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下 3.8空气污染与保护 随堂练习
一、单选题
1.以下是国家关于空气质量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表:
空气质量指数 50以下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以上
质量等级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质量状况 优 良好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严重污染
2021年5月11日,宁波市空气质量指数为67,据此可以判断宁波市当天的空气质量等级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 )21教育网
A.Ⅰ级、优 B.Ⅰ级、良好
C.Ⅱ级、良好 D.Ⅲ级、轻度污染
2.人类生活经常要接触下列五种物质:①汽车尾气形成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④植物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气体;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其中能使空气严重污染并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质是( ) 21cnjy.com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3.我国科学家在南海发现了大量的“可燃冰”,它是甲烷在海底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水合物,燃烧后仅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清洁能源。和石油、煤炭一样,“可燃冰”中的甲烷也是来源于古生物遗骸。科学家们还通过实验证明了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据此分析可以得出的观点,合理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
A.大量使用“可燃冰”不会造成温室效应
B.海底甲烷逸漏会加剧温室效应
C.大力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是因为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了氧气
D.“可燃冰”被公认为是石油、煤炭的替代能源,且和石油、煤炭一样都是清洁能源
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清新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大
B.空气质量的高低,仅受自然因素影响
C.空气的组成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D.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有关,可以用空气质量指数来表示
5.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措施符合该主题的是( )
A.推广使用矿物燃料 B.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C.合理开发新型能源 D.鼓励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6.下列选项中目前没有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是( )
A.PM2.5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
7. 201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浙江杭州举行,主题聚焦空气污染防治。回答下列问题。 21·cn·jy·com
(1)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在降水过程中容易形成 ,腐蚀建筑、损害林木。目前,杭州已开辟“零排放、零污染”的纯电动公交线路超过100条,纯电动汽车是由电动机驱动的汽车,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 。 21*cnjy*com
(2)2018年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已陆续在全市144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小微空气自动监测站,实时接收监测数据。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除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外,还有 (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 ②颗粒物 ③氮气 ④臭氧 ⑤一氧化碳
(3)为了防止空气污染,保护美丽的天空。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填字母)。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积极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
C.焚烧落叶和垃圾 D.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
8.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1)该实验需将图示装置置于 (填“阳光下”或“黑暗中”)。
(2)红墨水的作用是 。
(3)A和B中的气体分别为 (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和空气
③空气和空气
(4)根据实验设计,预计出现的现象是 。
9.相对稳定的洁净空气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非常重要。当污染物进入空气中,超过了空气的 能力,危害人体健康或危害环境时,就构成了空气污染。目前空气污染物有100多种,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有 。
www-2-1-cnjy-com
A.可吸入颗粒物 B.SO2 C.N2
三、解答题
10.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进而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如气候异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等。
【来源:21cnj*y.co*m】
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图甲),树立了大国形象,彰显了大国担当。回答下列问题:
21*cnjy*com
(1)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模拟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左侧集气瓶中盛放空气,右侧集气瓶中盛放二氧化碳气体。如果观察到 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可以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2)图丙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示意图, 结合图丙分析当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做法不符合“碳中和”理念的是: (填序号) 。
A.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 B.践行光盘行动,杜绝铺张浪费
C.推广火力发电,满足用电需求 D.开展植树造林,优化生态环境
(3)2022年4月28日我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催化》上发表成果——实现二氧化碳到葡萄糖的合成,开辟了一条二氧化碳转化的新途径。假设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碳元素的转化率为100%,合成3.6kg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可以吸收 kg二氧化碳。【出处:21教育名师】
11.舟山是个海洋城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而近些年科学家研究发现:海洋却是吸收大量CO2的地方。下图甲是自然界中碳的循环过程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碳循环中的“碳”指的是
(2)自然界中消耗氧气的途径有 (写出任意一点)
(3)如果工业生产产生的CO2排放量继续以目前速度增加,海洋将成为“酸化的海洋”。请写出海洋酸化原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以汽油为燃料的轿车正在快速进入舟山的大多数家庭。汽车燃料的使用会增加CO2的排放,如果私家车采用如图所示的负排放概念车-“叶子”,其车顶上的大“叶子”能模拟自然界中叶片的光合作用,最终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其中的“负排放”是指该车不但不排放,反而能吸收大气中的CO2,从而减弱大气的
12.温室效应加剧是导致自然灾害持续肆虐全球的主要原因之一。
(1)图甲中的黑点表示从1880年到2000年间的一些年平均气温。I、Ⅱ、III三条直线则分别表示了近120年来、60年来和20年来的平均气温变化趋势,通过比较这三条直线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版权所有:21教育】
(2)小安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在实验中若能观察到色拉油a侧液面 (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b侧液面,则说明甲烷也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3)汽油的主要成分是己烷(C6H14),它完全燃烧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解析部分
1.C
空气污染物通常指以气态形式进入近地面或低层大气环境的外来物质。如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碳氧化物以及飘尘、悬浮颗粒等,有时还包括甲醛、氡以及各种有机溶剂,其对人体或生态系统具有不良效应。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空气污染物C)、硫氧化物和颗粒物(PM)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答】 宁波市空气质量指数为67,所以查表得出其质量等级为Ⅱ ;质量状况为良好;
故答案为:C.
2.A
空气污染物通常指以气态形式进入近地面或低层大气环境的外来物质。如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碳氧化物以及飘尘、悬浮颗粒等,有时还包括甲醛、氡以及各种有机溶剂,其对人体或生态系统具有不良效应。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空气污染物C)、硫氧化物和颗粒物(PM)等。
【解答】能使空气严重污染并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质是①②⑤;③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是温室气体,但是其不是空气污染物;④植物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气体是氧气,不是空气污染物;所以A正确;
故答案为:A.
3.B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解答】A.材料中显示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所以大量使用“可燃冰”会造成温室效应,A错误;
B. 材料中显示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海底甲烷逸漏会加剧温室效应 ,B正确;
C.大力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是因为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利用了二氧化碳,C错误;
D.可燃冰”被公认为是石油、煤炭的替代能源,属于清洁能源,但是石油。煤炭不属于清洁能源,D错误;
故答案为:B.2-1-c-n-j-y
4.D
(1)(4)根据空气污染指数的定义判断;
(2)根据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判断;
(3)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判断。
【解答】空气污染指数表示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则空气污染越严重,故A错误,D正确;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有关,故B错误;
空气的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故C错误。
故选D。
5.C
根据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推广使用矿物燃料,工业废气直接排放,鼓励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会加大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污染环境,故A、B、D不合题意;
合理开发新型能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故C符合题意。
故选C。2·1·c·n·j·y
6.D
根据空气污染物的定义判断。
【解答】空气污染物是指以气态形式进入近地面或低层大气环境的外来物质。主要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空气污染物C)、硫氧化物和颗粒物(PM)等。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2.5都是空气污染物,而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7.(1)酸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2)②④⑤
(3)A;B;D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 空气污染物通常指以气态形式进入近地面或低层大气环境的外来物质。如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碳氧化物以及飘尘、悬浮颗粒等,有时还包括甲醛、氡以及各种有机溶剂,其对人体或生态系统具有不良效应。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空气污染物C)、硫氧化物和颗粒物(PM)等。
【解答】(1)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硫酸以及硝酸等物质,这些物质使得溶液的pH指小于5.6,所以在降水过程中容易形成酸雨;
(2)空气污染物有 ②④⑤ ;①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物;④氮气,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3)为了防止空气污染,保护美丽的天空。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A 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灰层等的产生;B 积极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 ,合理,可以净化空气;D 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 ,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合理;C中焚烧落叶和垃圾会产生很多有毒的气体,造成空气污染;所以答案为ABD;
故答案为:(1)酸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2) ②④⑤ (3) A B D
8.(1)阳光下
(2)通过观察红墨水的移动方向来比较A、B装置温度的高低
(3)②
(4)红墨水向右移动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答】(1)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所以应该讲二氧化碳放在阳光下,这样红墨水的移动情况更明显;
(2)红墨水的作用是通过观察红墨水的移动方向来比较A、B装置温度的高低,体现了转化法的思想;
(3)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所以一组为二氧化碳,一组为空气,形成对照,所以选②;
(4)二氧化碳吸收更多的太阳光,所以温度高,所以A中温度高,气体膨胀,B中温度相对较低,因此预测红墨水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1) 阳光下 (2) 通过观察红墨水的移动方向来比较A、B装置温度的高低 (3) ② (4) 红墨水向右移动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9.自净;AB
(1)靠大气的稀释、扩散、氧化等物理化学作用,能使进入大气的污染物质逐渐消失,就是大气的自净能力。
(2)空气污染物是指以气态形式进入近地面或低层大气环境的外来物质。如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碳氧化物以及飘尘、悬浮颗粒等,有时还包括甲醛、氡以及各种有机溶剂,主要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空气污染物C)、硫氧化物和颗粒物(PM)等。
【解答】(1)当污染物进入空气中,超过了空气的自净能力,危害人体健康或危害环境时,就构成了空气污染。
(2)根据空气污染物的定义可知,可吸入颗粒物和SO2属于空气污染物,而N2属于空气的组成成分,故选AB。
10.(1)食用油b侧液面高度低于a侧液面高度
(2)C
(3)5.28
二氧化碳等气体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弱温室效应,
www.21-cn-jy.com
【解答】(1)温度越高,气体压强越大,当能观察到食用油b侧液面高度低于a侧液面高度,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可以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2) 结合图丙分析当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A: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符合“碳中和”理念。
B:践行光盘行动,杜绝铺张浪费,符合“碳中和”理念。
C:推广火力发电,满足用电需求,不符合“碳中和”理念。
D:开展植树造林,优化生态环境,符合“碳中和”理念。
故选C。
(3) 6CO2+6H2OC6H12O6+6O2
264 180
x 3.6kg
x=5.28kg
合成3.6kg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可以吸收5.28kg二氧化碳。
11.(1)碳元素
(2)化石燃料燃烧
(3)CO2+H2O=H2CO3
(4)温室效应
(1)根据元素的定义解答;
(2)直到目前为止,人类使用的各种燃料的燃烧都离不开氧气的参与,因此燃烧燃烧是消耗氧气的重要途径;
(3)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因素。
【解答】(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则自然界中碳循环中的“碳”指的是碳元素。
(2)自然界中消耗氧气的途径有化石燃料燃烧;
(3)海洋酸化的过程,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
(4)其车顶上的大“叶子”能模拟自然界中叶片的光合作用,最终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其中的“负排放”是指该车不但不排放,反而能吸收大气中的CO2,从而减弱大气的温室效应。
12.(1)全球变暖的速率越来越快
(2)低于
(3)2C6H14+19O2 12CO2+14H2O
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等造成的,其次人口的剧增,呼出二氧化碳增多,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降低植物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能力等,也是重要原因。
【解答】(1)比较I、Ⅱ、III三条直线,年平均气温逐渐升高,说明全球变暖的速率越来越快。
(2)甲烷在高温下分解产生大量的热,在实验中若能观察到色拉油a侧液面低于b侧液面,则说明甲烷也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3)己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化学方程式为:2C6H14+19O2 12CO2+14H2O。
故答案为:(1)全球变暖的速率越来越快(2)低于(3)2C6H14+19O2 12CO2+14H2O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