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检测(三)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13·长沙高二检测)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上述材料反映日本大举侵华的一个客观背景是( )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
B.社会主义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
C.经济大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激烈的经济战
D.日本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制订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解析】 注意材料中强调的是“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故日本制订大举侵华的外交政策的背景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激烈的经济战”。
【答案】 C
2.美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说:“绝大多数德国人都是修正主义者,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对于武装部队的限制以及把讲德语的地区从祖国划分出去等做法,是不会被永远忍受下去的。”这里的“修正主义”是指( )
A.拒绝加入国际联盟
B.反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C.拒绝签订《凡尔赛和约》
D.要求调整凡尔赛体系
【解析】 A、C两项不符合史实;从材料中可判断,大多数德国人希望摆脱凡尔赛体系的束缚,B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 D
3.1939年8月,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的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结果,原因有( )
①慕尼黑阴谋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猜疑 ②双方在确定义务和履行义务的条件等一系列问题上意见相左 ③苏联不愿与英、法合作 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还未触及它们的国家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20世纪30年代末,在法西斯严重的战争威胁下,苏联希望得到英、法的安全保证,并非不愿合作,而是双方互不信任,故排除含③的选项。
【答案】 C
4.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讲道:“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你们问我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这里所说的“我们的政策”是指( )
A.绥靖政策 B.抵抗政策
C.中立政策 D.结盟政策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三点:一是材料的时间限定是1940年5月;二是材料的内容;三是教材中的1940年的史实。结合这三者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答案】 B
5.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24周年阅兵式。在阅兵方阵前往红场的路上,不少的士兵满脸灰尘、衣着邋遢,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阅兵现场也是比较混乱,由于各种原因分列式的徒步方阵也极不整齐。因此,有些苏联史学家戏称,这是苏联红场阅兵史上一场最“不堪入目”的阅兵。不过,在众多史学家眼里,这却是苏联军民创造的“一个冬天里的奇迹”。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
A.苏联在当时经济非常困难,红军战士只能节衣缩食
B.那场阅兵是一场不光荣的历史
C.苏联在当时面临极为严峻的外部形势
D.苏联军队纪律非常散漫
【解析】 当时苏联红军的军容是由于特殊的战争状况决定的,从“1941年11月7日”这一信息可知当时德军围攻莫斯科,苏联面临极为严峻的困难,必须采取非常的紧急措施鼓舞军心投入战斗。从“一个冬天里的奇迹”的评价可以看出,看似散漫的军容仅是一个现象。
【答案】 C
6.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这反映出丘吉尔( )
A.愿意承担绥靖政策失败的责任
B.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
C.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
D.力主建立反法西斯联盟
【解析】 材料中的“地狱”“恶魔”指苏联这一社会主义国家,愿意在下院为其说好话,说明丘吉尔表示支持苏联,他是站在与希特勒相敌对的立场,这样做是为了维护英国的利益。A、B、D三项在题中无法体现。
【答案】 C
7.朱可夫元帅回忆:“蒙哥马利……跟我谈起了阿拉曼战役和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情况,在他的概念里,这两个战役具有同样的意义。”“同样的意义”是指( )
A.都是本地区战场上最大规模的战役
B.都是美苏盟军对德国法西斯的胜利
C.都是地区战场上的重要转折性战役
D.都是蒙哥马利指挥取胜的
【解析】 莫斯科战役是苏德战场规模最大的战役,排除A项;两次战役都不是美苏盟军所取得的胜利,排除B项;蒙哥马利指挥的是阿拉曼战役,排除D项;两次战役都是地区战场上的重要转折性战役。
【答案】 C
8.(2013·合肥高二检测)下列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和阿拉曼战役交战双方都表述正确的是( )
A.苏联?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德意
B.美苏?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德意
C.苏联?德国、英国?日本、英国?德意
D.苏联?德国、英国?日本、美英?德意
【解析】 本题考查三大战场中三大转折性战役的交战双方。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作战;中途岛海战是美日作战;阿拉曼战役是英国与德意作战。
【答案】 A
9.“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的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是( )
A.《甲午悲歌》 B.《日寇投降》
C.《台湾沦陷》 D.《珍珠港祭》
【解析】 根据诗词中“降旗”“武运”“大和”等提示,应该理解为日本发动的所谓“武运长久”的侵略战争以日本的失败而告终,我们取得了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
【答案】 B
10.201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8周年,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战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②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③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④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⑤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幕,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战告诫我们,和平与进步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要求。战争极大地削弱了殖民主义国家的实力,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迅速发展,出现了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1题16分,第12题24分,共40分)
11.(2013·厦门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12年,拿破仑率60万大军进攻俄国,9月14日占领莫斯科。但是,莫斯科经过一场大火已变成一座空城,10月13日,天降大雪,气温骤降,冬天来临。拿破仑不得不决定撤退。在饥饿、寒冷和俄国军队的不断袭击下,法军伤亡惨重,仅剩几万人回到法国。
材料二 1941年,希特勒调集180万人,实施“台风”行动,要在冬季到来前攻占莫斯科。可事与愿违,不仅德军的进攻遭到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而且11月3日,第一次降雪开始了,缺乏御寒装备的德军寸步难行。到12月初,气温已达到零下40摄氏度。德军机器停转,武器失灵,人员冻伤无数,苏军乘机反击,歼敌50余万,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请回答:
(1)在莫斯科,俄国军民对付拿破仑和希特勒的方法有何差别?(6分)
(2)莫斯科战役爆发时,欧洲战场呈现什么局势?莫斯科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国际意义?(10分)
【解析】 第(1)问只要阅读材料,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第(2)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对付拿破仑:制造空城,利用严寒,诱敌深入,在敌人退却时不断袭击。对付希特勒:集中兵力,利用严寒,奋力抵抗。
(2)局势:德国军队征服北欧、西欧许多国家,锋芒正盛;丹麦、法国等国投降,惟有英国在顽强抵抗。
意义:消灭了法西斯军队,打击了其嚣张气焰;打乱了法西斯德国的战略部署,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1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8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6分)
(4)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 (4分)
【解析】 回答第(1)问注意关键词“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迅速派兵”。回答第(2)问注意信息“1943年11月”“中美英”“讨论中国”,考查开罗会议的内容。回答第(3)问抓住关键词“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国际共同体”。第(4)问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角度分析认识。
【答案】 (1)英国请求中国救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
(2)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发表《开罗宣言》。日本所窃取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3)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创建联合国
(4)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世界才能和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