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第二章 第四节
新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1.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了解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2.结合实例和图像资料认识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 3.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并掌握荒漠化的综合治理措施。 1.综合思维: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分析生态脆弱区的含义、综合治理的措施。
2.区域认知:通过材料、区域图,认识生态脆弱区区域位置、地理要素特征。
3.地理实践力: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我国某一典型生态脆弱区的环境特征、区域可持续发展。
4.人地协调观:能够从人类对地理环境作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理解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目录 | CONTENTS
01-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01 meaning of desertification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
02-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02 -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problems faced by desertification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沙漠里养鱼,这是真的?
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
Badan Jara Desert
1.查阅文献,了解上述争议内容,谈一谈,你对巴丹吉林高大沙山与湖泊并存成因的看法。
@图2-35巴丹吉林沙漠地理位置
①巴丹吉林沙漠湖泊主要接受来自东部亚布赖山区区域地下水侧向补给和沙山地下水补给而形成;
②高大沙山的形成与降水和地下水关系密切;
③高大沙山与湖泊的形成和共存关系是先有沙山,而后才形成湖泊,也就是说沙山是形成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的必备条件。
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
Badan Jara Desert
2.巴丹吉林沙漠的一些湖泊边缘有淡泉水出露。讨论这些淡泉水比湖水对当地沙漠治理作用更显著的原因。
@图2-35巴丹吉林沙漠地理位置
受地形限制,当地湖泊为内流湖,多数为盐湖,湖水盐度高,大多无法作为植物的灌溉用水;淡泉水可为治理沙漠提供宝贵的淡水资源。
-01-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meaning of desertification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
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接过渡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低、系统稳定性差的地区。
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我国荒漠化地区面积广大,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出现各种环境问题,是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are also called ecological ecotones
什么是生态脆弱区?
01-土地退化
所谓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导致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
阅读课本68页,回答下列问题:
1、荒漠化的含义
2、土地退化的含义
3、荒漠化的类型
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荒漠化包括风蚀、水蚀和冻融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包括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土壤盐渍化等
自主学习
植被遭破坏
地面裸露
风沙侵蚀
水土流失
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
土地生产
力下降
荒漠景观
荒漠化实质是土地退化。
土地沙漠化
02-土地退化类型
知识拓展
荒漠化的类型
土地沙漠化是指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它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
土地沙漠化
水土流失
02-土地退化类型
知识拓展
土地沙漠化
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
知识拓展
02-土地退化类型
荒漠化的类型
土壤盐碱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蒸发
盐分积聚于地表
盐碱化的实质是盐分向土壤表层聚集
土地盐碱化
典型地区:西北、华北
气候
气温高,蒸发强烈
地形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地下水
地下水位高
①土壤盐碱化自然因素:
土地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尤其是不及时排水,导致水在地表聚集,大量下渗,地下水位升高,盐分被带到地表
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海水入侵地下水,进而随着地下水上升,增加了土地盐分
过度开采地下水
不合理的灌溉
土壤盐碱化人为因素:
土地盐碱化
①地形因素:地形低洼;
②气候因素: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③水文条件: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积盐。沿海地区因海水浸渍,可形成滨海盐碱土。
自然原因:
人为因素:
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海水入侵地下水
土壤盐碱化小结:
针对土壤盐碱化的问题,我们的具体的措施?
物理改良:平整土地、深耕深翻、台田模式、微区改土(客土)、隔层阻盐、暗管排盐、灌水洗盐。
生物改良: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动物修复、秸秆还田等。
化学改良: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土地盐碱化
土地沙漠化
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
红漠化
知识拓展
02-土地退化类型
荒漠化的类型
红色荒漠化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土地沙漠化
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
红漠化
石漠化
寒漠化
02-土地退化类型
知识拓展
荒漠化的类型
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
02-土地退化类型
表现 成 因
土地沙漠化 在气候较干旱地区,沙质土壤易干旱,加上人为破坏等因素,自然植被覆盖率低,导致土地裸露、逐渐沙化
土地盐碱化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年蒸发量远远大于年降水量,含盐的地下潜水通过土壤毛细管蒸发而使盐分聚集于地表层,造成植物生长困难
石质荒漠化 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地貌极其发育的背景下,受人类活动的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可溶性岩石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石质荒漠化是岩溶地貌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红色荒漠化 以流水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壤分布地区等
阅读-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Reading - causes of desertific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1)分布:我国西北荒漠化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长城—祁连山—昆仑山一线以西、以北的区域。
1.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方面来说说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
2.结合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概括该区荒漠化的成因。
【合作与探究】
0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合作探究
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地形:位于第二级阶梯,海拔高,以高原、盆地为主,周围高山环绕
河流:稀疏短小,且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
植被:稀疏,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1. 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基本条件: 深处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
物质条件: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动力条件: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
气候异常: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
我国西北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加大了环境生态压力。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及不合理的工矿建设/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式等,导致草原破坏和沙漠扩大,进一步加剧了荒漠化趋势。
(决定性原因)
0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黄土高原位于秦岭及渭河平原以北、长城以南、太行山以西、洮河及乌鞘岭以东
涉及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和宁夏等省(自治区),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
黄土高原海拔800—3000米
多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23.9万平方千米
概况: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1)自然原因
①地理位置: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②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的侵蚀作用强。
(与降水多少和强度有关)
③地形: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易产生水土流失。
(与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
④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低,水土流失严重。
(与覆盖程度有关)
⑤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2)人为原因
①过度开垦:为解决粮食问题而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
②过度放牧:破坏草场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
③过度樵采:破坏植被,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
④不合理的工矿建设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2.危害:
对黄土高原地区:
①耕地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②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对黄河及下游地区:
①大量泥沙汇入黄河,含沙量增大;
②泥沙淤积下游河床,成为“地上悬河”,威胁黄河防洪安全。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①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修筑梯田,平整土地
②工程措施
轮作套种
地膜覆盖
发展喷灌和滴灌技术
科学施肥
③农业技术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④小流域综合治理
护坡
固沟
保塬
变绿的黄土高原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荒漠化
Land desertification in Tarim River Basin
当地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如滥牧、垦荒等导致植被破坏、耕地面积扩大,同时植被蓄水减少而农业用水量加大,过量饮河水和抽取地下水灌溉农田又使河流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降低,进一步导致胡杨林枯死,最终使当地荒漠化面积扩大。
1.结合图2- 41, 分析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
2、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许多“红色荒漠”。所谓“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地区植被破坏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查阅资料,了解“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省(自治区、直辖市),比较其与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土地荒漠化成因的异同。
主要分布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等省区
差异: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及人类活动
相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土地退化
-02-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problems faced by desertification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01-全球荒漠化分布
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陆地面积的总和
02-我国荒漠化分布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0多万平方千米
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4以上
素材来源 星球研究所
03-荒漠化面临的问题
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上亿人面临丧失土地的危险
我国有近4亿人生活在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我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
同时,荒漠化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荒漠化导致了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这些成为荒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
土地沙漠化的危害
西南地区的石漠化危害和北方沙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一起,被并称为中国的三大生态灾害。
(1)农业生产:土地退化、沙化,使土地生产能力持续下降甚至丧失,影响播种面积和生产产量,可能导致食物短缺
(2)破坏基础设施:流动沙丘埋没村镇、交通线路、水库、灌渠、良田
(4)影响人们的生活:荒漠化地区为沙尘暴提供充足的沙源,恶化人们生存环境
(3)交通: 流动沙丘埋没公路、铁路,威胁交通安全;沙尘暴降低大气
能见度,迫使机场关闭,公路停运
-03-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综合治理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problems faced by desertification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荒漠化的综合治理
基本方针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防治的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防治重点)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防治的原则
1.两个 “相结合”: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2.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
阅读-消失的楼兰古国
Reading - the disappearing Loulan ancient country
在今天被人们称作“千里无人烟,干燥无水源”的罗布泊畔
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自然条件优越、灌溉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楼兰
考古学家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和灌溉农业
楼
人口不断增加
环境压力增加
人为原因
人类不合理
的生产活动
植被破坏
荒漠化
控制人口增长,解决贫困问题;生态移民
过牧过垦过樵
水资源利用不当
工矿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植树造林、封沙育草,利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
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合理利用水资源
具体措施
土地沙漠化地区的综合治理
合理开发矿产资源
1、读图2-45,描述库布齐沙漠的变化。
2、库布齐沙漠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议一议,库布齐沙漠这些自然资源开发对保护当地地表植被有何作用
3、库布齐沙漠治理中的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结合地形与地理环境,分析库布齐沙漠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原因。
@图2-45库布齐沙漠的变迁
1、库布齐沙漠面积显著缩小,仅有的部分沙漠呈碎片化分布
2、风能开发: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当地地表风速,减弱风力侵蚀,从而保护植被。
太阳能开发:降低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度,减少地表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从而保护植被。
3、库不齐沙漠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相对较多;北部紧邻黄河,地势较为平坦,能够得到黄河水的补给故地下水较为丰富。
活 动
活 动1
在科尔沁沙地,普遍存在着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古土壤。这表明科尔沁沙地曾经有过三次沙地固定时期。据文献记载,公元9世纪以后的一段时期,大量外来移民在此垦殖,造成土地荒漠化。随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地移民逐渐迁出,这里的土地利用方式又逐渐恢复为牧业,土地荒漠化有所逆转。清代,大量关内农民涌入科尔沁沙地垦荒,使荒漠化土地面积再度扩大。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材 料】
(1)科尔沁沙地的荒漠化,对周边地区会造成哪些影响
加剧沙尘暴灾害,局地气候变差;流域下游河水泥沙含量增加,河床淤积严重; 农、牧业承载能力下降,威胁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等
(2)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对治沙工作有哪些启示
区域开发要遵循自然规律,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秉承因地制宜原则,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牧则牧。
课堂小结
荒漠化
现状、危害
类型
含义
原因
土地沙化
水土流失(原因、危害、治理措施)
土地盐碱化
石漠化、红漠化、寒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