大国。我国湿地总面积为6 50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7%,仅次于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居世界第四位。但近年来,由于盲目的农田开垦和城市开发等占用、破坏天然湿地,直接造成了我国天然湿地面积减少、功能下降,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2-1-c-n-j-y
阅读材料,完成1~5题。
1.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湿地的有( )
①青海湖 ②稻田 ③黄河 ④水库 ⑤海洋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2.长江中下游湿地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目前,该湿地破坏严重,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三江平原目前有大片沼泽地尚未开发利用,2000年国务院却下令停止开垦,主要原因是(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我国粮食已相对过剩
C.石油资源丰富,保留工业用地
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4.相对而言,我国西部地区的湿地较少,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处:21教育名师】
5.据测定,在湿地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这说明湿地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态功能。
解析:本题组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的一些知识。第1题,从材料一所给的概念中可以得出答案,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也属于湿地,显然海洋不在该范围内。第2题,长江中下游湿地应主要指该地区的河湖。近年来由于围湖造田、破坏植被造成的泥沙淤积以及环境污染而使湿地遭到破坏。第3题,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停止开发“北大荒”,显然是为了保护湿地生态、改善生态环境。第4题,湿地的形成与气候关系密切,西部地区较干旱,湿地相对较少,但在青藏高原的高寒气候区也有大面积的湿地存在。第5题,湿地生态系统内物种丰富,其植物组织内重金属浓度高,这充分说明湿地具有消除污染、净化水质的作用。21*cnjy*com
答案:1.C
2.围湖造田 泥沙淤积 环境污染
3.D
4.深居内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5.消除污染,净化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