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三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9-07 06:4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第4节 群落的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群落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群落演替的概念:(一)裸岩上的演替演替的实例裸岩阶段思考讨论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能。
因为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林乔木(树林)思考: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
的演替有何不同?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演替类型比较 群落演替的结果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解释小路周围杂草的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如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吗?1、人的践踏 2、植物之间的竞争
会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过度砍伐导致森林破坏污水排放破坏水域生物群落 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小了湖的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繁.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边际土地开垦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划地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泽和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1952~1990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3.58×107 hm2,其中80%是1970年以前开垦的。
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境质量下降。开垦的结果是: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这些问题已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
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2003年1月起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达标检测
1、在气候条件合适的条件下,从裸露的岩石开始的初生演替的完整过程是( )
A.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森林阶段
C.地衣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
D.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A2、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C3、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趋势( )
A. 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B. 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 有些物种可能灭绝?????????
D. 生物种类越来越少D4.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就会演替出森林。请据此回答问题:
(1)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其过程大致
是 。
(2)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同时,地衣分泌的
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速了岩石风化成
的过程。
(3)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 。
(4)地衣阶段与苔藓阶段相比,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是 ,微生物种类较多的是 。
(5)在以下演替的各阶段中,所需时间最长的是 ,所需时间最短的是 。
A.地衣和苔藓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到灌木阶段
C.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 D.森林阶段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有机酸草本植物阶段土壤苔藓阶段苔藓阶段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