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6.9 直线的相交(1)说课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6.9 直线的相交(1)说课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23 09:3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基于“整体建构”教学观的
《直线的相交(第1课时)》教学
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
理解教材
理解学生
理解教学
理 解 教 材
理解教材
核心点
《直线的相交(1)》
核心点
直线相交的概念
几何研究之线
贯穿线
概念 —— 性质 —— 应用
理解教材
概念形成之线
概念形成之线
引入概念
属性归纳
巩固概念
明确概念
从数学概念体系的发展过程或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经过分析、综合、去掉非本质属性,保留本质属性
给概念下定义,给出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学会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转化
运用概念去认识同类事物,推进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并把概念纳入概念系统,建立联系
概念 —— 性质 —— 应用
理解教材
概念形成之线
性质探究之线
性质探究之线
观察图形,确定几何研究对象
对研究对象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进行猜想
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演绎证明
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几何语言描述几何性质
问题发现
猜想结论
明确性质
证明推理
概念 —— 性质 —— 应用
理解教材
概念形成之线
性质探究之线
应用内化之线
应用内化之线
通过判断题、例1、例2,逐渐明晰几何概念和性质
例2变式题帮助学生养成“言必有据”的书写习惯
课堂小结进一步整理角的研究方法,为后续几何图形的研究和运用积淀经验
基础巩固
变式训练
拓展提升
概念 —— 性质 —— 应用
理解教材
概念形成之线
性质探究之线
应用内化之线
核心点
直线相交的概念
贯穿线
理解教材
概念 性质 应用
引入概念
明确概念
巩固概念
问题发现
基础巩固
变式训练
属性归纳
拓展提升
猜想结论
证明推理
明确性质
理 解 学 生
知识
方法
点与直线位置关系
概念理解出现偏差
生活中的两条直线相交
感悟几何学习的方法
理解学生
几何说理有困难
理 解 教 学
教学目标
(1)了解相交线和对顶角的概念
(2)理解对顶角相等,会用余角、补角和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角的计算, 养成严谨有序思考和规范表达的习惯
(3)在经历性质的获得过程中,感悟性质获得的一般方法,需要在猜想的基础上经历严格的演绎证明
理解教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直线相交的概念
教学难点:对顶角的概念、例2的几何说理过程
类比画图,引出课题
理解概念,探索性质
共研例题,深化认识
梳理小结,提升思想
教学的主要流程
理解教学
问题1 点与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追问 过直线 l 外一点A画直线m,两条直线可能有几个公共点?
既让学生感悟类比的过程,又让学生体验通过画图研究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的方法.
理解教学
画直线 AB、CD 相交于点 O
问题2 图中有几个小于平角的角?
追问1 观察∠1 与∠3,这两个角的顶点、角的两边有什么关系?
追问2 除了对顶角的顶点相同外,图中∠1 与∠2 的顶点也相同,它们有什么位置关系?什么数量关系?
追问3 对顶角有什么特殊的数量关系?
理解教学
通过两条相交直线获得对顶角的概念,从共顶点的角顺势提出邻补角,接着从邻补角的数量关系自然延伸对顶角的数量关系获得性质.
例1 画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共有几组对顶角?
通过图1的有序寻找经验迁移解决图2的对顶角寻找,帮助学生积累思考问题的经验.
图1
图2
理解教学
例2 如图 ,直线 AB 与 CD 相交于点 O,∠EOD=60°, ∠BOD 与∠EOD 互余,求∠AOC 的度数.
帮助学生养成先分析后表达的几何题解题习惯、“言必有据”的书写习惯.
OE平分∠AOD
变式
理解教学
反思学习过程,沉淀学习思考经验,提升思想方法
理解教学
本课设计理念与亮点
1.站在系统的高度,整体架构内容体系
点与点
位置关系
点与直线位置关系
直线与直线位置关系
点与圆
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
位置关系
圆与圆
位置关系
2.精心设计思考性问题,帮助学生学会思考
本课设计理念与亮点
例1 画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共有几组对顶角?
“你是怎么找的?”
思考性问题
图1
图2
3.着眼几何图形的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本课设计理念与亮点
形成研究角位置关系的两个视角
感悟角的数量关系
探索学习的奥妙,
让学生学会学习!
——“遥”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