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植物与土壤(4.1-4.3)综合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植物与土壤(4.1-4.3)综合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29 07:3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4.3综合训练
、选择题
海水稻是可供产业化推广的、盐度不低于1%盐度海水灌溉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且产量能达到200-300公斤/亩的水稻品种。下列有关海水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海水稻是水生植物,体内无导管和筛管
B.海水稻的面世,可以应对我国土壤盐碱化的问题
C.根系是一株植物全部根的总称,海水稻的根系属于直根系
D.海水稻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总是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将通过叶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该过程中,这部分水依次经过的主要结构是(  )
A.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叶肉
B.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C.根尖成熟区→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脉筛管→叶片气孔
D.根尖分生区一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为证明土壤微生物对植物遗体有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下列四种方案,四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下列更能说明问题的方案是(  )
A.甲组放在烧烤过的土壤中,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的土壤中
B.甲组灭菌后放在烧烤过的土壤中,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的土壤中
C.将树叶灭菌后再分组,甲组放在烧烤过的土壤中,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的土壤中
D.将树叶灭菌后再分组,甲组放在烧烤过的土壤中,乙组接种上细菌后放在自然条件下的土壤中
关于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上一开始就有土壤
B.风和流水、太阳共同作用会使岩石变为土壤
C.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也会使岩石变为土壤
D.岩石的热胀冷缩导致岩石的分裂,最后形成土壤
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以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  )
A.提高土壤中的无机盐成分 B.增加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
C.给植物提供食物 D.作为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材料
“落叶归根”,植物的枯叶落入泥土后,也成为土壤的一部分,它属于( )
A. 有机物 B. 无机盐
C. 土壤生物 D. 矿物质
水分从土壤进入根毛的途径(  )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液泡
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
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液泡
D.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液泡
在蚕豆根尖上画上等距离的细线,培养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细线之间距离最大的是()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盐碱地里的庄稼长不好的原因的(  )
A.土壤溶液的浓度太大 B.土壤里的湿度太低
C.土壤里的水分太少 D.土壤里水分太多
如图是植物根尖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B. ②处的细胞细胞壁薄,细胞核小
C. ③处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 D. ④处的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填空题
旱地作物玉米等适宜在较干燥的旱地上生长,如果种植在潮湿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多,会导致植物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在下列土壤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因缺水干旱枯死的是   ,最有可能导致霉根而死亡的是   。
A.壤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砂土类土壤
根吸收水分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   ,这个区域长有大量的根毛. 植物茎中进行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   ,而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   .
把两个同样的细胞分别放在清水和盐水中,细胞分别呈现两种状态,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   .
(2)说出A.B细胞所处的状态名称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A现象的原因:   .
B现象的原因:   .
读“理想土壤成分体积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土壤孔腺组成部分:A   ,C    。
(2)四种组成部分中,   (填字母)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3)该模型是哪种土壤类型?   。
试一试,你能运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理解答实际问题吗?在通风,透光条件不好的温室里,植物生长不好的原因是缺少   和   ;土壤板结时,植物受危害的原因是根的   受到抑制;用未经稀释的人类尿浇灌植物,植物很快萎蔫(俗称“烧苗”).这是因为浇灌人粪尿后植物根毛细胞液浓度   (大于或小于)土壤溶液浓度,导致根毛细胞   而引起的.
、实验题
某同学研究植物的生长是否需要无机盐,他选择了两株萌发不久的水稻幼苗,切去谷粒,把一株的根浸在清水中培养,另一株的根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两个星期后,情况如下图所示。
(1)浸在   的植株长得更健壮。
(2)为使实验结果准确,此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有    (至少写出两个)。
(3)你认为此实验    (填“需要”或“不需要”)改进(如不需要改进,则后一空不填)请提出你的一个改进方案:   。
、解答题
猜想:假定你看到一块有缝隙的巨石,如果在几百年后,你又能观察到它,你预计能看到什么现象?请加以解释。
如图是植物根尖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根的吸收功能主要是由根尖的   (填字母)完成的,这个区域的细胞特点有利于吸收和运输水分;
(2)只有当根毛细胞液浓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才能吸水;
(3)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    (选填“导管”或“筛管”)输送到茎、叶等其他器官中;
(4)根尖的四个组成部分功能各不相同,其中根冠主要起   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地生长。
4.1-4.3综合训练答案解析
、选择题
B
【解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A.海水稻是种子植物,具有输导组织,输导组织能运输营养物质,主要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错误。
B.因为海水稻是可供产业化推广的、盐度不低于1%盐度海水灌溉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且产量能达到200-300公斤/亩的水稻品种,所以海水稻的面世,可以应对我国土壤盐碱化的问题,正确。
C.根系是一株植物上所有根的总和,主要由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叫须根系,须根系主根不发达,不定根多而发达,如玉米、小麦、水稻的根系,错误。
D.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高于土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土壤溶液溶
的质量分数超过根毛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细胞就会失水,错误。
故选B。
B
【解析】了解植物体吸收水分及散失水分的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部导管→茎→叶→气孔→大气。据此答题。
1、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一般情况下,根毛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总是比土壤溶液的浓度大,土壤里的水会渗入到根毛细胞里,再向表皮以内的细胞逐步渗入,最后进入导管,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叶被植物吸收进入导管;根内的导管与地上部分茎、叶的导管相通,水分和无机盐由导管输送到茎、叶等其他器官中。
2、植物吸收的水分90%以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然后通过根、茎、叶中导管运输。少部分用于植物的生命活动,绝大部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所以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故选B。
C
【解析】土壤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这些有机
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储存在土壤中。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题中分两组进行实验,甲组和乙组保持树叶的潮湿,进行研究。
A甲组放在烧烤过的土壤中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变量为有无微生物,但是树叶没有控制无菌,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B甲组灭菌后放在烧烤过后的土壤为实验组,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为对照组,但是没有控制好其它变量影响;
C树叶灭菌后分组,甲组土壤烧烤过,控制好无菌变量,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做对照,能证明微生物遗体有分解作用;
D树叶灭菌后分组,甲组烧烤过的土壤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不需要改变任何条件,再接种细菌会导致实验不够准确。
故答案为:C。
A
【解析】最初,地球外层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并没有土壤。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最初,地球外层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并没有土壤。风和流水、太阳共同作用会使岩石变为土壤;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也会使岩石变为土壤;岩石的热胀冷缩导致岩石的分裂,最后形成土壤。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B
【解析】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储存在土壤中。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绿肥植物经翻压后,又经微生物的作用形成腐殖质,因此可增加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
故答案为B.
A
B
【解析】根毛细胞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细胞核等,植物细胞中的水分主要在液泡中。
由分析可知土壤溶液中的水和无机盐进入根毛细胞时,要依次经过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最后进入液泡中,B符合题意。
故选:B
C
【解析】A.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B、分生区,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C、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有光泽,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D、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链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密生的绒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根冠和成熟区的细胞基本上已经不分裂了,而分生区的细胞主要负责是分裂,只会使细胞数目增加,伸长区的细胞变长,让根部变大。故选C。
本题考查根的结构与功能,意在考查各部分的功能,属于常考题。
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知识,据此解答.
解:当植物细胞的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时吸水.盐碱地的土壤溶液中含较多的盐碱,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因此植物细胞就会失水,导致根不能吸水而影响植物的生长.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B
、填空题
C;B
【解析】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砂土类土壤透气性较好,但保水性较差,容易造成植物缺水死亡;而最有可能导致霉根死亡则说明该类土壤中水含量较高,黏土类土壤是土壤中蓄水性最好的一类土壤;
故答案为:C;B。
成熟区;导管;筛管
【解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部分,其中成熟区是吸水的主要部位.
植物体有两种输导管道﹣﹣导管与筛管.导管位于植物体茎内的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向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水的主要部位.
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如根.
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1)水的流动方向
(2)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
【解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解:(1)由图可知,图中的箭头表示水的流动方向.(2)A图中,水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表示细胞吸水,由分析知,当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因此,出现A现象的原因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B图中,水由细胞流向细胞外,表示细胞失水,由分析知,当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因此,出现B现象的原因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
(1)矿物质颗粒;水
(2)B
(3)壤土类土壤
【解析】此题考查对土壤物质组成及其与土壤肥力关系的理解能力。第一,从图上可看出土壤由四部分组成。矿物质是成土母质风化形成的土壤颗粒,是土壤的主要成分,占比重较大。空气与水分贮存于土壤的孔隙中,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两者比例常随外界气候以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彼此消长,理想土壤中两者比例应是比较均匀的。有机质在土壤中含量不高,但它是土壤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第二,土壤中的有机质,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机残体细菌分解腐烂形成腐殖质,与矿物质结合在一起经微生物分解可释放大量氮素养分。增加土壤肥力。第三、四种组成部分与土壤肥力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性状良好的土壤,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
(1)图中显示,图中A.B共同构成土壤中的固体物质,土壤中固体物质主要是矿物质和有机质,在理想土壤中矿物质的体积比例最高,由此判断,图中字母A表示矿物质颗粒,B表示有机质,C表示水分。
(2)四种组成部分中,B有机质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3)土壤质地分类是指根据土壤颗粒组成比例对土壤进行分类,通常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根据该模型结构,该模型是壤土类土壤?
二氧化碳;光照;呼吸作用;小于;失水
【解析】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能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促进有机物的合成.在通风、透光不好的温室里,植物生长不好是由于缺少二氧化碳和光。农田土壤板结或水淹时,通气状况减弱,根因得不到充足的氧,而影响呼吸,从而影响生长;根的吸水取决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和根毛细胞周围溶液的浓度.当周围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根失水,反之就吸水.在盐碱地中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这时根不但不吸水还失水。答案为:二氧化碳; 光照;呼吸作用;小于;失水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光和二氧化碳。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实验题
(1)土壤浸出液里
(2)水稻幼苗生长状况;根浸没在液体中的程度
(3)需要;把清水换成蒸馏水
【解析】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会起不同的作用。有的无机盐用于构建植物体,如氮和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氮和硫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有的无机盐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如钾能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磷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等。
(1)因为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土壤浸出液中有丰富的无机盐,而清水中相对缺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故浸在土壤浸出液中的植株长得健壮。(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除研究的量作为变量以外,其他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量都要控制相同。这一实验被研究的量是无机盐,其他如水稻幼苗生长状况、根浸没在液体中的程度、观察时间等都必须相同。(3)从控制变量的角度可以看出实验中的一个明显的不足:清水中也有一定量的无机盐,无法做到一个实验有无机盐,另一实验没有无机盐,所以最好将清水换成蒸馏水,确保该组没有无机盐。
故答案为:(1)土壤浸出液里;(2)水稻幼苗生长状况;根浸没在液体中的程度;(3)需要;把清水换成蒸馏水
、解答题
答:这块巨石变小或变碎,因为随着流水或结冰以及自然生物的作用会使这一块有缝隙的岩石逐渐被风化掉,最终形成土壤。
(1)A
(2)大于
(3)导管
(4)保护
【解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
(1)根的吸收功能主要是由根尖的 A 完成的,它的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因此植物的根只有在根毛细胞内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才能吸收水和无机盐。
(3)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导管输送到茎、叶等其他器官中。
(4)根尖的四个组成部分功能各不相同,其中根冠主要起保护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地生长。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