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1学习目的: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或用法。
学习重点: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重点虚词。
学习难点:掌握推断文言实词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资料里的练习提高课堂效率;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一]、考点阐述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的是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对实词考查常常是固定的唯一的意义,这就是需要具备根据语境理解、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
1、文言常见实词的范围
要注意两点:①在文中的含义,这是所给的条件;②常见的文言实词,这是考查的范围。
2、什么是文言常用实词
一般地说,凡是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的古今词义不同的字均可算是文言常用实词。 新编《语文教学大纲》确定的高中生应掌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3、文言常用实词的特点
单音性───单音词占绝大多数,双音词主要是联绵词、叠音词、象声词、 偏义复词以及外来词,为数不多。
多义性——这和现代汉语的一词多义原则上是一样的,但现代汉语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的意义,在古代汉语中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
近义性——现代汉语中有不太区分的概念,古代汉语中可能分得很细,形成一系列近义词,如关于“看”的动词有20多个;“马”的名词也有20个以上。
活用性——可以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用作其他词类,名词可用作动词、副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又可以活用为名词,又有使动、意动等特殊的动宾处置关系。 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古今异义
偏义复词
一词多义
通假字
词类活用
要特别注意文中词义的推断
积累常用文言实词的常用义项
还需掌握有关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涉及的知识点:一古今异义
1.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
3. 词义转移
4.词义弱化
5. 词义强化
6.感彩变化
7.名称说法的演变?词义的扩大 练习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母亲。
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古义]①动词。完毕,结束。②副词。终于,最后
[今义]①完毕。②终于。③居然。④全。 词义的缩小 练习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沛公居山东时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与“丈夫”相对 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④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可怜 古义:①可爱 ②值得同情 ③可惜
今义:值得怜悯
练习:指出下面对红色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不超过)
B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交错相通)
C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祖辈和父辈)
D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进)√?词义转移练习3.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暮去朝来颜色故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 ④凭轩涕泗流
⑤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⑥戊卒叫,函谷举,楚人 一炬,可怜焦土
⑦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① 行李 古义:外交使者。 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
② 颜色 古义:容颜、脸色。 今义:颜料或色彩。
③ 秋天 古义:秋日的天空。 今义:秋季。
④ 涕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⑤ 因为 古义:因此写作。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
⑥ 举 古义:攻克。 今义:抬起。
⑦ 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 词义弱化 练习4.解释下列加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②吾羞,不忍为之下?词义强化
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① 约束 古义:盟约。今义:限制。
② 羞 古义:羞愧、感到耻辱。今义:害羞、不好意思。感彩变化 练习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天下云集响应
① 牺牲:这里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
现在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褒义词。
②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
今天表示品德低下。
③ 响应:这里是像回声一样应和,中性词,
现在指积极听从号召,褒义词。名称说法的演变 练习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②愿为市鞍马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①股:古代指大腿,
现在已不用,指臀部、屁股。
②市:这里指买,
现在已不用,指城镇、集市。
③谢:古义指告诫、告诉,
现已不用,用于指感谢。1、于是
①在此,在这件事上。(表事情)
①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②对此,对于这种情况。(表问题)
②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③在这时,在那时;从此。(表时间)
③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课堂练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古义:出使的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微:如果没有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
古义:武士勇士。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古义:土地方圆。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指侍从或亲近的人。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古义:有时,隔一段时间。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4、至于
古义:①到达, “至于”接表地方的名词或表地方环境状况的形容词或接时间名词)。
例: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②以致;以至于;到了……的结局(地步)。(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
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粘襟,何其衰也!
例: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5、所以
古义:①……的原因 / 缘故(表原因)
例: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用来……的,……的凭借。(表手段和目的)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6、非常
例: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①意外的变故。
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②非同寻常。 7、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治学的人,读书人。
生乎吾前,……吾从而师之。
古义:从,跟随;而,是连词,而且。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古义:一般人。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义:不一定。 积累同形异义词往往 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会计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垄断 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不好 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
丈人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苏武传》)
可以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处处,到处会,聚会;计,商议山川阻隔不美(指相貌)长辈可,可以;以,凭烈士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有志节操守的男子
无论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更不用说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出身低微
中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中间夹杂着
稍稍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渐渐
无赖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
活泼玩皮指示 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出来给……看
风流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杰出、英俊
自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自作主张
交通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交接相连
突出 铁骑突出刀枪鸣
骤然冲出
虽然 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必取宋
虽然如此,但是……
偏义复词 偏义合成词两个语素的意义相近相类或相对,并列组成双音词后,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成为该双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的意义却摒弃不用,只是作为一种陪衬。
例1:“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例2:今有一人,入其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在古代有区别,种树曰“园,种菜曰“圃。现代则泛指种植果树蔬菜的地方。在本句中,看句后有“窃其桃李”,可知“园圃”在此仅指种树的地方。
例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
出入偏指出 两类: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异同:偏义复词,不同。
②昼夜勤作息
作息:偏义复词,劳作。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偏义复词,离去。
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偏义复词,果园。
②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
公姥:偏义复词,婆婆。
③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存亡: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国家: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4、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巷陌: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5、孰与君少长???
少长:偏义在“长”,“少”是衬字。意谓“谁的年龄大”。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出入:偏义在“入”,“出”是衬字。
课堂练习: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偏义复词并解释。积累“偏义复词”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
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题。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
一个词产生时的原始义,也就是这个词的基本义或称作本义。
如“斤”是个象形字,本义是“斧”
“月”是个象形字,本义是“月亮”
“适”是个形声字,本义是“到”、“往”
例句:适莽苍者;适彼乐土一词多义怎样推敲一个词的本义呢?
象形,如:日、月、水、火、山、川、草、木、车、马;
指事,如:上、下、刃、亦、天、旦
都可直接从其形着手。
会意字,如:休、信、牧、明、鲜、囚、解、采、众、晶
看其结构组成,意会词义。
形声字,如:氢、氧、钠、硫、铜、
从其形旁推敲词义。词的直接引申义由一个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与本义有直接关系的这个词义称作直接引申义。
如:“阳”本义是“山南或水北”。
例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山南或水北,这个地方正是阳光照得到的地方,故又引申出 “日光,阳光”之义。
例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手足情深,焉能或忘 本义“手和脚”,比喻义“兄弟”“党羽”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本义指“头和颈”,比喻义指“某个集团的领导人”。 草菅人命,纵横乡里 本义“野草”,比喻义“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比喻义怎样记忆一词多义? 通过记住词的本义,然后思考该词的其它义项与本义的联系,串联起来记忆。
“顾” 本 义:回头看,
引申义 :回头,看,环视,顾及,体恤,
但,只是
这样一来,一个词的所有义项我们就可以串成一个整体来记忆,对个别特殊的,再强化记忆一下,就能很快掌握了。
不仅记词的多义,而且要记例句,因为这样容易理解,例句最好是较为熟悉的文中或学过的句子。1、左右皆试引之,中关(弯)而止
2、引弓射之,豕人立而啼
3、相如引车避匿
4、十一月,沛公引车之薛
5、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6、孔子引而教之
7、顷之,五校粮尽,果引去
8、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矣
9、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引: (拉弓)
(拉开)
(调转)
(率领)
( 邀请)
(引导、诱导)
(退却)
(伸长)
(举、拿)本义引申义1、沛公不胜杯杓
2、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3、此时无声胜有声
4、何可胜道也哉
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胜:(禁得住、能承受)
(胜利、战胜、取胜)
(超过)
(shēng尽)
(优美的)课堂练习:解释下列多义词。就:
A、金就砺则利
B、连辟公府不就
C、乃从容就戮。
D、若无罪而就死地
E、荆轲遂就车而去
F、然嬴欲就公子之名。
H、轲知事不就。 靠近
赴任,就职
接受
走向,走上
登上
成就
成功、完成、达到目的
固:
A、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B、少年固强之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D、相如固止之。
E、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F、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G、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坚固坚持固执
坚决
本来
当然
牢牢地适:
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B、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C、从山上观之,适与地平。
D、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E、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F、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到……去
顺从,适合
正好
适应 适合
刚才
女子出嫁积累“一词多义”
通假字通假字 通假字就是通用和假借的合称。也就是本应使用甲字,却使用一个同音字、近音字或形近的乙字代替。甲字是本字,乙字就是通假字。
(1)近音相通
①同音:“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头发花白。形容词
②音近:“汉亦留之以相当。”
当:通“挡”抵挡,抵偿。动词
(2)形近相通
①声旁与形声字:君子生(xìng,通“性”)非异也
②同声旁的形声字:“距关,毋内诸侯。” 距:同“拒”;把守。动词 [练习]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赢粮而景从
3.君子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5.风吹草低见牛羊
6.离骚者,犹离忧也[倍]通[背],背叛之意。[景]同[影],像影子一样。[知]通[智],智慧。[坐]同[座],座位。[见]同[现],露出。[离]通[罹],遭受。积累“通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