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省八年级科学期末考试专题练——选择题3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竹子长成后的茎与刚钻出地面时的竹笋几乎一样粗,而银杏的茎能逐年加粗,造成两者茎的区别是银杏的茎比竹子多了( )
A.表皮 B.形成层 C.韧皮部 D.木质部
2.防疫期间,公共场所会使用次氯酸钠(NaClO)、双氧水(H2O2)、酒精(C2H5OH) 等消毒液,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
A.氧元素 B.氧分子 C.氧离子 D.氧气
3.下列实验中,实验材料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使用目的
A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大头针 检验磁性的强弱
B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 二氧化锰 增加生成的氧气质量
C 探究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检验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D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浓食盐水 使细胞失水
A.A B.B C.C D.D
4.如图是小敏设计的汽车尾气中CO排放量的检测电路。当CO浓度高于某一设定值时,电铃发声报警。图中气敏电阻R1阻值随CO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铃应接在A和C之间
B.当CO浓度升高,电磁铁磁性减弱
C.用久后,电源电压U1会减小,报警时CO最小浓度比设定值高
D.为使该检测电路在CO浓度更低时报警,可将R2的滑片向下移
5.工业上可以用甲烷制合成气,如图所示是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为甲烷,化学式为CH4
B.乙和丙都属于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5:3
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3
6.2019年1月4日,“玉兔二号”登录月球背面。月球表面绝大部分月壤颗粒在30微米到1毫米之间,摸上去和面粉一样细腻,但不适合植物生长。科学家设想:人类移民月球的时候,把月壤改造成类似地球上的土壤来栽培植物。改造过程中,不需要提供的是( )
A.空气 B.矿物质 C.腐殖质 D.水
7.如图所示是地磁场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的磁场强度比b点弱
B.地磁场的分布与条形磁体相似
C.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D.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
8.如图所示,甲、乙两线圈分别悬挂在两个蹄形磁铁的磁场中,两线圈通过导线连接构成一个闭合电路。用手向右推动甲线圈摆动时,乙线圈会随之向右摆动。对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线圈相当于用电器,乙线圈相当于电源
B.甲与电动机工作原理相同
C.乙线圈能够摆动是因为电磁感应现象
D.用手推动乙线圈,甲线圈也会摆动
9.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小敏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0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关于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该装置可能气密性不好
B.实验过程中弹簧夹未夹紧
C.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可能不足
D.反应刚结束就立刻打开弹簧夹
10.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灯泡做保护气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11.奥司他韦(C16H28N2O4)可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起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下列对奥司他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奥司他韦中的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1
B.奥司他韦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
C.奥司他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28+14×2+16×4)g
D.奥司他韦中的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12.下列对电磁实验现象相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闭合开关,小磁针的N极不会发生偏转
B.乙图中,线圈匝数多的电磁铁,磁性强
C.丙图中,该装置用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D.丁图中,磁铁放在水平面上,导体ab竖直向上运动,电流表指针一定会偏转
13.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取三根粗细、长短及所带叶片大致相近的新鲜的天竺葵枝条;②去掉其中一枝的叶片,然后分别插入盛有相同体积稀红墨水的试管里(如图所示,试管内滴有油膜);③将A、C装置放在阳光下。B装置放在阴暗环境中;定时观察试管内液面下降情况;④当看到A枝条的叶脉微红后,将A、B、C三根枝条进行纵切,用放大镜观察。此实验不能验证( )
A.茎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
B.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
C.蒸腾作用受阳光等外界因素影响
D.旱地生活的植物,叶片背面气孔数多于正面
14.“五一”劳动节期间,小科和父母一起到四明山玩,他看到山上有一些刻满了字画的大树枯死在路边。你认为可能导致树木死亡的原因是( )
A.切断了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通道
B.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C.切断了向上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D.切断了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通道
15.某同学研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情况,将一根条形磁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它周围放置一些小磁针,小磁针的指向情况如图甲所示;将小磁针拿掉之后,在条形磁体上面放一块有机玻璃,玻璃上均匀撒一层铁屑,轻轻敲打玻璃,可以看到铁屑的分布情况如图乙所示;根据甲图和乙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用磁感线描述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情况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的实验,研究的是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特点
B.图乙所示的实验,研究的是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特点
C.图丙所示的条形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建立的物理模型
D.由图丙可知,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是由磁感线组成的
16.某家庭电路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保险丝熔断,则可能是短路引起的
B.三孔插座的连接方式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
C.若仅b、c 间断路,开关S闭合,灯泡L不会发光
D.若在a、b间接入一个灯泡L1,则它与灯泡L是并联关系
17.甲、乙两种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0时,甲和乙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同
B.光照强度为a时,乙不进行光合作用
C.光照强度为c时,甲和乙合成的有机物量相同
D.光照强度为d时,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
18.图象可以直观地表示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现有两份相同的双氧水,分别在有、无二氧化锰的情况下发生分解反应,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实验过程的是( )
A. B.
C. D.
19.2020年12月,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月球采样并返回,完美完成中国航天史上最复杂任务。从月球取得的样品俗称为“月壤”,与我们通常所认识的土壤相比,“月壤”中肯定有的成分是( )
A.矿物质 B.腐殖质 C.空气 D.水
20.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能表是测量消耗电能的仪表
B.家庭电路中的电冰箱和空调是串联的
C.用电器电线的绝缘皮破损了仍能继续使用
D.导致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定是短路
21.德州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为给中心城区佩戴“绿色项链”,种植了大量树木(如图)。工人在移栽树木时,常剪去部分枝叶,以提高成活率。其原因主要是( )
A.降低蒸腾作用 B.增强光合作用
C.增强蒸腾作用 D.降低呼吸作用
22.图中a表示垂直于纸面的一根导线,它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当导线a在磁场中按箭头方向运动时,不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A. B. C. D.
23.关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得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然后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反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然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C.导气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立即用装满水的集气瓶收集气体
D.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反应时药品进入导气管
24.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用于表彰锂离子电池的研发。这种质量轻、可充电、功能强大的电池现在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电动汽车等各种产品。碳酸二甲酯(C3H6O3)是锂电池电解液的一种成分,下列关于碳酸二甲酯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是90克
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D.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6:1:8
25.如图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对各步骤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①是为了消耗掉叶片原有的淀粉
B.步骤②的处理是设置对照实验
C.步骤③为了脱去叶片的色素
D.步骤④叶片不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竹子长成后的茎与刚钻出地面时的竹笋几乎一样粗,而银杏的茎能逐年加粗,造成两者茎的区别是银杏的茎比竹子多了( )
A.表皮 B.形成层 C.韧皮部 D.木质部
【解答】解:在木本植物的茎中树皮以内有一层分生组织,叫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不断地侧向分裂增生,其中,大部分细胞向内形成木质部,少量细胞向外形成韧皮部,从而使得树干不断地加粗。银杏属于木本植物,茎能逐年加粗,竹属于草本植物,茎的结构中没有形成层。所以,造成两者茎的区别是银杏的茎比竹子多了形成层。
故选:B。
2.防疫期间,公共场所会使用次氯酸钠(NaClO)、双氧水(H2O2)、酒精(C2H5OH) 等消毒液,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
A.氧元素 B.氧分子 C.氧离子 D.氧气
【解答】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由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次氯酸钠(NaClO)、双氧水(H2O2)、酒精(C2H5OH) 中都含有氧元素,选项说法正确;
B.次氯酸钠(NaClO)是由钠离子与次氯酸分子构成的、双氧水(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酒精(C2H5OH)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均不含氧原子,选项说法错误;
C.次氯酸钠(NaClO)是由钠离子与次氯酸分子构成的、双氧水(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酒精(C2H5OH)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均不含氧离子,选项说法错误;
D.次氯酸钠(NaClO)、双氧水(H2O2)、酒精(C2H5OH)都是纯净物,不含氧气,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3.下列实验中,实验材料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使用目的
A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大头针 检验磁性的强弱
B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 二氧化锰 增加生成的氧气质量
C 探究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检验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D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浓食盐水 使细胞失水
A.A B.B C.C D.D
【解答】解:A、磁性强弱无法观察,实验中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多少的不同,来判断它的磁性强弱,吸引大头针数目越多,磁性越强,故A正确;
B、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而不能增加生成的氧气质量,故B错误;
C、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可以判断是否有二氧化碳;故C正确;
D、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失水,放入浓盐水中的植物会出现失水现象,原因是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小于浓盐水的浓度,细胞失水,因此实验材料浓盐水,使用目的是使细胞失水,故D正确;
故选:B。
4.如图是小敏设计的汽车尾气中CO排放量的检测电路。当CO浓度高于某一设定值时,电铃发声报警。图中气敏电阻R1阻值随CO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铃应接在A和C之间
B.当CO浓度升高,电磁铁磁性减弱
C.用久后,电源电压U1会减小,报警时CO最小浓度比设定值高
D.为使该检测电路在CO浓度更低时报警,可将R2的滑片向下移
【解答】解:AB、图中气敏电阻R1阻值随CO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由欧姆定律,控制电路的电流增大,电磁铁磁性增强,衔铁被吸下,因CO浓度高于某一设定值时,电铃发声报警,故电铃应接在B、D之间,AB错误;
C、用久后,电源电压U1会减小,由欧姆定律,只有当R1阻值变小时,控制电路才能达到衔铁被吸下的最小电流,即报警时CO最小浓度比设定值高,C正确;
D、在CO浓度越低电阻越大,因控制电路衔铁被吸下的最小电流不变,由欧姆定律和电阻的串联,I,即减小变阻器的电阻,故将R2的滑片向上移,D错误。
故选:C。
5.工业上可以用甲烷制合成气,如图所示是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为甲烷,化学式为CH4
B.乙和丙都属于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5:3
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3
【解答】解: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CO+3H2;
A、据图可以看出,图中甲为甲烷,化学式为CH4,故正确;
B、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据图可以看出,乙是H2O,丙为CO,都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C、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16:18=8:9,故说法不正确;
D、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3,故正确;
故选:C。
6.2019年1月4日,“玉兔二号”登录月球背面。月球表面绝大部分月壤颗粒在30微米到1毫米之间,摸上去和面粉一样细腻,但不适合植物生长。科学家设想:人类移民月球的时候,把月壤改造成类似地球上的土壤来栽培植物。改造过程中,不需要提供的是( )
A.空气 B.矿物质 C.腐殖质 D.水
【解答】解:A、植物生长需要空气、水、矿物质等,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需要提供,A不符合题意;
B、月壤中本身就富含矿物质,所以无需补充,B符合题意。
C、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的根系固定,将月壤吸附成团,成为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所以也需要补充,C不符合题意;
D、月球上没有水也需要补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如图所示是地磁场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的磁场强度比b点弱
B.地磁场的分布与条形磁体相似
C.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D.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
【解答】解:A.由图可知,a点的磁感线更密集一些,所以磁场强度更强一些,故A错误;
B.地磁场的磁场分布与条形磁体的磁场分布相似,故B正确;
C.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故C错误;
D.磁场是客观存在的,磁感线是物理模型,实际不存在,故D错误。
故选:B。
8.如图所示,甲、乙两线圈分别悬挂在两个蹄形磁铁的磁场中,两线圈通过导线连接构成一个闭合电路。用手向右推动甲线圈摆动时,乙线圈会随之向右摆动。对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线圈相当于用电器,乙线圈相当于电源
B.甲与电动机工作原理相同
C.乙线圈能够摆动是因为电磁感应现象
D.用手推动乙线圈,甲线圈也会摆动
【解答】解:ABC.甲线圈摆动时,切割磁感线运动,线圈中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作电磁感应现象,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流流经乙线圈时,乙线圈就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开始摆动,此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整个过程中,甲线圈提供了电能,相当于电源;乙线圈消耗了电能,相当于用电器,故ABC错误;
D.因为两边的结构是相同的,用手推动乙线圈,和推动甲线圈的原理相同,同理甲线圈也会摆动,故D正确。
故选:D。
9.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小敏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0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关于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该装置可能气密性不好
B.实验过程中弹簧夹未夹紧
C.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可能不足
D.反应刚结束就立刻打开弹簧夹
【解答】解:A、该装置可能气密性不好,导致实验结果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过程中弹簧夹未夹紧,导致部分气体通过导管逸出,最终导致实验结果偏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可能不足,导致氧气不能完全反应,最终导致实验结果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刚结束就立刻打开弹簧夹,导致进入瓶内的水偏少,最终导致实验结果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0.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灯泡做保护气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解答】解: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灯泡做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的含量就越高,空气质量越差,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目前不把二氧化碳看作是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1.奥司他韦(C16H28N2O4)可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起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下列对奥司他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奥司他韦中的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1
B.奥司他韦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
C.奥司他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28+14×2+16×4)g
D.奥司他韦中的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解答】解:A、奥司他韦中的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28:28=1:1,该选项说法正确;
B、奥司他韦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C、奥司他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28+14×2+16×4,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奥司他韦中的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2.下列对电磁实验现象相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闭合开关,小磁针的N极不会发生偏转
B.乙图中,线圈匝数多的电磁铁,磁性强
C.丙图中,该装置用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D.丁图中,磁铁放在水平面上,导体ab竖直向上运动,电流表指针一定会偏转
【解答】解:A、闭合开关后,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小磁针应该顺时针方向旋转,故A错误;
B、两个电磁铁串联,那么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线圈匝数多的电磁铁吸引的铁屑多,那么它的磁性强,故B正确;
C、在研究电磁感应的现象中,肯定没有电源,应该有判断电流是否生成的灵敏电流计,故C错误;
D、磁铁放在水平面上,磁感线沿竖直方向。如果导体ab也沿竖直方向运动,那么导体不能切割磁感线,那么就不会生成感应电流,电流表的指针不会偏转,故D错误。
故选:B。
13.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取三根粗细、长短及所带叶片大致相近的新鲜的天竺葵枝条;②去掉其中一枝的叶片,然后分别插入盛有相同体积稀红墨水的试管里(如图所示,试管内滴有油膜);③将A、C装置放在阳光下。B装置放在阴暗环境中;定时观察试管内液面下降情况;④当看到A枝条的叶脉微红后,将A、B、C三根枝条进行纵切,用放大镜观察。此实验不能验证( )
A.茎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
B.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
C.蒸腾作用受阳光等外界因素影响
D.旱地生活的植物,叶片背面气孔数多于正面
【解答】解:A、①选取三根粗细、长短及所带叶片大致相近的新鲜的天竺葵枝条;②去掉其中一枝的叶片,然后分别插入盛有相同体积稀红墨水的试管里(如图所示,试管内滴有油膜);③将A、C装置放置放在阳光下。B装置放在阴暗环境中;定时观察试管内液面下降情况;④当看到A枝条的叶脉微红后,由叶脉发红说明茎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A正确;
B、图中A、C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叶,结果A液面下降明显,C液面基本无变化,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蒸腾作用的强度与叶片面积呈正相关。B正确;
C、图中A、B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结果A液面比B液面低,可见蒸腾作用受阳光的影响,C正确;
D、题干中的实验不能说明旱地生活的植物,叶片背面气孔数多于正面,D错误。
故选:D。
14.“五一”劳动节期间,小科和父母一起到四明山玩,他看到山上有一些刻满了字画的大树枯死在路边。你认为可能导致树木死亡的原因是( )
A.切断了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通道
B.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C.切断了向上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D.切断了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通道
【解答】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山上有一些刻满了字画的大树枯死在路边,原因是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根得不到有机物,根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树木死亡。
故选:B。
15.某同学研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情况,将一根条形磁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它周围放置一些小磁针,小磁针的指向情况如图甲所示;将小磁针拿掉之后,在条形磁体上面放一块有机玻璃,玻璃上均匀撒一层铁屑,轻轻敲打玻璃,可以看到铁屑的分布情况如图乙所示;根据甲图和乙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用磁感线描述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情况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的实验,研究的是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特点
B.图乙所示的实验,研究的是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特点
C.图丙所示的条形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建立的物理模型
D.由图丙可知,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是由磁感线组成的
【解答】解:
A、图中,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条形磁体的周围存在磁场,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为磁场的方向,故A正确;
B、磁体周围始终存在磁场,借助细铁屑可以显示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特点,故B正确;
CD、磁感线是人们利用建模的方法画出来的,并不真实存在的曲线,故C正确,D错误。
故选:D。
16.某家庭电路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保险丝熔断,则可能是短路引起的
B.三孔插座的连接方式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
C.若仅b、c 间断路,开关S闭合,灯泡L不会发光
D.若在a、b间接入一个灯泡L1,则它与灯泡L是并联关系
【解答】解:A、家庭电路中的保险丝熔断,可能是家庭电路中发生了短路,也可能是电路中总功率过大,故A正确;
B、三孔插座地线直接接三孔插座的上孔,零线直接接三孔插座的左孔,火线首先接保险丝,然后再进入右孔,故B正确;
C、通过灯L的电流没有通过bc段导线,所以bc段断路灯L一样能发光,故C错误;
D、若在a、b间接入一个灯泡L1,这盏灯与灯L是并联的,故D正确。
故选:C。
17.甲、乙两种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0时,甲和乙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同
B.光照强度为a时,乙不进行光合作用
C.光照强度为c时,甲和乙合成的有机物量相同
D.光照强度为d时,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
【解答】解:A、光照强度为0时,甲和乙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不同,A错误;
B、光照强度为a时,乙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B错误;
C、据图可见:从0到c点甲吸收的二氧化碳比乙吸收的二氧化碳多,所以光照强度为c时,甲和乙合成的有机物量不同,C错误;
D、据图可见:甲的代谢比乙的代谢旺盛,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D正确。
故选:D。
18.图象可以直观地表示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现有两份相同的双氧水,分别在有、无二氧化锰的情况下发生分解反应,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实验过程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两份相同的双氧水,分别在有、无二氧化锰的情况下发生分解反应,加二氧化锰的双氧水分解速率快,但双氧水放出氧气的质量与有无催化剂无关,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相等。
故选:C。
19.2020年12月,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月球采样并返回,完美完成中国航天史上最复杂任务。从月球取得的样品俗称为“月壤”,与我们通常所认识的土壤相比,“月壤”中肯定有的成分是( )
A.矿物质 B.腐殖质 C.空气 D.水
【解答】解:月球土壤就是月岩风化得来的,其成分和地球土壤的区别就是没有腐殖质、水和空气,,“月壤”中肯定有的成分是矿物质。
故选:A。
20.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能表是测量消耗电能的仪表
B.家庭电路中的电冰箱和空调是串联的
C.用电器电线的绝缘皮破损了仍能继续使用
D.导致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定是短路
【解答】解:
A、电能表是测量电功或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故A正确;
B、家庭电路中电冰箱和空调工作时互不影响,为并联连接,故B错误;
C、电线的绝缘皮破损时应及时更换,否则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C错误;
D、导致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短路,也可能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故D错误。
故选:A。
21.德州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为给中心城区佩戴“绿色项链”,种植了大量树木(如图)。工人在移栽树木时,常剪去部分枝叶,以提高成活率。其原因主要是( )
A.降低蒸腾作用 B.增强光合作用
C.增强蒸腾作用 D.降低呼吸作用
【解答】解: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故选:A。
22.图中a表示垂直于纸面的一根导线,它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当导线a在磁场中按箭头方向运动时,不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由图可知,ACD中的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所以都会产生感应电流,B中的导体上下运动,没有切割磁感线,所以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故选:B。
23.关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得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然后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反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然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C.导气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立即用装满水的集气瓶收集气体
D.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反应时药品进入导气管
【解答】解:A、制取气体时,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反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选项说法错误。
C、导气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刚开始排出的是空气,应等到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故选项说法错误。
D、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4.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用于表彰锂离子电池的研发。这种质量轻、可充电、功能强大的电池现在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电动汽车等各种产品。碳酸二甲酯(C3H6O3)是锂电池电解液的一种成分,下列关于碳酸二甲酯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是90克
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D.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6:1:8
【解答】解:A、碳酸二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3+6+16×3=90,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A错误;
B、碳酸二甲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6:(16×3)=6:1:8,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错误;
C、根据碳酸二甲酯的化学式C3H6O3可知,碳酸二甲酯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C正确;
D、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根据碳酸二甲酯的化学式C3H6O3,碳酸二甲酯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1,故D错误;
故选:C。
25.如图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对各步骤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①是为了消耗掉叶片原有的淀粉
B.步骤②的处理是设置对照实验
C.步骤③为了脱去叶片的色素
D.步骤④叶片不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
【解答】解: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叶片原有淀粉。A正确;
B、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B正确;
C、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时应该隔水加热,所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去掉叶片的绿色。C正确;
D、步骤④叶片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不见光部分不变蓝色。D错误。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