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物质的运输
A知识要点分类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1 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1、把带叶的冬青枝条插到红墨水中,并放到温暖有光的地方,当叶脉变得微红时,取出枝条,用清水洗掉枝条表面的红墨水,用刀片横切茎,看到许多红色小圆点。关于这些小圆点以及它的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A、导管,功能是运输有机物
B、导管,功能是运输水及无机盐
C、筛管,功能是运输水及无机盐
D、筛管,功能是运输有机物
【答案】B
【解析】木本植物的茎结构包括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组成。导管位于木质部,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分析】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以及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详解】树皮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筛管,筛管由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形成层的细胞能够不断的分裂向外产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木质部;木质部有木纤维和导管组成,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把带叶的枝条插到红墨水中,放到温暖有阳光的地方,等叶脉变得微红时,取出枝条,用清水冲干净,用刀片横切茎,看到许多红色小圆点,这些小圆点存在于木质部的导管中。故选:B。
2、在“探究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能证明水分和无机盐一般是从下向上运输的现象是(▲)
A、横切变色枝条的基部上方,观察到木质部变红色
B、实验时观察到枝条变红色
C、纵切枝条,发现木质部内的导管变红色
D、观察纵切面,木质部越靠近枝条上端的地方颜色越浅
【答案】D
【解析】输导组织贯穿于整个植物体,分布在根、茎、叶脉等处。有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位于木质部,主要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主要运输有机物。
【分析】明确木质部中的导管是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管道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顶端颜色越浅,可见导管输导水和无机盐的方向是自下而上。故选:D。
3、根从土壤里吸水,土壤里的水通过根向上输送的途径是(▲)
A、土壤→导管→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茎
B、导管→土壤→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茎
C、土壤→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D、根毛→土壤→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答案】C
【解析】【分析】植物靠根毛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通过导管运输到茎、叶,绝大部分的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详解】水在植物体内是有低处到高处流,其动力是蒸腾作用。根部生有大量的根毛增大了根部的吸收面积,故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是有根毛吸收进入根内;植物体内输导组织有导管和筛管,水和无机盐是通过导管运输,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运输的,故水分是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的;水分进入植物体内少部分用于植物体进行各种正常的生命活动,绝大部分的水通过蒸腾作用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故选:C。
知识点2 有机物的运输
4、在橡胶林中,经常会看到人们将树皮割破后在伤口下挂一小桶,用来收集树皮内流出的液体。那么,这些液体的主要成分和运输结构分别是(▲)
A、有机物,筛管 B、无机物,导管 C、有机物,导管 D、无机物,筛管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筛管的位置、功能。解答时可以从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方面来切入。乳白色液体是有机物。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详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将树皮割破后,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从上往下运输,因此会从筛管中流出的乳白色液体(有机物)。故选:A。
5、如图4-4-3是“环剥枝条与树瘤形成”的示意图,如果树木枝条的树皮被环剥一圈,会形成树瘤,下列对树瘤的形成及形成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图4-4-3
A、树瘤的形成与无机盐的积累有关
B、树瘤位于环剥处的下方
C、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是叶→茎→根
D、有机物是通过导管运输的
【答案】C
【解析】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剥掉树木主干的一圈树皮,树皮被剥,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到根;根得不到有机物,根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树木死亡。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详解】A、切口上部膨胀起来与有机养料的积累有关,A错误;B、树瘤主要形成于环剥处的上方,B错误;C、有机养料运输的方向是由叶到茎、根,C正确;D、有机养料是通过树皮内的筛管运输的,D错误。故选:C。
6、甘蔗很甜,它的茎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这些糖分是(▲)
A、由叶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B、由根从土壤里吸收,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C、由叶制造后通过导管运输来的
D、茎光合作用制造的
【答案】A
【解析】植物茎中有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分析】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详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 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根、茎、叶都有筛管,并且是相通的。将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从上而下运输给身体的各部分。甘蔗很甜,它的茎中含有大量的糖(有机物)是由叶制造再由茎运输而来的。故选:A。
7、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果枝压弯腰”,在梨树的“坐果”期,有经验的果农会给梨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促进有机物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B、促进水分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C、促进无机盐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D、阻止形成层的分裂,促进果实的发育
【答案】A
【解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中的某些现象。
【详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 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有机物向下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减少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能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增加坐果量,提高产量。故选:A。
B规律方法综合练 提升能力
8、如图4-4-4所示为正在给一些刚移栽的树木输液(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为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你认为输液管的针头必须插人树干的(▲)
图4-4-4
A、树皮 B、木质部 C、韧皮部 D、形成层
【答案】B
【解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
【分析】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详解】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 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所以给一些刚移栽的树木输液(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 为提高树的成活率,输液管的针头必须插入到树干的木质部。故选:B。
9、如图4-4-5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图4-4-5
A、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C、枝条上1∽4 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膨大的部位是2处
D、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答案】C
【解析】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分析】【详解】我们知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如果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有图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使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B果实,B得不到营养物质将停止发育而凋落。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我们发现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以3处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不会有有机物积存,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胀.我们还可知道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而图中的处理并没有伤及木质部,所以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还在。枝条上部的叶片会得到水分和无机盐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故C错误。故选:C。
10、探究茎输送有机物的实验中,出现下列几种操作,其中不会影响实验效果的是(▲)
A、将两根环剥的柳枝,一根放人水中,另一根放入土壤浸出液中培养
B、将环剥和未环剥的柳枝,分别放于蒸馏水中培养
C、将环剥的柳枝茎的基部和未环剥的柳枝,分别浸人土壤浸出液中培养
D、把离根端3cm处环剥的柳枝和未环剥的柳枝都放人土壤浸出液中培养
【答案】D
【解析】植物体有两种输导管道--导管与筛管。导管位于植物体茎内的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向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分析】植物体中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详解】因为有机物是由植物的筛管运输的,而筛管位于树的韧皮部,也就是树皮中,如果我们要探究茎输送有机物的实验,就需要把离根端3厘米处环割的柳枝和未环割的柳枝的根都放入土壤浸出液中培养,这样可以形成对照,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又不会让植物缺乏无机盐,D正确。故选:D。
11、如图4-4-6所示,剪取生命活动旺盛的一根新鲜月季枝条;取两只烧杯,A内盛有20%的红色氯化钠溶液,B内盛有红色水溶液(红色物质对月季生长无害);将月季枝条基部纵向剖开,分别插人两只烧杯内的溶液中。
图4-4-6
(1)位于 ▲ 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红色明显,生活正常。
(2)位于 ▲ 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红色不明显,且出现萎蔫现象,原因是 ▲ 。
(3)若将枝条横切,用放大镜观察,会发现变红的结构是 ▲ 。
【答案】(1)B (2)A A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3)木质部(或导管)
【解析】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而植物体失水或吸水与土壤溶液的浓度有关,分析作答。
【分析】【详解】(1)(2)剪去生命活动旺盛的一根新鲜月季枝条,取两只烧杯,A杯内盛有30%的红色氯化钠溶液,B杯内盛有红色水溶液(红色物质对植物无害),尽管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但由于A杯中溶液的浓度高,B杯中盛有红色溶液浓度,且红色物质对植物无害,所以将月季枝条基部纵剖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的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位于B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红色明显,生长正常;位于A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红色不明显,叶片由于细胞液因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外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而失水出现萎焉现象。(3)红色溶液由茎中木质部的导管运输到叶脉中的导管,因此若将枝条横切,用放大镜观察,会发现变红的结构是木质部(或导管)。
故答案为:(1)B (2)A A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3)木质部(或导管)
12、小明在摘桃时,发现桃树的树干上粘有紫色的黏稠物。
图4-4-7
他想:“黏稠物是如何产生的,它是什么物质呢 ”他询问桃园主人,桃园主人告诉他,桃树树干碰伤或遭虫咬后,都有黏液流出,不久后就变成黏稠物质粘在树干上。小明猜想黏稠物可能是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也可能是叶合成的有机物。他选取了一根被整枝剪掉的生长旺盛的枝条,做了以下实验:在整枝处对枝条进行环割处理,观察到环剥上端的树皮处有少量黏液流出,一周后观察到环剥处出现如图4-4-7所示的现象,环剥的上端出现较多紫色黏稠物。根据上述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在摘桃时提出的问题是: ▲ ?
(2)他提出的科学猜想是:
猜想一: ▲ 。
猜想二: ▲ 。
(3)根据实验,小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4)小明的探究实验运用了哪些过程 ▲ 。
【答案】(1)桃树树干上附着的黏稠物是如何产生的,它是什么物质?
黏稠物是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 黏稠物是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桃树树干上的黏稠物是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4)小明的实验过程包含了提出问题、科学猜想、实验设计、得出结论四个过程
【解析】黏稠物只能是两种成分:水分、无机盐或有机物。其中水分和无机盐是由根吸收的,并且是由木质部的导管运输的;而有机物却是由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并且由树皮内侧的韧皮部自上而下输送的。所以若树皮割裂后有液体流出,则流出的液体是有机物,反之则是水分和无机盐。
【分析】了解水分、无机盐及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及其运输结构。
【详解】(1)根据题干的猜想,提出疑问是:桃树树干上附着的粘稠物是如何产生的?它是什么物质?(2)根据题干的猜想,粘稠物是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及粘稠物是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3)割环处理,破坏了植物的输导组织,无法从根系获得水分,但是仍出现粘稠物,则表明桃树树干上的粘稠物是通过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4)科学分析法包含了提出问题、科学猜想、实验设计、得出结论四个过程。
故答案为:(1)桃树树干上附着的黏稠物是如何产生的,它是什么物质?
(2)黏稠物是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 黏稠物是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3)桃树树干上的黏稠物是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4)小明的实验过程包含了提出问题、科学猜想、实验设计、得出结论四个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第1课时 茎的结构
A知识要点分类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1茎的类型
1、樟树、番薯、紫藤、丝瓜四种植物的茎依次属于(▲)
A、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缠绕茎
B、直立茎、匍匐茎、缠绕茎、攀缘茎
C、直立茎、缠绕茎、匍匐茎、攀缘茎
D、攀缘茎、缠绕茎、直立茎、匍匐茎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依据茎的形态,茎可分为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等。常见的植物中,属于直立茎的有杨树,柳树。樟树等;属于缠绕茎的有牵牛花、何首乌、紫藤等;属于攀缘茎的有黄瓜、丝瓜等;属于匍匐茎的有草莓、番薯等。故樟树是直立茎,番薯是匍匐茎,紫藤是缠绕茎,丝瓜是攀缘茎,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茎的各种形态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在这些茎都可以(▲)
A、从环境中获得有机物
B、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生长所需的阳光
C、更好地进行呼吸作用
D、更好地缠绕他物向上生长
【答案】B
【解析】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比如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适应的特点。
【详解】茎的主要功能是向上伸长占有空间,使枝叶最大可能地获取阳光,这样就能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这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体现,故选项B正确。故选:B。
知识点2 茎的结构
3、如图4-4-1是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示意图,请回答:
图4-4-1
(1)①表示树皮,它的内侧部分是 ▲ ,其中包含具有输导功能的 ▲ 。
(2)②表示,它能够使木本植物的茎逐年 ▲ 。
(3)③的名称是 ▲ ,其中分布着有输导功能的 ▲ 。
(4)④的名称是 ▲ ,具有 ▲ 的功能。
【答案】(1)韧皮部 筛管 (2)形成层 加粗 (3)木质部 导管 (4)髓 贮藏营养
【解析】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如图由外到内依次为:①树皮、②形成层、③木质部、④髓;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周皮其保护作用,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贮藏营养物质。
【分析】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和草本植物茎的结构的区别在于有无形成层。
【详解】(1)图中的标号①叫做树皮,它的内侧部分是韧皮部,里面有筛管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2)②叫做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木质部,从而能够使木本植物的茎逐年加粗。(3)图中③的名称是木质部,内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里面有木纤维,对茎有很强的支持作用。(4)④的名称是髓,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贮藏营养的作用。
故答案为:(1)韧皮部 筛管 (2)形成层 加粗 (3)木质部 导管 (4)髓 贮藏营养
知识点3 年轮
树的年轮一般是许多的同心圆,这些同心圆位于树的 ▲ (填结构名称),通过观察发现,相邻两个同心圆间的距离朝南方向的疏一些,而朝北方向的却密得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从树的年轮中还可获得的信息有 ▲ 、 ▲ 等。
【答案】木质部 朝南一面光照多,植物生长快,其细胞排列较疏松 植物的年龄
气候的变化(或植物受伤的时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年轮的形成。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年轮的形成与形成层的活动状况有关。由于一年中气候条件不同,形成层由活动有盛有衰,这就使其所形成的细胞有大有小,细胞壁有薄有厚。因此,不同季节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的形态出现差异,因而出现年轮。春季,气温回暖,形成层细胞开始分裂,分裂后的细胞大而壁厚,颜色鲜嫩,科学家称之为早期木;以后细胞生长减慢,壁更厚,体积缩小,颜色变深,这被称为后期木,树干里的深色年轮就是由后期木形成的。因此相邻两个同心圆的距离在朝南一面光照多,植物生长快,其细胞排列较疏松,而朝北的方向却密得多,导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①根据树的年轮可推知树龄;②从树木年轮里可以发现储存其中的有关当地气候、地震、火山爆发和水灾旱灾等丰富的自然信息。
故答案为:木质部 朝南一面光照多,植物生长快,其细胞排列较疏松 植物的年龄
气候的变化(或植物受伤的时间)
B规律方法综合练 提升能力
5、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癌症”,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传播,寄生在木质部,破坏细胞,导致松树枯死。如图4-4-2为松树茎的横切面,松材线虫寄生的部位是(▲)
图4-4-2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树皮木栓层,靠近树皮的外侧,具有保护作用;表皮:具有储存营养的作用;韧皮部:筛管,运输有机物的通道;韧皮纤维:富有弹性,对茎有支持作用;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木质部;木质部: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木纤维:对茎有很强的支持作用;髓: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储存宫养的作用。图中所表示的松树茎横切面中,甲表示树皮,乙表示韧皮部,丁表示髓,丙表示木质部,松材线虫寄生在木质部中,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6、有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路旁杨树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露出了木质部,这部分茎就不再增粗。这是因为 ▲ 被破坏了(▲)
A、韧皮部 B、形成层 C、髓 D、树皮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木质茎的生长。本知识结合木质茎的结构图进行分析。
【分析】形成层是木质茎不断加粗的原因。此处细胞生命活动旺盛,属于分生组织。
【详解】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 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 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单子叶植物茎不能逐年加粗,是因为没有形成层。故选:B。
7、小明参加了暑期夏令营,学会了如何利用植物年轮辨认方向的野外生存能力,下列有关年轮的知识,错误的是(▲)
A、根据植物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知它的年龄
B、植物的年轮能告诉我们当地的气候条件
C、从植物的年轮我们可以辨别南北方向
D、植物年轮是由植物的韧皮部形成的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木质茎的生长,解答时可以从茎的结构、形成层的功能方面来切入。木本植物主干横断面上的同心轮纹。由于一年内季候不同,由形成层活动所增生的木质部构造亦有差别。春夏两季生长旺盛,细胞较大,木质较松;秋冬两季生长缓慢,细胞较小,木质较紧。这两层木质部形成同心轮纹,根据轮纹,可推测树木年龄,故称年轮。
【分析】年轮的知识在考试中时常出现,主要掌握。明确年轮的形成与气温有关。
【详解】A、根据树木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知它的年龄,A正确;B、年轮的宽窄则与相应生长年份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干旱年份树木生长缓慢,年轮就窄;在湿润年份年轮就宽,B正确;C、一般来说说,树木背阴的一面(北面)容易长出青苔,而树木的年轮在南面会更疏散一些,不如北侧的年轮来得致密,所以从植物的年轮我们可以辨别南北方向,C正确;D、年轮的形成与形成层的活动状况有关,D错误。故选:D。
8、下列关于杨树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杨树的茎由外向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B、树皮的外侧部分起保护作用,内侧部分是韧皮部
C、在树皮的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之间有形成层,能使茎不断长粗
D、杨树的树干比较坚硬,主要是木质部的作用
【答案】C
【解析】杨树属于双子叶木本植物,它的茎从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杨树茎的最外面是树皮,树皮的外侧部分主要起保护作用,内侧部分是韧皮部。茎比较坚硬的部分是木质部,其中的木纤维有很强的支持力。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细胞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所以,形成层能使茎不断加粗。
【分析】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是重点知识,多以选择题或是解答题的形式出现。直接考查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详解】A、杨树茎由外向内依次是树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正确;B、树皮的外侧部分起保护作用,内侧部分是韧皮部。正确;C、在树皮的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之间没有形成层,形成层在树皮内能使茎不断加粗。错误;D、杨树的树干比较坚硬,主要是木质部使木材更牢固的作用。正确。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第1课时 茎的结构
A知识要点分类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1茎的类型
1、樟树、番薯、紫藤、丝瓜四种植物的茎依次属于( )
A、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缠绕茎
B、直立茎、匍匐茎、缠绕茎、攀缘茎
C、直立茎、缠绕茎、匍匐茎、攀缘茎
D、攀缘茎、缠绕茎、直立茎、匍匐茎
2、茎的各种形态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在这些茎都可以( )
A、从环境中获得有机物
B、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生长所需的阳光
C、更好地进行呼吸作用
D、更好地缠绕他物向上生长
知识点2 茎的结构
3、如图4-4-1是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示意图,请回答:
图4-4-1
(1)①表示树皮,它的内侧部分是 ,其中包含具有输导功能的 。
(2)②表示,它能够使木本植物的茎逐年 。
(3)③的名称是 ,其中分布着有输导功能的 。
(4)④的名称是 ,具有 的功能。
知识点3 年轮
树的年轮一般是许多的同心圆,这些同心圆位于树的 (填结构名称),通过观察发现,相邻两个同心圆间的距离朝南方向的疏一些,而朝北方向的却密得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从树的年轮中还可获得的信息有 、 等。
B规律方法综合练 提升能力
5、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癌症”,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传播,寄生在木质部,破坏细胞,导致松树枯死。如图4-4-2为松树茎的横切面,松材线虫寄生的部位是( )
图4-4-2
A、甲 B、乙 C、丙 D、丁
6、有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路旁杨树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露出了木质部,这部分茎就不再增粗。这是因为 被破坏了( )
A、韧皮部 B、形成层 C、髓 D、树皮
7、小明参加了暑期夏令营,学会了如何利用植物年轮辨认方向的野外生存能力,下列有关年轮的知识,错误的是( )
A、根据植物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知它的年龄
B、植物的年轮能告诉我们当地的气候条件
C、从植物的年轮我们可以辨别南北方向
D、植物年轮是由植物的韧皮部形成的
8、下列关于杨树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杨树的茎由外向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B、树皮的外侧部分起保护作用,内侧部分是韧皮部
C、在树皮的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之间有形成层,能使茎不断长粗
D、杨树的树干比较坚硬,主要是木质部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物质的运输
A知识要点分类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1 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1、把带叶的冬青枝条插到红墨水中,并放到温暖有光的地方,当叶脉变得微红时,取出枝条,用清水洗掉枝条表面的红墨水,用刀片横切茎,看到许多红色小圆点。关于这些小圆点以及它的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
A、导管,功能是运输有机物
B、导管,功能是运输水及无机盐
C、筛管,功能是运输水及无机盐
D、筛管,功能是运输有机物
2、在“探究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能证明水分和无机盐一般是从下向上运输的现象是( )
A、横切变色枝条的基部上方,观察到木质部变红色
B、实验时观察到枝条变红色
C、纵切枝条,发现木质部内的导管变红色
D、观察纵切面,木质部越靠近枝条上端的地方颜色越浅
3、根从土壤里吸水,土壤里的水通过根向上输送的途径是( )
A、土壤→导管→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茎
B、导管→土壤→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茎
C、土壤→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D、根毛→土壤→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知识点2 有机物的运输
4、在橡胶林中,经常会看到人们将树皮割破后在伤口下挂一小桶,用来收集树皮内流出的液体。那么,这些液体的主要成分和运输结构分别是( )
A、有机物,筛管 B、无机物,导管 C、有机物,导管 D、无机物,筛管
5、如图4-4-3是“环剥枝条与树瘤形成”的示意图,如果树木枝条的树皮被环剥一圈,会形成树瘤,下列对树瘤的形成及形成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图4-4-3
A、树瘤的形成与无机盐的积累有关
B、树瘤位于环剥处的下方
C、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是叶→茎→根
D、有机物是通过导管运输的
6、甘蔗很甜,它的茎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这些糖分是( )
A、由叶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B、由根从土壤里吸收,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C、由叶制造后通过导管运输来的
D、茎光合作用制造的
7、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果枝压弯腰”,在梨树的“坐果”期,有经验的果农会给梨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促进有机物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B、促进水分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C、促进无机盐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D、阻止形成层的分裂,促进果实的发育
B规律方法综合练 提升能力
8、如图4-4-4所示为正在给一些刚移栽的树木输液(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为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你认为输液管的针头必须插人树干的( )
图4-4-4
A、树皮 B、木质部 C、韧皮部 D、形成层
9、如图4-4-5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4-4-5
A、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C、枝条上1∽4 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膨大的部位是2处
D、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10、探究茎输送有机物的实验中,出现下列几种操作,其中不会影响实验效果的是( )
A、将两根环剥的柳枝,一根放人水中,另一根放入土壤浸出液中培养
B、将环剥和未环剥的柳枝,分别放于蒸馏水中培养
C、将环剥的柳枝茎的基部和未环剥的柳枝,分别浸人土壤浸出液中培养
D、把离根端3cm处环剥的柳枝和未环剥的柳枝都放人土壤浸出液中培养
11、如图4-4-6所示,剪取生命活动旺盛的一根新鲜月季枝条;取两只烧杯,A内盛有20%的红色氯化钠溶液,B内盛有红色水溶液(红色物质对月季生长无害);将月季枝条基部纵向剖开,分别插人两只烧杯内的溶液中。
图4-4-6
(1)位于 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红色明显,生活正常。
(2)位于 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红色不明显,且出现萎蔫现象,原因是 。
(3)若将枝条横切,用放大镜观察,会发现变红的结构是 。
12、小明在摘桃时,发现桃树的树干上粘有紫色的黏稠物。
图4-4-7
他想:“黏稠物是如何产生的,它是什么物质呢 ”他询问桃园主人,桃园主人告诉他,桃树树干碰伤或遭虫咬后,都有黏液流出,不久后就变成黏稠物质粘在树干上。小明猜想黏稠物可能是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也可能是叶合成的有机物。他选取了一根被整枝剪掉的生长旺盛的枝条,做了以下实验:在整枝处对枝条进行环割处理,观察到环剥上端的树皮处有少量黏液流出,一周后观察到环剥处出现如图4-4-7所示的现象,环剥的上端出现较多紫色黏稠物。根据上述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在摘桃时提出的问题是: ?
(2)他提出的科学猜想是:
猜想一: 。
猜想二: 。
(3)根据实验,小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小明的探究实验运用了哪些过程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