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综合检测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综合检测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8-05 17:3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检测(二)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13·济宁高二检测)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计划,参加了巴黎和会。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威尔逊的原则之所以能征服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美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欧洲各国
B.人们厌战,渴望和平
C.美国操纵的“国联”在欧洲影响深远
D.“十四点”计划较好地维护了欧洲的利益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人民渴望和平是其主要原因。而A、C、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 B
2.在巴黎和会期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这段材料说明(  )
①英国反对缔结处置德国的和约 ②英国认为《凡尔赛和约》是不公正的 ③劳合·乔治预感到德国复仇主义者的威胁 ④《凡尔赛和约》将导致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的激化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 材料表明,对德国的制裁必然会激化德国与列强的矛盾,也必然会激起德国人的民族复仇情绪。这充分说明了《凡尔赛和约》埋下了战争隐患,故③④正确。
【答案】 D
3.《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  )
A.德国承担发动大战的罪责
B.调整德国的疆界
C.剥夺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
D.严格限制德国军事力量
【解析】 巴黎和会是一场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C项。
【答案】 C
4.(2013·怀化高二检测)1920年,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人亨利·洛奇说:“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这段话反映了美国(  )
A.对威尔逊总统“十四点”计划的支持
B.对苏维埃俄国新生政权发动军事围攻
C.在华盛顿会议上限制日本在远东的扩张
D.对英法操纵国联不满,拒绝参加国联
【解析】 根据一战后的史实,美国总统威尔逊提议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国联,但国联成立后被英法操纵,材料中亨利·洛奇明显是反对美国参加国联的。
【答案】 D
5.电影《我的1919》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主人公顾维钧设计了这样一段台词:“长久以来,中国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他们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果和会将这些领土转让给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台词中论述的问题是指(  )
A.德国领土的肢解分割问题
B.奥斯曼帝国海外殖民地分割问题
C.中国辽东半岛主权归属问题
D.中国山东主权归属问题
【解析】 由题干中的“参加巴黎和会的主人公顾维钧”和材料中的“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及“领土转让”等信息,综合分析可知这是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山东主权的归属问题是材料论述的主要内容。
【答案】 D
6.下列有关《洛迦诺公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英、德、法、美等七国签署的《莱茵保安公约》等多个条约的总称
B.主要解决德国的赔款问题
C.暂时解决了安全问题,改善了法德关系
D.使法国的边界安全得到了保障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美国并未缔结《洛迦诺公约》,《洛迦诺公约》主要是解决欧洲的安全问题,条约暂时解决了安全问题,改善了法德关系,但法国的边界安全并未得到保障。
【答案】 C
7.《和平大使》一书中评述说:“英国的根本利益在于防止德国的崩溃,只要德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欧洲就能或多或少地保持均势。”英国在下列哪些事件中的态度体现了上述原则(  )
①巴黎和会 ②对德赔款问题 ③洛迦诺会议 ④华盛顿会议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解析】 在巴黎和会、对德赔款问题、洛迦诺会议上,英国均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与德国问题没有直接联系。
【答案】 D
8.英国殖民大臣丘吉尔认为:“如果把我们的海上政策建立在同日本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基础上,那么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加糟糕的政策了。”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维持英日同盟
B.主张同美国结盟
C.对英日同盟持反对态度
D.主张英、美、日三国结盟
【解析】 本题从材料中的“同日本联合”是“糟糕的政策”等信息可以判断丘吉尔反对与日本联合。
【答案】 C
9.20世纪20年代,欧洲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方式是(  )
A.和平方式 B.武力方式
C.经济封锁 D.外交孤立
【解析】 通过20世纪20年代欧洲各国处理国际问题的方式及签订条约的内容来看,这一时期处理国际关系主要采用的是和平方式。
【答案】 A
10.和平是人类最持久最朴实的追求。近代以来,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是(  )
A.《拉巴洛条约》 B.《国际联盟盟约》
C.《洛迦诺公约》 D.《非战公约》
【解析】 1928年8月,美、德、法、比、英、意、日、波、捷等15国签订了《非战公约》,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这是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1题20分,第12题20分,共40分)
11.(2013·鞍山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电信联盟(1865年成立)    威尔逊“十四点”计划
材料二 第22条 (一)凡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下实行自治,则应适用于下列之原则:将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视为文明之神圣任务,此项任务之履行应载入本盟约。(二)实行此项原则之最妥善途径,莫如将此种人民之管理,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任务且乐于加以接受之各先进国。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三 国际联盟继承和发展了19世纪国际组织发展的成果,是20世纪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则集以往国际组织一切进步和经验之大成,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国际联盟的成果,堪称20世纪国际组织发展的高峰。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成立的背景。 (4分)
(2)概括材料二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有何进步性。(8分)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联。(8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国联产生的背景:工业革命使各国间交往密切,世界连为整体,行业性组织建立,为国联建立奠定了基础;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提出;战后反战和平思潮的兴起。第(2)问回答材料二所述的实质,分析材料,主要反映了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殖民地、维护统治的隐蔽手段。殖民地委任统治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在国际组织的监督下,按照国际法解决列强纠纷,以避免更大的国际冲突。即国际化地解决殖民统治问题,证明国际托管殖民地的可行性,反映了时代的进步。第(3)问评价国联,需从两方面来回答,从积极方面来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为联合国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经验。从消极方面来说:实质是英、法操纵,维护霸权和凡尔赛体系的工具;缺乏普遍性、权威性,不能制止战争。
【答案】 (1)工业革命使各国间交往密切,世界连为整体,行业性组织建立,为国联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提出;战后反战和平思潮的兴起。
(2)实质: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殖民地、维护统治的隐蔽手段。进步性:在国际组织的监督下,按照国际法解决列强纠纷,以避免更大的国际冲突,即国际化地解决殖民统治问题,证明国际托管殖民地的可行性,反映了时代的进步。
(3)积极: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为联合国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经验。
消极:实质是英、法操纵,维护霸权和凡尔赛体系的工具;缺乏普遍性、权威性,不能制止战争。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的“二十一条”内容节选
日本国政府及中国政府,互愿维持东亚全局之和平。并期将现存两国友好善邻之关系益加巩固,兹以定条款如下:
第一款 中国政府允诺,日后日本国政府拟向德国政府协定之所有德国关于山东省依据条约,或其他关系,对中国政府享有一切权利、利益让与等项处分,概行承认。
第二款 中国政府允诺,凡山东省内并其沿海一带土地及各岛屿。无论何项名目,概不让与或租与别国。
第三款 中国政府允准,日本国建造由烟台或龙口接连胶济路线之铁路。
第四款 中国政府允诺,为外国人居住贸易起见,从速自开山东省内各主要城市作为商埠;其应开地方另行协定。
材料二 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内容节选
第一条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三)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及战后初期美日两国在中国势力消长的基本态势,并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6分)
(3)结合史实说明《九国公约》所规定的列强在中国的秩序是怎样被打破的?(6分)
【解析】 第(1)问从美、日自身力量的变化及一战的影响角度来分析变化的原因。第(2)问依据华盛顿会议上的决策,分析中国最终又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第(3)问主要结合日本侵华的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 (1)态势:一战期间,日本暂居优势,几乎独霸中国;20世纪20年代,美国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原因:西方列强参加一战后,力量受到牵制,在中国问题上被迫对日妥协,日本乘机提出了企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二十一条”,巴黎和会上,日本使一战中获得的侵华权益合法化,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影响了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美国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通过《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2)影响:华盛顿会议上,美国迫使日本把夺取的中国山东的主权归还中国,暂时抑制了日本在中国的扩张;《九国公约》中,美国以“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打破: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大半个中国,形成日本再次独霸中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