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下3.5.4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分别是近视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和丁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乙和丙
2.得了咽喉炎会引发中耳炎的原因是( )
A.细菌、病毒会经血液流到中耳 B.人的五官是相互连通的
C.外耳道与咽喉相通 D.咽鼓管连通于咽和鼓室之间
3.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下列关于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听觉的形成部位是在大脑的一定区域
B.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口的同时捂耳
C.要经常用尖东西掏耳朵
D.不要长时间在有噪声的环境中,否则会造成听觉障碍
4.下列是听觉形成的途径,正确的顺序依次是( )
A.声波→鼓膜→鼓室→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B.声波→鼓膜→听小骨→半规管→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C.声波→鼓膜→听觉神经→耳蜗→听小骨→大脑听觉中枢
D.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5.同学提醒自己要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下列行为不符合科学用眼原则的是( )
A.不要躺着或走路时看书 B.定期去正规医院接受眼睛检查
C.不要长时间连续使用电脑 D.如有异物进入,马上用手擦拭
6.“火树银花不夜天”,在喜庆的盛大节日里,人们常常要燃放礼花爆竹,此时旁观者最好张口,或者闭嘴、堵耳。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C.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D.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7.下列有关眼和视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玻璃体是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并折射光线
B.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C.视网膜上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感受光的刺激后形成视觉
D.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会使眼睛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8.“关爱听力健康,落实国家的救助制度”是2019年全国爱耳日的活动主题,呼吁人们重视听力健康。关于耳的各部分功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咽喉有炎症,病菌可能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B.耳廓可以收集声波
C.声波作用于鼓膜可以产生神经冲动
D.听小骨可以把振动传导到内耳
9.眼、耳是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下列关于眼、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眼睛的瞳孔处含有大量的感光细胞
B.鼻咽部有炎症时,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中耳炎
C.人的眼有的呈黑色,有的呈蓝色,与此相关的结构是角膜
D.遇到巨大声响时,可张嘴堵耳以保护鼓膜
10.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打开,是为了保持耳朵中某一结构两侧大气压力的平衡,这个结构是下图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
11.综合应用
揭阳市举办学生足球赛,本比赛由揭东区教育局协办,为推动我市校园足球活动的普及和发展,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全市中小学体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图甲为某中学正在举行的足球比赛。图乙、丙、丁分别为人体眼球、耳、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开赛时,运动员听到哨声就开始发球,其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丙的[ ] 中。
(2)守门员看到足球向自己飞来时,足球反射的光线经过图乙中[③] 的折射作用,在 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 形成视觉。
(3)当看到自己班级的球队进球时,你会欢呼雀跃,此时你的大脑皮层会特别兴奋,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 ,使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红耳赤。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 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4)若图丁表示的是小明被针扎后迅速缩回的反射弧示意图,请用图丁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其神经传导途径: 。(用字母跟箭头表示)从反射类型来看,该反射属于 反射。
12.“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如图为眼球和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学校组织观看电影《长津湖》,同学们刚走进电影院时几乎什么也看不见,片刻后才能看清周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中的 (填序号)变大了。
(2)如果青少年长期不注意用眼的卫生,会使图甲中4 曲度变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 方,造成近视。
(3)图乙中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D] 中,其产生的神经冲动经听神经最终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
(4)图乙中,当呼吸道发炎时,病菌易通过 侵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13.2021年5月12日北京市中小学体育联赛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拉开了帷幕。运动员在赛场上挥汗如雨、奋力拼搏,观众们在看台上摇旗呐喊加油助威。请分析作答:
(1)在110米栏赛道上,当看到终点线时,运动员的视觉感受器位于 ,视觉形成的部位在 。①这个结构是 。
(2)当运动员冲过终点的一瞬间,裁判员快速按下计时器,这种反射属于 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
(3)运动员在跨栏时膝盖不慎碰到栏架,感觉到膝盖有些疼痛。在这个反射弧中传入神经纤维是 (填序号),⑧是 ,B是 。如果⑦受伤失去传导功能 (会/不会)感觉到疼痛。
(4)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主要是由于 的调节作用。比赛中,运动员往往会通过深呼吸调整情绪,当膈肌收缩时,是图甲中 状态,完成 (呼气/吸气)。
14.资料分析:2019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馨香的文字滋养着我们的心灵,陪伴着我们成长。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阅读过程是这样完成的(见下图):
(1)文字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球内,在 上形成物像,最终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2)一般形成视觉后,再经由大脑的理解,当我们 (填“吸气”或“呼气”)时,气流就能引起声带的振动使我们有感情地读出文字。
(3)声波引起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 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再沿相关神经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常常让我们感悟良多,受益匪浅,这属于 反射,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大脑皮层的 中枢的参与。
15.如图甲为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某同学模拟眼球成像原理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模拟成像实验中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 ] ,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 ] .
(2)模拟实验中,调节并固定蜡烛、白纸板、透镜的位置后,此时可在白纸板上见一清晰蜡烛倒像,可以说明: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 的像.
(3)在蜡烛、透镜、白纸板位置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换上焦距稍大的透镜,发现蜡烛
倒像由清晰变得模糊了,若要使像恢复清晰,可将白纸向 移动(填“左”或“右”),这相当于人眼观察 处的物体.由此而得出:眼睛是通过调节 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4)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会使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种眼睛可以配戴 加以矫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下3.5.4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分别是近视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和丁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乙和丙
【答案】B
【解析】甲光线汇聚在视网膜前方,因此表示近视眼,乙光线汇聚在视网膜后方,表示远视眼;丙表示近视眼的矫正,丁表示远视眼的矫正。因此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方法的是甲和丙。
2.得了咽喉炎会引发中耳炎的原因是( )
A.细菌、病毒会经血液流到中耳 B.人的五官是相互连通的
C.外耳道与咽喉相通 D.咽鼓管连通于咽和鼓室之间
【答案】D
【解析】咽鼓管一端连通咽部,另一端连通鼓室。得了咽炎如不及时治疗,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会引发中耳炎,使听力下降。
3.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下列关于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听觉的形成部位是在大脑的一定区域
B.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口的同时捂耳
C.要经常用尖东西掏耳朵
D.不要长时间在有噪声的环境中,否则会造成听觉障碍
【答案】C
【解析】A、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A不符合题意;
B、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要经常用尖东西掏耳朵,会损伤耳道,C符合题意;
D、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长时间在有噪声的环境中,会对鼓膜造成损伤,使人听力下降,D不符合题意。
4.下列是听觉形成的途径,正确的顺序依次是( )
A.声波→鼓膜→鼓室→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B.声波→鼓膜→听小骨→半规管→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C.声波→鼓膜→听觉神经→耳蜗→听小骨→大脑听觉中枢
D.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答案】D
【解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正确的顺序依次是: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5.同学提醒自己要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下列行为不符合科学用眼原则的是( )
A.不要躺着或走路时看书 B.定期去正规医院接受眼睛检查
C.不要长时间连续使用电脑 D.如有异物进入,马上用手擦拭
【答案】D
【解析】A.平时躺着或走路时看书,不利于保护眼睛,A不符合题意。
B.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可起到调整眼及头部的血液循环,调节肌肉,改善眼疲劳,能预防近视,B不符合题意。
C.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远眺可以放松睫状体,使晶状体的曲度变小,有利于促进眼的血液循环,保护视力;如果长时间看书,长时间看电视,不利于保护眼睛,C不符合题意。
D.如果异物较大,揉眼则擦伤角膜,甚至会将异物嵌在角膜内不易脱落出来,加重损伤,影响视力,D符合题意。
6.“火树银花不夜天”,在喜庆的盛大节日里,人们常常要燃放礼花爆竹,此时旁观者最好张口,或者闭嘴、堵耳。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C.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D.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答案】C
【解析】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气压(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所以,燃放礼花爆竹,此时旁观者最好张口,或者闭嘴、堵耳。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7.下列有关眼和视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玻璃体是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并折射光线
B.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C.视网膜上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感受光的刺激后形成视觉
D.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会使眼睛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答案】C
【解析】A.玻璃体是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并折射光线,A不符合题意。
B.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B不符合题意。
C.视网膜上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感受光的刺激后形成物象,视觉在大脑皮层形成,C符合题意。
D.晶状体过度变凸,物象会落到视网膜前方,使眼睛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D不符合题意。
8.“关爱听力健康,落实国家的救助制度”是2019年全国爱耳日的活动主题,呼吁人们重视听力健康。关于耳的各部分功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咽喉有炎症,病菌可能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B.耳廓可以收集声波
C.声波作用于鼓膜可以产生神经冲动
D.听小骨可以把振动传导到内耳
【答案】C
【解析】A. 咽鼓管连通了咽喉部和鼓室。因此, 咽喉有炎症时,病菌可能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A不符合题意。
B.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声波作用于鼓膜可以产生机械振动,C符合题意。
D.听小骨把鼓膜的机械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D不符合题意。
9.眼、耳是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下列关于眼、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眼睛的瞳孔处含有大量的感光细胞
B.鼻咽部有炎症时,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中耳炎
C.人的眼有的呈黑色,有的呈蓝色,与此相关的结构是角膜
D.遇到巨大声响时,可张嘴堵耳以保护鼓膜
【答案】B
【解析】A.眼睛的视网膜上含有大量的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A不符合题意。
B.若鼻咽部有炎症,容易造成中耳炎,咽部与中耳通过咽鼓管相连,咽部有炎症,细菌可以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所以若鼻咽部有炎症,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中耳炎, B符合题意。
C.眼睛的颜色实际上就是虹膜的颜色。虹膜中有色素,色素量最多的,就是黑眼睛;色素量较多的,就是褐眼睛;色素量最少的,就是蓝眼睛,C不符合题意。
D.遇到巨大声响时,可闭嘴、堵耳保护鼓膜,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D不符合题意。
10.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打开,是为了保持耳朵中某一结构两侧大气压力的平衡,这个结构是下图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即保持了③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是声波传递的通道,耳蜗是听觉感受器所在的部位。
二、综合题
11.综合应用
揭阳市举办学生足球赛,本比赛由揭东区教育局协办,为推动我市校园足球活动的普及和发展,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全市中小学体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图甲为某中学正在举行的足球比赛。图乙、丙、丁分别为人体眼球、耳、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开赛时,运动员听到哨声就开始发球,其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丙的[ ] 中。
(2)守门员看到足球向自己飞来时,足球反射的光线经过图乙中[③] 的折射作用,在 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 形成视觉。
(3)当看到自己班级的球队进球时,你会欢呼雀跃,此时你的大脑皮层会特别兴奋,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 ,使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红耳赤。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 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4)若图丁表示的是小明被针扎后迅速缩回的反射弧示意图,请用图丁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其神经传导途径: 。(用字母跟箭头表示)从反射类型来看,该反射属于 反射。
【答案】(1)②;耳蜗
(2)晶状体;视网膜;视觉中枢
(3)肾上腺素;神经
(4)a→b→c→d→e(需用字母跟箭头表示);非条件
【解析】(1)图丙中,①是半规管,②是耳蜗,③是鼓膜,其中,耳蜗内含有听觉感受器,能把振动刺激转化成神经冲动。
(2)图乙中,③是晶状体,晶状体可以折射光线,⑥是视网膜,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后,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与视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当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肾上腺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 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4)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图中的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和e效应器,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可见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a→b→c→d→e,该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由脊髓控制完成的,属于非条件反射。
12.“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如图为眼球和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学校组织观看电影《长津湖》,同学们刚走进电影院时几乎什么也看不见,片刻后才能看清周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中的 (填序号)变大了。
(2)如果青少年长期不注意用眼的卫生,会使图甲中4 曲度变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 方,造成近视。
(3)图乙中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D] 中,其产生的神经冲动经听神经最终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
(4)图乙中,当呼吸道发炎时,病菌易通过 侵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答案】(1)2
(2)晶状体;前
(3)耳蜗
(4)咽鼓管
【解析】(1)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这叫作瞳孔对光反射。刚走进电影院时几乎什么也看不见,片刻后才能看清周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中的2瞳孔变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引起的。
(2)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4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眼。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3)我们听到声音,是因为声波引起C鼓膜的振动,振动经过听小骨,刺激了D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咽鼓管一端连着鼓室,另一端连着咽部,因此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口腔相通。口腔或呼吸道中的病菌可以从咽部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发炎的。因此人体在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时,有时可能会发生中耳炎。
13.2021年5月12日北京市中小学体育联赛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拉开了帷幕。运动员在赛场上挥汗如雨、奋力拼搏,观众们在看台上摇旗呐喊加油助威。请分析作答:
(1)在110米栏赛道上,当看到终点线时,运动员的视觉感受器位于 ,视觉形成的部位在 。①这个结构是 。
(2)当运动员冲过终点的一瞬间,裁判员快速按下计时器,这种反射属于 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
(3)运动员在跨栏时膝盖不慎碰到栏架,感觉到膝盖有些疼痛。在这个反射弧中传入神经纤维是 (填序号),⑧是 ,B是 。如果⑦受伤失去传导功能 (会/不会)感觉到疼痛。
(4)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主要是由于 的调节作用。比赛中,运动员往往会通过深呼吸调整情绪,当膈肌收缩时,是图甲中 状态,完成 (呼气/吸气)。
【答案】(1)③;A;晶状体
(2)条件;反射弧
(3)⑦;感受器;神经中枢;不会
(4)小脑;a;吸气
【解析】(1)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②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①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③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A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当运动员冲过终点的一瞬间,裁判员快速按下计时器,这属于条件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条件反射弧。
(3)运动员在跨栏时膝盖不慎碰到栏架,感觉到膝盖有些疼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是:⑧感受器→⑦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⑤上行神经纤维一→A大脑皮层。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必须结构完整,如果⑦受伤失去传导功能不会感觉到疼痛。
(4)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主要是由于小脑的调节作用。比赛中,运动员往往会通过深呼吸调整情绪,当膈肌收缩时.是图甲中a状态,完成吸气,当膈肌舒张时,是图甲中b状态.完成呼气。
14.资料分析:2019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馨香的文字滋养着我们的心灵,陪伴着我们成长。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阅读过程是这样完成的(见下图):
(1)文字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球内,在 上形成物像,最终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2)一般形成视觉后,再经由大脑的理解,当我们 (填“吸气”或“呼气”)时,气流就能引起声带的振动使我们有感情地读出文字。
(3)声波引起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 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再沿相关神经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常常让我们感悟良多,受益匪浅,这属于 反射,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大脑皮层的 中枢的参与。
【答案】(1)视网膜
(2)呼气
(3)耳蜗
(4)条件;语言
【解析】(1)文字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球内,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依次经过眼球的结构是 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就会导致 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凹透镜加以纠正;(2)在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后,经由大脑的理解,当我们呼气时,气流引起声带的振动而有感情地读出文字;(3)听
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声波引起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相关神经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4)作品中的情节让我们感同身受,情绪跌宕起伏,属于条件反射,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大脑皮层中语言中枢的参与。正是这些馨香的文字滋养着我们的心灵,陪伴着我们成长。
15.如图甲为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某同学模拟眼球成像原理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模拟成像实验中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 ] ,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 ] .
(2)模拟实验中,调节并固定蜡烛、白纸板、透镜的位置后,此时可在白纸板上见一清晰蜡烛倒像,可以说明: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 的像.
(3)在蜡烛、透镜、白纸板位置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换上焦距稍大的透镜,发现蜡烛
倒像由清晰变得模糊了,若要使像恢复清晰,可将白纸向 移动(填“左”或“右”),这相当于人眼观察 处的物体.由此而得出:眼睛是通过调节 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4)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会使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种眼睛可以配戴 加以矫正.
【答案】(1)4;视网膜;2;晶状体
(2)倒立
(3)右;近;晶状体的曲度
(4)凹透镜
【解析】观图可知:图一中:1瞳孔、2晶状体、3玻璃体、4视网膜、5睫状体。(1)眼球成像示意图: , 从图中可以看到,模拟成像实验中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4]视网膜,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2]晶状体。(2)“模拟实验中,调节并固定蜡烛、白纸板、透镜的位置后,此时可在白纸板上见一清晰蜡烛倒像”,可以说明: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的像。(3)“在蜡烛、透镜、白纸板位置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换上焦距稍大的透镜,发现蜡烛倒像由清晰变得模糊了”,若要使像恢复清晰,可将白纸向右移动(填“左”或“右”),这相当于人眼观察近处的物体。由此而得出: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4)“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会使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这种眼睛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