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中的第二节课。通过本单元第一课时“感受空气”,学生已经感受到空气的存在,也知道了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是否也和其他物质一样,占据空间呢?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也会存在一些争议。因此,在学生认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组织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尤为重要,也为本单元第三课时“压缩空气”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在理解教材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到空气占据了空间。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一定的空间;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观察和解释。也是本节课教学难点。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科学的态度。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使本节课更具有层次性,使用以下教法学法。
四、说教学准备
为了帮助教学目标更有效的达成,我将从以下两个实验进行改进。
教材中原实验①是杯子垂直压入水中,实验时如果杯子接触水面时没有垂直进入水中,水就会溢入杯内,将纸弄湿,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学生在操作时将纸团紧塞到杯底,纸团容易掉到水里,且不能重复利用,不利于环保。原实验②杯底打孔,学生在操作时存在安全性隐患。
那么基于这些,本实验改进的着重点在于利用常见的材料,通过改进两个创新实验,让学生直观的认识空气占据空间,并依据证据归纳,概括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改进的实验器材:透明塑料水槽、打气筒、矿泉水瓶(完整的和去底的矿泉水瓶各一只)、橡胶管、乒乒球,这是改进后的实验装置。
五、说教学过程
改进实验后,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要在实验的环节中一步一步落实,接下来我将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我采用这样有层次、有逻辑的提问方式,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让他们的关注点聚焦到本课的实验上,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第二个环节实验探究
我创设以下探究实验:通过橡胶管连通的两个矿泉水瓶内产生的气泡现象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在探究实验前先向学生展示实验连接装置,橡胶管是可以通气的。接下来进行探究实验,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小组实验,①向完整的矿泉水瓶内装入2/3容积的水
②将长的一端橡胶管瓶盖套紧完整矿泉水瓶,将另一端套紧去底矿泉水瓶
③向水槽中放入乒乓球,标记水槽原水位
④用去底矿泉水瓶套住乒乓球后垂直慢慢下压至水槽底部,再次标记水槽的水位
⑤慢慢松开完整矿泉水瓶盖
实验现象:完整矿泉水瓶内水中产生气泡,另一边水槽内的水慢慢下降回到原水槽水位,乒乓球慢慢浮起。初步感知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接下来继续探究,通过自制打气装置打气乒乓球下沉现象证明:空气占据一定空间。
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小组实验,
①把把去底矿泉水瓶内的橡胶管取出
②将打气筒插入瓶内
③慢慢向瓶内打气
实验现象:当向瓶内打气时,乒乓球慢慢下沉,当向瓶内中停止打气时,乒乓球又慢慢上浮。所以再一次验证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通过观察自制实验装置中“冒泡的水”和“下沉的乒乓球”空气和水互相占据位置,感受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确实能占据空间。
第三个环节反馈梳理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去总结自己的发现进而完善我们的实验结论达成教学目标
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空气占据空间的例子,如游泳圈、充气城堡、充气泳池、当篮球没有气时我们就需要往里面注入空气,空气占据空间,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利。在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只有学好科学,才能够方便于我们的生活。
六、说教学反思和自我评价
本节课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材中原有实验进行改进,一我用乒乓球代替纸团,不仅可以重复利用,而且不会造成浪费,提高了实验器材的使用率。二用去底矿泉水瓶套住乒乓球下压代替纸团纸杯可反复操作使实验现象重复出现,一直产生气泡让学生们感受空气的存在与占据空间。三原教材中通过打气筒打气,我进行实验优化,通过可插入式打气筒打气,学生实验现象更直观明显,学生操作更简单安全。
以上便是我对本节课的思考与设计,感谢您的聆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