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0张PPT。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那一刻起,人就成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人类要生存,必定要不断地利用生物圈中的资源。第一节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自主学习:阅读课文P123-124完成助学P111目标1.(提示:在课文中标出相应的内容)人类从诞生发展到现在,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开发和利用着各种自然资源。那么,你们知道哪些具体的自然资源?石油、耕地、太阳能、鱼、水、铁矿、煤、森林等。根据自然资源被使用后能否恢复或再生,可分为再生性资源和非再生性资源。
给以上这些资源进行分类。有人说“生物圈的各种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们认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请举例说明。不同意。因为非再生性资源如耕地、石油、煤等在使用后不能再生,这些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 非再生性资源会越用越少,那么再生性资源是不是用之不竭? 不是。再生性资源在受到严重破坏后,也不能再生,所以生物圈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何合理利用资源 观察课本123页图3.7-1,讨论: (1)哪种砍伐方式会在不减少未来供应的前提下,使人们能定期获取一定数量的木材?完全砍伐和选择性砍伐各有哪些利弊?
(2)有人说“保护资源就要完全禁止对其开发和利用。”也有人说“我们必须利用生物圈中的资源,但是要边利用,边保护。”对于这两种观点,你怎么理解?选择性砍伐可以使森林不等的再生长,使人们能定期获取一定数量的木材。而完全砍伐会导致森林再植生长的周期变长,选择性砍伐比较有利。我们不能为了保护而保护,而是要边保护,边利用,做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资源。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使再生性资源保持其再生能力,非再生性资源不致过度消耗,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
关键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资源。人类活动对生物圈产生的影响 阅读课本125页资料,思考助学合作探究2 (1)人们过渡放牧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2)我国为什么作出了退耕还林还牧的决定?谈谈你的看法。
(3)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休渔政策?过渡捕捞对渔业资源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过渡放牧会导致草原退化,土地沙漠化。退耕还林还牧可以解决水土流失。保护产卵期间的亲鱼和育肥期间的幼鱼。过渡捕捞会导致鱼的数量减少,最终造成海洋资源枯竭。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对资源的利用,既要考虑短期效益,又要考虑长远影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