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下第四单元植物与土壤检测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下第四单元植物与土壤检测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6-07 08:55:4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题重组训练
一、选择题
1、(2021杭州)在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新桥村有一棵千年树龄的古银杏树,它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了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树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保护下还是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树的( )
A、全部韧皮部 B、全部木质部 C、部分韧皮部 D、部分木质部
2、(2021台州)月球上的“土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等物质组成。岩石碎屑、粉末这些成分相当于地球土壤中的( )
A、空气 B、水 C、矿物质 D、腐殖质
二、填空题
3、(2022金华)“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已成为大家共识。人们食用的马铃薯(如图K-4-1)通常长在地下,里面积累了大量的淀粉,是我国的五种主食之一。马铃薯中的淀粉主要是由叶片的光合作用制造的。由此可知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方向是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图K-4-1
三、实验探究题
4、(2022丽水)小科为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他取两组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张和3张叶片,把枝条同时插人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放在阳光下照射。1h后,在两枝条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观察到被染色的情况如图K-4-2。
表示不含染液 表示含染液
图K-4-2
请回答: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依据本实验,为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5、(2022湖州)有一天,小华看见妈妈在腌制萝卜条,其过程是:将洗净的萝卜切成条,放在盛有少量凉开水的玻璃罐里,撒上一些食盐,一段时间后,就制成了清脆可口的腌萝卜条。小华发现玻璃罐里的萝卜条变小了,水却变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小华作出:假设并进行实验求证。
(1)作出假设: 。
(2)主要实验步骤:在两片载玻片上分别滴加0.9%和2%的氯化钠溶液,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并涂抹在溶液中,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隔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
实验现象如图K-4-3中甲和乙所示:
甲 乙
图K-4-3
通过查阅资料获知,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溶液中,也会出现类似图乙的现象。上述事实支持了小华所作出的假设。
思考:
①根据图甲的实验现象,小华明白了平时做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什么要用0.9%的氯化钠溶液,并将它称之为生理盐水的原因,这是因为0.9%的氯化钠溶液能使口腔上皮细胞 。
②根据上述探究,你认为在给植物施肥时,应注意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章 植物与土壤单元检测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不能证明土壤中有空气的现象是( )
A、动物能在土壤中生存
B、植物能在土壤中吸收营养
C、观察土壤,发现土块间有空隙
D、在盛有土块的烧杯中加入水时,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2、如图所示,将土壤浸出液进行过滤,收集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干水分,蒸发皿上会残留下白色固体物质。这说明土壤中含有( )
A、水分 B、有机质 C、腐殖质 D、无机盐
3、以下三种土壤样品中,哪种通气性能最差,哪种保水性能最强( )
土壤样品 土壤名称 土壤质地
甲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乙 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丙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A、甲;甲 B、甲;乙 C、乙;乙 D、乙;丙
4、对“树怕剥皮,不怕空心”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剥皮”会割断木质部中的筛管,影响有机物的运输
B、“剥皮”会割断韧皮部中的导管,影响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C、“空心”是空去髓和部分木质部,不影响水和无机盐的输送
D、“空心”是空去髓和全部的木质部,不影响有机物的输送
5、下列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幼苗带土移栽可降低蒸腾作用
B、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C、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
D、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可增强光合作用
6、1500年前,贾思勰任高阳郡太守时曾因枣树数年不结果而“打”枣树,他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枣子。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
A、可以加速水分的运输而提高产量
B、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而提高产量
C、减少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而提高了产量
D、增加了无机盐的向上运输而提高产量
7、“兰溪白枇杷”(如图)是金华的品牌水果。要获得优质高产的白枇杷,需经过幼苗移栽、嫁接和科学管理等过程。下列是白枇杷种植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原因分析,其中有错误的是( )
A、带土移栽幼苗能防止根毛受损,提高成活率
B、合理密植能让植株充分接受光照,提高总产量
C、移栽时剪去幼苗所有叶片能减弱蒸腾失水,提高成活率
D、以白枇杷枝或芽为接穗进行嫁接能保持白枇杷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速度
8、如图为植物的根尖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最快的部位是④
B、③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
C、②的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
D、根尖是根生长和吸收水分及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9、每年3月12日,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去植树。活动中,学生们有的浇水,有的施肥。如图是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浇的水主要通过③气孔蒸腾而出
B、①根部的细胞液浓度小于②茎中细胞液浓度
C、土壤中的有机物被根吸收后,由筛管运输给茎和叶
D、经常松土,有利于根的呼吸
10、如图是小勇在张家界市樟树角公园拍摄的一幅给植物打针输液的照片,请你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以下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
①输入的液体可能含有水和无机盐,输液管的针头插人树干的输导组织 ②输入的液体可能含有水和无机盐,输液管的针头插入树干的机械组织 ③输液常用于刚移栽的大树、古树、名树、老弱病残树等各种树 ④输液能促进大树生命活力恢复,增强植物细胞抗性,提高移栽成活率 ⑤此输液袋既能在树体使用,也能在人体和动物身上使用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11、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B、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C、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D、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12、如图为显微镜下蚕豆叶下表皮气孔的开闭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状态数量多,不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B、①状态数量多,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C、②状态数量多,有利于植物进行蒸腾作用
D、②状态数量多,有利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13、“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庐山的四季美如斯,尤以凉爽的夏季最受人们青睐,是享誉海内外的避暑胜地。庐山的夏季凉爽,主要与植物的哪项生理功能有关( )
A、吸收作用旺盛 B、蒸腾作用旺盛
C、呼吸作用旺盛 D、光合作用旺盛
14、一段长有两个大小相同果实的枝条,如果将A、B两个果实之间的树皮进行环剥,则两个果实的发育情况是( )
A、A长B不长 B、B长A不长
C、A、B一样长 D、A、B均不长
15、用含有各种必需元素的溶液培养大麦。实验分两组,一组在光下,一组在黑暗中,48h后测定几种离子的浓度。下表中各种离子的数据为实验结束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占实验开始时浓度的百分比。
实验条件 水分消耗(mL) Ca2+(%) K+(%) Mg2+(%)
光下 1090 135 27 179
黑暗中 435 105 35 113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蒸腾作用是根吸收水的主要动力
B、大麦在光下吸收钙离子比吸收水分快
C、光照促进大麦的蒸腾作用和对钙离子、镁离子的吸收
D、大麦吸水和吸收矿质离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6、“落叶归根”,植物的枯叶落人泥土,成为土壤的 部分。在“用手搓土壤”的实验完毕后,必须要反复冲洗手的原因是土壤中有大量的 。
17、“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提示语是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壤缺少 ,影响根的 作用。
18、取2棵相同的大豆幼苗,一棵浸在蒸馏水中培养,另一棵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过一段时间后,在 里培养的大豆幼苗变得瘦弱萎蔫了,而另一棵则长得健壮。这个实验说明植物生活不仅需要水,还需要 。
19、如图是木本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请回答:
(1)图中[1]树皮的内侧部分是 ,其中的筛管具有运输有机物的功能。
(2)人们用的木材主要是利用图中的[ ] ,它有很强的支持能力,里面有起输导作用的导管。
(3)图中的[2]叫做 ,它能够使木本植物的茎加粗。
20、下列植物的茎中,属于直立茎的是 ,属于缠绕茎的是 。
①玉米 ②牵牛花 ③葡萄 ④甘薯 ⑤黄瓜 ⑥草莓 ⑦马尾松
21、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1表示植物体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 ,并把这些物质通过茎木质部中的 运输到叶。
(2)图中2表示叶片通过 吸收空气中的 用来进行光合作用。
(3)图中的3表示叶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制造的 通过韧皮部中的 运输到根。
22、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性,这种适应性表现在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各个方面。如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叶片上气孔的数量和分布是不同的。如表为4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数,其中叶片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是 。取四枝大小且叶片数大致相同的乙种植物嫩枝,在光照条件下,依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实验(凡士林具有密封作用)。实验开始时各装置的质量相同,24小时后重新测量各装置的质量,质量明显减小的是 (填编号)
植物种类 甲 乙 丙 丁
气孔数/cm2 上表皮 2500 0 8900 2700
下表皮 2300 29400 0 12300
A B C D
A、叶片未经处理 B、叶片下表面涂上凡士林
C、叶片上、下表面都涂上凡士林 D、出去叶片并在切口处涂上凡士林
三、实验探究题(除注明外,每空3分,共35分)
23、通过测定水、无机盐的不同含量对植物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一)和表(二)。
表(一):土壤水分含量对生长17天的玉米苗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的影响
土壤含水量(%) 地上部分鲜重A(克) 根鲜重B(克) 根/冠(B/A)
152030 2.43.43.5 4.95.24.8 2.11.51.2
表(二):N和P的供应量对胡萝卜根与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单位:克)
元素量 总鲜重 地上部分(A) 根重(B) 根/冠(B/A) 根部总糖量(%)
低N量中N量高N量 38.5071.1482.45 7.4620.6427.50 31.0450.5054.95 4.162.452.50 6.015.365.23
低P量中P量高P量 55.080.289.3 17.219.818.7 37.860.470.6 2.193.053.78 5.095.675.99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2分)据表(一)可知,如果土壤水分供应多时,就有利于玉米 生长。(填“根系”或“地上部分”)
(2)据表(二)可推知,为提高胡萝卜的口感(总糖量)应如何合理施肥: 。
24、中国是世界最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图1是小麦根的示意图,图2是小麦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种植密度
图1 图2
(1)(2分)小麦根的数量多,总面积大(如图1)。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另一方面要靠 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2)(2分)农业生产上种植密度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结合图2,请简要说出种植密度为m3时最利于提高产量的理由:种植密度为m3时, 。
25、某同学将甲、乙两种植物种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组(如图1所示),其中B组与C组遮光,降低光照30%。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图1
(1)(4分)若探究甲、乙两种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就实验设计来看,应比较A、B、C、D中哪两组之间的生长差异 请列出两种正确的组合: 或 。
(2)若选择A、B两组进行对照实验,比较两组植物之间的生长差异。则该实验的目的是 。
(3)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无机盐,该同学为了验证镁是甲种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选择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甲种植物,在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蒸馏水,在另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等量的含镁离子的蒸馏水,保持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观察比较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如图2所示)。你认为这样的实验设计合理吗 ;理由是 。
图2
26、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被污染的环境中生活时,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理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作用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的意义。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的大小和多少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被测植物 平均受害面积/% 气孔
气孔密度(个/厘米2) 每个气孔面积(微米2)
甲植物 13.5 370 2.72
乙植物 33.5 250 4.16
丙植物 57.5 180 5.56
(1)(4分)该研究表明,植物对 SO2的抗性与气孔密度的关系是 ,与每个气孔面积的关系是 。
(2)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甲植物为主要绿化树种。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 现象,即pH小于 的酸性降水。除SO2外,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 (写出一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题重组训练
一、选择题
1、(2021杭州)在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新桥村有一棵千年树龄的古银杏树,它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了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树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保护下还是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树的(▲)
A、全部韧皮部 B、全部木质部 C、部分韧皮部 D、部分木质部
【答案】D
【解析】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
【分析】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详解】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同时韧皮部中的筛管完好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所以没有树心的树,仍然可以获得养料,还能继续活下去。但是一旦树木没有了树皮(或韧皮部),也就割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时间长了树木的根系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进而树木也就会死亡。所以又有“树怕伤皮,不怕空心”的说法。因此,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的部分木质部。故选:D。
2、(2021台州)月球上的“土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等物质组成。岩石碎屑、粉末这些成分相当于地球土壤中的(▲)
A、空气 B、水 C、矿物质 D、腐殖质
【答案】C
【解析】腐殖质指的是被生物分解时候的剩余的富含大量对植物有有利作用的土壤所含的物质,也对整个生态系统有直接的正面作用。矿物质,是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又称无机盐。
【分析】本题考查月球上的“土壤”特点,搜集相关资料解答即可。
【详解】月壤中岩石碎屑、粉末这些成分相当于地球土壤中的矿物质。故选:C。
二、填空题
3、(2022金华)“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已成为大家共识。人们食用的马铃薯(如图K-4-1)通常长在地下,里面积累了大量的淀粉,是我国的五种主食之一。马铃薯中的淀粉主要是由叶片的光合作用制造的。由此可知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方向是 ▲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图K-4-1
【答案】自上而下
【解析】1、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2、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分析】掌握输导组织及食物的消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故答案为:自上而下
三、实验探究题
4、(2022丽水)小科为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他取两组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张和3张叶片,把枝条同时插人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放在阳光下照射。1h后,在两枝条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观察到被染色的情况如图K-4-2。
表示不含染液 表示含染液
图K-4-2
请回答: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
(2)依据本实验,为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
【答案】(1)植物蒸腾作用强弱是否与叶面积有关(或蒸腾作用强弱是否与叶片数量有关)
(2)剪去移栽树木上的部分叶片
【解析】从图中可知,叶片越多,含染液的位置越高,说明叶片面积大,植物输送水分的速率越快。
【分析】要探究一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时,就要以该因素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同时,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该同学设计的实验科学合理、实验结果可靠。
【详解】(1)从图中可知,叶片越多,含染液的位置越高,这说明叶面积越大,植物输送水分的速率就越快,蒸腾作用就越强。据此可知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植物蒸腾作用强弱是否与叶面积有关(或植物蒸腾作用强弱是否与叶片数量有关)?(2)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水分主要通过叶上的气孔散发到体外。因此为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可剪去移栽树木上的部分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强度,减少水分的散失。
故答案为:(1)植物蒸腾作用强弱是否与叶面积有关(或蒸腾作用强弱是否与叶片数量有关)
(2)剪去移栽树木上的部分叶片
5、(2022湖州)有一天,小华看见妈妈在腌制萝卜条,其过程是:将洗净的萝卜切成条,放在盛有少量凉开水的玻璃罐里,撒上一些食盐,一段时间后,就制成了清脆可口的腌萝卜条。小华发现玻璃罐里的萝卜条变小了,水却变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小华作出:假设并进行实验求证。
(1)作出假设: ▲ 。
(2)主要实验步骤:在两片载玻片上分别滴加0.9%和2%的氯化钠溶液,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并涂抹在溶液中,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隔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
实验现象如图K-4-3中甲和乙所示:
甲 乙
图K-4-3
通过查阅资料获知,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溶液中,也会出现类似图乙的现象。上述事实支持了小华所作出的假设。
思考:
①根据图甲的实验现象,小华明白了平时做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什么要用0.9%的氯化钠溶液,并将它称之为生理盐水的原因,这是因为0.9%的氯化钠溶液能使口腔上皮细胞 ▲ 。
②根据上述探究,你认为在给植物施肥时,应注意 ▲ 。
【答案】(1)萝卜条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失水变小
(2)①维持正常的形态 ②不能一次施肥过多
【解析】当细胞外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细胞外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分析】本题考查了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无机盐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和应用能力,难度适中。
【详解】(1)小华看见妈妈在腌制萝卜条,将洗净的萝卜切成条,放在盛有少量凉开水的玻璃罐里,撒上一些食盐,一段时间后,就制成了清脆可口的腌萝卜条。小华发现玻璃罐里的萝卜条变小了,水却变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华作出假设为:萝卜条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失水变小。
(2)①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用0.9%的氯化钠溶液,并将它称之为生理盐水的原因,这是因为0.9%的氯化钠溶液能使口腔上皮细胞使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②根据上述探究可知,在给植物施肥时,应注意不能一次施肥过多,避免烧苗现象。
故答案为:(1)萝卜条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失水变小
(2)①维持正常的形态 ②不能一次施肥过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章 植物与土壤单元检测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不能证明土壤中有空气的现象是......(▲)
A、动物能在土壤中生存
B、植物能在土壤中吸收营养
C、观察土壤,发现土块间有空隙
D、在盛有土块的烧杯中加入水时,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答案】B
【解析】动物能在土壤中生存,动物会在土壤中进行呼吸作用;植物能在土壤中生存,植物的根要进行有氧呼吸;观察土壤,发现土块间有空隙,有空隙,说明有空气,这些都能证明土壤中有空气。
【分析】结合土壤中有空气的现象解释作答。
【详解】A、动物能在土壤中生存,动物会在土壤中进行呼吸作用,说明土壤中空气;B、植物能从土壤中吸收营养,说明土壤中含有营养物质,无法证明有空气;C、观察土壤,发现土块间有空隙,有空隙,说明有空气;D、将一块土壤放进水中,实验现象是土壤不段冒气泡,因为土壤比较松软,水分渗透的原因。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能证明土壤中含有空气的现象是在盛有土块的烧杯中加入水时,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选:B。
2、如图所示,将土壤浸出液进行过滤,收集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干水分,蒸发皿上会残留下白色固体物质。这说明土壤中含有......(▲)
A、水分 B、有机质 C、腐殖质 D、无机盐
【答案 D
【解析】土壤由矿物质、空气、水分和有机质组成。矿物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土壤更组成要素的相互协调程度能够决定土壤的肥力。
【分析】土壤浸出液加热蒸干后残留白色固体是无机盐。
【详解】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将一定量灼烧过的土壤放入蒸馏水中制成土壤浸出液,然后取土壤浸出液约10毫升,过滤并收集滤液,因此滤液中没有了砂粒,将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使水分蒸发,结果在蒸发皿中留下了一些白色的粉状残留物无机盐。故选:D。
3、以下三种土壤样品中,哪种通气性能最差,哪种保水性能最强......(▲)
土壤样品 土壤名称 土壤质地
甲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乙 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丙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A、甲;甲 B、甲;乙 C、乙;乙 D、乙;丙
【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从土壤质地上分析,砂土类土壤因含砂粒多,所以通气性能最强,但保水性能最差;黏土类土壤因含黏粒多,所以通气性能最差,保水性能最强。故选:C。
4、对“树怕剥皮,不怕空心”的解释正确的是......(▲)
A、“剥皮”会割断木质部中的筛管,影响有机物的运输
B、“剥皮”会割断韧皮部中的导管,影响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C、“空心”是空去髓和部分木质部,不影响水和无机盐的输送
D、“空心”是空去髓和全部的木质部,不影响有机物的输送
【答案】C
【解析】植物体有两种输导管道--导管与筛管。导管位于植物体茎内的木质部中,由下而上输送水和无机盐的管道。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
【分析】分清植物体中两种运输物质的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功能及区别。
【详解】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树表层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同时韧皮部中的筛管完好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所以没有树心的树,仍然可以获得养料,还能继续活下去。但是一旦树木没有了树皮(或韧皮部),也就割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时间长了树木的根系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进而树木会也就死亡。故选:C。
5、下列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幼苗带土移栽可降低蒸腾作用
B、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C、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
D、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可增强光合作用
【答案】A
【解析】(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详解】A、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成活率,错误;B、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正确;C、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正确;D、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可增强光合作用,正确。故选:A。
6、1500年前,贾思勰任高阳郡太守时曾因枣树数年不结果而“打”枣树,他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枣子。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A、可以加速水分的运输而提高产量
B、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而提高产量
C、减少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而提高了产量
D、增加了无机盐的向上运输而提高产量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筛管的位置、功能。解答时可以从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方面来切入。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详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 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有机物向下的运输通道筛管一部分被割断,减少了有机物向根部的运输,能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增加坐果量,提高产量。
故选:C。
7、“兰溪白枇杷”(如图)是金华的品牌水果。要获得优质高产的白枇杷,需经过幼苗移栽、嫁接和科学管理等过程。下列是白枇杷种植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原因分析,其中有错误的是......(▲)
A、带土移栽幼苗能防止根毛受损,提高成活率
B、合理密植能让植株充分接受光照,提高总产量
C、移栽时剪去幼苗所有叶片能减弱蒸腾失水,提高成活率
D、以白枇杷枝或芽为接穗进行嫁接能保持白枇杷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速度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白枇杷种植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原因的知识,可以从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嫁接方面来切入。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详解】A、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根成熟区的根毛,带土移栽幼苗能防止根毛受损,增强幼苗的吸水能力,因此提高成活率。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合理密植能让植株充分接受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进行,制造的有机物多,因此可以提高总产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移栽时剪去幼苗部分叶片能减弱蒸腾失水,提高成活率,但是若剪去全部叶片,光合作用无法进行,因此幼苗反而不易成活。故错误,符合题意;D、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可见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加快繁殖速度,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8、如图为植物的根尖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最快的部位是④
B、③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
C、②的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
D、根尖是根生长和吸收水分及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答案】A
【解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图中:①成熟区也叫根毛区、②伸长区、③分生区、④根冠。
【分析】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是考查的重点,同学们可结合图形进行记忆。
【详解】A、②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A错误;B、 ③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B正确;C、 ②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C正确;D、根尖是根生长和吸收水分及无机盐的主要部位,D正确。故选:A。
9、每年3月12日,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去植树。活动中,学生们有的浇水,有的施肥。如图是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浇的水主要通过③气孔蒸腾而出
B、①根部的细胞液浓度小于②茎中细胞液浓度
C、土壤中的有机物被根吸收后,由筛管运输给茎和叶
D、经常松土,有利于根的呼吸
【答案】C
【解析】筛管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解答即可。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详解】A、浇的水主要通过③气孔蒸腾而出,A正确;B、①根部的细胞液浓度小于②茎中细胞液浓度,B正确;C、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物被根吸收后,由导管运输给茎叶,C错误;D、经常松土,有利于根的呼吸,D正确。故选:C。
10、如图是小勇在张家界市樟树角公园拍摄的一幅给植物打针输液的照片,请你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以下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①输入的液体可能含有水和无机盐,输液管的针头插人树干的输导组织 ②输入的液体可能含有水和无机盐,输液管的针头插入树干的机械组织 ③输液常用于刚移栽的大树、古树、名树、老弱病残树等各种树 ④输液能促进大树生命活力恢复,增强植物细胞抗性,提高移栽成活率 ⑤此输液袋既能在树体使用,也能在人体和动物身上使用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1)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有机物,水和无机盐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2)导管主要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主要运输有机物。(3)树干从里往外由树髓、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保护层死细胞组成。这几部分构造中,木质部中的导管承担了向上传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并且所传导的无机盐浓度可以很高。给植物打针输液就是在枝干上用针由上向下刺45度的斜孔至木质部的输导组织导管。因此在大树移栽、弱树复壮、古树名木复壮、树木急救等方面均采用此方法进行输液。
【分析】有机物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输液是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和无机盐。
【详解】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有机物,水和无机盐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因此,给植物输的液体中可能有水分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能促进植物体的生长和成活。此方法常用于刚移栽的大树、古树、名树、老弱病残等各种树。树干从里往外由树髓、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保护层死细胞组成。这几部分构造中,木质部中的导管承担了向上传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并且所传导的无机盐浓度可以很高。给植物打针输液就是在枝干上用针由上向下刺45度的斜孔至木质部,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和无机盐,因此输液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输导组织(导管)。此输液袋既能在树体使用,不能在人体和动物身上使用,原因是营养物质不同。由以上分析①③④正确,②⑤错误。故选:D。
11、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B、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C、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D、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答案】D
【解析】【分析】这是一个关于植物的蒸腾作用的选择题,识图、思考答题。
【详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把由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如图,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分了三个部分:黑暗、光照、黑暗,分析图形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体是中间部分是蒸腾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
12、如图为显微镜下蚕豆叶下表皮气孔的开闭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状态数量多,不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B、①状态数量多,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C、②状态数量多,有利于植物进行蒸腾作用
D、②状态数量多,有利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答案】B
【解析】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①气孔张开、②气孔关闭。
【分析】理解保卫细胞的结构特点的知识点,可结合叶片的结构图进行记忆。
【详解】A、①状态数量多,气孔张开,有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错误B、①状态数量多,气孔张开,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正确;C、②状态数量多,气孔关闭,不有利于植物进行蒸腾作用,错误;D、②状态数量多,气孔关闭,不利于蒸腾作用的进行,因此不利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错误;故选:B。
13、“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庐山的四季美如斯,尤以凉爽的夏季最受人们青睐,是享誉海内外的避暑胜地。庐山的夏季凉爽,主要与植物的哪项生理功能有关......(▲)
A、吸收作用旺盛 B、蒸腾作用旺盛
C、呼吸作用旺盛 D、光合作用旺盛
【答案】B
【解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据此答题。
【分析】明确蒸腾作用的意义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详解】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水由液态到气态要吸收热量,因此在此过程中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因此森林是“气温调节器”;此外蒸腾作用为植物的根吸收水和无机盐提供了向上的动力;蒸腾作用还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
14、一段长有两个大小相同果实的枝条,如果将A、B两个果实之间的树皮进行环剥,则两个果实的发育情况是......(▲)
A、A长B不长 B、B长A不长
C、A、B一样长 D、A、B均不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导管、筛管的位置及功能的知识。本知识结合茎的结构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
【分析】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详解】我们知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如果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有图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是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B果实,到营养物质B将停止发育而凋落。故选:A。
15、用含有各种必需元素的溶液培养大麦。实验分两组,一组在光下,一组在黑暗中,48h后测定几种离子的浓度。下表中各种离子的数据为实验结束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占实验开始时浓度的百分比。
实验条件 水分消耗(mL) Ca2+(%) K+(%) Mg2+(%)
光下 1090 135 27 179
黑暗中 435 105 35 113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蒸腾作用是根吸收水的主要动力
B、大麦在光下吸收钙离子比吸收水分快
C、光照促进大麦的蒸腾作用和对钙离子、镁离子的吸收
D、大麦吸水和吸收矿质离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①植物从溶液中吸收水分和离子的数量不是按相同比例吸收的,这说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和吸收水分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②比较表中所示大麦在阳光下和黑暗中吸收水分的数据,可知植物在阳光下比黑暗中消耗水分多。③在阳光下植物蒸腾作用强,消耗水分多.比较表中阳光下和黑暗中两组实验结束时同一离子的浓度,可看出,植物吸收矿质元素昼夜有别,要受光照的影响。④从上述表中列出的Ca2+、K+、Mg2+等3种离子浓度变化的数据可看出,有的离子浓度低于100%,有的离子浓度高于100%。这表明,植物吸收各种离子的浓度是不等的,具有选择吸收的特点。离子吸收的选择性与植物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目有关。故D正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6、“落叶归根”,植物的枯叶落人泥土,成为土壤的 ▲ 部分。在“用手搓土壤”的实验完毕后,必须要反复冲洗手的原因是土壤中有大量的 ▲ 。
【答案】有机物 细菌
【解析】【分析】【详解】“落叶归根”,植物的枯叶落入泥土,也成为土壤的有机质部分。在“用手搓土壤”的实验完毕后,必须要反复冲洗手的原因是土壤中有大量的细菌。
故答案为:有机质 细菌
17、“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提示语是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壤缺少 ▲ ,影响根的 ▲ 作用。
【答案】空气 呼吸
【解析】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中进行。
【详解】小草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缝隙减少,土壤中的氧气减少,小草的根无法呼吸,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因此不能在草坪上行走,要保护小草。故答案为: 空气 呼吸
18、取2棵相同的大豆幼苗,一棵浸在蒸馏水中培养,另一棵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过一段时间后,在 ▲ 里培养的大豆幼苗变得瘦弱萎蔫了,而另一棵则长得健壮。这个实验说明植物生活不仅需要水,还需要 ▲ 。
【答案】蒸馏水 无机盐
【解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
【详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蒸馏水中没有无机盐,因此幼苗生长不良,长得弱小发黄最矮;肥沃土壤浸出液,含有大量的无机盐,因此幼苗长得旺盛幼苗健壮且颜色鲜绿。
故答案为:蒸馏水 无机盐
19、如图是木本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请回答:
(1)图中[1]树皮的内侧部分是 ▲ ,其中的筛管具有运输有机物的功能。
(2)人们用的木材主要是利用图中的[ ▲ ] ▲ ,它有很强的支持能力,里面有起输导作用的导管。
(3)图中的[2]叫做 ▲ ,它能够使木本植物的茎加粗。
【答案】(1)韧皮部 (2)3 木质部 (3)形成层
【解析】本题考查木本植物茎的特点,可以结合茎的结构示意图进行解答。
【分析】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和草本植物茎的结构的区别在于有无形成层。
【详解】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周皮其保护作用,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储存营养物质。(1)靠近树皮的外侧,具有保护作用,内层为韧皮部,里面有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2)3木质部,内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里面有木纤维,对茎有很强的支持作用。(3)2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木质部,使茎逐渐加粗。
故答案为:(1)韧皮部 (2)3 木质部 (3)形成层
20、下列植物的茎中,属于直立茎的是 ▲ ,属于缠绕茎的是 ▲ 。
①玉米 ②牵牛花 ③葡萄 ④甘薯 ⑤黄瓜 ⑥草莓 ⑦马尾松
【答案】①⑦ ②
【解析】【分析】【详解】茎依据着生划分为直立茎,攀援茎,缠绕茎和葡萄茎等,可知:直立茎:①⑦;攀援茎:③⑤;缠绕茎:②;葡萄茎:④⑥。 故答案为:①⑦ ②
21、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1表示植物体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 ▲ ,并把这些物质通过茎木质部中的 ▲ 运输到叶。
(2)图中2表示叶片通过 ▲ 吸收空气中的 ▲ 用来进行光合作用。
(3)图中的3表示叶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制造的 ▲ 通过韧皮部中的 ▲ 运输到根。
【答案】(1)水、无机盐 导管 (2)气孔 二氧化碳 (3)有机物 筛管
【解析】
(1)植物体内运输物质的管道有两种:导管和筛管,导管的功能是运输水和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运输方向是由下到上;筛管的功能是运输有机物,运输方向是由上到下。(2)在叶片的表皮上分布着由两两相对的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关的氧气和需要的二氧化碳都由此进出。观察题干中图示的箭头方向,根据以上知识可知:图示中1表示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和通过导管向上运输,2表示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二氧化碳通过气孔进入植物体内,3表示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表示植物体内的水分一水蒸气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据此解答。
【分析】该题是对植物体内的运输管道和气孔的考察,要注意理清:(1)导管和筛管运输的物质和运输的方向。(2)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窗口。(3)能够识别图示中箭头的含义。
【详解】有分析可知:(1)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是由根吸收的,并通过植物体内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2)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它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植物体的;(3)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故答案为:(1)水、无机盐 导管 (2)气孔 二氧化碳 (3)有机物 筛管
22、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性,这种适应性表现在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各个方面。如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叶片上气孔的数量和分布是不同的。如表为4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数,其中叶片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是 ▲ 。取四枝大小且叶片数大致相同的乙种植物嫩枝,在光照条件下,依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实验(凡士林具有密封作用)。实验开始时各装置的质量相同,24小时后重新测量各装置的质量,质量明显减小的是 ▲ (填编号)
植物种类 甲 乙 丙 丁
气孔数/cm2 上表皮 2500 0 8900 2700
下表皮 2300 29400 0 12300
A B C D
A、叶片未经处理 B、叶片下表面涂上凡士林
C、叶片上、下表面都涂上凡士林 D、出去叶片并在切口处涂上凡士林
【答案】丙 A
【解析】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能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因阳光强烈照射而灼伤叶片。因此,阳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数目多,阴地植物叶表皮的气孔数目少,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分析】从气孔的分布数据以及与气孔的关系方面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详解】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大多数植物叶片上气孔分布的特点是:下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上表皮多。由于上表皮直接接受阳光的照射温度比下表皮相对较高,叶片中的水分比较容易从上表皮的气孔散失。气孔作为蒸腾作用水分出入的门户,如果水分蒸发过多,尤其是炎热的夏季,会让植物萎蔫甚至死亡,所以下表皮气孔多会避免该种现象发生。浮水植物睡莲的气孔分布状况是上表皮8900,下表皮0,表明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这是因为一方面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另一方面,对浮水植物来说,气孔直接分布在上表皮有利于透气,有利于增大蒸腾作用并不会有缺水的威胁。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来散失水分,A叶片未处理,散失水分最多;B叶片上表皮气孔未密封,也会散失大量水分;C叶片上下表皮气孔都密封,只有叶柄及茎散失少量的水分;D叶片全部切除,切口也涂有凡士林,几乎没有水分蒸发。 故答案为:丙 A
三、实验探究题(除注明外,每空3分,共35分)
23、通过测定水、无机盐的不同含量对植物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一)和表(二)。
表(一):土壤水分含量对生长17天的玉米苗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的影响
土壤含水量(%) 地上部分鲜重A(克) 根鲜重B(克) 根/冠(B/A)
152030 2.43.43.5 4.95.24.8 2.11.51.2
表(二):N和P的供应量对胡萝卜根与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单位:克)
元素量 总鲜重 地上部分(A) 根重(B) 根/冠(B/A) 根部总糖量(%)
低N量中N量高N量 38.5071.1482.45 7.4620.6427.50 31.0450.5054.95 4.162.452.50 6.015.365.23
低P量中P量高P量 55.080.289.3 17.219.818.7 37.860.470.6 2.193.053.78 5.095.675.99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2分)据表(一)可知,如果土壤水分供应多时,就有利于玉米 ▲ 生长。(填“根系”或“地上部分”)
(2)据表(二)可推知,为提高胡萝卜的口感(总糖量)应如何合理施肥: ▲ 。
【答案】(1)地上部分 (2)施用低N高P
【解析】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分和无机盐。植物需要量较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
【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正确的分析。
【详解】(1)由表一可知,随着水分的增多,根冠比(B/A)越来越小,即B越来越小,A越来越大。A是地上部分鲜重,说明有利于地上部分生长,当水分过多时,根得不到氧气,会抑制根的呼吸作用。
由表二可知,胡萝卜的含糖量在低N量时较高,在高P量时较高。
故答案为:(1)地上部分 (2)施用低N高P
24、中国是世界最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图1是小麦根的示意图,图2是小麦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种植密度
图1 图2
(1)(2分)小麦根的数量多,总面积大(如图1)。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另一方面要靠 ▲ 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2)(2分)农业生产上种植密度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结合图2,请简要说出种植密度为m3时最利于提高产量的理由:种植密度为m3时, ▲ 。
【答案】(1)伸长区 (2)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差最大,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解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 分生区 伸长区和成熟区。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详解】(1)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2)农业生产上种植密度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结合图2,请简要说出种植密度为m3时最利于提高产量的理由:种植密度为m3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差最大,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故答案为:(1)伸长区 (2)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差最大,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25、某同学将甲、乙两种植物种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组(如图1所示),其中B组与C组遮光,降低光照30%。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图1
(1)(4分)若探究甲、乙两种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就实验设计来看,应比较A、B、C、D中哪两组之间的生长差异 请列出两种正确的组合: ▲ 或 ▲ 。
(2)若选择A、B两组进行对照实验,比较两组植物之间的生长差异。则该实验的目的是 ▲ 。
(3)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无机盐,该同学为了验证镁是甲种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选择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甲种植物,在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蒸馏水,在另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等量的含镁离子的蒸馏水,保持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观察比较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如图2所示)。你认为这样的实验设计合理吗 ▲ ;理由是 ▲ 。
图2
【答案】(1)A和D B和C (2)探究光照强弱(或多少)对两组植物生长的影响
(3) 不合理 甲、乙两盆植物的土壤中都包括镁离子在内的各种无机盐
【解析】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就要以这种条件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其它条件都相同;本题从土壤种类、光照强弱(或多少)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实验的设计,设计实验方案时对变量的控制。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方案的设计,在进行实验时,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准确性,必须注意变量的控制。
【详解】(1)分析该生物兴趣小组设置的实验可知:图示1A与D、B与C两组的实验条件分别相同。若探究甲、乙两种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就实验设计来看,应比较A与D或B与C两组之间的生长差异,因为这两组的实验量均相同。(2)若选择A、B两组进行对照实验,除遮光条件的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该组实验的变量是光照的强弱。则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弱(或多少)对两组植物生长的影响。(3)设计实验方案时对变量的控制,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甲种植物,在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蒸馏水,在另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等量的含镁离子的蒸馏水,保持其它实验条件相同,表面上尽管只有一个变量,但是实际上甲、乙两盆植物的土壤中都含有包括镁离子在内的各种无机盐,所以本实验设计不合理。
故答案为:(1)A和D B和C (2)探究光照强弱(或多少)对两组植物生长的影响
(3)不合理 甲、乙两盆植物的土壤中都包括镁离子在内的各种无机盐
26、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被污染的环境中生活时,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理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作用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的意义。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的大小和多少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被测植物 平均受害面积/% 气孔
气孔密度(个/厘米2) 每个气孔面积(微米2)
甲植物 13.5 370 2.72
乙植物 33.5 250 4.16
丙植物 57.5 180 5.56
(1)(4分)该研究表明,植物对 SO2的抗性与气孔密度的关系是 ▲ ,与每个气孔面积的关系是 ▲ 。
(2)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甲植物为主要绿化树种。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 ▲ 现象,即pH小于 ▲ 的酸性降水。除SO2外,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 ▲ (写出一种)。
【答案】(1)气孔密度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强 每个气孔面积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弱
(2)酸雨 5.6 一氧化碳
【解析】1、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2、探究实验应设置对照,控制单一变量。
【分析】掌握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求及酸雨的成因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1)由表可知: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抗性随着叶片上气孔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叶片上每个气孔的面积的增大而减小。(2)由(1)可知,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甲植物为主要绿化树种。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酸雨现象,即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除SO2外,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一氧化碳。
故答案为:(1)气孔密度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强 每个气孔面积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弱(2)酸雨 5.6 一氧化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