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三峡》课件(共42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三峡》课件(共42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9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6 09:3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瞿塘峡 最短 最狭 最险
巫峡 幽深 秀丽
西陵峡 滩多 水急
三峡
郦道元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文作者及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及节奏 。
3.积累重点实词、虚词,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过程与方法:
朗读勾画 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第一课时
自学指导
5分钟独立思考勾画,3分钟小组讨论第3题
1、了解本文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分节奏。
3、根据课下注释,积累重点实词、虚词,翻译课文,疏通文意(关注文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检查点拨—作者
郦道元(466-527),北魏地理学家、文学家。字善长, 范阳涿鹿(今河北涿鹿)人。他好学博览,文笔深峭,在各地“访渎搜渠”留心考索水道变迁和城邑兴废等地理现象,其撰成的《水经注》,是一本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检查点拨—作品常识
关于《水经注》
《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载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阙( ) 叠嶂 ( )
襄( )陵 沿溯( )
曦( ) 素湍( )
绝巘( )长啸( )
属( ) 引 哀转( )
quē
zhàng
xiāng


tuān
y n
xiào
zh
zhu n
检查点拨—字音
朗读课文应注意朗读的节奏。如停顿、重音、声调等。
这篇文章虽短,但波澜起伏、节奏感强。写山势文气舒缓,写江水暴涨,如异峰突起,文气急促,写冬春之景,文气变得凄清、悲凉,节奏变得沉重凝滞。
检查点拨—朗读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
/
检查点拨—朗读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于,在。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隐、蔽:遮蔽。
译文: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如果。
亭午:正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译文: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检查点拨—疏通文意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至于:到了。
译文: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或:有时。
虽:即使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译文:有时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极速传达,有时候清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襄:冲上,漫上。陵:山陵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动词作名词
检查点拨—疏通文意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水清树荣,山高 草盛,有很多趣味。
荣:茂盛
良:甚,很
检查点拨—疏通文意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肃:肃杀、凄寒。
译文: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肃杀凄寒。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从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晴初:天刚放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连接。引:延长。属引:接连不断
响:回声
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检查点拨—疏通文意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所以渔民们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检查点拨—疏通文意
检查点拨—文言现象
1、通假字
略无阙 处 (阙:同“缺”,空隙、缺口)
2、一词多义
自: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
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于,在)
心远地自偏(自然,当然)
自以为大有所益(自己)
绝:沿溯阻绝 (动词,断)
绝巘多生怪柏(副词,极、非常)
哀转久绝 (动词,消失)
素:素湍绿潭(形容词,白色的)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形容词,不加装饰的)
三:巴东三峡巫峡长(实指,数词三)
猿鸣三声泪沾裳(虚指,约数,“多”)
3、词类活用
乘奔御风(奔:动词作名词,此指飞奔的马)
回清倒影,素湍绿潭 (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中)
晴初霜旦(名词作动词,下霜)
检查点拨—文言现象
4.古今异义
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如果 今义:从,由)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许,也许)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不以疾也(古义:快 今义:疾病)
良多趣味(古义:甚,很 今义:好)
检查点拨—文言现象
当堂作业
1.准确熟练背诵课文。(5分钟)
2.默写课文,同桌互查改错。(5分钟)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括文段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文章写作顺序,概括景物特征。
过程与方法:
朗读勾画,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第二课时
自学指导
梳理脉络:
1.概括各段主要内容,并理清文章脉络。
分析内容: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各有什么特点?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三峡的?
4.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检查点拨—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概括地写三峡的特点,重点写山。 第二部分(2-4):描写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重点写水。
第一段:总写三峡的地貌特点。
第二段:写夏季三峡的情景,江水暴涨,水流湍急。
第三段:写春冬时三峡的情景,水清树荣,风景秀丽。
第四段:写秋天三峡的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概括各段主要内容,并理清文章脉络。
检查点拨—分析内容,概括特点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各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三峡的?
先写山势,再写水势,写水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来写的。
为什么先写三峡夏天的水?
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色。
3、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三峡的山:连绵不断、高耸挺拔;
三峡的水: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
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奇秀。
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检查点拨—分析内容,概括特点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
2.总结归纳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
问题引导,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第三课时
自学指导
1.第1段作者是怎样突出三峡山的特点的?
2.第2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3.作者是如何描写三峡的春冬之景的呢?
4.从全文看,第4段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1.第1段作者是怎样突出三峡山的特点的?
检查点拨—写作手法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从正面描写三峡山的连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正面突出三峡山的高峻;“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突出三峡山的高峻。
2.第2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先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从正面落笔,极写夏天江水暴涨,水势迅猛。再写“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作者抓住山势陡峭的特点,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夏天三峡江水的凶猛之势。
正侧结合
检查点拨—写作手法
3.作者是如何描写三峡的春冬之景的呢?
写春冬之景从色彩的角度描写,如“素湍绿潭”;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如“素湍” “回清”“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为动,“绿潭”“倒影”“绝多生怪柏”为静等;同时 “素湍绿潭”一句是从俯视的角度写的,“绝多生怪柏”是从仰视的角度写的。
多角度展开,动静结合
4.从全文看,第四段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1)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
(2)渲染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3)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引用,侧面烘托
检查点拨—写作手法
三 峡 脉 络 梳 理
山势
两岸连山;重岩叠嶂(正面描写:山多峡长)
隐天蔽日;不见曦月(侧面烘托:山高峡长)
江 水 四 季
夏水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水势浩大)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流速湍急)
春冬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俯视倒影)
绝巘怪柏,悬泉飞瀑。(仰视柏瀑)
秋季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萧瑟之秋)
高猿长啸,渔者悲歌。 (猿啸渔歌)
山高
水急
流缓
悲凉
铺垫
对比
当堂训练
a《三峡》中总写春冬之景的句子:
b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三峡一文中是这样具体描述的:
c总写三峡峰峦叠嶂,雄伟峻拔山势的句子是:
d写江水流速之快的句子:
e文中从侧面写三峡山高的句子是: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f概括写三峡水势险恶 的句子是 :
g描写三峡春冬之时的的瀑布的语句:
h由《与朱元思书》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能够联想到《三峡》中的
i《三峡》中用快马和疾风来写船行之快的句子是: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李白的诗让你联想到本文的哪句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点拨—写作手法
1、第一段中,正面描写三峡高峻挺拔的句子是: ;侧面烘托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正侧结合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三峡两岸的山,突出山的长、多。这是从正面具体描写三峡的山绵延不断的景象。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山的陡、高及江面的狭窄。这是从侧面烘托出山峰之高、江面之窄。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正面落笔,极写夏天江水暴涨,水势迅猛。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作者抓住山势陡峭的特点,采用烘托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夏天三峡江水的凶猛之势。
正侧结合
2、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呢?
写春冬之景从色彩的角度描写,如“素湍绿潭”,
动静结合的手法,如“回清倒影”、“飞溯其间”等。
同时 “素湍绿潭”一句是从俯视的角度写的,“绝多生怪柏”是从仰视的角度写的。
多角度展开,动静结合
3、从全文看。第四段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1)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
(2)渲染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3)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引用,侧面烘托
三 峡 脉 络 梳 理
山势
两岸连山;重岩叠嶂(正面描写:山多峡长)
隐天蔽日;不见曦月(侧面烘托:山高峡长)
江 水 四 季
夏水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水势浩大)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流速湍急)
春冬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俯视倒影)
绝巘怪柏,悬泉飞瀑。(俯视柏瀑)
秋季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萧瑟之秋)
高猿长啸,渔者悲歌。 (猿啸渔歌)
山高
水急
流缓
悲凉
铺垫
对比
点拨—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三峡的地貌和四季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的山水长卷。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触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表达了自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点拨—分析内容,概括特点
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三峡的山,对下文写三峡的水起到什么作用?课文为什么先写三峡夏天的水?
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先写山,这既能揭示水大流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
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