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掌握新闻要点 习题课件(8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掌握新闻要点 习题课件(8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4 10:54:21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一单元 掌握新闻要点
1 消息二则

7
基础积累
水滴石穿,全面过关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芜湖(wú)
泄气(iè)
kui(溃)退
荻港(di)
dū(督)战
歼灭(jan)
要塞(sài)
锐不可当(dang
2.对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B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
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
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
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
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
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
都很泄气。
A.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B.毫无斗志:没有拼搏精神,没有竞争力。
C.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D.泄气:泄劲。
3.下列关于《消息二则》的有关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由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可知,
可以从渡江兵力上感知战役的壮阔。
B.两测消息的主体部分都比较详细地报道了三
路军的渡江情况。
C.《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语言精练,
铿锵有力,书面语和口头语穿插运用,相得
益彰。
D.《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一消息的标
题可谓简明、醒目,概括性强。
4.文学常识填空。
(1)毛泽东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
家、理论家、军事
家和诗人。他的代表
诗作中讴歌长征精神的是
《七律·长征》
抒发渡江战役胜利的豪情的是《七律·人
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常见的新闻体裁有
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
新闻评论
等。
综合运用
开放探究,综合提升
5.为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光明中学开展
以“弘扬大别山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综
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光明中学校团委起草了一份活动实施方案,
请你阅读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光明中学红色研学实施方案
亲爱的同学们:
为拓展同学们学习的空间,进一步体验
以坚守信念为核心的大别山精神。经研究
决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次研学活
动的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题:弘扬大别山精神,传承红
色文化。
二、活动形式及内容
形式:校外集中研学与校内自主研学相
结合。
内容:听一场关于大别山精神的专题报
告;学唱一首大别山民歌;讲一个大别山故
事;参观一处大别山精神展览馆;考查一所
红色故居;写一篇研学心得。(共12张PPT)
第一单元 掌握新闻要点
口语交际 讲述

1.为了方便健康监测,安徽省推广使用“安徽健康
码”(简称“安康码”),以便群众亮码通行,李奶
奶想申领安康码,但她不知道如何操作。下面是
“安康码”申领流程,请你将必要信息转告给她。
扫描二维码,下载“皖事通”App

打开App,页面左上角选择城市

,点击“去申领安康码”

填写个人健康基本信息

核对提交
李奶奶,您先扫描二维码,下载皖事通App。然后
打开皖事通App,在页面左上角选择自己所在的城
市,点击“去申领安康码”。再逐条填写个人健康
基本信息。仔细核对确认无误后,点击提交按钮,
即可生成您的安康码。
2.某校八年级(3)班开展“向‘援鄂英雄’致敬”的
主题班会,该班班长收集了两则材料。
材料一2020年3月10日下午,位于武汉市洪
山体育馆的武昌方舱医院正式宣布休舱。至此,
武汉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30余天的时间
里,方舱医院共收治轻症新冠肺炎患者1.2万多
人,“生命之舱”创造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的
奇迹。
材料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举国上下同心
战疫,青年的表现可圈可点。援鄂“90后”医护
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坚守一线的“90后”干
警不惧风雨、日夜操劳,“90后”志愿者在城乡社
区防控中不辞辛苦、发光发热…
(2)根据材料二写一段文字,表达对援鄂青年的赞
美之情,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要求:不少
于30字)
示例:你们是白衣天使,为病患祛除了病魔;你
们是钢铁战士,为战疫守护了平安:你们是新时
代的活雷锋,为社区的疫情防控默默坚守
(3)假如你是班长,需要你邀请一位援鄂归来的
医务人员,于本周五下午2:00来参加此次主
题班会并作报告,你将如何说?
示例:×××叔叔(阿姨),您好!我们班准备开
展一次“向“援鄂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我代
表全班同学,邀请您本周五下午两点来参加此
次主题班会并给我们作报告。请您百忙中抽
点时间,我们热切期盼您的到来。
3.假设你是辩论赛的主持人,请你依据下面的安排
表,对辩论流程进行介绍。
环节
主要任务
辩手分工
时长
正面论述己方正方一辩
双方各不超
立论
观点
反方一辩
过3分钟
质疑对方观,点,正方二辩→
双方各不超
攻辩
回答对方提问
反方二辩
过3分钟
轮流发言,强调
自由
双方各不超
己方观点,反驳正方→反方
辩论
过3分钟
对方观,点
总结
正方三辩→
双方各不超
对辩论进行总结
陈词
反方三辩
过3分钟(共29张PPT)
第一单元 掌握新闻要点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7小
基础积累
水滴石穿,全面过关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
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
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
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
大贡献的人。
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
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
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
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
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
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
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
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
国议会联meng。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颁(ban)发
血(xue)清
仲(zhong)裁
联meng(

(2)概括选文的主要事实。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
了诺贝尔奖。
(3)“建树”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建立的功绩
(4)提取下面句子的主干部分。
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
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
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诺贝尔奖发给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2.下列关于文体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息的标题应简明、醒日、概括性强
B.就结构而言,消息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标
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C.消息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
因、经过、结果,它与记叙文六要素完全相同,
因此,我们可以说消息是记叙文的一种。
D.新闻作品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消息、通讯、新
闻特写等。
综合运用
开放探究,综合提升
3.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诺贝尔奖,某校八年级(2)
班同学准备出一期以“诺贝尔奖与我们”为主题
的专题板报。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宣传委员准备根据以下材料,为板报栏日拟
写一个标题,他写了前一句,请你补写出后一
句。(要求: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
字数相等)
材料一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共同特,点:①对
自然界和科学现象具有广泛而浓厚的兴趣;
②从小具有一种自发的探索、创新精神和丰
富的想象力:③具有刻苦、顽强、百折不挠的
精神。
材料二
中国孩子认为自己有想象力和创造
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的只有14.9%。
栏日标题:展开想象翅膀,

示例一:点亮创新火炬
示例二:高举创新旗
帜(共13张PPT)
第一单元 掌握新闻要点
第一单元复习专练

1.下面是对选取新闻篇目的内容介绍,请你阅读这
段文字,完成(1)~(2)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
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两篇文章结构清晰,事实
准确,行文精粹,言简意咳,全面报道了渡江战役
第一阶段的情况,体现了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

,反映了这一伟大战役的磅礴气势。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堪称“倒金字塔结构”的样
本,平实而严谨。《“飞天”凌空一跳水姑娘吕
伟夺魁记》是新闻特写中的佳作,它将观众翘首而
望的一刹那,跳水新秀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的瞬
间定格为三个画面,一一描写,语言生动,笔触细
腻。《一着惊海天一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
首架次成功着舰》报道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
次成功着舰。舰载战斗机着舰,在中国是一切从
零开始,数不尽的人为之
,默默奉献。叙述
详尽,描写生动,既有全球视野,又有历史维度,充
分显示了通讯的特长。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A.翘首而望(qiáo)一刹那(shà)
舰载
战斗机(zǎi)
B.翘首而望(qiao)
一刹那(cha)
舰载
战斗机(zài)》
C.翘首而望(qiào)
一刹那(shà)
舰载
战斗机(zǎi)
D.翘首而望(qiào)
一刹那(chà〉
舰载
战斗机(zài)
(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汉字和
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A.①当
②殚精竭虑
B.①挡
②殚精竭虑
C.①当
②处心积虑
D.①挡
②处心积虑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标志着炎热的暑天接
近尾声。
B.小华给小明猜一个生肖谜语:“脚步从容性不
慌,昼出夜归躬耕忙。血汗洒尽含泪去,留给
人间是沧桑。”小明回答说:“是牛。它排在生
肖中第二位,对应的地支是丑。”
C.社日是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社日这一天,乡
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D.重阳节时秋高气爽,风清月朗,故有登高望远、
赏菊赋诗、喝桂花酒、插菖蒲等习俗。
3.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有同学发现“红”字是
文中反复出现的字眼,“红星”“红军”“红小
鬼”…同学们对书中“红”字的内涵展开了讨
论,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请根据书中的
具体内容和你的阅读体验将其补充完整
甲:我认为,“红”不再是颜色,而是一种精神象
征,象征着革命热情,象征着不畏艰难,不怕牺
牲,奋力拼搏的精神。在第五篇“长征”中,我不
但看到红军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飞夺泸定桥,还
看到他们①
克服千难万险,爬雪山,过草地
乙:我将“红”理解为一种②
积极乐观(或:不管
行军多疲乏,也不觉得苦)
的精神,你看书中的
“红小鬼”,③
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共44张PPT)
第一单元 掌握新闻要点
3“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基础积累
水滴石穿,全面过关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
雅,白云以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
望、屏息iǎn声的一刹那。

双臂,向上
起,只见吕
伟轻轻一
,就向空中
去。一瞬
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
着蓝天白云,酷以敦煌壁画中ig空翔舞的“飞
天”。
(1)给加点宇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翘(qiáo)首
屏息liǎn(

)声
酷(

)似
ling(凌)空
(2)将“举”“飞”“蹬”“舒”四个字填入文段中的
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舒举蹬

B.举
蹬舒

C.舒



D.举
舒飞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手法。
(4)把下面的句子改成对偶句。
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
身旁。
示例一:白云浮在她的头顶,飞鸟掠过她的身
旁。示例二: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
似在她的身旁掠过。
2.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从容不迫
(2)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眼花缭乱】
(3)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
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
(如梦初醒
3.仿照例句,补写两个句子。
例:体育,你是拼搏。每当我们看到运动员脸上
流淌的汗水和湿透的运动衫,我们才知道什么叫
“奉献”。
体育,你是团结。
每当我们看到运动员默
契的配合和有组织的进攻
我们才知道什么
叫“团队”
体育,你是荣誉。
每当我们看到运动员站
在领奖台上流出的泪水和露出的微笑
我们
才知道什么叫“成功”
4.下列有关新闻特写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
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
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
新闻体裁。
B.新闻特写所写的内容,一般是一个特定的时空
交汇点上的形象画面。时间和空间的局部性
使这种文体有一种特有的“局部强调”性质。
C.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共同点:简要和迅速地报道
新闻事实。差异:消息往往扼要地报道新闻事
件的全过程,而新闻特写主要截取新闻事件中
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
D.新闻特写和通讯的共同点:重视运用形象思
维,采取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
事实。差异: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时,通讯一
般展示新闻事件的横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
整:新闻特写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着
重描写精彩瞬间。(共17张PPT)
第一单元 掌握新闻要点
写作 新闻写作

进入信息社会,新闻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新闻的海洋中,新闻不仅是我们
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享受社会主义民主权利、发挥奥论监督作用的重要渠道,也是
推动我们日常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不仅要读新闻,而且要认识新闻,培养新闻意识,学会新闻写作,
这对于我们将来的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技巧点拨】
一、需要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标题是对消息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和副题,引题是为了引出消息的正题,
副题是对正题的补充和说明,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标题的拟定要求精练准确、鲜明生动,起着画龙点睛
的作用。例如毛泽东同志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只有正题,简洁、概括,其中的“百万”和“横
渡”气势磅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二、合理安排消息正文的结构
尽管消息的内容包罗万象,不过形式上却有共同特征,正文一般由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四部分
组成。
1.导语。导语是扼要地揭示消息核心内容的文字,一般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导语语言
既要高度概括,又要力求生动。例如:毛泽东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导语,是消息的第一句
话:“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导语部分概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时
间、人数,自然能够让人想到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
2.主体。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承接导语,运用充足的事实来详细叙述,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和阐释。例如: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主体从“二十日夜起”到篇末,具体叙述中、
西、东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
3.背景。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消息的从属部分,是为充实消息内容、烘托
和发挥主题服务的,使用背景材料要遵循“有用精当”的原则。例如《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在文章的第四
自然段交代了消息的背景,进一步介绍了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情况。
4结语。结语一般指的是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者最后一段话,它是消息的结束语。结语的表达要简
洁有力,同导语遥相呼应。例如毛泽东同志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结语,就是消息的最后一
句话“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三、注意语言准确、简练、易懂
首先,是写一个扼要的但引人注意的导语:然后,顺着这条导语,在主体部分使用现实的或者背景的
材料,让事实更加清晰起来;最后,来一个戛然而止或画龙点睛的结尾。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是消息写作
的风格。在此基础上,也可以适当地讲究语言的生动形象。
因此,在写完一则消息之后,可以根据上述要求或者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文章的语言。对于那
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晦涩难懂的语言,要坚决地删除掉。同时,还要考虑读者的感受,对于相关的语言
作出相应的修改。(共32张PPT)
第一单元 掌握新闻要点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7
基础积累
水滴石穿,全面过关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岁月如歌,历史无言。历史的记忆穿过岁月
幽深的长廊,我们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崔璨与绚
烂:透过历史深邃的眼眸,我们读懂了它博大精
深的睿语哲思:站在历史宏厚宽阔的肩膀上,我
们听到了那一段岁月的波Ián壮阔,刻骨铭心。
狼烟四起是历史,浩浩烟波是历史,兰亭古墨是
历史,松花niàng酒、春水煎茶也是历史,传统文
化中温润的一点一滴是最真实、最细致的存在。
人生短暂,历史却是永恒的。悟以往,知来者。
每一缕蝼尘烟都渴望被铭记,每一段岁月都值得去
歌唱!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幽(you)深
眼眸(mou
波lan(澜
)壮阔
niang(

)酒
(2)“幽深”中“幽”的意思是
(A)
A.深远;僻静:昏暗
B.隐蔽的:不公开的
C.沉静
D.囚禁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

拟人的
修辞手法。
(4)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每一缕尘烟都渴望被铭记,每一段岁月都值
得去歌唱!
难道不是每一缕尘烟都渴望被铭记,每一段岁
月都值得去歌唱吗?
2.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
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形象地写出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状,控诉了侵华
日军的野蛮、残暴、灭绝人性。
(2)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
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

民追寻事实真相。
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准确指出了日本改
动或曲解历史教材的险恶用心。
(3)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
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
唤醒糊涂麻木的人。形象地写出国家公祭日
之长鸣警钟有重大作用。
(4)80年,沧海桑田。1937年12月18日,《纽约
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
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
座恐怖之城。”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
很大。生动形象地写出80年来中国发生的巨
大变化。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B
A.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导语扼要地
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消息的驱干,是
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B.本文是一篇通讯,表达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
捍卫和平的强烈愿望。
C.本文具有消息的真实、准确的特点,并且注重
文学性的写作,另外还具有政论性。
D.本文直接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作为证据,表
明事实清楚,材料真实,不可辩驳。(共36张PPT)
第一单元 掌握新闻要点
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基础积累
水滴石穿,全面过关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
出现了:9时08分,伴随Zhèn耳欲聋的喷气式发
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
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
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
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
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
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
载机上舰!”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
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
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
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zhen

)耳欲聋
舰载(
zài
)机
殚(dān)精竭虑
(2)文中“白手起家”的“白”意思是
B)
A.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
B.空的,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
C.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
D.没有付出代价的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对偶和
夸张(比喻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不得改变原意。
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
动吗?
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很激动。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分析其表达
效果。
(1)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
地对阻拦索做最后一次检查。
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准
确简练地写出工作人员的细致认真。
(2)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
虑,青丝变白发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科研
工作者为突破这一技术封锁所作的巨大努力。
(3)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
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携刻在共和
国的史册上。
雕刻。点明了舰载机成功着舰这一事件的重
大意义。
3.按照下面画线句子的格式,再仿写出一组句子,
与前文构成排比。
任何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我有一个梦想,
河流都清澈见底,不再泛起肮脏的白沫,让鱼儿
快乐地嬉戏;我有一个梦想,天空都碧蓝如洗,不
再笼罩阴沉的雾霾,让鸟儿自由地翱翔:我有一个
梦想,全国人民生活富足,不再有贫穷落后,让国人尽
情地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