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富贵不能淫》阅读训练
一、《富贵不能淫》阅读训练
1.阅读短文《富贵不能淫》,完成下面问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岂不诚 大丈夫哉
②安居而天下熄
③戒 之曰:“往之女 家
④必敬必戒 ,无违 夫子
⑤以 顺 为正者,妾妇之道 也。
⑥得 志 ,与民由 之
⑦居 天下之广居
⑧独行其道
⑨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2)一词多义。
得:是焉得 为大丈夫乎 得 志,与民由之
戒:往送之门,戒 之曰 必敬必戒 ,无违夫子
(3)翻译下面句子。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④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⑤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4)“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5)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2.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 )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4)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3.附:问题探究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3)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4)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5)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6)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诚:真正的;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戒:训导、告诫;女:同“汝”,你;戒,留神,谨慎;违:违背;以:把;顺: 顺从;道:方法;得:实现;志:志向;由:实行;之:代志向;居:居住;居:住所;道:原则,行为准则。;淫:使······扰乱;移:使······改变;屈:使······屈服
(2)能够;得到、实现;训导、告诫;谨慎
(3)①这怎么能够称为大丈夫呢?②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道走;不得志的时候,自己走自己的路。③富贵不能使他骄狂,贫贱不能改变他的心志,威武不能使他屈服。④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⑤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4)“是”指代“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此”指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诚”“熄”“戒”“道”“得”“由”“居”(第二个)都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女”是通假字,“淫”“移”“屈”都是使动用法。
(2)得,这两句话的大意分别是:"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故这里的“得”意思分别是能够;得到、实现。
戒,这两句话的大意分别是: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故这里的“戒”意思分别是训导、告诫;谨慎的意思。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是:这,这个。焉:怎么。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这怎么能够称为大丈夫呢?②得:实现。志:志向。由:实行。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道:原则,行为准则。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道走;不得志的时候,自己走自己的路。③“淫”“移”“屈”都是使动用法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富贵不能使他骄狂,贫贱不能改变他的心志,威武不能使他屈服。④冠:古代男子20岁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命:训导。故此句可以翻译为: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⑤惧:害怕。安居:安静。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4)由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可知“是”指代“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可知“此”指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意思是 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显达的时候就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是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这两句的意思是相近的。
故答案为:(1)1、诚:真正的;2、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3、戒:训导、告诫;4、女:同“汝”,你;5、戒,留神,谨慎;6、违:违背;7、以:把;8、顺: 顺从;9、道:方法;10、得:实现;11、志:志向;12、由:实行;13、之:代志向;14、居:居住;15、居:住所;16、道:原则,行为准则;17、淫:使······扰乱;18、移:使······改变;19、屈:使······屈服
(2)1、能够;2、得到、实现;3、训导、告诫‘’4、谨慎
(3) ①这怎么能够称为大丈夫呢?②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道走;不得志的时候,自己走自己的路。③富贵不能使他骄狂,贫贱不能改变他的心志,威武不能使他屈服。④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⑤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4) “是”指代“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此”指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点评】(1)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2本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3)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4)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锁定答案区域并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语句。
(5)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再从中筛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即可。
【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2.【答案】(1)B
(2)A
(3)D
(4)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5)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A、C、D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 它)的”或“他(她,它)们的”;B项,“其”是副词。表示反诘。译为“岂,难道”。
(2)A项,“移”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动摇的意思。BCD理解正确。
(3)D项,“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表述有误,应是为了从侧面表现文天祥从容就义的气节。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市:集市。孰:哪。南面:面向南方。就死 :受死。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5) 孟子认为大丈夫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结合文天祥的事迹分析,文天祥
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最后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故答案为:(1)B
(2)A
(3)D
(4) 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5) 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其”的掌握情况。“其”在文言文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既作实词用,也做虚词用。它的用法和意义较多,一可用做代词,①用作第三人称人称代词,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的);②指示代词:其中,其中的;③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④指示代词,远指,那,那个,那些。二可做副词用,①其,岂(岂)也,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②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③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三可做连词,①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②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答题时要结合句意判断其用法和意思。
(2)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3)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4)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5)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概括人物的形象。
【参考译文】
【甲】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 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做过分的事情,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节操,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乙】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桂在衣带间。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经做完了。”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让行刑停止,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 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3.【答案】(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4)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5)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6)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举例: 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1) 根据景春的语言"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可知在景春心目中,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才是大丈夫。
(2) 根据“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可以看出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中国古代讲究三纲五常,其中三钢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意思是臣子必须无原则地顺从君王,儿子必须必须无原则地顺从父亲,妻子必须必须无原则地顺从丈夫,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像张仪这样的人也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根据“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知孟子所说的“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3) 根据“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知大丈夫要做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把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4)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句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今天,当我们读这段书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3月1日的春节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新时期,领导干部面临的急难险重任务多,诱惑也多,如何能处顺境不骄,处逆境不怨,首先要问问自己心中的"道义之锚"在哪里。 能结合现实生活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5)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他们没有做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因此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而所谓的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也不是凭借自己的喜怒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
(6)首先从大丈夫的角度分析,什么叫大丈夫,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样的人。大丈夫要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而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第二问能结合对孟子对大丈夫的观点并举出历史人物分析即可。如: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故答案为:(1)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4)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5)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6)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举例: 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点评】(1)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读懂两个语段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从中找出关键语句并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语言要精练、准确。
(3)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再从中筛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的语句然后再翻译过来即可。
(4) 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从文章中获得什么启示或感悟这样的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能扣住人物、内容和主旨从一两个侧面谈自己的感悟或启示即可,切忌脱离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空谈。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则必须反复阅读选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认真体会文中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再把句意综合起来概括作答。
(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解读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理解。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富贵不能淫》阅读训练
一、《富贵不能淫》阅读训练
1.阅读短文《富贵不能淫》,完成下面问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岂不诚 大丈夫哉
②安居而天下熄
③戒 之曰:“往之女 家
④必敬必戒 ,无违 夫子
⑤以 顺 为正者,妾妇之道 也。
⑥得 志 ,与民由 之
⑦居 天下之广居
⑧独行其道
⑨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2)一词多义。
得:是焉得 为大丈夫乎 得 志,与民由之
戒:往送之门,戒 之曰 必敬必戒 ,无违夫子
(3)翻译下面句子。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④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⑤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4)“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5)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答案】(1)诚:真正的;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戒:训导、告诫;女:同“汝”,你;戒,留神,谨慎;违:违背;以:把;顺: 顺从;道:方法;得:实现;志:志向;由:实行;之:代志向;居:居住;居:住所;道:原则,行为准则。;淫:使······扰乱;移:使······改变;屈:使······屈服
(2)能够;得到、实现;训导、告诫;谨慎
(3)①这怎么能够称为大丈夫呢?②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道走;不得志的时候,自己走自己的路。③富贵不能使他骄狂,贫贱不能改变他的心志,威武不能使他屈服。④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⑤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4)“是”指代“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此”指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诚”“熄”“戒”“道”“得”“由”“居”(第二个)都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女”是通假字,“淫”“移”“屈”都是使动用法。
(2)得,这两句话的大意分别是:"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故这里的“得”意思分别是能够;得到、实现。
戒,这两句话的大意分别是: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故这里的“戒”意思分别是训导、告诫;谨慎的意思。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是:这,这个。焉:怎么。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这怎么能够称为大丈夫呢?②得:实现。志:志向。由:实行。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道:原则,行为准则。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道走;不得志的时候,自己走自己的路。③“淫”“移”“屈”都是使动用法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富贵不能使他骄狂,贫贱不能改变他的心志,威武不能使他屈服。④冠:古代男子20岁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命:训导。故此句可以翻译为: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⑤惧:害怕。安居:安静。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4)由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可知“是”指代“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可知“此”指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意思是 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显达的时候就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是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这两句的意思是相近的。
故答案为:(1)1、诚:真正的;2、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3、戒:训导、告诫;4、女:同“汝”,你;5、戒,留神,谨慎;6、违:违背;7、以:把;8、顺: 顺从;9、道:方法;10、得:实现;11、志:志向;12、由:实行;13、之:代志向;14、居:居住;15、居:住所;16、道:原则,行为准则;17、淫:使······扰乱;18、移:使······改变;19、屈:使······屈服
(2)1、能够;2、得到、实现;3、训导、告诫‘’4、谨慎
(3) ①这怎么能够称为大丈夫呢?②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道走;不得志的时候,自己走自己的路。③富贵不能使他骄狂,贫贱不能改变他的心志,威武不能使他屈服。④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⑤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4) “是”指代“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此”指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点评】(1)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2本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3)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4)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锁定答案区域并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语句。
(5)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再从中筛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即可。
【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2.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 )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4)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1)B
(2)A
(3)D
(4)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5)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A、C、D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 它)的”或“他(她,它)们的”;B项,“其”是副词。表示反诘。译为“岂,难道”。
(2)A项,“移”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动摇的意思。BCD理解正确。
(3)D项,“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表述有误,应是为了从侧面表现文天祥从容就义的气节。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市:集市。孰:哪。南面:面向南方。就死 :受死。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5) 孟子认为大丈夫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结合文天祥的事迹分析,文天祥
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最后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故答案为:(1)B
(2)A
(3)D
(4) 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5) 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其”的掌握情况。“其”在文言文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既作实词用,也做虚词用。它的用法和意义较多,一可用做代词,①用作第三人称人称代词,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的);②指示代词:其中,其中的;③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④指示代词,远指,那,那个,那些。二可做副词用,①其,岂(岂)也,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②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③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三可做连词,①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②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答题时要结合句意判断其用法和意思。
(2)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3)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4)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5)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概括人物的形象。
【参考译文】
【甲】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 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做过分的事情,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节操,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乙】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桂在衣带间。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经做完了。”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让行刑停止,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 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3.附:问题探究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3)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4)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5)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6)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答案】(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4)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5)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6)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举例: 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1) 根据景春的语言"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可知在景春心目中,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才是大丈夫。
(2) 根据“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可以看出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中国古代讲究三纲五常,其中三钢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意思是臣子必须无原则地顺从君王,儿子必须必须无原则地顺从父亲,妻子必须必须无原则地顺从丈夫,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像张仪这样的人也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根据“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知孟子所说的“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3) 根据“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知大丈夫要做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把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4)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句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今天,当我们读这段书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3月1日的春节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新时期,领导干部面临的急难险重任务多,诱惑也多,如何能处顺境不骄,处逆境不怨,首先要问问自己心中的"道义之锚"在哪里。 能结合现实生活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5)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他们没有做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因此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而所谓的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也不是凭借自己的喜怒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
(6)首先从大丈夫的角度分析,什么叫大丈夫,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样的人。大丈夫要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而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第二问能结合对孟子对大丈夫的观点并举出历史人物分析即可。如: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故答案为:(1)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4)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5)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6)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举例: 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点评】(1)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读懂两个语段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从中找出关键语句并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语言要精练、准确。
(3)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再从中筛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的语句然后再翻译过来即可。
(4) 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从文章中获得什么启示或感悟这样的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能扣住人物、内容和主旨从一两个侧面谈自己的感悟或启示即可,切忌脱离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空谈。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则必须反复阅读选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认真体会文中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再把句意综合起来概括作答。
(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解读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理解。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