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检测(六)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日、俄等力量的制约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解析】 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但随着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个经济政治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美国的地位相对削弱,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答案】 C
2.2010年2月17日新华网刊登《达沃斯:5天的思想碰撞》一文,指出:“参加论坛(2010年冬季达沃斯论坛)的有2 500人,就有2 500个不同的观点。这里并不追求达成一致,而是追求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角色的人进行思想碰撞,在‘头脑风暴’中探寻解决世界难题的出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形成
B.霸权主义盛行
C.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趋势
D.世界局势动荡加剧
【解析】 2010年冬季达沃斯论坛“不追求达成一致”“追求……思想碰撞”体现了各种力量的制衡,是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反映,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3.(2013·东莞高二检测)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的文章称:“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你对“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的理解是( )
A.欧盟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B.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改革开放后已成为世界大国
【解析】 A、B、D 三项的表述都是“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中的一个方面,它们共同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选C项。
【答案】 C
4.进入2013年,韩美两国在朝鲜半岛举行一系列联合军事演习,朝鲜不断谴责韩美军演是对朝鲜主权“无法原谅的严重军事挑衅”,是对国际社会和平与稳定愿望的“粗暴挑战”。这表明( )
A.朝鲜是危害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罪魁祸首
B.对抗仍然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C.世界整体趋于缓和,但局部动荡依然存在
D.朝鲜希望通过重启核计划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解析】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局势趋于缓和,但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局部动荡依然存在。
【答案】 C
5.
(2013·杭州高二检测)右边漫画《求援》,讲的是2009年9月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64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说,请求各国一起承担责任解决全球性问题。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图建立“单极世界”的美国已经明显力不从心
B.全球性问题都是美国造成的,必须由美国来承担
C.充分表明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D.联合国可以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解析】 从材料中“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64届联合国大会上”这一信息可以看出D项正确;从图片和文字中可以分析出A、C两项正确,B项不符合事实,观点过于偏激。
【答案】 B
6.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包括( )
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②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加强 ③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导权 ④恐怖组织的破坏活动不断 ⑤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⑤
【解析】 经济全球化暴露出来的问题应从经济方面进行分析概括,④是当今世界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之一,故带④的选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A、B、C三项。
【答案】 D
7.2011年1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变化。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
A.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即将建立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C.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D.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极
【解析】 本题考查对经济格局变化的理解。从材料中的“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可知发展中国家正在崛起,强调的是发展中国家。故选D项。
【答案】 D
8.柏林墙倒了,冷战的坚冰融化了,但是人们却高兴不起来。观察右图,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
B.第三世界国家没有摆脱殖民统治
C.第三世界国家原有经济基础较差
D.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解析】 柏林墙是东西方国家分隔的标志,而分隔南北的“经济墙”造成的南北问题即发展问题仍然存在,发展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B项错误,C项只是其中一个原因,D项不涉及南北问题。
【答案】 A
9.20世纪的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本质上反映了( )
A.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
B.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
C.局部战争仍然频繁发生
D.时代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发生变化
【解析】 社会现实决定人们的发展思路。
【答案】 D
10.(2013·盐城高二检测)冷战时期,北约、华约等军事政治组织是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而冷战结束后,各类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 )
A.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扩大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第三世界”开始崛起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解析】 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的斗争淡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加强合作,说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能够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1题20分,第12题20分,共4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日前表示,当今世界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由一国指挥世界的做法是不可接受的。他说,当世界的两极体系不复存在时,人类应当走向一个以几个中心为依托的多极世界,目前的世界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但是,最近又出现了走向单极世界的倾向——有一个大国企图指挥世界,这是不能接受的。
材料二 在谈到地区冲突时,普利马科夫认为,这种冲突现已同国际恐怖主义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使冲突的解决变得更加困难,从而使世界面临新的危险。他说,车臣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当地的恐怖分子和分离主义者得到外部的支持。
——材料一、二均摘自新华社索菲亚
2000年4月24日电
材料三 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一个非欧亚大陆国家破天荒第一次不仅是作为欧洲大陆大国关系的主要仲裁者,而且也是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出现了。苏联的失败和崩溃是一个西半球大国美国迅速上升为唯一的而且的确也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的进程中的最后一步。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最近又出现了走向单极世界的倾向”具体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世界的两极体系是怎样形成的。(6分)
(2)概括材料二中所说的“世界面临新的威胁”。对待这一问题,中国是怎样做的?(8分)
(3)材料三中说“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其结构性的变化有哪些?(6分)
【解析】 第(1)问注意结合苏联解体之后美国的态度以及雅尔塔体制的形成、美苏冷战。第(2)问注意联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的做法。第(3)问可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入手分析。
【答案】 (1)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企图称霸世界)。二战后形成美、苏两大势力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制。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苏联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联合东欧国家于1955年成立华约组织。
(2)地区冲突;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
对地区冲突,一是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为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地解决做出积极的努力;二是重视维和领域的工作,派出维和部队。对恐怖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进行有力打击,并强调加强国际合作。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俄罗斯取代了苏联的地位;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欧盟成立;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积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日本也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整个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变与全球化》
材料三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四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1970年
1992年
33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 129美元
22 185美元
——摘自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原因。(4分)
(2)根据以上材料,评价材料三的观点。(2分)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6分)
(4)我国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8分)
【解析】 第(1)问,主要应把所学知识正确迁移。第(2)问,要立足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的观点。第(3)问首先要看清表格中数字所反映的情况,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根源。第(4)问是一道较为开放的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新科技革命的开展;国际金融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推动。
(2)材料三的观点是片面的。尽管发达国家拥有技术优势,经济全球化确实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但全球化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进步的体现。
(3)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在加大,两者贫富差距扩大。根源:全球化进程中,旧的国际格局、新殖民主义依然存在;发达国家掌握了技术优势,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4)要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科技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完善金融市场和加强经济运行的监督和管理,防范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任答四点,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