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共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3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共5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05 07:4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3.2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
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的意义。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结合材料,掌握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和生态效益。
2.运用资料,从不同角度掌握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3.运用资料,掌握长江水能资源及其协作开发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当地形向两侧倾斜,使雨水分别汇集到两条河流中去,这一起着分水作用的脊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岭。
流域: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
水系:河流干流和支流以及流域内的湖泊、沼泽、地下暗河彼此连接形成庞大的系统,又称河系。
流域的基本概念
河流水文特征
流量
水位/汛期
含沙量
结冰期
流速/水能
河流水系特征(关注河床)
河流的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水系归属、河道(河谷的宽窄、河床深度、河流弯曲系数)。
向心状水系
放射状水系
扇形水系
树枝状水系
东海
各拉丹冬峰
1、干流流经的11个省区: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最终注入东海。长江穿越我国西南、中部和东部,全长6 397千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干流宜宾以上称金沙江,长3464千米,落差约5100米,滩多流急;中下游有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
青 海
西藏自治区
云 南
四 川
重庆
湖 北
湖 南
安 徽
江 苏
上海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宜宾
洞庭湖
武 汉
宜昌
湖口
鄱阳湖
上 海
沱沱河
通天河
金沙江
2、河段: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长江
川江(宜宾——宜昌)、荆江(枝城——城陵矶)、扬子江(南京以下)
玉树
长江
川江
荆江
扬子江
岷 江
宜宾
乌 江
嘉 陵 江
重庆
洞庭湖
武 汉
宜昌
汉 江
湖口
鄱阳湖
赣 江
上 海
湘 江
雅砻 江
虎跳峡
二滩
涪陵
3、主要支流及湖泊:
4、上中下游界点: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洞庭湖、鄱阳湖
宜昌、湖口


















长江主要支流
水系及主要支流
南北对称状水系
5、长江各河段水文特征
下游:江阔水深,水流缓,少支流, 江海相连,航运便利
上游:流经第一、二级阶梯,多峡谷,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中游:流速变缓,河道蜿蜒曲折,水流不畅,有“九曲回肠”之称。
上游:河床比降大,水流湍急。
宜昌
6397Km
5100m
6621m
3464Km
雅砻江
岷江
大渡河
嘉陵江
乌江
攀枝花
宜宾
重庆
(4)河段划分及特征
山河相间,山高谷深,河流湍急,流速快。
长江中游:宜昌-湖口段
宜 昌 市
湖 口 县
洞 庭 湖
鄱 阳 湖
监 利 县
中游:多曲流、支流和湖泊
宜昌
湘江
洞庭湖
沅江
岳阳
九江
鄱阳湖
湖口
湖 口 县
长 江 口
长江下游:湖口---长江口段
长江下游的水文特征是什么?
江阔水深多岛屿,水流平缓,支流比较少。
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稳,少支流。
湖口
长江流域土地肥沃,物华天宝,是我国的“粮仓”。
四川盆地是"天府之国"
两湖地区是"鱼米之乡"
太湖地区是"人间天堂"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横断山区
6、长江干流流经地形区
7、气候
8、自然资源
水能丰富
水能蕴藏量由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地形起伏大、落差大
水流急
气候:降水丰沛
流量大
思考: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9、人文特征
分析长江中下游区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自然条件?
(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雨热同期
(2)地势低平的沉积平原,土壤肥沃。
(3)河湖密布,水产养殖业发达
思考: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各有哪些优势自然资源
长江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及旅游资源。
长江中游: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金属矿产资源。
长江下游:地理位置优越,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航运价值、旅游资源、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长江流域上、中、下游都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有:水资源、旅游资源。
 议一议,长江流域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沟通东、中、西部三大地区,支流众多,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以及众多的旅游资源和农业、生物资源,沿江地带工农业发达,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布局了―大批钢铁、石化、 能源、汽车、机械、建材等一批髙耗能、大运量、高科技的企业。
江北嘴、陆家嘴两大金融中心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长三角已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地区,是世界制造业、航运业、金融业、商贸业的中心之一。
通过众多的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这些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将我国南北经济结为一体。
1. 经济发展较快,
形成三大经济区
以上海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
2.城市化水平高
金沙江流域城镇少
中下游城镇密度大
3.航运条件优越
干流横贯东西
通航里程长
沿岸港口众多
如何做好长江上、中、下游的协作开发工作?
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1、长江流域的开发原则:
要统筹、协调处理好上游、中游、下游地区的发展关系
河源和上游地区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中下游地区
注重绿色发展和人居建设
二、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二、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2、长江经济带建设重点 :
(1)要重点依托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
(2)要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 ( 巴基斯坦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
探究: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①位于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商品粮基地,农业基础扎实。
②附近铁矿、铜矿,矿产资源丰富。
③长江航运、京广铁路,交通运输发达。
④产业基础雄厚。
⑤高校云集,科技教育资源丰富。
3.″黄金水道“开发
(1)国家实施“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战略,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使黄金水道发挥黄金效益。
(2)长江水系自上而下,可分为6个区域性航道网。
(3)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我国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也是我国走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示范。
探究:
自然条件
江宽水深;支流众多,河网密布,通航里程长。
终年不冻,通航时间长。
主要流经湿润地区,河流水量大。
流域内地形平坦,河流流速平稳。
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内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运输需求量大。
水运具有运量大,价格低,成本低的优点。
为什么长江的航运价值高?
二、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4.长江水能资源开发
(1)干支流水能资源极为丰富:长江水能可开发量占全国可开发量的一半以上。是我国水能最丰富河流。
(2)水能主要分布河段:长江宜昌以上的河段水能资源占全流域的80%以上,且主要集中在金沙江段和长江三峡段。
(3)水能开发:修建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溪洛渡水利枢纽等。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长江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三峡大坝长3035米,高185米,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能力约 1000 亿千瓦·时。三峡工程可增加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改善重庆到武汉的通航条件。对削减长江上游洪水流量,保障中游地区的防洪安全,三峡工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峡水库可以调节洪峰、拦蓄洪水,对中游洪水有-定的控制作用。
三峡水库可以加宽、加深上游航道,使水流趋缓,增加中游枯水期流量,减轻中游航道泥沙淤积,改善长江的航运条件,促进上、中游物质流通。
三峡水电站可以向中、上游供电,缓解电力紧张状况,三峡工程的兴建可以在中游农业、城市供水、水产养殖、旅游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1)对于协调长江上、中游之间的关系,三峡工程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长江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三峡大坝长3035米,高185米,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能力约 1000 亿千瓦·时。三峡工程可增加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改善重庆到武汉的通航条件。对削减长江上游洪水流量,保障中游地区的防洪安全,三峡工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面分析生态和社会人文概况,制定水利工程最优化方案,从保护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土程建设,采取环保的建设措施,减轻生态破坏。
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制定合理的开发目标,合理选址。
及时建立多种生态环境监督机制,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程追踪和监测,及时治理环境,减少生态破坏。
提髙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2)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既有积极效应,也有消极影响,我们应该如何扩大正面效应、缩小负面影响?
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但是目前长江航运面临着通航连续性差、通达性差和航运设施落后等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议一议,如何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黄金效益?
提高中游航道水深,解除长江中游河段的通行瓶颈,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荆汉新水道等工程建设,提高长江中游大型船舶的通过能力,提升黄金水道功能:以沿江重点港口为节点,统筹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升货物中转能力和效率;积极打造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发展江海联运、多式联运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从而提升黄金水道的整体运力。由于长江水系横跨诸多省市的不同行政区划,要建设黄金水道,关键是要形成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利益共同体,共同参与,合作开发,才能打造好长江“黄金水道”。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现有水生生物1100多种,包括鱼类370多种、底栖动物220多种和上百种水生植物。长江流域是我国众多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繁衍场所,拥有中华鲟、白鲟、江豚、大鲵、胭脂鱼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长江生态环境正面临着诸多威胁,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从1980年的不到100亿吨,增加到2015年的346.7亿吨,增长了约 2.5 倍。
1.长江流域代表性的珍稀动物白鳍豚已不见踪影,说一说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
过度捕捞鱼虾,白鳍豚食物来源减少;人类过度开发长江,白鳍豚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
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白鳍豚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繁殖能力减弱;
过往船只多,船只威胁白鳍豚的生存;人类乱捕滥杀。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现有水生生物1100多种,包括鱼类370多种、底栖动物220多种和上百种水生植物。长江流域是我国众多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繁衍场所,拥有中华鲟、白鲟、江豚、大鲵、胭脂鱼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长江生态环境正面临着诸多威胁,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从1980年的不到100亿吨,增加到2015年的346.7亿吨,增长了约 2.5 倍。
2.说一说长江流域湖泊的重要功能;议一议,保护长江流域的湖泊对整个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有哪些重要意义?
(1)湖泊的重要功能: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调蓄洪水,降低洪涝(早涝)灾害的影响;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⑵长江流域湖泊面积萎缩,洪涝灾害的威胁加剧;湖泊面积变大,湖泊蓄水能力增加,减小下游防洪压力。
湖泊中游泥沙淤积严重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情况加剧,减少湿地生物多样性;控制入湖污染物总量,改善水环境,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 
洞庭湖水域广阔,丰水季节能够大量蓄洪,干旱季节有助维持长江主航道的水位,湖区湿地适于各种野生生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洞庭湖区更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 000 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但由于泥沙大量淤积,造成湖床不断抬升,水面逐渐萎缩。20世纪50 — 80年代,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当地进行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洞庭湖由一个完整的湖泊,被分割成西洞庭湖、东洞庭湖和南洞庭湖三个部分。到20世纪末,洞庭湖面积仅2 625平方千米。“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是对洞庭湖的真实写照。大片湿地消亡,调蓄能力降低,使湖区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现象时有发生。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以后,国家在洞庭湖区实施了一系列治理措施,比如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启动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统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立新的江湖平衡关系,保护长江流域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探索大湖流域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新途径。如今,洞庭湖的蓄洪面积扩大了500多平方千米,蓄洪能力增加了近30亿立方米,在此过冬的候鸟大幅度增加,江豚、中华秋沙鸭等珍稀动物得到妥善保护,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
1.洞庭湖的生态效益?
调节长江径流量,削峰补枯;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
2.洞庭湖萎缩的原因?
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升;人口迅速增长,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
田纳西河发源于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支流,全长1 450千米,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千米。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开发,不仅是美国流域综合治理的典型,而且一直被许多国家奉为国土整治的样板田纳西河流域的上游地区为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中游地区为丘陵,下游地区为冲积平原。田纳西河落差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和煤炭、石油资源。
在图3-29上找出田纳西河,确定田纳西河流域的大体位置与范围,并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角度,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30°N
40°N
美国东南部
墨西哥湾
中低纬度
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气候:
资源:
水能、森林、煤、石油等丰富
河流主汛期是12月到次年4月中旬
河流:
水系庞大,支流众多,水流急。
水量丰富,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位置:
冬春多雨,夏秋降水较少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
下游冲积平原
中纬度,美国东南部
地形:
上游山地丘陵
中游丘陵
有利:水能丰富
不利:加剧洪涝、陆上交通、航运不便
有利:雨热充足
不利:雨热不同期
有利:水能丰富
不利:流量不稳定,洪涝、航运不便
有利:资源开发、工业发展
不利: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上游起伏大;
中下游地势低平。
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
2、以河流的梯级开发为核心
3、以充足廉价的电力优势,发展高耗能工业,同时不断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4、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由单一经营到综合发展农、林、牧、渔业
6、重视环境保护(治理污染、恢复植被、矿区土地复垦、建立生态保护区等)
5、不断加大开发力度和开放程度——以便利的运输条件和廉价的电力供应,吸引大量投资;注重创建一个开放的宽松,在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基础设施方面采取一系列得力措施。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
1933年,美国针对田纳西河早期开发所带来的问题,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制定了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在内的综合性长远开发方案。从此,田纳西河流域进入一个全面、系统的梯级开发与治理时期。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配合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开发水电。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完成了田纳西河及其支流的梯级开发工程,当地丰富的水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田纳西河的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
由纳西河通过梯级开发,在径流量大、落差较大的河段集中建设多个大坝,修建多个水库,在汛期通过大坝多次拦蓄洪水,降低洪峰,延緩洪峰对下游的冲击,从而起到防洪的效果。
2.田纳西河流域的梯级开发工程对防洪有哪些重要意义?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
到20世纪初期,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东部最为贫穷和落后的地区之一。
此后,火电、核电也相继得到了发展。经过对田纳西河流域的梯级开发和综合治理,危害多年的洪水灾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流域内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已达到全美的平均水平。
进-步加大管理力度,实行全流域的统一管理与开发;
兴建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加大对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疏浚河道,提高流域的通航能力;
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发展工业;
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水污染治理);
发展特色旅游业。
3.根据上述材料,归纳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主要经验。讨论其对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和环境保护有哪些启示。
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