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原核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课件(共28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6原核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课件(共28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27 21:4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六节
原核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
必修1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
01
02
04
目录
03
问题探讨
地球上最早出的是原核细胞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05
病毒—非细胞生物
课堂小结与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掌握原核细胞的结构;
2.掌握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的区别;
3.掌握病毒的结构特点及生活方式。
通过对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强化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观念的认识。
问题探讨
是不是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这三个结构呢?
有些生物的细胞具有这三个结构,例如真核细胞;有些细胞只具有细胞膜、细胞质,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例如原核细胞。
在生命的进化历程中,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哪个先出现?真核生物是否起源于原核生物?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是原核细胞
01
小资料
阅读美国科学家琳恩.马古里斯————内共生学说,是关于早期生命演化中西部如何从简单到复杂的学说,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什么结构是内共生学说的证据?
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等结构
2. 内共生学说的实例有哪些?
①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更接近原核生物
②造礁珊瑚与虫黄藻共生
虫黄藻
造礁珊瑚
35亿年前的地层中就发现了早期蓝细菌的化石,大量的真核生物化石于10亿~8亿年前才出现。
证据
一种结构简单的原核生物—蓝细菌,旧称蓝藻
无臭氧层、紫外线强、CO2含量高、地表温度高
原始地球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
1
地球大气环境改变的功臣是?
2
蓝细菌如何改变地球的环境?
3
①蓝细菌光合作用提供了氧气,同时促进了臭氧层的形成;
②促使CO2含量下降,转移至岩石圈中形成碳酸盐;
③降低了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02
原核细胞区别于真核细胞最显著的特征—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除此之外,原核细胞的DNA较小,位于拟核或拟核区,且不以染色质或染色体的形式存在。
菌毛
荚膜
细胞壁
细胞膜
拟核
细胞质基质
核糖体
鞭毛
成分:肽聚糖,对细胞有保护和维持形态的作用。抗生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到抗菌作用。
主要由多糖组成,具有保护、黏附等多种功能。
能够促进细菌的运动。
原核细胞含有的唯一的一种细胞器。
蓝细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质含有附着光合色素的光合膜,可进行光合作用。
2
可进行有氧呼吸,与需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于细胞膜和细胞质基质;
1
原核细胞虽结构简单,但可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除了成形细胞核的有无之外,还有哪些区别?
大肠杆菌模式图
蓝细菌模式图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本质区别
细胞核
细胞壁
细胞器
主要类群
细菌、蓝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等
有核膜、核仁、染色体
拟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染色体,有一环状DNA分子
较小
(1μm~10μm)
较大
(10μm~100μ)
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叶绿体(植物)等
只有核糖体
动物、植物、真菌等
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有(除支原体)
植物细胞、真菌细胞有
动物细胞无
病毒—非细胞生物
03
T4噬菌体
艾滋病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病毒具有遗传信息,能自我复制、进化,是一类体积非常小、结构极其简单、生命活动寄生在活细胞中的生命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些简单的病毒仅有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病毒
根据遗传物质
DNA病毒
RNA病毒
天花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禽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SARS病毒等
根据寄主
噬菌体
植物病毒
动物病毒
病毒分类
除典型的病毒外,还有更加简单、只含有蛋白质或RNA的生命体—亚病毒,如朊病毒
病毒生活方式—寄生
病毒没有细胞器,没有代谢系统,不能生长,不能以分裂方式增殖,只能感染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内的物质合成新的核酸和蛋白质,再组装成新的子代病毒,释放到细胞外,去感染其他细胞。以T2噬菌体为例,观看病毒增殖的过程。
吸附
首先,噬菌体的尾端吸附在细菌的表面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
注入
然后, 噬菌体通过尾轴把DNA全部注进细菌体内,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菌体外,不起作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
注入
合成
噬菌体的 DNA 在细菌体内,使细胞本身的 DNA 解体,同时利用细菌的化学成分合成噬菌体自身的 DNA和蛋白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
注入
合成
组装
这些新合成的 DNA 和蛋白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个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子代噬菌体。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
注入
合成
组装
释放
最后,这些噬菌体由于细菌的解体而被释放出来,再去侵染其他的细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
注入
合成
组装
释放
课堂小结与课堂检测
04
课堂小结
一、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是原核细胞
1、资料分析 2、证据 3、地球生命进化历程
二、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1、原核细胞的特点 2、原核细胞的结构
3、原核生物复杂的生命活动 4、真、原核细胞的比较
三、病毒—非细胞生物
1、病毒结构 2、病毒的分类 3、病毒的生活方式—寄生
课堂检测
1. 蓝细菌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一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蓝细菌在长达10多亿年的时间里逐步改造大气成分,为真核生物的起源创造了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生命进化历程中原核细胞远比真核细胞出现的早
B. 地表温度的下降与蓝细菌光合作用吸收CO2无直接关系
C. 蓝细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为真核生物的需氧呼吸创造条件
D. 蓝细菌虽然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但仍可以需氧呼吸和光合作用
2. 蓝细菌和小麦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其细胞中都有的结构是( )
A. 核糖体 B. 核膜 C.线粒体 D. 叶绿体
B
A
3.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蓝球藻 ②酵母菌 ③草履虫 ④小球藻 ⑤水绵 ⑥青霉菌 ⑦葡萄球菌 ⑧念珠藻
A.①⑦⑧ B.①②⑥⑧ C.①③④⑧ D.①②⑥⑦⑧
4.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生物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课堂检测
A
D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