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2.1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目录
CONTENTE
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功能
01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02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03
The role of city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01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上海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点和长江入海口处,可谓全国的门户;上海背靠富庶的苏南地区和杭嘉湖平原,可谓长江三角洲的龙头;上海北依长江,东滨东海,有黄浦江穿越其境,可谓得天独厚的水陆枢纽。上海优越的经济地理区位,是其成长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必备条件;同时,也为其辐射带动功能的发挥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1.分析上海能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优势条件。
2.议一议,上海大都市经济辐射的主要区域可能包含哪些地区?
阅读教材第37页,思考问题:
分析上海能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优势条件。
议一议,上海大都市经济辐射的主要区域可能包含哪些地区?
上海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点和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水陆空交通运输发达,是我国重要交通枢纽;
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
上海大都市经济辐射的主要区域包括与上海临近的江苏、浙江、安徽等周边省区以及其他长江下游地区。
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大都市的概念:
1
大都市
大都市
人流
资本流
物流
信息流
信息流
资本流
物流
人流
世界大都市的发展历程
2
集聚作用:城市经济发展早期,会引导企业、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的集聚。
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后,与周边落后的地区之间产生的产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动。
集聚前期 产业基础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增长后,会引导企业、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的集聚。
集聚后期 当集聚超过一定规模后,会导致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经济利益下降,大都市的集聚作用产生衰退,阻碍集聚的不利因素会日渐凸显,如交通阻塞、环境污染、地价上升。生活质量下降等
②.大都市的发展前期——集聚作用(第一阶段)
集聚作用
有限度
一定规模
成本上升,利益下降
阻碍因素
交通拥堵
环境污染
地价上升
生活质量下降
辐射带动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经济滞后的地区之间产生的产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以及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③.大都市的发展后期——辐射带动作用(第二阶段)
影响城市的辐射功能因素:
(1)概念: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
(2)衡量城市辐射能力的指标:腹地范围
一般来说,城市腹地范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
(3)影响城市辐射功能强弱的因素:
①城市规模等级
②城市功能
大都市
周边地区
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
金融、物流、商务、高科技等
特色的产业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通过交通网、信息网、关系网来完成,其作用与距离和关系紧密相连,距离越近,关系越密切,辐射带动作用就越充分。
产业转移
梯度分工合理
各展所长
紧密合作
辐射带动作用
灯光下的长三角
上海
苏州
杭州
南京
区域空间发展理论
阅读 Reading
核心概念
区域空间结构
一个地区各种要素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分布形式。
区域点轴空间发展示意(点——线——面发展)
在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方,经济获得较快增长,成为增长极,引导资金、信息、人才集聚,进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以增长极为依托,区域发展上升到点轴开发形式。
在经济格局基本形成、点轴系统比较完善的地区,进一步开发就可以构成现代区域的空间开发结构,实行网络开发。
上海
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缘,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点,长江的入海口。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1.上海的位置和地位:
上海市
崇明区
宝山区
南汇区
闵行区
奉贤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嘉定区
浦东新区
上海市
面积、人口、经济
全市土地面积6340平方千米,2020年人口2487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700亿元。
地位
我国的经济、科技、文化中心
亚太地区的重要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
发展目标
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上海拥有世界级中心城市的必备条件
Shanghai ha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a world-class central city
庞大的城市规模
雄厚的综合实力
发达的教育科技
深厚的文化底蕴
便捷的交通运输
广阔的经济腹地
优越的地理位置
上海大都市的五大辐射功能: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产业带动功能
都市核心功能
交通运输枢纽功能
金融服务功能
科技研发创新功能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长江三角洲乃至周边地区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龙头。
产业带动功能
Industry driving function
我国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引擎。强力拉动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和福建沿海有明显带动作用。
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型窗口。设立领事馆国家已达60多个,2018年11月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都市核心功能
Urban core function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的门户,拥有高效率的综合交通运输网,中心城区已建成立体交通网络。
上海拥有虹桥、浦东两大国际机场,上海港是我国主要的外贸港之一,拥有外高桥、吴淞、洋山等深水港区。
交通运输枢纽功能
Transportation hub function
上海港
上海港扼长江入海口,港区位于黄浦江两岸、长江入海口南岸和杭州湾口,年外贸吞吐量约占全国的 1/5。上海港经济腹地广阔,除长江三角洲外,还包括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地。
上海港为综合性、多功能的世界级大港。新建成的洋山深水港区位于浙江嵊泗列岛的崎岖列岛,由大、小洋山等数十个岛屿组成,是我国首个在海岛上建设的特大型智能化港口,通过东海大桥与上海连接,已发展成具有全球意义的集装箱港区。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占地26平方千米,距离市中心12千米。该枢纽具有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民用航空等枢纽换乘功能,集散客流量平均为48万人次/日,能够吸引大量商务和旅游客流,形成都市交通枢纽。
图2—6 上海虹桥枢纽中心
上海拥有大量的金融机构,比如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金融交易所、黄金交易所、钻石交易所、外汇交易中心等。
上海是我国两大股票交易中心之一。
金融服务功能
Financial service function
上海金融中心
上海拥有众多大学和科研所,科研实力雄厚,是我国重要的高科技研发中心。
上海作为全国技术创新的排头兵,与发达国家和国内研发中心保持频繁的交流。
科技研发创新功能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 & D innovation function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上海复旦大学
分析上海建设洋山深水港的有利条件。
自主探究
Independent inquiry
位于我国海岸线中点,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口,交通便捷;
经济发达,腹地广阔;
以上海为依托。
考点精解:港口区位分析
1、水域条件:①避风 ②航道深浅、泊位宽窄 ③结冰
④陆地淡水
2、陆域条件:①地形是否平坦;
②铁路、公路、水路交通便利;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1、经济腹地:范围、经济情况等
2、港口城市:是否发达
活动 Activity
1949-1978年,上海城市化进程较缓慢,但是工业化的发展仍推动了上海的地域扩展。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上海在建成区外开辟了许多工业区.
70年代,由单核心城市发展成为组合城市。
1979-2000年,上海步入城市地域迅速扩展时期。
2000-2015年,上海逐步形成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联动发展的格局,城市空间发展从黄浦江拓展到长江,多层次的城市空间体系结构基本形成。
想想,上海在城区周围建设卫星城,对城市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但卫星城与中心城区融合后,又可能会造成哪些新的问题?
从21世纪开始,上海的城市空间发展从黄浦江拓展到长江,这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有哪些影响?
建设卫星城的积极作用:疏散中心城区的产业和人口,分担中心城区职能,减轻中心城区环境压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卫星城与中心城区融合的新问题:进一步增加中心城区人口、交通、环境压力,人地矛盾加剧。
更好地借助长江“黄金水道”地优势,辐射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及长江经济带地发展。
三、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1.形成“一核五圈四带”网络化空间格局
一核:上海
五圈:南京城市圈、杭州城市圈、合肥城市圈、苏锡常城市圈、宁波城市圈
四带:沿海城市带、沿江城市带、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
2.上海与周边城市的相互作用
上海对周边城市具有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
周边城市对上海的龙头地位形成坚实的支撑。
向江苏延伸——沪宁产业带: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为支撑
向浙江延伸——沪杭产业带:嘉兴、杭州、湖州、绍兴、宁波为支撑
沿长江延伸——长江下游产业带:南通、镇江、扬州、南京、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为支撑
对内
对外
主要影响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周边地域
与亚太和欧洲的大城市保持商贸文化联系
3.上海都市区的影响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与江苏、浙江、安徽共同构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上海大都市
“两个扇面”对外影响示意
External influence of "two sectors" in Shanghai Metropolis
对内:主要影响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周边地域
对外:与亚太和欧洲的大城市保持商贸文化联系
苏州——新型工业强市
苏州又称姑苏,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众多风景名胜。苏州又是我国重要的现代工业基地,工业以电子信息、家用电器、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为大宗。全市现有8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苏州、昆山两个高新区,张家港、昆山两个保税区。苏州港由张家港港、常熟港和太仓港组成。
如今,苏州的地区生产总值位居江苏之首,2020年苏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170.5亿元。在2020年我国县域经济百强排行中,苏州所辖的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四市都位居前列。这与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分不开的。苏州东邻上海,借助上海科技、教育、金融、外贸等方面的支持,城市经济与上海一体化发展,旅游服务业也与上海相得益彰。
活动 Activity
从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分析上海对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地辐射带动作用。
现代制造业产品技术的开发或应用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地发展,产业链延伸较长。上海拥有庞大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其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在我国占据重要地位。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拥有良好的加工工业基础及相对较为低廉的生产成本,利用与上海毗邻的区位优势,抓住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会,积极承接上海现代制造业的辐射转移,充分利用当地的生产基础,降低生产成本,促使生产要素的流动,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长三角地区内部的区域分工与合作,加深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上海
武汉
长沙
南昌
重庆
成都
活动 Activity
国家正在推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上海如何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和长江上游城市群(以重庆、成都为核心)地发展联系,促进沿江产业转型提升,又切实保护好长江地生态环境?
上海在长江经济带中应发挥其服务引领作用,成为共抓生态保护的示范者、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者、协调区域发展的领头羊、对内对外开放的动力源、引领制度创新的排头兵;
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重要节点、打造要素配置与服务重要枢纽,带动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发展,在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推动对长江经济带沿省市的对口支援和产业转移;
依靠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提升长江经济带发展水平;
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依靠创新合作带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探究活动:
(1)说明伦敦大都市空间布局优化的基本思路。
根据城市不同阶段的特点、问题和需求,制定相应的规划:在初期的同心圈规划基础上,逐渐规划发展形成以伦敦为核心,通过放射状的现代交通网络与周边职能各异的卫星城连接起来,构成分工明确的城市群体系。
探究活动:
(2)结合材料,分析伦敦对周边卫星城的辐射功能是如何体现的。
伦敦通过多种现代交通与卫星城连接起来,同时将部分人口、工业企业转移到卫星城,卫星城配套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并提供就业岗位;卫星城依托各自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探究活动:
(3)议一议,伦敦都市圈对伦敦自身发展有哪些意义?
疏散伦敦中心区过于密集的人口和产业,缓解了人地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心城区通过产业的不断优化调整提升了城市竞争力,为周边中小城市的产业升级起到了示范作用,从而引领伦敦都市圈的整体协调发展。
素养材料
区域认知——我国的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都是所在区域城市群的核心龙头城市。中心城市建设除了关注自身功能提升以外,还需要充分加强与周边城市区域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推进区域人口、产业、交通、生态、公共服务、市场要素和体制机制一体化对接,建设高效联动、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区域,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区域整体均衡协同发展的良性格局。因此国家中心城市,不仅要级别高、经济实力雄厚,还需要有历史地位,地理辐射优势等。在《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中,国家中心城市定义为全国城镇体系的核心城市,在我国的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在推动国际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门户作用。
素养材料
我国现有的国家中心城市共九个,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和西安。从总体上看,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分别引领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 ;重庆、成都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 ;武汉辐射带动中部和长江中游地区,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 ;郑州引领中原发展、支撑中部崛起 ;西安辐射带动西北及周边地区发展。
板书设计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产业带动功能
都市核心功能
交通运输枢纽功能
金融服务功能
科技研发创新功能
经济核心
辐射带动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周边城市
一核五圈四带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