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下第十六周八下周末专题训练(4.1-4.3)(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下第十六周八下周末专题训练(4.1-4.3)(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25 10:4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六周八下周末专题训练(4.1-4.3)
一、土壤成分
1.形成土壤的正确过程是(  )
①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②岩石风化 ③高等植物生长 ④形成矿物质颗粒、释放矿物成分 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土壤形成 ⑥低等植物着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⑥①③⑤
C.①③⑤②④⑥ D.③⑤⑥④②①
2.为了测定长、宽、厚分别是4 cm的某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小乐和小欢分别展开了以下实验:
小乐: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 ,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小欢:将该土块捣碎装入量筒内,使土壤表面保持平整,再取一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量筒内壁缓慢地向量筒内注水,快要浸没土壤时,再换用滴管向量筒内滴水至土壤刚好浸没,如图乙所示。记录用水的体积为V3。
(1)根据实验目的,小乐实验方案的空缺处实验步骤应填写:   。
根据小乐的实验,该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   。小乐在向放有铁块的烧杯中注水时,不慎有少量水溅出,会导致测得的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小欢认为自己的实验方案更加简便,请你结合实验目的评价小欢的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3.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 于是他选取了2~3个土壤样本带回家,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铁块、红土、黑土三者体积相等)。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  )
A.有机物的含量 B.空气的体积分数
C.生物的数量 D.无机盐的含量
4.某研究小组在常温下设计如图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可探究的问题是   ;
(2)实验中的加热操作的作用是   ;
(3)预测两天后的实验现象是   。
5.小金同学想证明土壤中存在有机物,并想测定其含量,査阅文献后得知,有机物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他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⑴用天平称取少量新鲜土壤,记录质量为M1;
⑵把他们放在铁丝网上用酒精灯灼烧,如图所示;
⑶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土壤上,观察发现有   现象;
⑷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土壤上,观察发现有   现象;
⑸待土壤冷却后测得质量为M2。小金认为有机物的质量就是M1-M2同桌小明则认为,该方案考虑不周,需要对其中一个步骤进行修改,请写出修改的内容   【出处:21教育名师】
6.某同学将甲、乙两种植物种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组(如图所示),其中B与C遮光,降低光照30%,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1)若探究甲、乙两种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就实验设计来看,应比较A、B、C、D中哪两组之间的生长差异?请列出两种正确的组合:   或   。
21·世纪*教育网
(2)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无机盐,该同学为了验证镁是家中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选择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甲种植物,在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蒸馏水,在另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等量的含镁离子的蒸馏水,保持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观察比较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你认为这样的设计合理吗?   ;理由是  。
二、各种各样的土壤
7.甘蔗在我国南方多个省份都可种植。温岭的甘蔗比较有名气,它适合在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中生长。
(1)下列模型表示的各类土壤,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   (填写字母)。
(2)当甘蔗根的周围施了过多的肥料后,叶片出现了菱蔫现象,是因为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造成细胞失水。
8.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模型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为原子、离子、元素关系模型 B.图乙为壤土类土壤的组成模型
C.图丙为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关系 D.图丁为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9.课外活动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要求大家分组进行探究。某小组讨论后认为可能有三个因素会影响植物生长,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方案。(说明:所用的花盆和植物相同,“+”的数量表示浇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时间的长短)
花盆编号 土壤种类 浇水量 光照时间长短
1 壤土 +++ +++
2 壤土 +++ ++++
3 砂土 +++ +++
4 壤土 ++++ +++
(1)在科学实验中,当实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时,必须控制好变量。1、2号花盆的其他因素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因素是   。
21教育网
(2)仔细分析1号与3号花盆的实验设计,你认为他们所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来源:21cnj*y.co*m】
(3)由于土壤的结构不同,因此它们的保水、通气等能力也是不同的。如果我们向2、3号花盆中同时浇一定量的水,则从盆底流出水分较多的是   花盆。
10.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了解土壤性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开展了以下实验活动:
①取足量的砂粒、粉砂粒和黏粒,分别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
②将上述三种土壤分装在三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内,三个花盆中分别栽培一株大小相近、生长旺盛的同一种植物,相同时间间隔浇等量的水。将花盆放在窗台上,使其照到阳光,但不被雨水淋到,每天观察植物生长的情况并做好观察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要分别栽培三株大小相近的同一种植物?
(2)实验中设置“生长旺盛,并能照到阳光”的条件的目的是  。
(3)实验结果是种植在壤土类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这是因为该土壤  。
(4)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三、植物根的结构与功能
11.香樟树是温岭市市树,散发出的一些化学物质可净化空气、驱蚊解毒,也可绿化环境。
(1)如图,香樟树的根系是   根系。
(2)人在香樟树下感觉凉爽,主要原因是樟树不但遮挡了阳光,还进行了   作用,降低了气温。
12.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如图是根尖的结构模式图。请回答:
(1)c区是   ,该区细胞会不断分裂、分化成为b区细胞。
(2)a区细胞由b区细胞进一步分化而来,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了根吸收   的面积。
1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时,利用新鲜的萝卜、浓盐水、清水等实验材料,按右图所示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2)观察比较萝卜条①一③的变化,可推测A烧杯中盛放的是   。观察比较萝卜条②一④的变化,这是因为萝卜细胞液浓度大于B烧杯中液体的浓度,萝卜细胞发生了    (填“失水”或“吸水”)的过程。
(3)用糖拌西红柿时,我们会发现盘中渗出很多汁液,这是由于糖溶液浓度   (填“大于”或“小于”)西红柿细胞液浓度的缘故。
14.如图是植物根尖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根的吸收功能主要是由根尖的   (填字母)完成的,这个区域的细胞特点有利于吸收和运输水分;21·cn·jy·com
(2)只有当根毛细胞液浓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才能吸水;
(3)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    (选填“导管”或“筛管”)输送到茎、叶等其他器官中;
(4)根尖的四个组成部分功能各不相同,其中根冠主要起   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地生长。
15.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纵切片,视野中观察到细胞分裂时才有的染色体。此区域位于根尖结构的(  )
A.根冠 B.根毛区 C.伸长区 D.分生区
16.绿色开花植物都有发达的根系。下图所示的实验设计中,可以证明植物根吸水的主要部分在根尖的是(  )
A.B.C.D.
四、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
17.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在阳台上种植绿色安全的蔬菜,在培育过程中,需要适时添加培养液、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并适时补水,如图所示。
(1)若发现植株矮小,叶色发黄,植物缺   (选填“氮”、“磷”或“钾”)。
(2)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有利于蔬菜的根进行   作用。
(3)若添加的培养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过大,会引起细胞   ,蔬菜会发生萎蔫现象。
18.某同学将两株生长状况相似的玉米幼苗分别培养在盛有等量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大试管中,一段时间后两株玉米幼苗的长势如图所示。
2·1·c·n·j·y
(1)培养在土壤浸出液中的植株长得更好,可知植物生长需要   。
(2)该同学想进一步研究缺钾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一支试管中装入适量全营养液,另一支试管应装入   。21*cnjy*com
19.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矿质元素,其中必需元素就多达14种,需要量比较大的有氮、磷、钾、钙、镁、硫、铁等。为了探究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两株各方面均相同的水稻,通过改变光照来调节蒸腾作用,然后测定水稻根系所处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提出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及记录表如下:
实验条件 检测项目
    水分蒸腾量 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N元素/X/Y/……
甲 较强的光照 m1 n1
乙 较弱的光照 m2 n2
(1)为了确保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中的X、Y等应为  。
(2)[数据处理]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应按下列___________方式处理。
A.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
B.比较m1+n1和m2+n2的大小
C.比较m1-m2和n-n2的大小
(3)[实验结论]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反思]
①本实验采用改变光照来调节水分蒸腾量,但在实验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稻植株上的   来进行实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兴趣小组通过探究后虽然否定了他们在开始时提出的假设,但对于他们的这次探究活动仍有价值。
20.小明同学从课外书中得知“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需要镁元素”的结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
21cnjy.com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若干、完全培养基和缺镁培养基(在教师的指导下配制,完全培养基含小麦胚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缺镁培养基比.完全培养基缺少了镁元素)。【版权所有:21教育】
实验步骤:①去掉小麦种子的胚乳。②将种子的胚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粒,分别接种在完全培养基和缺镁培养基上。③将它们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两周,然后观察统计。2-1-c-n-j-y
(1)去掉小麦种子胚乳的目的是   。
(2)培养两周后,观察的对象是   。
(3)小芳同学认为叶绿素的合成除了需要镁等矿物质元素外,还需要其他的一些环境条件。她设计了如下表的方案: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项目 A组 B组
小麦种子数 20粒 20粒
培养条件 适量的水,有光照,25℃ 适量的水,黑暗,25 ℃
培养时间 2周 2周
分析小芳同学的实验设计,你认为她要研究的问题是   。
答案解析
1.B
首先,岩石要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石块、石砾和砂粒等细碎的矿物质颗粒。风化作用除了风、流水及温度等因素外,还有一些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各种生物的作用等也能促进岩石的风化。细碎的矿物质颗粒,经历漫长的演变包括多种生物的共同作用。各种生物的活动加速了有机物在地表的积累,最终促使了土壤的形成。因此第一步是岩石风化,风化后的岩石形成矿物颗粒,此时低等植物可以附生在矿物颗粒上,不断累计有机物,此时高等植物开始生长,随着生物的不断生长发育死亡,腐殖质不断累积,最后形成成熟的土壤。
故答案为:B。www.21-cn-jy.com
2.(1)换用滴管向烧杯中滴水; ×100%;偏小
(2)不合理,将土块捣碎改变了土块的疏松程度,从而改变了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合理即可)
(1)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为了控制一下误差,使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此时不可直接倒,可以通过用胶头滴管滴加。 因此实验步骤应填写:换用滴管向烧杯中滴水 ;根据小乐的实验,该土块中空气的体积为V1-V2 ,土块的边长为 4 cm 。因此体积分数为 ×100% ,在向放有铁块的烧杯中注水时,不慎有少量水溅出,V2变大,则V1-V2 变小,因此体积分数 ×100%会偏小。
(2)土块捣碎后,土块的疏松程度发生了改变,土块中的体积分数也不一样了,所以小欢的方案不合理。故答案为:不合理,将土块捣碎改变了土块的疏松程度,从而改变了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合理即可) 。
故答案为:(1) 换用滴管向烧杯中滴水 ; ×100% ; 偏小 (2) 不合理,将土块捣碎改变了土块的疏松程度,从而改变了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合理即可) 。www-2-1-cnjy-com
3.B
通过加入水的多少可以确定土壤内部有多少空气。该实验将红土和黑土进行对比,主要是探究土壤中的空气体积分数。
故答案为:B。21*cnjy*com
4.(1)泥土中有无微生物
(2)杀死微生物,作对照
(3)甲瓶中无明显现象,乙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由甲乙实验装置可知,该实验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的现象,来验证土壤中是否存在微生物;
(2)强热处理的土壤中的微生物都被杀死了,与乙组形成对照;
(3)甲组中没有微生物的存在无法进行呼吸作用,所以甲组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现象,而乙组土壤中存在微生物,其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乙组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故答案为:(1)泥土中有无微生物;(2)杀死微生物,作对照;(3)甲瓶中无明显现象,乙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小烧杯上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新鲜土壤换成干燥土壤
土壤中含有水分,所以在加热的过程中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出来,当遇到干冷的烧杯时发生液化,所以会观察到小烧杯上有水珠的现象。
土壤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在加热燃烧的过程中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 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土壤上,观察发现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
因为新鲜土壤中含有水分,在加热过程中也会使得土壤的质量减少,所以需要将新鲜的土壤改成干燥的土壤,以排除水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故答案为:小烧杯上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新鲜土壤换成干燥土壤
6.(1)A与D;B与C
(2)不合理;甲、乙两盆植物的土壤中都含有包括镁离子在内的各种无机盐
(1)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若探究甲、乙两种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就实验设计来看,唯一的变量为:在相同养分的环境下,观察两中植物的长势;其他量都必须相同;因此可以用于本实验的为:AD或BC;
(2)通过对题干信息的提取可知,A、B、C、D四组中,除了光照条件有差异、其他条件均相同;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和包括镁离子在内的各种无机盐;故该同学为了验证镁是家中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选择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甲种植物,在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蒸馏水,在另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等量的含镁离子的蒸馏水,保持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观察比较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这样的设计是不合理的;
故答案为:(1)A与D;B与C;(2)不合理;甲、乙两盆植物的土壤中都含有包括镁离子在内的各种无机盐。
7.(1)B
(2)小于
(1)甘蔗适合在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中生长,可知甘蔗适合壤土类土壤,故选B。
(2)叶片出现了菱蔫现象,是植物细胞失水,故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造成细胞失水。
8.A
【解析】【分析】A:考查原子,离子,元素的关系。
B:根据土壤的组成解答。
C:根据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的概念分析。
D: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分析。
A:原子能构成分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分子、原子、离子均可以构成物质。氧元素、氧原子、氧离子不是包含关系,A错误。
B: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图乙为壤土类土壤的组成模型,B正确。
C:氧化反应包括缓慢氧化,C正确。
D: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氧 ,硅 ,铝 ,铁 ,钙 ,钠 ,钾 ,镁 ,氢 ,百分比分别为:氧 48.06%,硅 26.30%,铝 7.73%,铁 4.75%,钙 3.45%,钠 2.74%, 钾 2.47%,镁 2.00%,氢 0.76%,其他 0.76%,D正确,
故选A。
9.(1)光照时间长短
(2)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3号
(1)分析1号2号花盆,土壤种类和浇水量相同,光照时间不同.
(2)分析1号和3号花盆,浇水量和光照时间相同,不同的是1号是壤土,3号是沙土,所以想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种类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土壤的结构不同,因此它们的保水、通气等能力也是不同的,这与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有关,壤土的构成颗粒较小,沙土的构成颗粒较大,所以3号沙土漏水明显. 。
10.(1)控制植物种类相同,以避免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引起生长的差异性
(2)使植物继续旺盛生长,同时避免植物因得不到阳光而生长缓慢(或使植物能正常生长)
(3)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
(4)壤土类土壤适合植物的生长
(1)该实验中土壤的类型是变量,因此其他所有的量要都一样,这样才能避免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导致不同的实验结果的出现;故分别栽培三株大小相近的同一种植物,是为了控制植物种类相同,以避免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引起生长的差异性。
(2)光照能够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从而能够正常的生长,如果没有光照植物将无法生长;
实验中设置“生长旺盛,并能照到阳光”的条件的目的是:使植物继续旺盛生长,同时避免植物因得不到阳光而生长缓慢(或使植物能正常生长。
(3)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光照、养分、水等各方面都比较适宜的情况下,植物才能很好的生长,而壤土类土壤中的水分、养分、空气都比较适合植物的生长;
(4)通过对比实验中三种土壤类型中植物的生长状况可以发现,壤土类土壤适合植物的生长;
11.(1)直
(2)蒸腾作用
(1)根据图可知,香樟树的根系主要由主根和侧根组成,是直根系。
(2)蒸腾作用水分散失,吸热,降低了周围的温度。
故人在香樟树下感觉凉爽,主要原因是樟树不但遮挡了阳光,还进行了蒸腾作用作用,降低了气温。
12.(1)分生区
(2)水分和无机盐
(1)c区是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2)a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13.(1)溶液的浓度
(2)盐水;吸水
(3)大于
(1)实验中控制其他条件都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溶液的浓度,因此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溶液的浓度。
(2)观察比较萝卜条①一③的变化,可推测A烧杯中盛放的是盐水。观察比较萝卜条②一④的变化,这是因为萝卜细胞液浓度大于B烧杯中液体的浓度,萝卜细胞发生了吸水的过程。
(3)用糖拌西红柿时,我们会发现盘中渗出很多汁液,这是由于糖溶液浓度大于西红柿细胞液浓度的缘故,导致西红柿失水。
故答案为:(1)溶液的浓度(2)盐水;吸水(3)大于
14.(1)A
(2)大于
(3)导管
(4)保护
(1)根的吸收功能主要是由根尖的 A 完成的,它的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因此植物的根只有在根毛细胞内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才能吸收水和无机盐。
(3)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导管输送到茎、叶等其他器官中。
(4)根尖的四个组成部分功能各不相同,其中根冠主要起保护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地生长。
15.D
分生区细胞分裂最旺盛,有很多正在分裂的细胞。所以在分生区可以在视野中观察到细胞分裂时才有的染色体。
故选D。
16.B
根据题意;为了证明植物根吸收水分主要在根尖,故设置的对照组为根有根尖;实验组为根没有根尖;
故选B。
17.(1)氮
(2)呼吸
(3)失水
(1)若发现植株矮小,叶色发黄,植物缺氮。
(2)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有利于蔬菜的根进行呼吸作用。
(3)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水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渗透,即失水,蔬菜会发生萎蔫现象。
18.(1)无机盐
(2)等量的缺钾营养液
(1)培养在土壤浸出液中的植株长得更好,可知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2)根据对照实验的要求,该同学想进一步研究缺钾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一支试管中装入适量全营养液,另一支试管应装入等量的缺钾营养液。
19.(1)不同的矿质元素(P、K、Ca、Mg、S、Fe 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2)A
(3)叶片数目(叶面积)
(1)【实验设计】该兴趣小组要探究的问题是“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因此表中的X、Y等不应该是同一种矿质元素,而应为不同的矿质元素,即:不同的矿质元素(P、K、Ca、Mg、S、Fe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2)【数据处理】根据作出的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应该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
故选A。
(3)【实验反思】因为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因此在实验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稻植株上的叶片数目来进行实验.
20.(1)排除胚乳中镁元素对实验的干扰
(2)甲 ,乙两组叶片的颜色
(3)光照对叶绿素的合成有无影响
(1)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目的是证实“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需要镁元素”。实验变量是镁元素,甲组接种在完全培养基上作为对照组,乙组接种缺镁培养基上作为实验组。说明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需要镁元素。去掉小麦种子胚乳的目的是排除胚乳中镁元素对实验的干扰;
(2)培养两周后,若乙组幼苗叶片的颜色不比甲组绿,说明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需要镁元素。若乙组幼苗叶片的颜色和甲组一样绿或比甲组绿,说明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不需要镁元素,因此观察对象是甲乙叶子的颜色;
(3)由表中的信息可知,这个实验的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研究光照对叶绿素的合成有无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