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11 21:3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谁的自述?教育思想:孔子,名丘,字仲尼, 名:(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 生卒:鲁国(今山东曲阜 )籍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后裔成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 头衔:主要工作:“有教无类”、全面发展观教书育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儒家第一号人物个人档案孔子的思想:仁、礼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仁者爱人。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 斯仁至矣。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
“仁”的思想孔子说“仁者爱人”。“爱人”----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反映了孔子倡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思想,是一种以民为本的观点。“仁”的思想含义“礼”的思想(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恢复周礼反映了孔子在政治上的保守性狭义:周礼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仁”是内在的修养;“礼”是外在的规范。 请思考:“仁”和“礼”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具备“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遵守“礼”的规范,才能更好地践行“仁”的品德。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孔子的鬼神观:重人事,远鬼神天命思想 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和社会方面,把探讨和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放到首位。----务实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为政》
德治请思考:孔子在政治上强调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
除了“仁”和“礼”外还要注重什么? 教育方面的贡献教育思想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式教学子曰:“有教无类。” 打破“学在官府”局面,开私人讲学之风《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注重全面发展编纂典籍
孟 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人无有不善。”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2、孟子
战国时期:“孔孟”、“亚圣”
2.孟子主要思想仁政:道德的四种规范 提出“政在得 民”,反对苛政民本:提出“民贵君轻”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评价: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
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
荀 子3、荀子
战国末期:先秦思想的总结者
3.荀子主要思想政治:主张“仁义”和“王道”, “君舟民水”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伦理观:主张“性本恶”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爱人  仁 政  仁义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二、老庄之学——道家你知道成语“紫气东来”的来历吗?[汉]刘向《列仙传》:“ 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老 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约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时期) 楚国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道德经》(《老子》)1、老子
道家创始人;“中国哲学之父” 名:生卒:籍贯:从政经历:代表作:道? 道?。道?。道?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1.“道”是万物的本源,是天地万物的法则,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只坚。”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弱者道之用”——老子哲学的实用性老子的政治观点“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无为而治个人气质:庄子。名周,字子休 约前369年—前286年 (战国时期)宋国不慕功名,无意仕途, 拒绝高官应聘(楚相)《庄子》潇洒飘逸、崇尚逍遥庄子2、庄子名:生卒:籍贯:从政经历:代表作:个人气质:《庄子》潇洒飘逸、崇尚逍遥代表作:宋国不慕功名,无意仕途, 拒绝高官应聘(楚相)籍贯:从政经历:个人气质:《庄子》潇洒飘逸、崇尚逍遥代表作:约前369年—前286年 (战国时期)生卒:宋国不慕功名,无意仕途, 拒绝高官应聘(楚相)籍贯:从政经历:个人气质:《庄子》潇洒飘逸、崇尚逍遥代表作:①“道”无所不在,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②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事异则备变。”
这是哪家的言论?三、法家思想 法家的政治实践李悝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法家的典型主张)
所著《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商鞅变法“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其积……”将“法”、“术”、“势”糅合为一厉行赏罚,奖励耕战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思想主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四、墨家 墨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矩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子墨子思想主张“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兼爱
非攻 非乐?
非命
尚贤 尚同? 节用? 节葬 兼爱非攻尚贤 刻苦俭朴
自我牺牲
讲求功利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提倡节约人财物力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不分贵贱,使用德才兼备的人?政令.思想.言行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爱是相互的精神2500年前的文化地图为什么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如此活跃的局面呢?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经济: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井田制崩溃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社会大变革时代,新的统治者尚没有绝对权威对社会变革的现实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方案,观点各异;人们的思想不受任何条框束缚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文士,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文化高峰。先代哲人们的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一系列智慧早已深入人心,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回首历史时,发现,百家争鸣的地位不可超越,这些思想和智慧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维。“百家争鸣”的意义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了传统文化体系基础。
儒家思想吸收各家之长,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深远。[诸子百家在世界]  在美国出版的《名人年鉴手册》所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孔子被排在第一位。他与穆罕默德、耶稣和释迦牟尼一起,被称为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哲”。
  《老子》哲学对康德、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尤其对医治一战后德国的精神创伤起了重大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孔子在汉城孔子在柏林探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体现了诸子百家对当前社会的影响? 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杰出的人。
——易中天