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省八年级科学期末考试专题练——选择题1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的物理学家是( )
A.安培 B.欧姆 C.奥斯特 D.法拉第
2.咳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人体可通过咳嗽将进入气管的异物排出体外,下列表示咳出异物时呼吸道内气流方向和肺内气压P内、外界气压P外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3.电吉他中电拾音器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磁体附近的金属弦被磁化,因此弦振动时,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电流经电路放大后传送到音箱发出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选用铜质弦,电吉他仍能正常工作
B.取走磁体,电吉他将不能正常工作
C.增加线圈数可以增大线圈中的感应电流
D.弦振动过程中,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断变化
4.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措施符合该主题的是( )
A.推广使用矿物燃料 B.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C.合理开发新型能源 D.鼓励使用一次塑料袋
5.小明利用如图实验对土壤进行研究,此实验可验证土壤具有的成分是( )
A.空气 B.水分 C.无机盐 D.有机物
6.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电磁起重机,它可用于搬运铁质材料。下列实验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 B.
C. D.
7.如图是磁悬浮玩具,底座和小球均由磁体制成,下列标出底座和小球的磁极正确的是( )
A. B.
C. D.
8.许多乳制品含有磷酸钙等成分,可为人体适当补充钙元素。磷酸钙由钙离子(Ca2+)和磷酸根离子(PO43﹣)构成,则磷酸钙的化学式为( )
A.CaPO4 B.(PO4)3Ca2 C.Ca2(PO4)3 D.Ca3(PO4)2
9.小明利用如图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下列操作中不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燃烧匙中的红磷不足
B.红磷熄灭时瓶内还有氧气剩余
C.点燃红磷后塞紧瓶塞时瓶内有部分气体逸出
D.红磷熄灭后未冷却至室温便立即打开止水夹读数
10.小明在做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2KCl+3O2↑)实验时,绘制了试管中固体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表示氯酸钾的质量
B.b点表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
C.c点表示氯酸钾、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
D.d点表示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
11.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基本功能是维持植物的生命。根对茎叶说:“我要是不工作,你们都会渴死。”说的是根具有吸收水的功能,这一功能主要由根尖的哪部分完成( )
A.分生区 B.根冠 C.根毛区 D.伸长区
12.如图是某小组进行实验时设计的装置,能验证叶气孔多少的实验是( )
A.
B.
C.
D.
13.多肉植物的茎或叶肥厚,具有较强的贮水能力,在生活习性上和一般植物有所不同,其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以下关于多肉植物说法错误的是( )
A.气孔白天关闭,可以减弱蒸腾作用
B.保水能力强,有利于在干旱环境中生长
C.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成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D.气孔夜间开放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白天光合作用
14.当下,新冠疫情在我国已得到有效控制。法维拉韦片在遏制新冠病毒过程中被证实有一定的效果,本品主要成分法维拉韦分子式:C5H4FN3O2,分子量:15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法维拉韦属于氧化物
B.一个法维拉韦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
C.法维拉韦中各元素质量比为5:4:1:3:2
D.法维拉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8.2%
15.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该反应的产物只有一种
D.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之比是2:1
16.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能确定钢棒一定具有磁性的是( )
A.小磁针偏转 B.静止时有时指南北
C.能吸引更多铁屑 D.电流表指针偏转
17.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
A.
B.
C.
D.
18.如图是研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①③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A中滴加的稀盐酸可用稀硫酸代替,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B.装置B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现象是③比①先变红
C.装置B中①③变红,②不变红是因为生成的CO2呈酸性,能使石蕊试纸变红色
D.装置C中点燃的蜡烛自上而下熄灭,说明CO2不支持燃烧
19.小柯同学在医院看到一个自动输液报警器,如图1所示。闭合开关,当输液报警器处输液管中有药液流过,绿灯亮,无药液流过,喇叭报警。小柯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查找的资料设计了一个类似的自动输液报警器,如图2所示。如图3是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电磁铁的上端是S极
B.输液管中没有药液流过时,控制电路线圈中的电流变大
C.当输液管内有药水时,LED灯发出的光将被会聚到光敏电阻上,衔铁吸下
D.调试时,输液管中有无药液流过都会报警,可换用电阻更小的R0或减小线圈匝数改进
20.铌酸锂(LiNbO3)是目前用途最广泛的新型无机材料之一,在铌酸锂中锂的化合价为+1,则铌酸锂中铌(Nb)元素化合价为( )
A.+2 B.+3 C.+4 D.+5
21.关于磁体、磁场和磁感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铁和铝都能够被磁体所吸引
B.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曲线
C.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D.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S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22.如图所示曲线能正确表示在晴朗的高温天气状态下,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强度变化的是( )
A. B.
C. D.
23.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的条件下,气体压强(p)与气体分子数目(n)成正比关系(p=kn).若a g 碳和b g 氧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测得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为p,然后,提供一定条件使容器内的物质发生充分反应,待温度复原时,测得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仍然为p.则a与b的关系可能为( )
A.ab B.ab C.ab D.ab
2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家庭电路,电灯开关已断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和两孔插座是串联的
B.试电笔接触M点,氖管不发光
C.开关和三孔插座的连接都是错误的
D.试电笔插入两孔插座的左孔,氖管发光
25.有一种溶液BTB(溴麝香草酚蓝)呈蓝色,它遇到二氧化碳后变绿再变成黄色。在A、B两支试管中加入同样多的金鱼藻,再分别加入等量黄色的BTB溶液,并在试管口加塞。把A试管放在适宜的光照下,B试管用黑纸包住放在暗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已知阳光不会使BTB溶液变色。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支试管内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试管内的溶液呈黄色
B.B试管内的溶液呈蓝色
C.这一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会释放出氧气
D.这一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作原料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的物理学家是( )
A.安培 B.欧姆 C.奥斯特 D.法拉第
【解答】解: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它通过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得到了启发,从而开始研究磁和电的关系,经历十年的实验,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咳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人体可通过咳嗽将进入气管的异物排出体外,下列表示咳出异物时呼吸道内气流方向和肺内气压P内、外界气压P外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咳出异物时,腹部的体积变小,内部气体的质量不变,内部压强变大,外部大气压不变,即p内>p外,从而把异物压出体外,故A正确。
故选:A。
3.电吉他中电拾音器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磁体附近的金属弦被磁化,因此弦振动时,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电流经电路放大后传送到音箱发出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选用铜质弦,电吉他仍能正常工作
B.取走磁体,电吉他将不能正常工作
C.增加线圈数可以增大线圈中的感应电流
D.弦振动过程中,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断变化
【解答】解:A、铜不可以被磁化,则选用铜质弦,电吉他不能正常工作,故A错误;
B、取走磁体,就没有磁场,振弦不能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电吉他将不能正常工作,故B正确;
C、增加线圈匝数可以增大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故C正确;
D、弦振动过程中,磁场方向不变,弦的运动方向会不断变化,则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断变化,故D正确。
故选:A。
4.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措施符合该主题的是( )
A.推广使用矿物燃料 B.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C.合理开发新型能源 D.鼓励使用一次塑料袋
【解答】解:推广使用矿物燃料,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会造成空气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
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B不符合题意;
合理开发清洁能源既可以节约化石能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C符合题意;
使用一次塑料袋,会增加“白色污染”,造成污染,不利于环保,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小明利用如图实验对土壤进行研究,此实验可验证土壤具有的成分是( )
A.空气 B.水分 C.无机盐 D.有机物
【解答】解:用酒精灯加热土壤,土壤中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流失,遇到上方的冰块儿,以液体的形式出现,证明土壤当中存在水分。
故选:B。
6.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电磁起重机,它可用于搬运铁质材料。下列实验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电磁铁通电后具有磁性,其工作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
A、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故A错误;
B、该装置是探究的是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故B错误;
C、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故C错误;
D、给图中的电磁铁通电后,电磁铁具有磁性,能吸引铁钉,这是电流的磁效应,故D正确。
故选:D。
7.如图是磁悬浮玩具,底座和小球均由磁体制成,下列标出底座和小球的磁极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如图所示,磁悬浮玩具悬浮于空气中,受到的竖直向下的重力与竖直向上的磁力是一对平衡力,玩具受到的磁力由于小球与底座之间产生了排斥力,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图C是同名磁极相对的,会产生排斥力,ABD项中不能产生排斥力,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许多乳制品含有磷酸钙等成分,可为人体适当补充钙元素。磷酸钙由钙离子(Ca2+)和磷酸根离子(PO43﹣)构成,则磷酸钙的化学式为( )
A.CaPO4 B.(PO4)3Ca2 C.Ca2(PO4)3 D.Ca3(PO4)2
【解答】解:磷酸钙由钙离子(Ca2+)和磷酸根离子(PO43﹣)构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磷酸根的化合价为﹣3价,
则磷酸钙的化学式为Ca3(PO4)2。
故选:D。
9.小明利用如图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下列操作中不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燃烧匙中的红磷不足
B.红磷熄灭时瓶内还有氧气剩余
C.点燃红磷后塞紧瓶塞时瓶内有部分气体逸出
D.红磷熄灭后未冷却至室温便立即打开止水夹读数
【解答】解:A、若红磷的量不足,导致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反应掉,因此造成测量结果偏小,故A正确;
B、红磷熄灭时瓶内还有氧气剩余,因此造成测量结果偏小,故B正确;
C、点燃红磷后塞紧瓶塞时,瓶内有部分气体逸出,会导致实验中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因此造成测量结果偏大,故C错误;
D、若未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会使集气瓶内的气体处于膨胀状态,进入装置内的水会减少,因此造成测量结果偏小,故D正确;
故选:C。
10.小明在做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2KCl+3O2↑)实验时,绘制了试管中固体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表示氯酸钾的质量
B.b点表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
C.c点表示氯酸钾、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
D.d点表示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
【解答】解:A、a点氯酸钾还没分解,表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之和,故选项说法错误。
B、b点氯酸钾还没有完全分解,表示未分解的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C、c点氯酸钾以完全分解,表示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d点是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继续进行加热,表示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基本功能是维持植物的生命。根对茎叶说:“我要是不工作,你们都会渴死。”说的是根具有吸收水的功能,这一功能主要由根尖的哪部分完成( )
A.分生区 B.根冠 C.根毛区 D.伸长区
【解答】解:A、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A错误;
B、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B错误;
C、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C正确;
D、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D错误。
故选:C。
12.如图是某小组进行实验时设计的装置,能验证叶气孔多少的实验是( )
A.
B.
C.
D.
【解答】解:A、该装置能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不符合题意。
B、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能够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把叶子放在盛有热水的小烧杯中,这是为了验证叶气孔多少的实验,符合题意。
D、D选项所示装置可以用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多肉植物的茎或叶肥厚,具有较强的贮水能力,在生活习性上和一般植物有所不同,其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以下关于多肉植物说法错误的是( )
A.气孔白天关闭,可以减弱蒸腾作用
B.保水能力强,有利于在干旱环境中生长
C.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成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D.气孔夜间开放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白天光合作用
【解答】解:A、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白天半闭,可以减弱蒸腾作用,A正确;
B、保水能力强,有利于在干旱环境中生长,B正确;
C、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少部分用于自身的各项生理活动,C错误;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气孔夜间开放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白天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C。
14.当下,新冠疫情在我国已得到有效控制。法维拉韦片在遏制新冠病毒过程中被证实有一定的效果,本品主要成分法维拉韦分子式:C5H4FN3O2,分子量:15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法维拉韦属于氧化物
B.一个法维拉韦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
C.法维拉韦中各元素质量比为5:4:1:3:2
D.法维拉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8.2%
【解答】解:A.法维拉韦是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法匹拉韦分子是由5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氟原子、3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其中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法维拉韦中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4):(19×1):(14×3):(16×2)=60:4:19:42:32,故选项说法错误。
D.法维拉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5.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该反应的产物只有一种
D.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之比是2:1
【解答】解:A、由微粒的构成和变化可知,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故A说法不正确;
B、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是分解反应,故B说法正确;
C、由微粒的构成和变化可知,该反应的产物有两种,故C说法不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质是一种,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6.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能确定钢棒一定具有磁性的是( )
A.小磁针偏转 B.静止时有时指南北
C.能吸引更多铁屑 D.电流表指针偏转
【解答】解:
A、图中小磁针与钢棒相互吸引可以使小磁针偏转,排斥也可以使小磁针偏转,吸引不能说明有磁性,排斥能说明有磁性,题中没有说明是吸引还是排斥,所以不能说明钢棒是否具有磁性,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钢棒有时能指南北,不能说明钢棒一定具有磁性,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钢棒插入线圈,线圈能吸引更多的铁屑,说明钢棒能使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不能说明钢棒具有磁性,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钢棒插入线圈,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可以从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来体现),这是电磁感应现象,说明钢棒具有磁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图中实验,温度不同、可燃物的种类不同,不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B、图中实验,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说明火柴头的着火点比火柴梗低,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结论,故选项正确。
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D、图中实验,被烧杯罩住的蜡烛一会就熄灭,说明燃烧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8.如图是研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①③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A中滴加的稀盐酸可用稀硫酸代替,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B.装置B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现象是③比①先变红
C.装置B中①③变红,②不变红是因为生成的CO2呈酸性,能使石蕊试纸变红色
D.装置C中点燃的蜡烛自上而下熄灭,说明CO2不支持燃烧
【解答】解:A.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硫酸钙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反应进行一步发生,装置A中滴加的稀盐酸可用稀硫酸代替,使实验现象不明显,故错误;
B.喷水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且③比①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正确;
C.①③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不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①③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碳酸呈酸性,能够使石蕊试纸变红,故错误;
D.装置C中点燃的蜡烛自上而下熄灭,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蜡烛熄灭,说明的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错误;
故选:B。
19.小柯同学在医院看到一个自动输液报警器,如图1所示。闭合开关,当输液报警器处输液管中有药液流过,绿灯亮,无药液流过,喇叭报警。小柯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查找的资料设计了一个类似的自动输液报警器,如图2所示。如图3是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电磁铁的上端是S极
B.输液管中没有药液流过时,控制电路线圈中的电流变大
C.当输液管内有药水时,LED灯发出的光将被会聚到光敏电阻上,衔铁吸下
D.调试时,输液管中有无药液流过都会报警,可换用电阻更小的R0或减小线圈匝数改进
【解答】解:由图2知,控制电路是由定值电阻R0和光敏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当控制电路中电流减小,电磁铁磁性减弱,衔铁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弹起,使动触点与上端的静触点接触,喇叭报警。
A、运用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上端是N极,故A错误;
B、输液管中没有药液流过时,喇叭报警,说明衔铁与上端的静触点接触,电磁铁的磁性减弱,控制电路线圈中的电流应该是变小的,故B错误;
C、当输液管内有药水时,LED灯发出的光将被会聚到光敏电阻上,由图乙知光照强度增大,光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控制电路电流增大,电磁铁磁性增强,衔铁会被吸下,故C正确;
D、调试时,输液管中有无药液流过都会报警,说明电磁铁的磁性较弱,换用电阻更小的R0,可以增大线圈中的电流从而增强电磁铁的磁性,故D错误。
故选:C。
20.铌酸锂(LiNbO3)是目前用途最广泛的新型无机材料之一,在铌酸锂中锂的化合价为+1,则铌酸锂中铌(Nb)元素化合价为( )
A.+2 B.+3 C.+4 D.+5
【解答】解:锂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铌(Nb)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x=+5价。
故选:D。
21.关于磁体、磁场和磁感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铁和铝都能够被磁体所吸引
B.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曲线
C.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D.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S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解答】解:A、铜和铝都不是磁性材料,磁体都不能吸引。不符合题意。
B、磁感线在磁场中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为了便于研究磁场,人为画的一些曲线。不符合题意。
C、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符合题意。
D、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S极所指的方向与该点磁场的方向相反。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如图所示曲线能正确表示在晴朗的高温天气状态下,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强度变化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光照强度影响气孔的开闭,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照强度的增加,能促进气孔的开启,利于水蒸气的外出,使蒸腾作用加强。到了温度最高时气孔就会关闭,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然后植物的蒸腾作用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故选:D。
23.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的条件下,气体压强(p)与气体分子数目(n)成正比关系(p=kn).若a g 碳和b g 氧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测得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为p,然后,提供一定条件使容器内的物质发生充分反应,待温度复原时,测得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仍然为p.则a与b的关系可能为( )
A.ab B.ab C.ab D.ab
【解答】解:根据题意知反应后容器内气体压强仍为P,说明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总数不变。
碳与氧气可能发生的反应是:(1)C+O2CO2 (2)C+O22CO
分析两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的变化可知:(1)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没有变化,(2)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增加。
所以反应只有第一个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恰好反应时a与b的关系
C+O2CO2
12 32
ag bg
a
当氧气过量时反应仍按(1)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不变,则此时a综合上面的两种情况:a。
故选:A。
2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家庭电路,电灯开关已断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和两孔插座是串联的
B.试电笔接触M点,氖管不发光
C.开关和三孔插座的连接都是错误的
D.试电笔插入两孔插座的左孔,氖管发光
【解答】解:A、灯泡和两孔插座是互不影响的,所以是并联的,故A错误;
B、M点通过灯泡与火线连接,所以试电笔接触M点,氖管发光,故B错误;
C、据图可知,开关接到了零线和用电器之间;三孔插座的左孔接的是地线,故均错误,故C说法正确;
D、两孔插座的左孔是零线,所以试电笔插入两孔插座的左孔氖管不发光,故D错误;
故选:C。
25.有一种溶液BTB(溴麝香草酚蓝)呈蓝色,它遇到二氧化碳后变绿再变成黄色。在A、B两支试管中加入同样多的金鱼藻,再分别加入等量黄色的BTB溶液,并在试管口加塞。把A试管放在适宜的光照下,B试管用黑纸包住放在暗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已知阳光不会使BTB溶液变色。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支试管内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试管内的溶液呈黄色
B.B试管内的溶液呈蓝色
C.这一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会释放出氧气
D.这一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作原料
【解答】解:A、A试管放在适宜的光照下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A试管内的溶液呈蓝色,错误;
B、B试管用黑纸包住放在暗处金鱼藻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B试管内的溶液呈黄色而不是蓝色,错误;
C、这一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作原料而不是会释放出氧气,错误;
D、这一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作原料,正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